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间世(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精)
内容
作者简介
余世存,诗人、学者,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湖北随州人,现居北京。做过中学教师、报社编辑、公务员、志愿者。曾任《战略与管理》执行主编,《科学时报》助理总编辑。主持过十年之久的“当代汉语贡献奖”。
已出版的主要作品:《非常道:1840-1999年的中国话语》《老子传》《人家世: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家世》《大时间:重新发现易经》《东方圣典》(主编)等。
书评(媒体评论)
余世存:有的人说这本书有可能超过《非常道》
,我不敢说是否超过《非常道》,但从我自己来讲,
思想上、精神上应该比《非常道》更成熟一点,因为
《非常道》愤青色彩或者鲁迅式的锋芒大家记忆犹新
。已经有读者反映还是我的风格,有“余氏风格”,
有些沉重,但应该比《非常道》往前走了一步,走到
中年人的状态,或者走到中年用精神眼光打量我们的
生活,评判大陆中国,包括全球化时代的现代化生活
,它的关怀应该更大一点。
王康:世存十数年孤往精进,博览洗辨,赅备己
言,且不离人生世道,气象独具。于此浮泛之世,不
啻空谷足音。余览其文,如观潮瀑壮景,感兴随焕不
止……
毛喻原:我觉得《人间世》比《非常道》好看,
当然也比《家世》好看。首先语言很鲜活,我们很难
在这两年的书市上看到生动鲜活的语言、让人心情很
愉快地看。这本书内涵丰富,里面写出了很多很珍贵
的东西,他的东西很宽广,更包容也更开放。我们喜
欢划圈圈,这个派那个派,等等。余世存这本书超出
了这些圈子,尽量是打通,要从自我走向世界。
十年砍柴:余世存前面两本书我看了,一本是《
非常道》,那是他在青年时代的阅读和思考的总结,
把清末民国以来知识分子的言论进行选录,呈现他思
考的深度和他阅读的评论。另外一本是《老子传》,
这是他对中国思想源流的思考,写老子的时候把自己
的思想解构出来。第三本书是《人间世》。这三本书
可以看出世存姿态和思维的独立性、超然,经得起时
光的考验。
目录
第一部分 时代寓言
一/世象
世象一
世象二
青年
官商
权力
资本
中国男人
数字化生存
二/国是
发展
对话
革命
民众
全球化
现代性
外鉴
三/学界
知识
学问
知识界
知识人
四/史鉴
史鉴
民国
五/鉴人
春秋
鉴人
友朋
六/文化
文化
书香
经典
文学
汉语
新儒家
中西医
七/寓言
寓言
第二部分 精神状况
八/罪苦
罪苦
退化
躁狂
病变
流氓
坎陷
类人孩
异乡人
灰社会
文化乞丐
精神分裂
极权主义
非常生活
第三部分 时空演化
九/自然
自然
乡村生活
十/时空
时空
进化
传统
节日
人文时间
十一/易道
易道
卦象
第四部分 个人选择
十二/人格
人格
思维
自我
十三/情爱
男女

情爱
婚姻
十四/救赎
安身
成长
读书
诗歌
自由
个体自觉
信念
皈依
救赎
信仰
除魅
内省
十五/众我
连接
答问
游思
众说一
众说二
众说三
精彩页
我们对历史及其人物容易想当然,但一些细节会校正我们,比如神话般的爱因斯坦。数学家陈省身说,他到老爱家做客,发现老爱书架上的书不太多,但有一本老子的《道德经》。今天的国人当中还有一百多岁的周有光先生见过老爱,周的印象是老爱的为人很好,老爱向周强调了人格教育的重要性。这是真的穿越。 ’
一二十年前,刚从学校毕业,曾一度把名人挂在嘴边,动不动学术大师之类,什么伟大的罗尔斯,权威的福柯……有一次,一个海外朋友说,不要这么想啊,他们在我们眼里就是一个工作称职的教授、学问有成的学者而已。给他们加冕大师,跟他们站在一起,你的世界就有救了吗?人家的杰出成就跟你有什么关系呢?
南怀瑾先生“仙逝”。这个现当代史上的奇人异士,可谓肉身成道、人能弘道的典范之一。晚年的他念念不忘虚云大师,抗战期间在重庆,有一天夜间行路,九十多岁的虚云在前孤身一人,南先生趋前对虚云说,师父,太黑了,危险,我来扶你。虚老顾南微笑,脱臂而出,前路暗淡,你我各走各的,不必相扶。这是信言的语。
在黄土高原的一个村镇上跟一个老先生睡在一条炕上,听他讲一生的经历。这些生如尘土的人仍有着可想见的卓绝,老人讲起他的奇事幸事时会腾地坐起身来,我都不忍面对他那灿烂的黄土一样的脸。想起几年前在云南投宿三五元鸡毛店的经历,这些天荒地老的生态让人油然生长一种敬畏和愿心。
昨天去天津听王康演讲。久不出门,坐高铁到塘沽,一路开眼。见到王康编的《浩气长流》画册,既是历史沧桑又是精神艺术,真是值得收藏。老康是中心,有人感叹,啥都不说了,咱们在座的谁能致力自由民族文化复兴如老康者凡三十年的。大家赞同。我想,这里可引申的是,中途加入者当多识此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赵国君先生称赞艺术家杜尚是自由世界里的“我佛如来”,是现代艺术中的“六祖惠能”。他说,杜尚要取消的就是艺术大师眼里的美与丑,取消的是艺术家们自以为是的东西,他致力于清除人类理性自负的狭隘和污垢。杜尚说他的财富是时间,“我喜欢呼吸甚于工作,活着多好啊”。赵国君认为,杜尚展示了自由的最高标准。
海内外的朋友自发组织纪念弘一法师圆寂七十周年的活动,我有幸参加。跟弘一法师也算有十几年的“缘分”了,这次参加纪念活动仍有收获。无论有朋友说看见弘一法师的字“想哭”,还是我说弘一法师代表人性柔美的一面,仍不足说明道成肉身者状态和成就,即勘破一切、精进勇猛的大无畏修行,这就是大雄。
在弘一法师的纪念活动中听到《送别》,感慨这声音余音绕梁,穿越了岁月,革命、阶级斗争、暴力、时代的风云激荡……都没有遮蔽这样的“中国好声音”。几天后回到京城,参加邓康延的《先生回来》闭幕式,跟现场观众一起唱《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作家赵婕称道爱因斯坦的孤独,这不仅是形式上的独处,而是指从未曾彻底放弃对自我意识的掌控。老爱自承:我总是生活在寂寞之中,这种寂寞在青年时代使人感到痛苦,但在成年时却觉得其味无穷。真正健康的人类之子既淡化民族国家、思想观念方面的是非对立,也不从属于婚姻、家庭、朋友等任何一种社会关系。
老爱在中国一再“躺着中枪”。“文革”中他被批倒批臭,被称为“顽固、无知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者”等等。曾要求以色列删除在中国展出的爱因斯坦生平图片文字说明的三项内容:一,老爱是犹太人;二,他支持成立一个犹太人的国家;三,他曾被要求出任以色列第二任总统。
一位前辈生前告诉我,他目力所及,只有茅于轼算得上君子,为几百元的稿费还去税务机关交个人所得税。看茅老的言行,多有可爱。虽然他的观点有可商量的,甚至有“糊涂的”,我也曾一时冲动批评过他;但他是我们生活中的世臣、长者,他是可亲的。有的人也有温情或温文尔雅的一面,但他们在我们面前永远是“巍巍然”的。
夏承焘先生去世时,弟子周笃文随侍在侧。夏先生要周吟诵为其送行,周吟诵的是夏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浪淘沙》:“万象挂空明,秋欲三更。短篷摇梦过江城。可惜层楼无铁笛,负我诗成。/杯酒劝长庚,高咏谁听?当头河汉任纵横,一雁不飞钟未动,只有滩声。”周的弟子们转告于我,很是感动,记录于此。
台湾人程曜先生是科学家,也是我知道的难得的学者,有着强烈社会关怀的知识分子。这一次为捍卫清华大学的荣誉,绝食三天,可敬。清华大学近年跟北大一样热闹不断,让人痛惜。程曜先生表达了一个人的尊严和耻辱感,这让人想到了从清华大学离职的陈丹青先生。
人不可貌相,但相貌也是一个有趣的话题。有位网友点评杨奎松先生之后说,由于大量的能量都被大脑利用,加之国内人文学术圈普遍穷苦,导致国内许多著名学者外貌不佳。在这点上,杨老师略带清秀的面庞明显胜出。另有人八卦说,杨奎松是红二代,所以很早能接触到很多资料,故而学术上较有成就。
曾跟张宇光先生聊天,作家的被
导语
《人间世(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精)》是当代中国人第一部精神哲学,超越《非常道》之作,是余世存先生二十年思考之大成。
本书重建生活与信仰的谱系,当代汉语思想的一座丰碑。全书分为四大部分,十五个小归类,每个小归类又由许多个短篇福表达的主题所组成。
序言
精神与生活
2007年。深圳。
我对前来听诗歌的朋友们说,我代表了这个时代的“
最高精神”,只是我跟时代俗风之间相互都有敌意。
这话几乎是一句谶语。
时代要承受我的白眼,审判;我也承受时代的冷淡,
边缘。
更早的时候,我写过这样的句子:我在你们中间行走
,你们却看不见我。你们都背叛了我。
物质和精神的演进并不同步。在我们社会物质日益丰
富的时候,精神却在极度地萎缩。意识到精神的花果飘零
到个人这里,意识到文明的薪火传承到自己这里,则经历
了“苦难的历程”。这个过程难为外人道。
除非不得已,没有人愿意听从这样的“天命”,因为
时代社会如此“作享”。多年前写诗:“你紧闭的肉体就
是我/全部的精神之谜,而精神/我们曾想象有无数可能。
”这几乎同样是诗谶:几代人青春少年时曾对精神有过无
穷的想象,步入社会后只是沉溺于肉体的放纵或养生健身

“灵台无计逃神矢。”
在“四顾苍茫一无凭借”的日子里,我几乎放弃了个
人的言说,追寻起人的目的。我知道,比起时代的大V、几
十万乃至百万计千万计的粉丝偶像,跟那个在绍兴会馆反
思的精神一样,精神从来不是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
权力和市场如无监督问责,都一样走向“劣币驱逐良币”
,我们的网络或娱乐狂欢,更是跟精神相去甚远。但精神
自有道义、气节、尊严。
从拒绝进入体制生活,到不出国门,到放弃以公知或
贤达的形象呈堂证供,“宁将曳尾于涂中。”从发现时间
空间、发现发明易经,到“温情与敬意”地看待历史,“
同情之理解”时代社会。……在弃绝中、在服务中,我与
时代既在实现“和解”,又在“提撕”。人是目的。人的
目的,在于不断地超越,正心诚意修齐治平;个人史家族
史国族史人类史;如此极高明而道中庸,致广大而尽精微
,尊德性而问道学。
天象会乱,秋天会有“秋老虎”,冬天会有小阳春,
“残忍的”四月会有“倒春寒”;世道会乱,“天不生仲
尼,万古如长夜”。但我们人类仍会努力调时、定时,观
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以精神维度论,这是我们三十年来和近二百年来的多
个周期的冬天,是文明世界五百年来和两千年来多个周期
的中年。尼采预言过中年文明的虚无,纳博科夫形象地命
名了中年的“萝莉控”和“大叔控”,弗洛伊德、斯宾格
勒、布莱希特、雅斯贝尔斯、萨特、马尔库塞们看见了人
的存在和时代的精神状况……现代运动以来众多的哲人、
作家看到这些危难并参与到救赎之中。
我们中国人也以自省和世界眼光参与到这一运动中,
从五四先贤的“国民性”到孙隆基、金观涛们的“深层结
构”,到柏杨的“丑陋”和“酱缸”……
这一本受惠于当代传播介质变化的微博体心思,算是
参赞这一运动的最新作品。我要向读者朋友抱歉的是,我
没能跟大家分享更系统的思考,过去的《十年书》尚不及
本书的广大精微,新的言路还未成型。让我个人略感宽慰
的是,这本书断断续续写来,历时三年,几乎每天早上我
都花费半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打磨几句话、一二百个汉
字。因此,我是跟朋友们和社会一道,经历着考验、经历
着成长。在此要提请大家铭记黄秀丽的功德,是她的辛苦
努力,将一两千条散乱的微博文字编排成一个多少可观的
体系。
虽然我也受着探究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
智能本质、社会转型等谜的诱惑,但自由、民主乃至安全
、信赖、公益和学习等现代社会的价值仍是需要我们为之
服务、献祭的,也是需要我们时时“三复斯意”的。我相
信,读过本书的人,能够重温青春少年的精神可能性,会
理解冯至的诗:“不要觉得一切都已熟悉,到死时抚摸自
己的发肤,发生了疑问,这是谁的身体。”
是为序。
内容推荐
《人间世(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精)》是一本有趣的人情世象笔记,也是试图对世道人心做出“总体性解释”的观察思考,其中既有时代社会最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命题,又有日常生活最细小的饮食男女话题,是汉语对精神的关注、抵达和成全,是精神对庸常的安顿、命名和超越。作者余世存主持当代汉语贡献奖十年之久,在这个浮华的时代,作者的关怀和用心值得注意。读本书可知在社会百态的生存中坚实立足,知道我们的方向和位置,知道人生诸种可能中的精神成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间世(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余世存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875830
开本 32开
页数 32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9-01-01
首版时间 2019-01-01
印刷时间 201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552
CIP核字 2018248235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3
153
21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8:5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