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已经忘却的日子 不合时宜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当代文学的半壁江山,巴金创刊并终身担任主编的杂志!

《收获》60周年纪念文存(珍藏版),萃览中国当代文学上下六十年!


  

2017年,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份大型文学刊物,由巴金创刊并终身担任主编的《收获》杂志创刊60周年。60年间,《收获》佳作迭出,硕果累累,它以兼容并包和自由闳放的精神,文坛风流,向读者奉献了各个时期具影响力的作家的重要的作品。上海九久读书人携手人民文学出版社,特别推出《收获》60周年纪念文存珍藏版,既是回望《收获》杂志的60年,更是为了回应各方人士对这一盛事的热忱关注,同时供喜爱文学的读者品阅收藏。

这套纪念文存由《收获》编辑部主编,选收《收获》杂志历年发表的优秀作品,遴选范围自1957年创刊号至2017年第2期,共29卷,按不同体裁编纂,其中长篇小说11卷、中篇小说9卷、短篇小说4卷、散文4卷、人生访谈1卷,总计160余部长、中、短篇小说,及120余篇散文随笔作品。除长篇各卷之外,其余均以刊出时间分卷或编排目次。由于剧本仅编入老舍《茶馆》一部,故与同时期周而复的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合为一卷。

为了彰显这套丛书经典大气的品格,总体装帧设计上,编撰者亦是绞尽脑汁,封面构图上秉持着“删繁就简,妙语者不必多言”的原则,借助书名等字体的巧妙安排,使整体看上去对称与均衡。色彩方面使用大面积的专色蓝和烫银以及总套名“收获”浮雕凸版工艺,书顶、书口、书根三部分镀银,外加大16开的纸面精装形式,气质典雅的象牙白优质内文纸和150克深蓝卡的封面用纸,使得整套丛书的品相庄重而不呆板,含蓄却不简单。

作者简介

主要作者简介:

曹禺,著名剧作家。1934年发表剧本《雷雨》,震动戏剧界。1935年和1936年,分别写成《日出》、《原野》两个剧本。抗日战争期间,又创作《蜕变》、《北京人》等剧本。

张中行,著名学者、散文家。主要著作有《负喧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等。

内容简介

《已经忘却的日子 不合时宜》是一部随笔集,是《收获》60周年纪念文存(珍藏版)人生访谈卷。收入著名作家曹禺散文《已经忘却的日子》、张中行散文《不合时宜》、钱谷融《且说说我自己》、 汪曾祺《随遇而安》、卞之琳《毕竟是文章误我,我误文章》、吴冠中《霜叶吐血红——自己的心路历程》、杨苡《散淡背后的执着》等散文、随笔作品四五十篇。

2017年恰逢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简写本”“中国当代文学的半壁江山”的《收获》杂志创刊60周年。上海九久读书人携手《收获》杂志社、人民文学出版社隆重推出《收获》60周年纪念文存(珍藏版),这既是回望《收获》杂志的60年,更是为了回应各方人士对这一盛事的热忱关注,同时供喜爱文学的读者品阅收藏。

《收获》60周年纪念文存(珍藏版)是限量发行,由《收获》编辑部主编,选收了《收获》杂志历年发表的优秀作品,遴选范围自1957年创刊号至2017年第2期,共29卷,按不同体裁编纂,其中长篇小说11卷,中篇小说9卷、短篇小说4卷、散文4卷、人生访谈1卷,总计一百六十余部长、中、短篇小说,及一百二十余篇散文随笔作品。除长篇各卷之外,其余均以刊出时间分卷或编排目次。

目录

李子云 书生荒煤 96

卞之琳 毕竟是文章误我,我误文章 106

江弱水 圈子外的圈子外 110

王元化 自 述 117

胡晓明 一切诚念终当相遇 122

毛时安 活出生命的意义 130

陈伯吹 人生采访与自我采访 138

秦文君 单纯人生 141

季羡林 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 146

许 明 心宇浩茫示苍生 152

杨 苡 散淡背后的执着——记杨宪益 157

吴冠中 霜叶吐血红——自己的心路历程 164

李 辉 在黑白灰的世界里——吴冠中印象 169

丁 聪 答读者问 180

陈四益 漫话丁聪 187

钟敬文 思絮录 200

汤学智 夕阳如火 老骥骋蹄 203

张光年 生命史上最荒谬的一页 216

张中行 不合时宜——对镜看到的自我 222

叶稚珊 看“真”漫记 229

曹 禺 已经忘却的日子 236

万 方 灵魂的石头 240

范 用 最初的梦 261

李 辉 浪漫的余响——范用素描 269

黄 裳 掌上的烟云 280

杨 苡 沉默的墙 290

冯亦代 期待的日子(1941—1942) 298

李 辉 陪都迷离处——冯亦代和他的日记 315

余秋雨 君子之道 325

陈丹青 且说说我自己 332

叶 辛 从七房桥走出来 338

草 婴 我为什么翻译 347

高 莽 翻译家草婴其人 352

精彩书摘

吴冠中

霜叶吐血红——自己的心路历程

性格决定命运。坚毅克服困难,似乎凭意志总能抵达目标。但,终于觉察自己成了老人,毕竟来日无多,任凭怎样拚搏也追不回青春,留不住时光,是再也无法挽救的哀伤了,人们观赏红叶,红叶,血色黄昏。

歧途的选择决定命运。一九一九年我诞生于宜兴农村,家庭贫困,逼我个人奋斗,去投考不花钱的学校,毕业后有职业保证的学校。这类学校都极难考上,我在考试中永远是优胜者,且名列前茅。先念省立无锡师范,后念浙江大学代办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电机科。十七岁的青年感情似野马,一个偶然的机缘我接触到了国立杭州艺专,那个艺术的天国使我着迷了,苦恋了。

一见钟情的婚姻往往潜伏着悲剧吧,但我心甘情愿,违背着父母的劝阻,我转入了杭州艺专,从此投入了艺无涯的苦海中沉浮。这是人生第一次歧途的大抉择,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我非不知学艺者他日将贫穷落魄,但我属于我自己,自己糟蹋自己谁管得,只暗暗愿我的父母在没有见到我落魄前满怀希望中逝世,我唯一的恐惧,就是我自己刺伤他们。读莫泊桑小说《牡蛎》,我似乎已经是飘泊在海轮上卖牡蛎的浪子了。

日本侵略,国土沦丧,我随杭州艺专内迁沅陵、昆明、重庆,开始艰苦的流亡教学历程。因家乡沦陷,音信阻隔,我们沦陷区的学生享受教育部的贷金,我靠贷金读完了艺专,毕业后被国立重庆大学聘任为建筑系助教。在沙坪坝这个文化区任助教很幸运,任教四年也就在中央大学文学院听了四年文史课,主要攻法文。日本投降后教育部在全国九大城市同时举行各学科的公费留学考试,金榜挂名,我争取到了留法公费。于是于一九四七年到达巴黎留学,实现了最美满的梦想,似乎前途无量了。

满腔热情投入法兰西的怀抱,成了艺术圣地巴黎市的孑民,心想从此开始飞黄腾达,不再返回苦难落后的旧中国。我认真学习,探索古典的、现代的艺术精髓,确乎大开眼界,深受启迪。但,一个渐字,渐渐,我的内心在起着深刻的变化。我当时给在上海的吴大羽老师写过不少信,吐露衷曲。不意大羽师家在“文革”中被抄家后发还的材料中还残存我的部分信件,今日读来更看清了当年的自己,不禁战栗。今录一九四九年初,即我到了巴黎一年半以后的信中章 节:

“羽师,……在欧洲留了一年半以来,我考验了自己,照见了自己,往日的想法完全是糊涂的。在绘艺的学习上,因为自己的寡陋,总有意无意崇拜着西洋,今天,我对西洋现代美术的爱好与崇敬之心完全动摇了,我不愿以我的生命来选一朵花的职业,诚如我师所说,茶酒咖啡尝

腻了,便继之以臭水毒药,何况茶酒咖啡尚非祖国人民当前之渴求。如果绘画再只是仅仅求一点视觉的清快,装点了一角室壁的空虚,它应该更千倍地被人轻视,因为园里的一枝绿树,盆里的一朵鲜花,都能给以同样的效果,它有什么伟大崇高的地方,何必糟蹋如许人力物力。我绝不是说要用绘画来作文学的注脚,一个事件的图解,但它应该能够,亲亲切切,一针一滴血,一鞭一条痕地深印当时当地人们的心底,令本来想掉眼泪而掉不下的人们掉下了眼泪,我总觉得只有鲁迅先生一人是在文字里做到了这功能,颜色和声音的传递感情,是否不及文字的简快易喻。

“十年,盲目地,我一步步追,一步步爬,找一个自己也不太清楚的目标。付出了多少艰苦,一个穷僻农村里的孩子,爬到了这个西洋寻求欢乐社会的中心地巴黎,到处看,听,一年半来,我知道这个社会,这个人群与我不相干,这些快活发亮的人面于我很隔膜,灯红酒绿的狂舞对我太生疏,我的心生活在真空里,阴雨于我无妨,因即使美丽的阳光照到我身上,我也感不到丝毫温暖。这里的所谓画人制造欢乐,花添到锦上,我一天比一天更不愿学这种快乐的伪造术了。为共同生活的人们不懂的语言,不是外国语便是死的语言,我不愿自己的工作与共同生活的人们漠不相关,祖国的苦难憔悴的人面都伸在我的桌前,我的父母,师友,邻居,成千成万的同胞,都在睁着眼睛看我,我一想起自己在学习这类近变态性欲发泄的西洋现代艺术,便觉到无限的愧恨和罪恶感。我想一个中国人更爱一个皮匠,他不要今天这样的一个我,因他更懂得皮匠的工作,那与他发生关联。踏破铁鞋无觅处,艺术的学习不在欧洲,不在巴黎,不在大师们的画室,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的心 底……”

及三年学习期满,在矛盾的心态中决定不再延长公费,返回解放后的新中国,这是第二次人生歧途的大抉择,影响着我今后的整个艺术生涯,毕竟今后选择的范畴将愈来愈缩小了。

精彩书评

《收获》是一部中国当代文学的简写史。

——著名作家陈村

就像梨园艺人忘不了初次粉墨登场的舞台,我至今难忘屡次投稿碰壁时《收获》的知遇之恩,或许是提前了一两年,或许是在关键时刻将我推上了文学舞台。

这套纪念文存,让我们看到了《收获》六十年的高度、宽度,还有经常被人遗忘的长度。

——著名作家苏童


  

新时期以来,在文学史上经常提到的一些概念,很多都是由《收获》通过它的作品提供支撑,提供佐证的。这样一种鲜明的编辑思想也保证了这个刊物的品质,这种品质对中国当代文学、对广大的读者是一份福音。《收获》有资格在六十周年推出这样一套纪念文存。

——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 潘凯雄

《收获》创刊60年,出版这样一套非常精美、非常典雅、非常庄重的一套文集,我觉得非常恰当,另外这套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文学出版社的品牌,有悠久传统的出版社,代表国家形象的文学出版社,以及九久读书人这样一个新锐,长期以来持续地关注中外文学创作的这样一个出版机构,来共同出版这套书我觉得真是再恰当不过。

——著名作家、上海作协副主席 孙甘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已经忘却的日子 不合时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曹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131204
开本 16开
页数 362页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0000.0
出版时间 2017-08-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1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7.61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25cm
整理
媒质
用纸 胶版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2: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