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华英雄人物传奇(古代篇)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英雄的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不竭源泉,是捍卫国家民族利益的永恒动力,是战胜强大敌人、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动力。

李广俊主编的《中华英雄人物传奇(古代篇)》回顾中国古代英雄人物,精忠报国、智勇双全、舍生取义的中国英雄文化主要理念和底色,大智大勇、文武双全、为国尽忠、舍生取义的英雄形象。

内容推荐

李广俊主编的《中华英雄人物传奇(古代篇)》选取了从先秦时期到明朝的具有代表性的英雄人物,介绍了他们的生活时代、经历和重要事迹。包括周公、孙子、荆轲、项羽、苏武、霍去病、王猛、李靖、郭子仪、狄青、岳飞、辛弃疾、刘伯温、于谦等44位英雄人物。

目录

导言:中国古代英雄概论

先秦篇

 概述

 周公:万世圣人

 吕尚:兵家之祖

 司马穰苴:文武圣贤

 孙子:东方兵圣

 白起:出奇无穷的常胜将军

 蔺相如:大智大勇的赵国大夫

 荆轲:慷慨赴死的刺秦勇士

秦汉篇

 概述

 张良:“帝王之师”

 项羽:“中国战神”

 苏武:“威武不屈的使者”

 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马援:“马革裹尸好男儿”

 诸葛亮:“经天纬地的智圣”

 关羽:“义薄云天的一代武圣”

 赵云:“义贯金石的一代国士”

魏晋篇

 概述

 杜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陶侃:勤奋将军,治军有方

 祖逖:奋威将军,闻鸡起舞

 王猛:贫寒将帅,立志统一

 谢安:千古名士,风流宰相

 谢玄:经国将才,卫国保家

 李世民:虎牢关一战定乾坤

 李靖:汉家大将风尘侠

 尉迟敬德:京师门神不卸甲

 秦叔宝:千秋凛然英雄气

 李勋:不教胡马度阴山,

 郭子仪:独任朔方无量功

 李光弼:整顿乾坤济时才

 苏定方:马鸣风萧萧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

两宋篇

 概述

 杨业:无敌将军,忠勇报国

 狄青:士卒封将,屡建奇功

 宗泽: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岳飞:千古英烈,尽忠报国

 辛弃疾:恢复中原,报国雪耻

 文天祥:天地有正气,凛然万古存

 王德:一代猛将,宋之奇人

 虞允文:儒生任帅当大任,书生整军战强敌

明清篇

 概述

 刘伯温:明代诸葛,用兵如神

 常遇春:沉毅果敢,勇力绝伦

 朱棣:智勇过人,心存天下

 于谦:忠义英烈,名垂千古

 戚继光:保国卫民,志在疆场

 郑成功:收复台湾,功勋不朽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从接到《哀痛诏》那天起,文天祥的人生就已经转向了另一个方向。他在江西各地征购粮草,求贤纳士,短短时间内,就招募到五万余人,而所有的花费都是他自己变卖家产所得。于是,这支由普通农民和文人组成的义军浩浩荡荡地开赴临安。但是,南宋朝中大多是贪生怕死之辈,到处散播“抵抗亡国”的论调,对刚刚入朝的文天祥处处牵制。抗元五年,宋军依然节节败退,当初追随文天祥的得力战将也只剩下几个。在连失常州、平江之后,临安危在旦夕。南宋终于决定正式起用文天祥,任务却是前往元营商讨投降事宜。

在元军帐中,他怒斥元军主帅伯颜,结果被伯颜囚禁。失去了文天祥,南宋朝廷再也无法支撑下去,终于向元军投降。只有左丞相陆秀夫带着恭帝的两个年幼的兄弟逃往南方。

狱中的每一天都有元军来劝文天祥投降,但都被他严词拒绝。伯颜敬佩他的为人,不忍心杀他,于是将他押送大都,慢慢软化。谁知在去往大都的途中,文天祥与他人里应外合,巧妙地逃过了元兵的看守。只有12人的小队历尽艰难,终于找到了南逃的宋室残余。他一找到南宋流亡朝廷,便在福建和广东大量招兵买马,再次组织起义军对抗元朝。然而敌众我寡,这支队伍虽然在江西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却依然没能阻止住元军铁骑冲破福建防线的脚步。南宋连失多个城池,即位三年的宋端宗在逃亡途中受惊吓而死,年仅十岁。

恐惧在南宋军兵中急剧蔓延,群臣四散奔逃,最后只剩下文天祥、陆秀夫和张世杰三名重臣苦苦支撑。国不可一日无君,1278年春,七岁的宋怀宗即位。同年十二月,文天祥在广东作战时再次被俘。

压山海战前一日,监狱门打开了,一员元军武将进来继续劝降:“文丞相,近日压山海上必有大战,刀箭无眼,元帅并不想伤了那皇帝小儿,如果张世杰和陆秀夫愿意投降……”“我无法保护自己的父母,难道还让我去劝说别人也背叛自己的父母吗?”文天祥根本不愿再考虑。“丞相还是考虑清楚,你的妻儿在大都生活得很好,还等着你去团聚。我给你一天考虑,你好自为之。”那人恶狠狠地说完,转身走了。妻儿,想到这里'文天祥苦笑一声。自从决定抗元那一天起,文天祥就没再想过有一天还能全家团聚。“大宋养育我等臣民三百多年,如今国难当头,正是需要我报效国恩的时候啊!整整八年,朝中上下,内有懦臣当权,外有强敌践踏。身为重臣,上愧对君主,下愧对百姓,匪山海战已经是最后的机会,如果大宋灭亡,我文天祥只有以死报国!”国仇、家恨,千万般思绪一波波涌上心头,令他久久不能平息。他颤抖着提起笔,洋洋洒洒写下了一首七言律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写完后,文天祥将诗交给狱卒。望着窗外,他已经准备好迎接大宋和自己的命运了。

正午时分,元军突然钟鼓齐鸣,将文天祥的思绪再次拉回到压山海战现场。这是元军吃午饭的讯号。宋朝军兵全都松了一口气,也纷纷打算去进食。可是文天祥看到,甲板上的元兵正紧张出入,并不像要吃饭,而像是在准备什么行动。突然,一个不祥的念头涌上他的心头——兀兵要偷袭!果然,元军水师借着预先建成并埋下伏兵的船楼,趁着涨潮发出了进攻的讯号,顷刻之间连夺宋军七艘指挥船。指挥船遭袭,宋军群龙无首,眼见大势已去。

文天祥几次企图破坏小窗,奔赴战场,却都以失败告终,近在咫尺却无力报国。视野之内,宋军的桅杆一根又一根地倒下,战船上的南宋士兵纷纷跳海弃船,伤亡惨重。远处一艘更大的舰船上已经乱作一团,一群人跪在一个穿黄袍的小孩面前,哭倒在地。不多时,一个中年人背起那个孩子爬上船头。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映红了整个海面。

文天祥明白接下来将要发生什么,早已经泪流满面。那个中年人背着身穿黄袍的小孩在船头立了一会儿,随即纵身跃入波涛汹涌的大海——左丞相陆秀夫和八岁的幼帝殉国。文天祥在元军囚室之中泣不成声。国破,家亡。

忽必烈早就听说了文天祥的传奇经历,心中大叹他是“真忠臣”。出于好奇,更出于敬佩,忽必烈命令南下灭宋的元军一定要将文天祥押送回大都。他要亲自见识一下这位传奇人物。

元朝一心想要保住文天祥的性命,可文天祥却早已抱着赴死的决心。当他得知自己即将被押送到大都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打算。

1279年五月,元军押送文天祥一行人到达江西。江西庐陵是文天祥的故乡,古人一直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叶落归根。既然生于故乡,那么也应该在故乡走到人生的终点。离庐陵还有七八天的路程时,文天祥就开始绝食。他心想:到达庐陵的时候正好可以饿死了吧,我将用这种方式以报国恩。他的身体一天天衰弱下去,只能躺在囚室潮湿的地上勉强维持呼吸。元兵害怕忽必烈追究责任,强行掰开文天祥的嘴巴喂食。就这样,文天祥的绝食持续了八天,庐陵渐行渐远,绝食行动最终失败。

十月,文天祥终于到达元大都,再次被囚禁起来。元朝的目的再明确不过,长期的囚禁必然会消磨他的意志,时间久了,他自然会顺服,为元朝所用。文天祥从来不与他们争辩,只是每日一清早就梳洗干净,穿戴着宋朝官服,面向南方正襟危坐直到日落。他不吃元人送来的餐食,只吃随他同行的同乡送来的饭菜;不睡元人提供的床铺,而是睡在冰冷的地板上。他用这种方式向元朝宣告自己一心为宋的忠心和志向。

同时,元朝派出的各路人马的劝降活动也一直都没有停止,从盛气凌人的元朝将军到投降元朝的昔日同僚,利诱、威逼、酷刑,他都尝试过,但却坚持如故。

P206-P208

序言

习主席提出,“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这就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养一大批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英才战将和雄狮劲旅,中国式的强军之路指明了方向。

什么是军人?军人的职业属性,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战争、和平。具体地说就是准备战争、打赢战争,争取和平、捍卫和平。

什么是战争?战争就是搏杀,就是流血,就是你死我活。既然军人的职业与战争有不解之缘,那么,促使军人能够不畏战争、勇敢地面对战争、打赢战争的力量是什么?客观地说,人的本性都是恋生的,都是惧死的。要做到舍生忘死、慷慨赴死、视死如归,这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支撑呢?

天安门广场矗立着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由毛主席起草的碑文是这样的:“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毛主席把千百年来为了国家富强、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解放而倒下的先辈们称之为英雄,并且题写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我们是唯物主义者,作为物质的人当然不可能不朽,但是作为精神的人是可以不朽的,是可以永存的。这是什么精神?是英雄的精神,人民英雄的精神。支撑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正是这种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一、为什么要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常言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写文章,做学问,世界上没有第一,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而战场上却没有第二,非胜即败。因此,在决定胜败,决定生死的关键时刻,支撑一切的就是战斗双方意志的比拼。

有人会说,那是冷兵器时代,刀光剑影,面对面的厮杀。现如今,战争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未来战争是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技术战争,非线性,非接触,还需要大无畏的英雄精神吗?回答是肯定的:需要!英雄精神并没有过时。高技术战争虽然战争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是战争的突发性、残酷性,它的全时空,它的纵深度,它的精确打击,它的极大的摧毁力、破坏力使战场环境比之过去更加惨烈。每一个处在战场环境的人每时每刻都面临战争的威胁。所以,要打赢未来战争必须克服心理上的恐惧。否则,不战自败。

伊拉克战争中,当时全世界的媒体都在猜测。虽然结局早在意料之中,但战争的进程却大大超乎意料。伊拉克当时除了有正规军外,还有号称是无敌于天下的十几万精锐的共和国卫队。美军也把打败伊拉克共和国卫队视为取胜之关键,做了精心的部署和准备。然而,战争打响之后,美军长驱直入,直捣巴格达。进城以后并没有遭到有效的抵抗,一天之内就占领了巴格达全城。全世界舆论哗然,不解其中之妙。伊拉克共和国卫队似乎一夜之间从人间蒸发。后来得知,战争之前美军进行了大量策反、心理战,瓦解了共和国卫队从将领到各级军官的斗志和心理。战争一打响,这支号称最忠于萨达姆的伊拉克精锐部队纷纷放下武器,不战自败。这使美军没有花费多大力气就拿下了巴格达,取得了伊拉克战争的战场主动。所以说,未来高技术战争并不排斥精神的作用。

有人说,国家创造了相对和平的发展环境,世界大战不会在短时间里打起来。也许我们穿军装的日子赶不上战争,还需要革命英雄主义武装吗?回答还是肯定的:需要!“诺亚方舟”的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但是和平鸽的翅膀和橄榄枝早已被战争的烟云熏得焦黑。世界上从来没有一天真正的安宁。据不完全统计,人类自古到今发生的大小战争有18000多次。仅“二战”以后到现在,发生在全世界各地的局部战争就有480多场。所以,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和平的希望虽然美好,但是战争的阴云始终笼罩在我们上方,“铸剑为犁”的时代离我们还很遥远。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中,难道不应该时刻准备打仗吗?古人说,忘战必危,就是这个道理。对于军人而言,他的状态只有两种——打仗和准备打仗。只要是打仗,只要是准备打仗,首先的一条就是必须有敢打必胜的战斗意志、战斗精神,有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英雄胆识。

拿破仑有一句名言:“世界上真正的力量有两种,一个是精神,一个是利剑。从长远看,精神将最终战胜利剑。”毛泽东在形容朝鲜战争时也说:“打赢朝鲜战争我们靠的是气,美军的失败,输也输在气上。美军是钢多气少,我们是钢少气多。”所以“气”最终战胜了“钢”,也就是精神最终战胜了利剑。著名的军事家克劳塞维茨把精神的力量同物质的力量形容成一把刀剑,“物质的力量就好比刀柄,而精神的力量才是贵重的金属,是锋利的刀刃”。可见,古今中外,军事家们都对精神的力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高度的评价。因此,在今天,在人民群众享受和平的时候,必须叫响“大力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时刻准备打仗”的口号。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国家的有识之士曾发出过这样的呐喊:“谁来保卫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这种呐喊里包含着很多忧虑和怀疑,怀疑在蜜罐里泡大的新一代能不能担当起保卫祖国、捍卫和平的神圣使命。这种忧虑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毫无道理。

二、如何培育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在和平时期,怎样培养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呢?

第一是信念。要有一个崇高而又坚定的信念。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是产生大无畏革命精神的源泉。这两年,国家兵役制发生改革,一些地方毕业大学生纷纷投笔从戎,履行对国家的义务。有一位北大在校大学生,报名参军来到了英雄杨业功司令生前所在的导弹部队。记者采访他:“你在北大读书,这么好的条件,为何要选择当兵?”他的回答很简单:“当兵为国不需要理由。”作为一个公民,既是法定的义务,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位大学生的回答是真诚的,也是有力的。因为他深深地知道,一支强大的军队对一个国家的极端重要性。

翻开历史可以看到,1936年抗日战争前夕,我们国家当时有220万正规军,而日本只有25万军队,居然能长驱直入,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一个拥有220万军队的泱泱大国差点就亡在了只有25万军队的日本手中。为什么?再往前看,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烧毁圆明园,英法联军当时只有2.5万人,而我们当时的军队有20多万,又是在本土,居然一败涂地。为什么?甲午中日战争,当时的北洋水师,也可谓船坚炮利,武器装备丝毫不逊于日本,然而全军覆没。为什么?1949年之前的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实实在在的屈辱的历史。为什么?这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作为国家的支柱。

拿破仑有句名言:“中国是一头在东方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全世界将为之震惊。”这段话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然而,拿破仑还有一句话很少有人提起,他接着说,“还是让这头雄狮永远地睡下去吧”。为什么?西方帝国主义,西方列强,他们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崛起。他们希望中国人永远是“东亚病夫”,永远任由他们宰割。

然而历史做出了相反的回答,中国人站起来了,中国人当家做了主人。然而要成为强大的“雄狮”还有很长的路,这要靠你们的奋斗为国家的钢铁长城添砖加瓦。军人的职责神圣而又光荣,一肩担负着国家民族的安危,一肩担负着人民的自由幸福。因此,你们从入伍的第一天起就应该确立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的坚定信念,确立听党指挥、献身使命的崇高理想,从而为我们弘扬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注入强大的动力。

第二是意志。人生的道路坎坷,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挫折、失败。有鲜花也有荆棘,有笑声也有泪水,苦乐相随、荣辱相随、成败相随,这是历史的规律,任何人都无一例外。有这样一则寓言:一个寂静的晚上,在一座寺庙前,两块石头在窃窃私语,其中一块铺在地面上的石头对另一块被雕为佛像的石头说:“世界太不公平,同是一块石头,同是来自一座山上,我总是在这里被人踩来踩去,而你却高高在上接受人们的顶礼膜拜,实在不公平。”那块被雕刻成佛像的石头说:“这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因为我在被雕刻成佛像之前挨了多少刀你能数清楚吗?我是经过千刀万剐之后才有今天,而你,仅仅挨了四刀,所以我们有今天的差别。”这个寓言说明了什么?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任何的成功,任何的荣耀都是在经历过磨难,千回百转之后取得的。古代思想家孟子曾经说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曾在日记中写道:“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迎着困难前进,这是我们革命青年成长的必经之路。有理想有出息的青年人必定是乐于吃苦的人。”

人生是在与苦难的搏斗中度过的,人类也是在艰苦的搏斗中成长的。如果仅仅是遇到这么一点点困难,就精神颓废,斗志衰减,那么面对今后漫漫人生路,何以去立足?你们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你们已经长大,必须去独自面对生活的酸甜苦辣。

部队生活是紧张和艰苦的,然而也正是这种紧张和艰苦,才铸就了军人特有的精神品格。万里长征苦不苦?30万红军到达陕北时只剩下3000多人,都倒在了雪山草地上,然而活着的人硬挺着走了过来,靠的是什么?是对理想的追求和坚定的意志。东归英雄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十几万人,不远万里,经过一年的长途跋涉冲破了沙皇俄国设下的重重围困,历经千难万险,最终,回到祖国的怀抱,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这种坚强的意志。没有意志,人将一事无成,没有意志,不可能有美好的未来。遇到困难打退堂鼓,不是我们军人,不是我们新世纪青年应有的品格。

历练、磨炼、困难是一笔财富,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样的财富,不能被暂时的困难和艰辛所吓倒,最艰苦的时候,也是最考验我们的时候。1975年,世界拳王阿里当时33岁。在一次国际拳击比赛中,正在和他的对手弗雷泽进行一场殊死的较量。在擂台上打了14个回合,双方势均力敌,都己精疲力竭。阿里这个时候想放弃,因为感觉自己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可是他在有这个意念的时候,他又想也许对方和我一样也已经体力不支了,如果我再坚持一下,也许就能战胜对方。他这么想着,同时他的教练也在旁边暗示他,对方已经体力不支了,一定要坚持,于是他坚定了信念,眼睛一亮,瞪着对方。这时,弗雷泽被他的眼神所震慑,主动放弃了。阿里赢了,赢得了“世界拳王”的称号。当裁判举起他的手宣布他为胜者的时候,阿里眼前一黑,栽倒在擂台上。弗雷泽一看这情景傻了:原来他和我一样也力不从心了。最后的一秒,比的是谁能坚持,比的是精神,是意志。结果,阿里多坚持了一秒,获得了“世界拳王”的称号。成功者的经验说明,能否到达最后的彼岸,获得成功的光环,往往就是在最艰苦的时候,能不能咬牙坚持住,挺住就胜利了,否则,就会失败。所以在我们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必须要铸就坚强的意志,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决不能灰心丧气,不能颓废消沉。

英雄精神是高尚的,是伟大的,弘扬英雄精神是我们当代军人履行使命的重要精神支柱。在当前,要把这种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转化为听党指挥、英勇善战的实际行动:转化为努力学习、创先争优、立志成才的实际行动;转化为不畏艰险、勇挑重担的实际行动。

军人当立英雄志。愿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官兵都能认真地思考和领悟——我们的军旅生活应当怎样度过?我们的第一步将如何迈出?如何在英雄的旗帜下,书写军旅人生的壮美篇章?

后记

本书是按照上级指示精神,在广泛调研和查阅文献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学院李广俊政委对本书编写工作高度重视,政治部杨克俭主任亲自主持讨论确定题目和提纲,多次提出明确要求,并对书稿进行初审;社科部刘孟信、夏顺忠同志对本书纲目多次提出修改意见,并在编写过程中多次给予具体指导。冯其海、刘昌利、胡耀忠、徐枫、李光明、姜根金、黄开亮、赵亮、张媛、沈晓煜、蔡怡洁、任辉等同志参加了书稿撰写,最后由刘孟信、夏顺忠统稿。在编写过程中,吸收了一些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成果,参考了军内外各种文献资料,未一一注明,在此一并表示谢忱。由于能力水平有限,难免存在不足,不当之敬请批评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华英雄人物传奇(古代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广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蓝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409114
开本 16开
页数 2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1
出版时间 2014-07-01
首版时间 2014-07-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04
CIP核字 2013083279
中图分类号 K82
丛书名
印张 1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8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1: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