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道路的西方视角--20世纪西方思想家的中国观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内容
内容推荐
《中国道路的西方视角--20世纪西方思想家的中国观研究》作者马丽雅是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毕业于上海社会科学院,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外社会主义和国外左翼政党研究以及海外中国研究。本书稿主要选择了20世纪非常重要的四位西方思想家杜威、罗素、萨特和哈贝马斯,结合这四位西方学者关于中国共产党早期在瑞金和延安时期的道路探索的评述、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观、苏联解体后西方关于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话题的讨论,研究和对比西方眼中的中国道路,对于从他者的角度理解中国一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世今生,以及中国在西方学者眼中形象的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马丽雅,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上海市哲社规划课题1项。
目录
引言
一、问题缘起
二、研究对象和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结构安排和主要论点
第一章 20世纪以前西方中国观的起源、倾向和演变
第一节 西方中国观的起源
一、起源一:以古代发明为代表的“东器西渐
二、起源二:传教士的口述、游记和经典著作的传播
三、起源三:立足西方自身的思考
第二节 西方中国观的倾向
一、倾慕与好奇:中国是具有优越文明的“东方乌托邦
二、批评与偏见:中国是发展停滞、落伍的“木乃伊
三、理性与分析:中国是拥有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东方
社会
第三节 西方中国观的演变
一、从模糊到清晰:一张难以完成的中国心理地图
二、从倾慕到批判:西方的兴起与东方的衰落
第二章 美国人杜威:一位实用主义者眼中的中国改造方案
第一节 从日本到中国:杜威和“五四”中国的意外邂逅
一、“五四”中国对杜威实用主义和教育理论的需求
二、从东京到上海:杜威来华缘起
三、26个月:杜威来华讲学概况
第二节 杜威的中国文化观之评述
一、寻找个体:在东西文明的对比中理解中国文化
二、中国人怎么想?——基于儒道之说的分析
三、中国新文化的出路:东西文化的融合
第三节 杜威的中国社会改造之方的评议
一、关于经济与社会改革的建议:寻求一个拥有共同
生活的社会
二、改革的落脚点:教育的力量
三、雷声大雨点?憾磐缁岣脑熘皆谥泄挠跋臁
第四节 杜威实用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影响
一、在解决问题中小步前进:一种哲学方法的提供
二、同与异:杜威和孙中山关于“知行”之辩的讨论
三、问题与主义之争:实用主义对胡适和中国早期
马克思主义者的影响
第三章 英国人罗素:对中国问题的观察和回答
第一节 从英国到中国:罗素来华缘起和概况
一、选择罗素的理由:罗素的左翼身份及其社会改造
思想
二、罗素来华的三大动力:寻找人类的未来、对东方知识
的渴望和爱情
三、10个月:罗素在华演讲概况
第二节 罗素的中国文化观及其影响
一、对中国人性格的分析:好学、讲理和宽容
二、文化的出路:集东西文化之长
三、东西文化之争与罗素的影响
四、杜威与罗素:东西方对比视野下的中国文化观
第三节 中国人到自由之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
一、目标:建立一个独立自主、有序的政府
二、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以“俄国式”道路发展
中国实业
三、关于社会主义的辩论:对罗素在华影响的评述
四、杜威与罗素:革命中国应该向何处去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之路
一、道路选择:早期农民运动的探索与实践
二、道路初探:从瑞金到延安
第四章 法国人萨特:和中国的两次对话
第一节 从法国到中国:萨特和波伏娃对中国的一次官方
访问
一、为什么邀请萨特:作为国际统战对象获邀
二、访华缘起:两位左翼人士对共产主义中国的神往
三、45天:萨特和波伏娃访华概述
第二节 萨特与波伏娃眼中的中国经济、文化与政治
一、对中国国情的总体判断:矛盾与挑战重重的过渡性
国家
二、任务与挑战:两位法国文学家的中国社会主义
文化观
三、社会主义中国: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国家
第三节 20世纪60年代西方左翼视野中的中国
一、“极权主义”统治下的中国: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
学者的中国观
二、多棱镜: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中国观
第四节 20世纪80年代萨特和中国的精神交往
一、萨特的第二次“访华”:对“萨特热”的分析
二、萨特的“自我选择”思想与人生观的讨论
三、萨特的存在主义与关于“人道主义”的讨论
第五章 德国人哈贝马斯:一次跨文化的对话
第一节 从法兰克福到中国:哈贝马斯的学术之旅
一、一种“必要的乌托邦”:苏东剧变后哈贝马斯对社会
主义的反思
二、中国学界的渴望:一波三折的邀约
三、15天:哈贝马斯访华概述
第二节 东西方的共同主题:人权与现代化
一、另当别论的问题:人权
二、未竞的事业:中国现代化的成就与挑战
三、阐述、综合与运用:哈贝马斯思想在中国的影响
第三节 21世纪第一个10年:“中国模式”争论视角下的
西方中国观
一、难以统一的定义:对“中国模式”的概括
二、榜样与威胁:“中国模式”对世界的影响
第六章 中国道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一、西方中国观的演变:中国道路的旁观者视角
二、理论的旅行:西方思想影响下的四场争论
三、今天和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味着什么
参考文献
附录一 9-19世纪西方著名人士关于中国的研究和关注主题
附录二 20世纪研究中国的西方著名人士和关注主题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道路的西方视角--20世纪西方思想家的中国观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丽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8614203
开本 16开
页数 3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0
出版时间 2018-08-01
首版时间 2018-08-01
印刷时间 2018-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622
CIP核字 2018159322
中图分类号 D616
丛书名
印张 26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0
171
18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0:2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