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北宋倒马金枪传(第6卷永平安)
内容
内容推荐
《北宋倒马金枪传》是传统评书文本整理传承人付爱民老师在清末北京版评书《金枪传》的基础上整理创作而成,演说世代杨家将忠勇报国的传奇。全书预计共有二十余卷。第六卷《永平安》接演第五卷杨令公被困两狼山狼牙寨中的苏武庙,弹尽粮绝,身负重伤,绝望悲愤之余,身触李陵碑而亡,亦是以死明志。杨六郎杀回两狼山,发现父亲已然身死,决定要上京告御状。在陈林、柴干等将士的帮助下,杨六郎辗转突围,终于回到家中,由贺鲁墨律给攒好了状子,诉潘仁美十大罪状。佘太君与八王、众老臣合谋,摆箭谏君。这才引出杨七郎面呈诉状,呼延丕显扫殿自荐,受封下边,擒拿通敌叛国的潘仁美。
作者简介
付爱民,锡伯族,1972年生于北京。博士。中国美协线描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现为中央民族大学美术教育系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5年至1988年就读于北京一中并参加美术组,师从美术教育家金玉峰先生;199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96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本科;1996年至1998年就职于北京炎黄艺术馆,从事展览设计、理论研究工作;1997年至1999年兼任北京电视台教育节目部编导;2001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硕士研究生并获得硕士学位,师从李魁正先生、毛水仙(女)先生;2006年毕业于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少数民族艺术专业博士研究生并获得博士学位,师从李魁正先生。
作品曾入选全国第八届美展、首届中国工笔画名家线描艺术学术邀请展;曾获中华民族书画艺术大展优秀奖、第二、三届民族百花奖全国少数民族美展铜奖、全国美术院校师生速写展优秀奖、首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优秀奖等;20篇学术论文发表于专业期刊或核心期刊,负责国家“211工程”建设项目子项目两项,负责雪域胜境大型壁画设计(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博物馆建设项目),负责澜沧拉祜族旅游形象设计县级建设项目,已出版专著两部。
目录
【头本·闯山会兄】
〖头回〗
〖二回〗
〖三回〗
〖四回〗
〖五回〗
【二本·夺营渡河】
〖头回〗
〖二回〗
〖三回〗
〖四回〗
〖五回〗
【三本·攒状进京】
〖头回〗
〖二回〗
〖三回〗
〖四回〗
〖五回〗
【四本·摆箭谏君】
〖头回〗
〖二回〗
〖三回〗
〖四回〗
〖五回〗
【五本·扫殿下边】
〖头回〗
〖二回〗
〖三回〗
〖四回〗
〖五回〗
【六本·雁门摘印】
〖头回〗
〖二回〗
〖三回〗
〖四回〗
〖五回〗
附录:《北宋倒马金枪传》评书整理与研究
导语
杨家将满门忠烈的故事,妇孺皆知,自宋以降,勾栏瓦肆中便有杨家将题材的评话节目。随着故事内容的不断丰富,相应的系统文本也逐渐产生。杨家将题材的文学文本历来不少,但付爱民著的《北宋倒马金枪传》是在集各文本之长、不断丰富创造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文笔通达有趣,情节疏密有致,人物鲜活立体,情感丰沛淋漓,是杨家将文学中的优秀本子。
本书是其中的第六卷《永平安》。
书评(媒体评论)
《北宋倒马金枪传》是从清代中晚期开始就在北
京地区流传的传统评书,它以说唱文学的形式演说了
杨家将的英雄故事。在作者的精心整理和再创作下,
读者能够看到相当完整的北京早期评书的基本面貌,
从中也可以看到京剧、秦腔、汉调、晋剧、豫剧等多
种艺术形式的精华。《北宋倒马金枪传》以曲艺文学
形式,使读者在轻松阅读历史故事的同时,感受到浓
厚的文学魅力和民族特色。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
精彩页
诗曰:
行祠寂寞寄关门,野草犹知避血痕。
一败可怜非战罪,太刚嗟独畏人言。
驰驱本为中原用,尝享能令异域尊。
我欲比君周子隐,诛肜聊足慰忠魂。
方才为您念的是宋代文豪苏辙的怀古诗一首,引出来咱这部北京传统评书《北宋倒马金枪传》的第六卷书《永平安》里的头一本书《闯山会兄》。
这卷书为什么会叫作“永平安”呢?“平安”二字对仗是“富贵”,“永平安”对的是“长富贵”。此一卷书,小英雄呼延丕显十二岁下边庭锁拿奸贼,奸党一网得擒,对于国家来说,可说是“永平安”。那么更深一层来说,自此呼延氏祖孙就得到了世袭的爵位,这是“长富贵”。说书人曾经给您念叨过,这部书出在清朝,说演的艺人要根据在旗人贵族家族里年长者爱听的内容对故事略作修剪。比如这卷书能叫“永平安”,就是这个意思。徐德亮老师在录制的过程中曾经与我沟通过,说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能够奉旨下边庭,身担国家那么大的责任?这个情节很不合理。的确,从咱们今天的角度来看,十二岁的孩子才刚刚小学毕业,能够负担这么重的责任?这么说这书很不合情理。但是在清代中期以后,在旗的家族在百年的积累之下,分支越来越多,就会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四十多岁的父辈阵亡或者罹难身故,继承人往往才十二三岁,能做主吗?甭管能不能,真到这个时候,你还就得顶上,承接上一辈的衣钵和责任,做起一家之主来。所以我们纵览杨家将的故事,十二岁下边庭的呼延丕显故事诞生得最晚,应当是与清代乾隆、嘉庆以后清代旗人家族出现的特殊情况有关。在京剧里也有一出同名的剧目,本名是《下边庭》,也叫《雁门摘印》,也有叫《雁门关》的,也有叫《拿潘洪》的,偶尔也写作《永平安》。
上一回老令公碰碑,引出这一首诗。历史上的杨业兵败被俘,不食三日殉国。一百年过去以后,宋辽两国已然罢兵通好了。到七帝哲宗即位登基之后的第四年,南北两国有来有往,翰林院的学士苏辙——也就是苏东坡的弟弟,奉旨出使辽国。经过幽州北的古北口,就见到了一座北国人为杨令公所建造的“杨无敌庙”——哎,如今您要是有工夫到古北口去瞧瞧,这座庙还在那儿呢。杨继业作为一代戍边名将,毕生与辽国决战三十余年。在沙场上战死之后,不但说南朝子弟争相传诵他的功业,敌国上下也能够有如此的敬奉——虽说屈死于奸臣陷害,死后能得享塞外的香火,也足以慰藉千古白发英雄。因此苏辙在古北口见到这座杨无敌祠,深有感慨,写下这么一首怀古诗:“驰驱本为中原用,尝享能令异域尊。我欲比君周子隐,诛肜聊足慰忠魂。”这周子隐是谁呢?就是西晋时候的那位出了名的除三害虎将,名叫周处,字子隐。周处生性刚直中正,得罪了当朝的权贵梁王司马肜(r5ng)。后来外邦氐羌王进犯,晋王派周处为先锋、司马肜为监军征讨羌王。梁王蓄意要报私仇,等大军到了前敌,逼迫周处带着本部的五千人马强攻。周处再三辩解也不行,没别的办法,只好遵令出征。周处怀必死之念,与番王齐万年阵前拼死决斗。可是众寡悬殊,从早上打到了日暮西山,直战到人马腹馁肠鸣、弦断矢尽,司马肜也不派一兵一卒来救援,最后周处战死在疆场。苏辙说我看令公您哪,好比就是西晋的那位名将周处,是“一败可怜非战罪”,您这一仗败得太冤了——不是您不善作战打不好这场仗,是有奸佞小人——就好像西晋时期的司马肜一般,是他们成心地挤对您,我恨不得杀了那个陷害周处的奸臣司马肜来安慰忠魂——他这是打个比方。
略叙诗话,再说正书。上回书说到,在雁门关外两狼山虎口交牙峪内,老令公杨继业苦战四日,到最后,就跟周处一样,麾下残兵,也是腹馁肠鸣、弦断矢尽,番兵重重围困,自己的弟兄们死守在狼牙寨山口。老令公弓弦断裂,臂膀伤重,自己也已经抡不动自己的九环金刀再去御敌了!万般无奈,退回到山上的苏武庙中。在狼牙寨口又遇见一位放羊的老汉,拿老羊说事,趁机夺走了令公的九环金刀。令公此刻是连佩剑都没带着啊,赤手空拳,手无寸铁,赶紧进了苏武庙。本打算是先进正殿看一看苏武的神像,想知道自己的刀到底是怎么丢的,进了山门一抬头,哟,瞧见李陵碑了。前两天自己给孩子们讲苏武和李陵的掌故,这碑文还好好的,怎么今天就叫人给铲了呢?走近一看,上边多了四行小字:“庙是苏武庙,碑是李陵碑;令公兵败此,卸甲又丢盔!”啊……令公盯着李陵碑可就是一愣,猛然间想起来了!想当初,自己屯兵五台山,拜会过菩萨顶智聪大和尚,他曾经就劝过我,将八个儿子里的七个都交给他,跟着他在山上剃度出家,去掉俗世名姓,得改名换姓才能保活命。当时老和尚这个话我没信,我就认为他是在骗我留下几个孩子给他当徒弟。现在看来,都说长老是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啊,果然没错!唉……我这膝下八个虎子,死了四个,还活着的四个呢,除了六郎,四郎和八郎改名换姓投降了北国,五郎出家出离了俗世,这不都是改换了名姓才得存身的吗?哎呀!猛然间想起来,老禅师曾经给了我四句偈语:“立名无佞,建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北宋倒马金枪传(第6卷永平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付爱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71400811
开本 16开
页数 2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5
出版时间 2019-01-01
首版时间 2019-01-01
印刷时间 201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464
CIP核字 2019010841
中图分类号 I239.8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2: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