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教师成长--凝聚互助力量
内容
内容推荐
教师的专业化不是“孤立自主的专业化”,而是“互动的专业主义”。在一个互动的职业团队里,教师会成为一个持续的学习者、研究者与合作的实践者。面临变革的情境,在自然协作的文化氛围中,教师之间能接受、容纳不同的教育观点,通过尝试性改变增强自我形成的体悟不断发展自我认知。借助于同伴的互动和交流,形成团队共享的价值体系,因为文化信仰的一致性使得自我和团队具有归属感。在形成团队的价值体系中个体和团队的性向影响着团队文化的发展,进而塑造着个体专业发展的方向。
高翔著的《教师成长--凝聚互助力量》论述教师与同伴如何通过专业发展的意愿缔结成一个真诚合作的组织,通过相似的愿景规划凝聚团队每一位成员,通过对话、协商和参与同伴的教育实践的方式一起分享同伴的实践经验,在交互性的研讨中提炼并形成团队共享的实践智慧,这就是同伴互助凝聚成长力量的关键所在。
作者简介
高翔,山东省正高级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长期从事学校课程设计和学校教科研管理工作,致力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证性研究,提出并实践了“分层次管理,差异性评价”的教学管理思想。“九五”至“十三五”期间参与和主持了多项山东省教育规划重点课题的研究,部分研究成果刊发在《教师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师培训》《教学月刊》《中小学管理》等二十余种核心期刊上,数篇文稿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小学教育》和《中学物理教与学》全文转载,课题研究成果先后荣获山东省第二届和第三届教学成果奖。
目录
引论 在互助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一、团队合作:从日本汽车企业崛起的奥秘谈起
二、雁阵原理:互助就是力量
三、专业发展共同体:让我们乘着集体的翅膀飞翔
四、互助性组织的结构要素和质性的特征分析
第一章 教师互助的组织形态
一、教研组和备课组——行政管理为主的合作性组织
二、“师徒结对子”——协约管理下松散型组织的互助形态
三、名师工作室——基于项目管理的互助性组织形态
第二章 共建团队发展愿景
一、团队愿景的结构要素
二、不同类型教师团队愿景的确立
三、团队愿景的管理与愿景引导下的团队发展
第三章 搭建互助性研修平台
一、互助性研修平台搭建的组织形态
二、基于对话的互助性路径
三、互助性研修平台的管理
第四章 互动共享的校本教研
一、搭建互惠的备课平台
二、搭建互动的教研平台
第五章 搭建互助的教育科研平台
一、搭建互助的教育科研平台
二、合作性研究:让专业更富有深度
第六章 同课异构的案例研究
一、用愿景和规划凝聚备课组之力
二、聚合意见:换种视角定位同课异构
三、从教材承载学科能力发展点的视角确定“异构”的观察点
四、从教学方式比对的视角确立“异构”的教学观察点
五、从教学评议中对同课异构合目的性的价值分析
六、从教后反思和同伴的比对性研究中获得启示
第七章 营造互助的环境
一、对当前制约教师主动合作环境的审视
二、寻求变革的力量:培育有利于自主互助的管理环境
第八章 铸造互助的文化
一、追求道德崇高的地平线
二、文化的追求,制度的隐退
三、在群体中寻找精神的归宿
四、以文化人,呼唤合作共进的教师合作文化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教师成长--凝聚互助力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翔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3228744
开本 16开
页数 3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8-04-01
首版时间 2018-04-01
印刷时间 2018-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496
CIP核字 2017226656
中图分类号 G451.2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