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名字游戏 请勿谈论庄天海
内容
前言/序言

编者的话

巴金和靳以先生创办的《收获》杂志诞生于一九五七年七月,那是一个“事情正在起变化”的特殊时刻,一份大型文学期刊的出现,俨然于现世纷扰之中带来心灵诉求。创刊号首次发表鲁迅的《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好像不只是缅怀与纪念一位文化巨匠,亦将眼前局蹐的语境廓然引入历史行进的大视野。那一期刊发了老舍、冰心、艾芜、柯灵、严文井、康濯等人的作品,仅是老舍的剧本《茶馆》就足以显示办刊人超卓的眼光。随后几年间,《收获》向读者奉献了那个年代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和其他作品,如《大波》(李劼人)、《上海的早晨》(周而复)、《创业史》(柳青)、《山乡巨变》(周立波)、《蔡文姬》(郭沫若),等等。而今,这份刊物已走过六十个年头,回视开辟者之筚路蓝缕,不由让人感慨系之。

《收获》的六十年历程并非一帆风顺,最初十年间她曾两度停刊。先是称之为“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于一九六〇年五月停刊。一九六四年一月复刊后,又于一九六六年五月被迫停刊,其时“文革”初兴,整个国家开始陷入内乱。直至粉碎“四人帮”以后,才于一九七九年一月再度复刊。艰难困顿,玉汝于成,一份文学期刊的命运,亦折射着国家与民族之逆境周折与奋起。

浴火重生的《收获》经历了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洗礼,由此进入令人瞩目的黄金时期。以后的三十八年间可谓佳作迭出,硕果累累,呈现老中青几代作家交相辉映的繁盛局面。可惜早已谢世的靳以先生未能亲睹后来的辉煌。复刊后依然长期担任主编的巴金先生,以其光辉人格、非凡的睿智与气度,为这份刊物注入了兼容并包和自由闳放的探索精神。巴老对年轻作者尤其寄以厚望,他用质朴的语言告诉大家,“《收获》是向青年作家开放的,已经发表过一些青年作家的作品,还要发表青年作家的处女作。”因而,一代又一代富于才华的年轻作者将《收获》视为自己的家园,或是从这里起步,或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发表在这份刊物,如今其中许多作品业已成为新时期文学经典。

作为国内创办时间最久的大型文学期刊,《收获》杂志六十年间引领文坛风流,本身已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缩影,亦时时将大众阅读和文学研究的目光聚焦于此。现在出版这套纪念文存,既是回望《收获》杂志的六十年,更是为了回应各方人士的热忱关注。

这套纪念文存选收《收获》杂志历年发表的优秀作品,遴选范围自一九五七年创刊号至二〇一七年第二期。全书共列二十九卷(册),分别按不同体裁编纂,其中长篇小说十一卷、中篇小说九卷、短篇小说四卷、散文四卷、人生访谈一卷。除长篇各卷之外,其余均以刊出时间分卷或编排目次。由于剧本仅编入老舍《茶馆》一部,姑与同时期周而复的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合为一卷。

为尊重历史,尊重作品作为文学史和文学行为之存在,保存作品的原初文本,亦是本书编纂工作的一项意愿。所以,收入本书的作品均按《收获》发表时的原貌出版,除个别文字错讹之外,一概不作增删改易(包括某些词语用字的非标准书写形式亦一仍其旧,例如“拚命”的“拚”字和“惟有”“惟恐”的“惟”字)。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收入文存的篇目,仅占《收获》杂志历年刊载作品中很小的一部分。对于编纂工作来说,篇目遴选是一个不小的难题,由于作者众多(六十年来各个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作家几乎都曾在这份刊物上亮相),而作品之高低优劣更是不易判定,取舍之间往往令人斟酌不定。编纂者只能定出一个粗略的原则:首先是考虑各个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其次尽可能顾及读者和研究者的阅读兴味,还有就是适当平衡不同年龄段的作家作品。

毫无疑问,《收获》六十年来刊出的作品绝大多数庶乎优秀之列,本丛书不可能以有限的篇幅涵纳所有的佳作,作为选本只能是尝鼎一脔,难免有遗珠之憾。另外,由于版权或其他一些原因,若干众所周知的名家名作未能编入这套文存,自是令人十分惋惜。

这套纪念文存收入一百八十余位作者不同体裁的作品,详情见于各卷目录。这里,出版方要衷心感谢这些作家、学者或是他们的版权持有人的慷慨授权。书中有少量短篇小说和散文作品暂未能联系到版权(毕竟六十年时间跨度实在不小,加之种种变故,给这方面的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考虑到那些作品本身具有不可或缺的代表性,还是冒昧地收入书中。敬请作者或版权持有人见书后即与责任编辑联系,以便及时奉上样书与薄酬,并敬请见谅。

感谢关心和支持这套文存编纂与出版的各方人士。

最后要说一句:感谢读者。无论六十年的《收获》杂志,还是眼前这套文存,归根结底以读者为存在。

《收获》杂志编辑部

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实业有限公司

人民文学出版社

二〇一七年七月二十四日

作者简介

范小青,著名作家,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多种小说被译成英、法、日、韩等文字。曾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第十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第三届中国小说学会短篇小说大奖、第二届“林斤澜杰出短篇小说奖”,以及《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人民文学》《北京文学》《中国作家》《作家》等奖项。

东西,原名田代琳。主要作品有《后悔录》、《没有语言的生活》、《你不知道她有多美》等。

精彩书摘

名字游戏

范小青

我的大学同学毕业后,干什么的都有,但是干送水工的不多。其实他们不知道,干这一行虽然辛苦,还没面子,但挣钱还说得过去。比起他们在小广告公司看小老板的脸色,或者在写字楼里打零工,有一着没一着的,也或者,去推销保险,被看成是上门要饭的,想要跑成一单,不知要咽下多少辛酸,这样一比,我还是有点自我安慰。送水虽然社会地位低下,身份低等,但我一般不需要求人,不用看人脸色,我送水上门的那些人家,都文明礼貌,对送水工很客气的,都说谢谢,还有更热情的,会拿根烟给我抽,可惜我不抽烟,偶尔他们还随手拿一个水果给我,一般我也不大吃水果,但是水果我会拿着的,拒绝香烟是有理由的,但拒绝水果会让他们觉得我这个人不好说话,对我的信任就会打折扣。我会把水果带回店里,给我同事吃。我同事里什么人都有。

用户懂礼貌,我也懂礼貌,我自带着鞋套,免得踩脏了人家的地板,我还自带一块干净的抹布,万一送水时不小心把人家家里弄湿了,我往下一蹲,手一伸,就替他们擦干净了,如果我发现他们的饮水机长时间没洗了,我也会主动提出来替他们清理一下。他们又说谢谢。

当然,客气归客气,我们之间很少交流,偶尔会说上一两句话,无非就是来了啦,麻烦啦,慢走啊之类,我基本上不用回答,只要微笑一下就行了。

他们一般都不会问我的名字。

我也不需要他们问我的名字,我的名字跟他们没有关系,跟我的工作也没有关系,我按一下他们的门铃,他们会在里边说,送水的来了,等我走的时候,他们也会自己说,送水的走了。

人的名字本来只是一个符号而已,用送水的、抄表的、搬运的、扫地的,等等这样的符号来表达,更有实际意义,让人一目了然地知道这个人是干什么的。很明显,在现代这个社会,一个人是干什么的,比这个人的名字要管用得多、也重要得多。所以,在送水工和用户之间,根本就不需要有人的名字,我和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简单明了,干净清爽。这个我想得通。我没有意见。我生活的这个城市很大,人很多,名字更多,何况现在有的人可不止只有一个名字。真名、假名、化名、网名、小名、曾用名,什么什么什么名,到处都是。不应该有人在乎我的名字,这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当然人和人也不是完全一样的,也有人曾经问过我的姓,我说我姓王,她笑着说,好的好的,我记住了,小王。可下次去的时候,她记错了,喊了我小张。我纠正了一下,说,我是小王。她又笑了,说,哎呀呀,你看我这记性。她的记性真的很差,我再去一次的时候,她又再次给我换了个姓,喊我小李。我也不再纠正她了。随她喊我什么我都答应。

我并不是有意要捉弄她,我只是觉得没有必要,因为姓什么叫什么和送水实在没有什么关系,我姓什么叫什么都可以,我姓什么叫什么人家都能接受。我觉得这样也挺好,所以后来在漫长的送水的日子里,如果再有人问我姓名,我都会随口说一个,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任我选。不过我并不是那种急智型的人才,我随口编个姓还可以,但要我随口编名字,我会打咯噔的,一打咯噔,人家岂不怀疑我,难道连自己的名字还不能随口说出来?我就想了个主意,将自己同学的名字报给他们,因为同学的名字最好记了,个个都在嘴边,张嘴就出来。有一回我还失口将我暗恋过的一个女同学的名字报了出来,报出来以后,我以为人家会奇怪或者会怀疑,怎么一个男人取了个女生的名字,可是人家听了,一点反应也没有。我才知道,人家并不在乎我的名字,只是礼节性地随口一问而已,我大可不必为名字犯愁。

就这样我有好些同学的名字都被我报给了别人,你们大概会觉得我这个人心理有问题,自己干了这一行,希望我的同学也都和我一样沦落风尘,这样想的话,你们就误解我了,首先,我从来没有瞧不起自己的职业,第二,我也不是个心胸褊狭的人,我只是不在乎人的名字而已,无论是我的名字,还是我同学的名字,我都觉得无所谓。一方面,我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不用名字,最多也只是“小王”, 但同时,我又像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一样,爱用什么名字就用什么名字,爽啊。

目录

晓 苏 花被窝 1

曹 寇 码头风云 19

张惠雯 爱 38

周嘉宁 寂静岭 49

王 璞 捉迷藏 66

朱山坡 灵魂课 76

鲁 敏 谢伯茂之死 94

七堇年 站者那则 110

王 璞 香港往事 128

东 西 请勿谈论庄天海 149

晓 苏 酒疯子 159

荆 歌 他日物归谁 173

范小青 名字游戏 193

旧海棠 遇见穆先生 207

孙 未 告别 219

张悦然 动物形状的烟火 240

弋 舟 平行 264

吕 新 烈日,亲戚 280

双雪涛 跷跷板 297

内容简介

本书为当代作家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以范小青和东西为代表的中国当代作家2011年到2016年的发表于《收获》杂志的近二十个短篇小说。《名字游戏》的作者范小青现在已经成为江苏作协主席,年轻作者周嘉宁的《寂静岭》写了四个交织缠绕的世界:游戏的世界,噩梦的世界。记忆的世界,现实的世界。小说没有疼痛和反省,一切都像沉溺和主动的破坏,对照三个女孩子对爱的渴望和挣扎,才看得出每一个人面临的考验和撕裂。其他还有七堇年的《站者那则》,双雪涛的《跷跷板》等,篇篇精彩,质量极高,《收获》杂志堪称中国文学史半壁江山,2017为杂志成立的第60年,故特此集结出版,纪念这一文学大事。

精彩书评

它体现了《收获》伟大的高度,庞大的宽度,经常被遗忘的长度。——苏童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学的发展,一定还是要有那种精神支柱,这种精神脊梁性的东西来支撑,那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民族水平,《收获》这套书恰恰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是所有刊物的60年都有资格做这件事情的。

——潘凯雄

我是《收获》的读者也是《收获》的作者,《收获》创刊60年,出版这样一套做得非常精美,非常典雅、非常庄重的文集,我觉得非常恰当。

——孙甘露

不读《收获》没有收获。我们不仅仅要纪念《收获》60周年,我们也要研究这60周年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学史的重要性。

——程德培

编辑推荐

中国当代文学的半壁江山,巴金创刊并终身担任主编的杂志!

《收获》60周年纪念文存(珍藏版),萃览中国当代文学上下六十年!


  

2017年,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份大型文学刊物,由巴金创刊并终身担任主编的《收获》杂志创刊60周年。60年间,《收获》佳作迭出,硕果累累,它以兼容并包和自由闳放的精神,文坛风流,向读者奉献了各个时期具影响力的作家的重要的作品。上海九久读书人携手人民文学出版社,特别推出《收获》60周年纪念文存珍藏版,既是回望《收获》杂志的60年,更是为了回应各方人士对这一盛事的热忱关注,同时供喜爱文学的读者品阅收藏。

这套纪念文存由《收获》编辑部主编,选收《收获》杂志历年发表的优秀作品,遴选范围自1957年创刊号至2017年第2期,共29卷,按不同体裁编纂,其中长篇小说11卷、中篇小说9卷、短篇小说4卷、散文4卷、人生访谈1卷,总计160余部长、中、短篇小说,及120余篇散文随笔作品。除长篇各卷之外,其余均以刊出时间分卷或编排目次。由于剧本仅编入老舍《茶馆》一部,故与同时期周而复的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合为一卷。

为了彰显这套丛书经典大气的品格,总体装帧设计上,编撰者亦是绞尽脑汁,封面构图上秉持着“删繁就简,妙语者不必多言”的原则,借助书名等字体的巧妙安排,使整体看上去对称与均衡。色彩方面使用大面积的专色蓝和烫银以及总套名“收获”浮雕凸版工艺,书顶、书口、书根三部分镀银,外加大16开的纸面精装形式,气质典雅的象牙白优质内文纸和150克深蓝卡的封面用纸,使得整套丛书的品相庄重而不呆板,含蓄却不简单。

内容推荐
本书为当代作家的短篇小说集, 收录了以范小青和东西为代表的中国当代作家2011年到2016年的发表于《收获》杂志的近二十个短篇小说, 包括周嘉宁的《寂静岭》, 七堇年的《站者那则》, 双雪涛的《跷跷板》等, 篇篇精彩, 质量极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名字游戏 请勿谈论庄天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范小青,等主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130269
开本 16开
页数 309页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千字
出版时间 2017-08-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1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7.61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cm
整理
媒质
用纸 胶版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5:4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