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立论中国影视(精)/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作品文库
内容
内容推荐
胡智锋著的《立论中国影视(精)》意在为中国影视立论,选取了作者近20年来关于中国影视的内容生产、行业发展、文化建设、基础理论、宏观视野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对于近20年间中国影视快速崛起、发展的理念、思潮与风云变幻的景观,做出了深入独到的观察描述与阐释解读。
本书秉持作者一贯倡导的本土化、人文化、专业化的价值理念,运用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全球化、媒介融合、国家需求等新的语境下,聚焦中国影视的核心问题,进行面向学术的理论研究、面向行业的实践观察、面向决策的宏观思考。
作者简介
胡智锋,1965年2月生,山东莱州人。现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戏剧与影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一级学会——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长。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新中国60年影响中国广播电视进程的60位人物”、首届国家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目录
关于传媒学术研究的几点思考(代序)
一、影视内容生产篇
从“宣传品”“作品”到“产品——中国电视50年节目创新的三个发展阶段
新中国60年电影艺术发展之路与经验启示
中国电视节目生产的本土化战略与对策
中国电视节目创新问题之观察与思考
春节联欢晚会:“模式”之思
为尊严而战——对四川大地震电视特别直播报道的探析与思考
传统文化应成为电视节目创新的重要资源
警惕节目模式引进中的“关门主义”和“西方至上主义
二、影视行业发展篇
中国广播影视产业未来发展的五个重要问题
中国影视文化创意产业的三大问题
内容、机构、人才与收益:论当前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活力——兼对“电视之死”的回应
五种视角看中国电视
中国电视传媒人的角色转型——观察电视传媒与社会关系的另一种视角
主体·诉求·渠道·类型:四重维度论如何提高中国传媒的国际传播力
中国影视行业如何形成世界级竞争力
传媒领导者媒介素养提升论要
三、影视文化建设篇
媒介融合时代的影视文化与艺术
微时代的艺术生产与传播——以影视艺术为例
原创力:中国影视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战略起点
“转型期”中国影视文化建设的四个浪潮
中国影视文化建设三思
推进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价值观研究
需求与选择——谈中国影视人才的培养与锻造
《现代传播》35年的办刊探索
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在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成立30年庆典上的致辞
四、影视基础理论篇
论电视纪录美学
影视文化三论
电视传播艺术:一个学术命题的新的整合
何谓传媒艺术
五、影视宏观思考篇
习近平总书记“2·19”讲话学习三题
深刻总结本土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让文艺更有力地放飞中国梦
免费开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与创新
附录
本土化:中国特色电视理论的建构与创新——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胡智锋先生
泛娱乐化时代的电视传播与公共坚守——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胡智锋先生
胡智锋教授学术成果一览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立论中国影视(精)/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作品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智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127980
开本 16开
页数 388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84
出版时间 2017-12-01
首版时间 2017-12-01
印刷时间 2017-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832
CIP核字 2017220148
中图分类号 J992
丛书名
印张 2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8
176
27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1: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