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美国与国际法(1776-1939)/法政文丛
内容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布莱克斯通与边沁:万国法与国际法
第二章 杰弗逊、麦迪逊和马歇尔:万国法与新共和制
第三章 肯特与惠顿:基督教世界的国际法
第四章 道奇、伍斯特、拉德与伯里特:基督教、国际法院与世界和平
第五章 坦尼和他的法庭:奴隶制、国际法和美国例外论
第六章 利伯、菲尔德和沃顿:国际法科学
第七章 寄予厚望:“阿拉巴马号”仲裁案和国际法的进步
第八章 鲁特、斯科特和塔夫脱:论和平、法律与有识之士
第九章 伍德罗·威尔逊:改宗的热情
第十章 霍姆斯:国际法与美国联邦制
第十一章 大战后的国际法
索引
译后记
导语
马克·威斯顿·贾尼斯著的《美国与国际法(1776-1939)》在历史的视角下从概念切入,着重强调国际法学科本身的演变和发展。作者将国际法至今没有在实质上获得突破进展,没有成为超国家法的存在的原因,溯源至一战这个乌托邦主义者遭到的巨大失败,使我们看到如今各类国际组织的雏形和希冀国际法作为实现世界的和平工具与“国际法”提出者边沁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通过大量史实的铺陈,展现美国对待国际法的理想主义狂热是如何一点点被熄灭的,以及如今的现实主义态度,在当时已可见端倪。今日美国已成为国际法学研究的沃土。国际法是如何在美国生根发芽的?美国人的国际法观念又是怎样发生变化的?
《美国与国际法(1776-1939)》对此作了很好的回答。这本书从布莱克斯通开始,论述了1776年美国建国之初到二战前夕国际法的“美国故事”,但是有助于我们在“一带一路”重构全球秩序的今天重新认识国际法的价值与作用。
内容推荐
《美国与国际法(1776-1939)》是探析美国国际法观念形成和变化的经典之作,由美国著名国际法学家马克·威斯顿·贾尼斯教授撰写,叙述了1776年到1939年间的美国国际法传统。贾尼斯教授以时间为线索,在每一章中突出某个(些)推动或批评或反思国际法作用的人物,试图连贯地呈现出合众国建国至二战爆发,美国人参与国际法的过程。
18世纪末,这个新成立的国家对国际法甚为重视。国际法或者说万国法为建国者们提供了他们从大英帝国独立出来的合法性依据。此后的两个世纪里,国际法的重要性只增不减。然而,国际法未能阻止甚至也未能减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美国人对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热情大幅减退,公众舆论中也再未出现高涨的理想主义,而是愈加强烈的实用主义。
如果说现有国际法背后反映的是以美国为首的既有大国在制定国际规则、确定国际话语权方面的立场和主张。了解美国国际法观念的形成过程,能够更加清晰地解释当今美国政府和美国民众对国际法的态度,判断美国参与国际秩序进程中的行为模式,有助于我们预测国际法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加积极地应对并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美国与国际法(1776-1939)/法政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马克·威斯顿·贾尼斯
译者 译者:李明倩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661180
开本 16开
页数 3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18-06-01
首版时间 2018-06-01
印刷时间 201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外国及港澳台法律
图书小类
重量 496
CIP核字 2017268954
中图分类号 D990
丛书名
印张 19.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9
169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8: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