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30位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内容
目录
李四光:把所学到的知识全部献给我亲爱的祖国
钱学森:我的事业在中国
邓稼先:研制核武器是中国人民的利益所在
朱光亚:祖国在召唤我们了,我们还犹豫什么
周光召:没有苦干的精神是不行的
郭永怀:希望自己的祖国早一天强大起来
王淦昌:我愿以身许国
程开甲:我的目标是一切为了祖国的需要
孙家栋:只要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黄旭华:我的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
罗阳:航空报国是使命,而不是荣誉
黄大年: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
华罗庚:为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袁隆平: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屠呦呦: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
南仁东:虽然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
蒋筑英: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责任
钟扬: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
李保国:太行山的父老乡亲富起来了,我的事业才算成功
叶笃正:我是中国人,我要为中国做事
彭康:要在西北扎下根来
钟兆琳:支援西北每个教师都有责任
茅盾:如蒙追认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将是我一生最大荣耀
费孝通:脚踏实地,志在富民
薛暮桥:只有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才彻底
茅以升:胜利永远属于敢于攀登科学高峰的人
梁思成:我的祖国正在灾难中,我不能离开她
冯理达:以实际行动振兴中华
吴孟超:如果有一天倒在手术台上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郑德荣:不管什么情况,都要立志坚定对党忠诚
精彩页
周恩来同志生前曾经指出,李四光是一面旗帜,在科研工作中作出了卓越成就,对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李四光逝世后,恩来同志又语重心长地号召大家一定要继承李四光同志的工作,发展李四光的事业。李四光在旧社会走过的道路,尽管有些曲折和坎坷,但他毕生努力的方向和最终达到的高度,以及对祖国和人民作出的贡献,在当代中国科技界、知识界,的确是一面旗帜,无愧于党和人民给予的这个高度评价。
——钱学森
人物小传
李四光(1889—1971),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1910年7月毕业于日本大阪高等工业学校。曾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52年任地质部部长,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8年任中国科协主席,1969年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70年任国务院科教组组长。2009年当选为100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为寻找铀矿和石油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中国制造原子弹、氢弹和石油工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主要著作有《中国地质学》《地质力学概论》《地震地质》《天文、地质、古生物》《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等。
★在解决中国石油问题上“有很大的功劳”
关于中国石油资源的远景,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不少地质学家抱着悲观的态度。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美孚石油公司在中国西北打了七口井寻找石油,花了几百万美元,因收获不大走了。192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克·威尔德来中国调查地质,回国后写文章说,中国是贫油国家,在中国东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不大,西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更是遥远,西北部不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油田,东北部不会有超多石油。从此“中国贫油论”就流传开来,中国由此被扣上“贫油”的帽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半年后,李四光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主席。此后,他把全国的地质工作者组织起来,开始了为甩掉中国“贫油”帽子而奋斗的历程。1953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头一年。同年底,毛泽东、周恩来把刚刚就任地质部部长的李四光请到中南海,征询他对我国石油资源的看法。面对新中国最高领导人充满期待的目光,李四光拿出一张他亲手绘制的中国地质草图,指着图进行解释。他自信地说,中国陆地一定有石油,美孚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中国没有石油可采。他依据自己创立的大地构造理论和油气田的形成原理,分析了我国生储油地质条件,认为整个新华夏体系就是“多字型构造体系”,它的三个沉降带既生油又储油,具有广阔的找油远景。他强调说,我国辽阔的疆域内,天然石油资源量是丰富的,关键是要抓紧做地质勘探工作,应当打破偏西北一隅找油的做法,要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石油普查工作。李四光的话,给了共和国领导人以极大的信心。
1954年2月,李四光在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作了《从大地构造看我国石油勘探远景》的报告,指出了三个远景最大的可能含油区,“从东北平原起,通过渤海湾,到华北平原,再往南到两湖地区,现在可以做工作”,建议“物探、钻探一齐上”。党中央对李四光的意见非常重视。同年,地质部、石油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成立了以李四光为主任委员的全国石油地质普查委员会,尔后轰轰烈烈的石油普查工作在全国展开。
为了准确分析我国的地质特点,李四光的足迹遍布中国。他不畏艰险,翻山越岭,测量精确的数据,以便分析地质层的构造。他首先提出柴达木盆地、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四川盆地等地应该作为勘探石油的主要地区。连年的劳累使李四光的健康状况有所下降,他时常带病坚持工作,万不得已才去医院住院治疗。
P2-4
导语
为了激励广大知识分子“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推动全社会特别是广大知识分子树立牢固的家国情怀,由杨文煜主编的《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30位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以中央最新精神为指导,以“爱国奋斗精神”为主题,聚焦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群体,展现以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两弹一星”元勋和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为代表的老一辈知识分子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以及黄大年、李保国、南仁东、钟扬等为代表的新时代优秀知识分子感人事迹和爱国情怀,引导广大知识分子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在新时代自觉弘扬践行爱国奋斗精神,勇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序言
不久前,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号召在广大
知识分子中深人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
业新时代”的活动。这个活动,对于饱含爱国奋斗
精神、翼图建功立业的新时代知识分子而言,令人
振奋。
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历来是中国知识分子的
优良传统与内在品格。自孔孟创立儒家文化以来,
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中国传统知
识分子“内圣外王”的士大夫情结和“以身许国”
的救世情怀从未改变。“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九个字,就凝练地表达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
精神追求和内生动力。他们自觉地将个人追求和家
国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无论是“匈奴未灭,何以家
为”的霍去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的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
青”的文天祥,还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
避趋之”的林则徐、“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
孺子牛”的鲁迅,无数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向我们展
示了高贵的人格和崇高的价值追求。如今,他们的
家国情怀已内化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
源,成为支撑中华民族不断进步的精神财富。
纵观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我们就会
发现,近百年的中国风云史,就是一部中国先进知
识分子勇立时代潮头、甘愿献身革命、积极投身建
设的光荣史诗。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下,有以陈独秀、李大钊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一
南一北,勇敢地担负起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大
革命失败后,又有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为代表
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带领工农群众走上了武装反抗
国民党反动派的革命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
后,许多身处海外的爱国知识分子自愿舍弃优厚待
遇,排除万难,越洋回国,积极参与到国内建设中
来,硬是在我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
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他们的贡献
彪炳史册,他们吃苦耐劳、无怨无悔的爱国奉献精
神与伟大的人格风范,为我们熟知,让我们敬仰、
感动。他们,不愧为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人
民的骄傲!
今天,我们已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要把党的十九大所描绘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推动全社会
特别是广大知识分子树立牢固的家国情怀,弘扬爱
国奉献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
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工作,对知识分子政
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
、生活上关心照顾,在全社会形成了尊重知识、尊
重人才、礼敬人才、厚待人才、激励人才的良好氛
围。 ’
为推动广大知识分子“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
功立业新时代”,本书精选以钱学森、邓稼先、郭
永怀、程开甲、朱光亚、周光召等为代表的“两弹
一星”元勋,以彭康、钟兆琳等为代表的西安交通
大学“西迁人”,以黄大年、李保国、南仁东、钟
扬等为代表的新时代优秀知识分子等30位中国著名
知识分子,遍及物理学、医学、文学、桥梁、地质
、农学等各个领域,着重叙述他们“心有大我、至
诚报国”的感人事迹和家国情怀,以及“党让我们
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始终与党和国
家的发展同向同行”的崇高奉献精神和心路历程。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希望本书能引导新时
代的广大知识分子,特别是党员知识分子们,不忘
初心、牢记使命,把个人理想自觉融人国家发展的
伟业中去,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不负青
春,不负时代,自觉自愿地成为爱国奋斗精神的弘
扬者和践行者。
内容推荐
2018年6月,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通知》,对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作出重要部署。
由杨文煜主编的《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30位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爱国奋斗精神为主题,聚焦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群体,展现以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两弹一星”元勋和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为代表的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以及以黄大年、李保国、南仁东、钟扬为代表的新时代优秀知识分子的感人事迹和爱国情怀,引导广大知识分子自觉弘扬践行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勇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30位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文煜
译者
编者 杨文煜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705981
开本 16开
页数 2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8-11-01
首版时间 2018-11-01
印刷时间 201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416
CIP核字 2018219187
中图分类号 K820.7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7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2:2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