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人格心理、时间心理研究
压力、应对与幸福进取者/黄希庭
自我和谐与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学解读/王登峰,黄希庭
小我争(护)面子与大我争面子导向之关系的探讨/王轶楠,杨中芳
道德人格:道德心理学研究的新主题/郭本禹,王云强
人格变迁和变迁人格:社会变迁视角下的人格研究/杨宜音
中国人身体自我的测量工具、影响因素与预测模型/陈红
心理健康服务需要:概念和评估方法/杨帅,黄希庭,李琼,苏丹,崔爱善
心理和谐: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林崇德
时间与幸福的关系:基于跟金钱与幸福关系的比较/李继波,黄希庭
道德判断的认知神经机制/罗跃嘉,李万清,彭家欣,刘超
非暴力的心理学研究:历史、模型及展望/陈巍,潘威,黄家裕
公正世界信念对低社会阶层的双重作用/郭永玉,周春燕
职场欺负行为研究中的文化差异性——基于国家文化视角的分析/付美云,马华维,乐国安
阿斯珀格氏综合征儿童的特征和教育前景/高定国,崔吉芳,邹小兵
身份及其相关研究进展/吴小勇,黄希庭,毕重增,苟娜
西方的自主与中国的自立:概念比较/夏凌翔,黄希庭,吴波
人格特质词汇学的美学审视/赵伶俐
时间维度上的自我评价/石伟,黄岗
价值观的新课题:文化变迁中的西南民族价值传承研究/郑涌
下篇:发展心理研究
执行功能和心理理论关系的发展研究/李红,李一员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理论的探讨/张大均
文化与心理学关系的三种研究模式及其发展趋势/乐国安,纪海英
英国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现状及启示/滕丽新,黄希庭,陈本友
亲子谈话和儿童心理理论获得与发展的关系/苏彦捷,覃婷立
当代大学生自强意识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郑剑虹,黄希庭
小学教师关于理想学生形象的内隐观研究/彭文波,刘电芝
思维和学习领域中的元认知研究/张庆林,邱江
转型期我国青少年性别角色取向的偏移与引领研究/刘电芝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