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文论通史
内容
内容推荐
过去学界研究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一般是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分界,此前的称为“中国文学批评史”,此后的称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给人造成的印象是,古代的文学理论批评似乎发展到晚清就结束了,现代的文学理论批评都是从外国借来的。到底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的传统与现代之间是不是断裂的关系?“五四”以后的新文学理论是否完全是外来的?传统与近现代文论存在怎样的“通”与“变”的关系?
周兴陆著的《中国文论通史》以翔实的文献梳理、材料解读和理论阐释,回答了这些问题。本书突破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学科相分割的限制,将自先秦至1949年的文学理论批评作古今贯通式的研究,阐释传统文论的发生、发展.以及向近现代的演变和新生,追溯现代文学理论批评与传统的内在联系。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贯通古今的《中国文论通史》。
作者简介
周兴陆,文学博士,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儒林外史》学会(筹)副会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已出版《中国分体文学学史·诗学卷》《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总论卷》《吴敬梓(诗说)研究》等专著,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主讲“中国文学批评史”“《文心雕龙》精读”等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曾人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复旦大学“人文基金青年学者科研激励计划”。
目录
导论
第一编 文学理论批评的源头
第一章 儒家文学理论批评的奠基
第一节 文学与文章
文德/博学于文/“文学”独立/先秦的“文章”概念/汉代以后的“文章”概念
第二节 言语与修辞
言语/修辞/君子必辨/言语与文体
第三节 “诗言志”与孔子论诗
诗/诗言志/兴于诗/兴、观、群、怨/思无邪
第四节 “赋诗言志”和“以意逆志
采诗/赋诗言志/知言养气/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第五节 《乐论》与《乐记》
尽善尽关/感于物而动/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声、音、乐/乐者,天地之和也/乐合同,礼别异/致乐以治心/贵雅乐而贱邪音
第六节 《毛诗序》与儒家诗论的确立
《毛诗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风、赋、比、兴、雅、颂“六义”/主文而谲谏/变《风》、变《雅》/诗者,天地之心
第二章 老、庄思想的文论启悟
第一节 道与言
有与无/道与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天籁/道法自然
第二节 道与技
万物与我为一/道与技/玄览与游心
第三章 文人精神与“骚怨”传统
第一节 发愤以抒情
发愤以抒情/发愤著书/不平则鸣/诗,穷而后工/小说戏曲的“发愤”精神
第二节 依经论骚
原也过以浮/非明智之器,可谓妙才/夫《离骚》之文,依托五经以立义焉/依经论《骚》,四同四异/正声何微芒,哀怨起骚人
第三节 汉魏六朝的赋论
赋者,古诗之流也/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赋体物而浏亮/情以物兴,物以情观/虚与实
第二编 文学理论批评的自觉
第四章 文士、文体、文集与文论
第一节 文士身份的确立与作家论
文人与文儒/从曹丕到范晔的“文人”观念/文以气为主/才、气、学、习/岂日文士,必其玷欤/盖士之登庸,以成务为用
第二节 文体论与六朝时期集部的出现
四科八体/体有万殊/文笔/五言居文词之要/四部分类与早期集部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的文论著作
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萧统《文选》/徐陵《玉台新咏》
第五章 诗文理论批评的自觉
第一节 诗文审美特征论
诗缘情/综辑辞采、错比文华/情采/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第二节 诗文创作论
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陶钧文思,贵在虚静/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灵感与养气/通变/声律论/事类
第三节 诗文功用论、鉴赏论和历史观
经国大业、不朽盛事/自通、自娱/知音/博观、六观/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深识鉴奥、玩绎方美/时运交移,质文代变
第三编 分体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
第六章 诗歌理论批评
第一节 兴寄、讽喻与意境
初唐诗格与律体定型/情绪为先,直置为本/兴寄、逸兴/兴象与风骨/讽喻/意境
第二节 从“缘情”向“尚意”的诗学转向
“有为而作”的消歇/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黄庭坚重释诗本旨/韵
第三节 活法与妙悟
无一字无来处/活法与悟入/作家各自一风流/方回的“格高”论
第四节 兴趣、格调与神韵
标举盛唐/“兴趣”说/“格调”说/“神韵”说
第五节 尊宋诗学的崛起
唐宋之辨/明末清初人论宋诗/叶燮/翁方纲/同光体与近代的尊宋诗学
第七章 词学理论批评
第一节 宋代的词论
隋唐燕乐/声诗、曲子词/关于柳永词的评论/关于苏轼词的评论/词“别是一家
第二节 明清的词论
婉约与豪放/阳羡和浙西词派/常州词派
第八章 文章理论批评
第一节 骈散论
骈文论/古文论/语录
第二节 文与道
文以明道/文以载道/作文害道/本色与自得/气盛言宜/文、道分离论
第三节 “辞达”和“义法
“陈言务去”和“简而有法”/苏轼释“辞达”/义法/义理、考据、辞章/神理气味、格律声色/因声求气/阳刚阴柔与古文四象
第九章 小说理论批评
第一节 文言小说理论批评
目录学上的“小说”及其分类/唐传奇论/《聊斋志异》论
第二节 通俗小说之外论
通俗小说之褒贬/通俗小说动机与功用论
第三节 通俗小说之内观
“演义,以通俗为义也者”——历史演义论/“说不极于诞者,不足以耸人之闻”——小说虚构论/“寄意于时俗”——世情小说论
第四节 小说名著的评点
小说评点的源头/《水浒传》评点/《三国演义》评点/《金瓶梅》评点
第十章 戏曲理论批评
第一节 优戏、杂剧、传奇和花部
优戏/杂剧论/南戏与传奇/南北戏曲比较论/花部之兴
第二节 情感、本色、人物和结构
能道性情者莫如曲/本色论/人物论/结构论
第四编 文学理论批评的近现代转型和新生
第十一章 文学理论批评的近现代转型
第一节 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文论通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兴陆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9136166
开本 16开
页数 5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22
出版时间 2018-09-01
首版时间 2018-09-01
印刷时间 201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本科及以上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852
CIP核字 2018068142
中图分类号 I209
丛书名
印张 36.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9
170
2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4: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