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流动的影像(电影三部曲研究) |
内容 | 内容推荐 符晓著的《流动的影像:电影三部曲研究》选取20位世界电影史上的电影大师、当代欧洲比较活跃的电影先锋和在国际上享有声誉的华语电影导演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电影三部曲进行分析。试图以三部曲为中心回答如下问题:在世界电影史演进的过程中,本然被看作具有重要电影史意义的导演对世界电影具有怎样的开拓性?他们对后世的影响在自己的影片中存在着怎样的表现?在一个电影全球化的时代,自1980年代以来的欧洲电影导演对电影本体进行了怎样的新思考?他们是否依然执着于1895年以来的电影自律性?他们是在用事件表达影像还是在用影像表达事件?在华语电影和世界电影概念界限日渐模糊的今天,华语电影导演为什么会引起西方影评人的持续性关注?他们的电影美学和修辞是已经与“世界电影”融为一体还是仅仅存在于电影“新浪潮”的广域之中? 作者简介 符晓(1986- ),男,辽宁锦州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与巴黎第八大学联合培养博士(2013-2014),主要从事中国现代美学研究,并在艺术史、思想史方向有计划地拓展新话题。 目录 影像,值得歌颂(代序) 生生长流:远去的大师 嫁女三部曲:小津安二郎的伦理叙事与战后现代性 武士三部曲:黑泽明的西方化与世界性 公寓三部曲:希区柯克的叙事逻辑 镖客三部曲:莱昂内的“通心粉西部片”及其“现代”表征 德意志三部曲:晚期维斯康蒂与新现实主义的断裂 乡村三部曲: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的诗意现实主义 孩子三部曲:路易·马勒的历史影像与“轻逸”美学 撒旦探戈:欧洲的先锋 劳工三部曲:阿基·考里斯马基的底层叙事与民间政治学 南斯拉夫三部曲:埃米尔·库斯图里卡的马戏团美学 冰川三部曲:迈克尔·哈内克的暴力与冷静 文学三部曲:贝拉·塔尔的沉思电影及其美学 方泰尼亚三部曲:佩德罗·科斯塔的政治诗学 生活三部曲:罗伊·安德森的深焦长镜头与电影图像学 独立时代:华语的侧影 客栈三部曲:胡金铨的武侠电影与民族印记 混乱三部曲:早期徐克的影像世界与电影史意义 悲情三部曲:侯孝贤的新历史主义与中国性 新台北三部曲:杨德昌的都市现代性与生活哲学 六十年代三部曲:王家卫的时空当代性与作者策略 父亲三部曲:早期李安的跨语际影像与古今中西之争 故乡三部曲:贾樟柯的现实感与世界性 致谢 导语 《流动的影像:电影三部曲研究》分为三部分。“生生长流:远去的大师”选取小津安二郎、黑泽明、希区柯克、莱昂内、维斯康蒂、阿巴斯和路易·马勒的若干三部曲,尝试还原他们在国别电影史和世界电影史中的位置,并对他们的电影美学进行整体描述。通过写作,作者符晓对这些导演及其周边电影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因此这些文章并不是理论的创新,毋宁说是对电影史的某种确认或重构。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流动的影像(电影三部曲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符晓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266465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1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0 |
出版时间 | 2018-10-01 |
首版时间 | 2018-10-01 |
印刷时间 | 2018-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22 |
CIP核字 | 2018202503 |
中图分类号 | J905.1 |
丛书名 | |
印张 | 10.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03 |
宽 | 140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