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纸上威尼斯(16世纪威尼斯出版业如何改变了世界)
内容
作者简介
亚历山德罗·马尔佐·马尼奥,记者兼全职作家。 他出生于威尼斯,毕业于威尼斯大学的威尼斯历史系,十年来,他担任《Il Diario》的外事总编,每周都会参加意大利国家电视台重要的晨间节目。他出版了十七部著作,包括《十年战争》《南斯拉夫》《爱之威尼斯:11个著名的威尼斯故事组成的爱之颂歌》《雅典1687:威尼斯,土耳其人和那不勒斯的毁灭》等。
目录
说明
第一章 书籍之都威尼斯
第二章 书籍界的米开朗琪罗——阿尔多·马努齐奥
第三章 《塔木德》的诞生
第四章 遗失的《古兰经》
第五章 亚美尼亚语与希腊语书籍
第六章 东方之风
第七章 土地与战争
第八章 音乐出版业
第九章 身体护理:医药、美容与烹饪
第十章 皮埃特罗·阿雷蒂诺与名作家的诞生
第十一章 衰败、回光与终结
致谢
尾注
精彩页
第一章 书籍之都威尼斯
在21世纪的今天,如果我们想从里亚尔托(Rialto)出发去圣马可(San Marco),途中将会穿过一条叫作“梅切莉(Mercerie)”的街道。沿街开着形形色色的商店,玻璃橱窗中展示的商品琳琅满目——鞋子、衣服、提包、首饰——使意大利蜚声国际。古驰(Gucci)在这条街上设立了门店,法拉利红彤彤的店面外还摆放了一辆价值颇高的一级方程式赛车。
假如我们乘着时光机回到过去,在1520年重新走进这条街道,你会发现时间仿佛冻结在此处:在过去的五个世纪里,这条街道几乎没发生什么改变,尤其是它一贯秉持的商业属性。如果说今天的梅切莉大街是展示“意大利制造”的橱窗,那么在那个时候,这条街上的商品都应该打上“威尼斯制造”的标签。按照规模来看,当时的威尼斯是当之无愧的“重量级”城市:现在的意大利是世界上第六或第七大工业力量,而500年前的威尼斯可以列入前三甲。那个时期的欧洲只有三座可以称得上是“大都市”的城市,这三座城市的人口数量都超过了15万,它们分别是:威尼斯(毫无疑问)、巴黎和那不勒斯。
在16世纪梅切莉大街的商店、手工作坊或者居民住宅里,我们能找到些什么东西呢?比如布料,威尼斯以其精美绝伦的红色染布而闻名,这一染色技术继承了拜占庭王国的秘密配方。再比如金边皮革工艺,即以金叶镶饰皮革边缘的工艺,成品多用来装饰宫殿内墙——这项工艺出现在摩尔时期的西班牙,其风格与阿拉伯文化一脉相承。还有就是武器,数不胜数的武器,半个欧洲的富商权贵们伸长脖子、挤破脑袋,拼命想要得到这些武器。如果不穿上这些重金采购的威尼斯盔甲,他们简直没办法上战场打仗。紧临着梅切莉大街有两条道路,分别叫作“斯巴达利亚(Spadaria)”和“弗雷扎利亚(Frezzaria)”,它们的名字取自意大利语中“剑(spada)”和“箭(freccia)”这两个单词,直到今天,人们还会在茶余饭后讲起它们当年的传说。
但对外国游客来说,最令人精神振奋的是这里的书籍,数十家大大小小的书店汇集于此,这可是在欧洲别处看不到的盛景。在这里,你可以体验一趟纯粹的购物旅行,就像历史学家马可·安东尼奥·萨博利科(Marco Antonio Sabellico,受到第一版版权法保护的幸运儿)所描写的那样,如果两个朋友结伴从德国商馆出发,经过里亚尔托桥,朝着目的地圣马可走去,他们走不到路途的一半恐怕就得停下来了。因为书店外张贴的书单撩动着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驻足阅读。
尽管大约在六十五年前,1452 到1455年间,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西方活字印刷术,但这并没有撼动威尼斯印刷业龙头的地位:在16世纪上半叶,欧洲出版发行的书本有一半是在威尼斯印刷的。威尼斯不仅仅在印刷数量上独占鳌头,在质量上也毫不逊色,正如美国作家海伦·巴罗里尼(Helen Barolini)在书中描写的那样:“印刷工人制书不辍,只为了将那一卷卷财富和美丽展现于世人面前。”1如果将威尼斯出版业从那个时代的历史上抹去,我们今天所熟悉的书本就不会存在,甚至今天所讲的意大利语也不会出现。虽然意大利语是以托斯卡纳作家但丁(Dante)和彼得拉克(Petrarca)的作品为基础发展出的一门语言,却是人文主义学者皮埃特罗·本博(Pietro Bembo)将他们的作品重新编辑为威尼斯版本,与“印刷之王”阿尔多·马努齐奥(Aldo Manuzi,在下一章里我们还会谈到他)合作,将他们的作品出版发行。正是这样,但丁和彼得拉克才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他们伟大的作品才得以被今人拜读。
让我们推门走进其中一家书店。借助安琪拉·诺沃(Angela Nuovo)在其著作《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书籍贸易》中的描写,我们能在脑海中勾勒出店铺的大体陈设。一部分书架被摆放在店外,这样来往的行人就能欣赏到柜台上的扉页(为了防止小偷觊觎,柜台上摆放的只是扉页,并非整册书),其中有拉丁语和希腊语古典名著(拉丁语作品占多数);有宗教文学(比如《圣经》和人物传记);还有精致的风景画,画中的城市或近或远,画中的美景都是普通百姓难得一见的。有些书以遥远而陌生的语言写就,但这类图书并不乏读者,因为此时的威尼斯仿佛一口世界民族大熔炉,在当今时代只有纽约能与之比肩。亚美尼亚语的剧作,波希米亚语的《圣经》,用格拉哥利字母写成的文章,当然还有以西里尔字母写成的作品。早在1516年,世界上第一个犹太人居住区在威尼斯建成,因此这里还有数不胜数的希伯来语书卷。由于绝大部分在售图书都是在这里印刷出版的,许多商店还被兼用为“工作室”或者印刷所。人们可以在店外的柜台上查找自己心仪的图书,商店门框上也总是悬挂着三四张粘在一起的、对折的目录表,上面清楚地列出了本店出版或在售的图书。还有一些兼作文具店,店里贩售作品手稿和纸笔墨水一类的写作工具。在印刷时代,文具商和印刷图书轻而易举地取代了抄写员的工作。P3-6
导语
没有威尼斯出版业,就没有文艺复兴的繁荣,没有宗教改革的爆发,没有大航海时代的文明交融。
一部16世纪的威尼斯出版史,影响波及政治、宗教、文化、地理、医学、音乐等领域,翻开本书,见证威尼斯出版业改变世界的历程。
意大利语、英语、日语、韩语、西班牙语等多种版本畅销。
威尼斯史学者多年研究成果的呈现。
考据严谨、文笔易读,面向普通读者打造的专业与通俗的完美结合。
精致双封面,32开轻型纸便携版,提供超值阅读体验。
序言
言谈间搞错一些地名的叫法总会让人觉得羞愧难当,
出现这种状况,一来要归罪于词语本身,出于民族主义的
考虑,一个地方可能同时拥有好几个不同语言写成的、读
法完全不同的名字,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先不考虑单纯的
词汇差异,而是注重它所释放出的政治信号。比如说,一
个希腊人就算被严刑拷打也不会从嘴里吐出“伊斯坦布尔
”这几个字,但对一个土耳其人来说,“君士坦丁堡”和
“伊斯坦布尔”这两种称呼已经并行了好几百年,直到凯
末尔·阿塔图尔克一声令下,“君士坦丁堡”才被“伊斯
坦布尔”正式取代。当然说错地名还要归罪于谈话者本身
地理知识的缺陷:好多人觉得“威伊雅(Veglia)”和“克
尔克(Krk)”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地名,但实际上这两种叫法
指的是同一个地方——克瓦内尔湾(Quarnero)里的一座岛
屿。前者是它的意大利语名字,后者则是克罗地亚语。再
者,曾经我们习惯将外国地名翻译成本国语言,然而现在
好多人都不这样做了。一些追求时髦的人,说起“北京”
时不用它的意大利语译名(Pechino),而是偏要用汉语拼音
(Beijing)把它念出来。
当然,所有的地名都有其合理性,但除却一些我们只
能采取某一种叫法的特殊场合,其他时候我们总得从中挑
一个名字出来。鉴于本书将背景设定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
大利城市威尼斯,书中所提及的地点均采用其意大利语名
,当某个地点第一次出现在文章中时,我会把它的现用名
放在括号里。举个例子,一个被收入威尼斯麾下长达半个
世纪的城市——卡波迪斯特里亚(Capodistria),如今被
划归斯洛文尼亚,人们用斯洛文尼亚语称呼它“科佩
尔”(Koper),在书中出现时它就会被写作卡波迪斯特里亚
(科佩尔)。有些地方既有威尼斯方言名,也有意大利语名
,比如被威尼斯共和国统治了500多年的坎迪亚(Candia)
,在标准意大利语中,它的名字更接近古希腊语,称作克
里特(Creta)。至于像君士坦丁堡这种又可以被称为拜占庭
,还可以被称为伊斯坦布尔的地方,在书中我们取用“君
士坦丁堡”这个名称,这样做纯粹是为了更贴近那个时代
威尼斯人的习惯,对其他两个称呼绝无怠慢轻视之意。
内容推荐
16世纪的威尼斯,除了以财富闻名世界,更是欧洲出版和文化传播的中心。16世纪的威尼斯出版业推动了文艺复兴的繁荣,促成了宗教改革的爆发,实现了大航海时代的文明交融……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发展方向。
文艺复兴的“发动机”
1486年,威尼斯诞生了第一本印刷版的古希腊经典《蛙鼠之战》;16世纪,威尼斯出版了大量希腊语书籍,在欧洲掀起了研究古希腊的热潮。欧洲人已经被宗教统治几百年,希腊语书籍的出现让他们重拾古希腊的人文精神,发现现世生活的价值。此时,但丁、彼得拉克和薄伽丘都已经过世200年,正是威尼斯出版了他们的作品,才让他们名声大噪,真正成为“文艺复兴前三杰”。
宗教改革的“加速器”
尽管整个欧洲都笼罩在宗教裁判所的严酷监控中,但威尼斯凭借繁荣的商业和自由的文化氛强,担负起了传播改革思想的重任。威尼斯出版了马丁·路德版《柏林圣经》,从此普通百姓可以真正读懂《圣经》,基督教经典的解释权不再被教士们垄断。随着~部部思想先进的作品在威尼斯出版,宗教改革如燎原星火,传遍整个欧洲大陆。
大航海时代的“传声筒”
最初没人知道美洲是哥伦布发现的,人们都以为美洲是威尼斯人亚美利哥发现的。这是因为威尼斯出版和发行了亚美利哥关于美洲发现的信件,人们才以他的名字命名了美洲。就是这样,威尼斯在欧洲广泛传播了地理大发现的成果,让世界在真正意义上连接在了一起。
除此之外,威尼斯出版商还第一次使用了标点符号,出版了第一本插图医书、第一本音乐出版物以及影响欧洲贵族餐桌的烹调宝典……
翻开本书,领略16世纪的威尼斯出版业如何引领人类文明、改变世界历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纸上威尼斯(16世纪威尼斯出版业如何改变了世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意)亚历山德罗·马尔佐·马尼奥
译者 译者:李依臻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629121
开本 32开
页数 2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8
出版时间 2019-08-01
首版时间 2019-08-01
印刷时间 201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384
CIP核字 2019122634
中图分类号 G239.546.9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5
152
18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1: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