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电信市场的有效竞争研究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从对电信产业的自然垄断性进行全新的分析,确立电信产业能够开展竞争这个基本前提入手,阐述了中国电信市场选择有效竞争目标的理论依据、产业基础和现实理由,并围绕有效竞争目标,就构筑包括产业重组、产权改革和管制重建在内的“三位一体”的实施体系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

序言

一、问题的提出

电信产业在其诞生不久,就因为自身所具有的显著的规模效益和网络特性,而被认为是基础设施产业或公共事业。20世纪80年代之前,除美国以外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电信产业均由政府垄断经营,电信企业基本上都是国有企业。美国的电信公司是私人经营的,但是电信市场受到严格的政府保护,市场准入受到严格的限制,实际上是在政府的准许范围内由私人企业垄断经营。在这种体制下,产量受到限制,厂商缺乏尽可能降低成本和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力,同时还带来厂商为维持垄断地位向政府寻租而造成利润损耗和资源浪费的问题。总之,这是一种缺乏效率的经营体制。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场旨在开放电信竞争的自由化浪潮席卷全球,这是在一系列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出现的。首先,从大的背景看,与经济思潮的转向有关。20世纪70年代以来,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发生了越来越多的失灵现象,使人们再度崇尚起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模式,新自由主义思潮逐渐占了上风,他们主张恢复和重新建立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模式,反对政府的干预和计划调节。与上述社会思潮变迁相联系,经济学家倡导的各种放松管制的新理论开始兴起。其次,与管制的失效有关。政府采用管制方式有其内在缺陷,比如,政府难以确定垄断厂商实际的成本水平,进而难以精确判定他的利润状况,尤其在技术迅速变化的时期难度更大。这就意味着管制一定程度的失效不可避免,这使得人们对传统上受政府管制控制的电信产业是否还应该保持管制的制度安排,甚至对垄断的合法性产生质疑,改革的呼声日见高涨。再次,还与技术进步有关,以光纤通讯、微波通讯、卫星通讯和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发展,使得电信产业的自然垄断f生趋于弱化,传统电信业的技术经济壁垒大为降低,从而使得引入竞争成为可能。

电信自由化的始作俑者是美国,1984年拆分AT&T并在长途电信市场引入竞争,1996年颁布新电信法,撤除了国内电信市场和国际电信市场的隔离,取消了地方电信公司不能跨区经营的限制,开放全部电信市场,允许国际竞争。欧洲各国是在欧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紧随美国之后也开放了电信市场。许多发展中国家也都纷纷效仿美国和欧盟的做法,放松对电信业的管制,允许电信市场引入竞争,对国有电信公司进行民营化改造,并十分重视在电信自由化的同时,引进外资,加快本国电信业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实际上主要涉及的是三个方面的改革:一是产业组织形式和市场结构的改革,即从独家垄断到区分自然垄断性和竞争性服务,并在一些市场中通过分割、业务重组和放开经营等多种方式引入竞争机制;二是所有制的改革,即通过对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领域的重新界定,寻求民间资本的介入;三是政府管制政策的改革,即一方面由管制到放松管制,另一方面又通过引入激励性管制,实行过渡性的不对称管制等改革措施,在适当的领域和环节重建管制。

这三个方面的改革,虽然其各自的背景有所不同,但它们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改进运营效率,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这三方面改革的实质是对垄断与竞争以及政府与市场这两大基本关系的重新认识与定位。世界电信体制改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电信资费大幅下降,服务质量明显改善,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的自由,电信企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电信产业的发展直接推动了各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等等,但与此同时,也出现过重大的失误,强调竞争,放松管制走向另一个极端,结果导致了过度竞争和无序竞争,严重损害了电信企业乃至整个产业的利益,这些都为中国电信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信产业得到飞速的发展。国家公用通信网的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通信能力明显增强,网络规模容量、技术装备水平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到2000年,中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广播电视网络,固定电话网络和移动电话网络的规模在2002年达到了世界第一,数据和多媒体通信的网络发展速度也都位居世界前列,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中国电信产业的竞争政策不无关系。中国电信产业真正意义上的引入竞争始于1994年中国联通的成立,1998年中国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电信体制改革,电信市场步入了扩大竞争的阶段,1999~2000年中国电信一分为四,2001年中国电信再度南北拆分重组,中国电信市场形成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国铁通这五大主流运营企业加上中国卫星(俗称5+1)的格局。但与此同时,中国电信市场部分业务领域至今仍然处于准垄断状态,竞争严重不足,包括价格战、阻碍互联互通、过度重复建设在内的恶性战争此起彼伏,并有愈演愈烈之势,产业效率和社会福利亟待提高。信息产业部王旭东部长指出,“中国电信市场竞争格局已经形成,但离有效竞争还很远”。中国网通控股有限公司总裁田溯宁曾引用狄更斯《艰难时世》中的语言描述电信市场:“这是最黑暗的时期,也是最有希望的时期”。中国电信产业如何才能走出黑暗的时期,步入有效竞争的轨道?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探讨中国电信市场的有效竞争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二、本书的内容安排

对于中国电信市场的有效竞争问题,本书主要围绕以下三方面的内容展开研究。

一是对电信产业的自然垄断性进行全新的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电信改革的大量实践,以回答“电信产业能否开展竞争”这个最基本问题,这是本文所有分析的基本前提和逻辑起点。

二是在确认电信产业开展竞争的可行性与现实性并对中国电信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后,需要探讨符合电信产业发展规律和中国国情的竞争模式,以回答“中国电信市场应该开展什么样的竞争”的问题。

三是在确定基本的竞争格局后,围绕这一格局就微观基础构建(产业重组、产权改革)和政府管制重塑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建议,以回答“中国电信市场如何开展有效竞争”的问题。

按照上述思路,本书共分为八章。

第一章着重对电信产业的自然垄断性进行重新的思考。本章首先分析了电信产业的技术、经济特征;接着论述了由技术、经济特征所决定电信产业的自然垄断性;然后从科学技术进步、市场需求扩大和金融制度创新的角度来论证电信产业的自然垄断性变异,电信产业作为自然垄断产业的理由正逐步弱化,这为电信产业充分引入竞争机制创造了条件。

第二章主要总结世界范围内电信产业引入竞争的经验教训。本章首先简要介绍分析世界电信体制改革中三种最具代表性的模版,即美、英、日三国的电信发展及体制变迁状况;接着探讨确保了世界电信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效的共同做法,并对世界电信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了重大的失误进行反思,从中得到宝贵的启示。

第三章重点阐述中国特色的电信体制改革和重组过程及其影响。本章回顾了中国电信传统经营体制的形成和初步改革历程,并对电信初步改革的成效进行评价,接着分析了联通兴起、中国电信拆分、中国电信集团公司重组等数次改革和重组对中国电信市场的影响,最后归纳了中国电信体制改革的基本特征。

第四章全面分析中国电信市场竞争的现状。本章沿着中国电信产业改革与发展的脉络,结合产业组织理论,运用大量的可靠数据,对反映电信市场竞争状况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这三方面内容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对中国电信市场竞争现状作出客观的评价。本章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五章集中探讨中国电信产业改革与重组的目标选择问题。本章首先回顾了有效竞争理论的形成历程;然后阐述了确立电信市场有效竞争目标的理论依据、产业基础和现实理由;最后解析电信市场对外开放与有效竞争的关系,并阐述了有效竞争的动态性观点。

第六章深入分析实现有效竞争的产业重组模式问题。本章试图从更广泛的视角透视产业重组问题,既对中国电信产业重组模式的选择与创建问题作了深入分析,探讨了选择数网竞争模式对构建本地竞争机制的必要性,又对固定电话市场重组进行了反思,最后还就如何构建电信市场全业务竞争格局提出了思路。

第七章着力解决实现有效竞争的产权制度安排问题。本章首先解答了所有制改革与引入竞争的关系,在探讨电信企业产权现状与民间资本参与的良性效应的基础上,指出民问资本参与是电信产权改革的路径选择,接着对民间资本进入的两种方式进行论述,最后就新型产权结构下的电信企业治理结构,提出设计思路。

第八章主要探讨实现有效竞争的政府管制重建问题。本章首先回顾了不同阶段、不同学派管制理论的发展历程;然后简要分析电信产业管制实践从强调严格管制到实行激励管制、再到放松管制直至重新重视管制的历史变迁;最后围绕有效竞争这个中心,提出重建中国电信产业管制体制的对策建议,即建立与完善法规体系,建立新型的管制机构,建立面向“三网融合”的管制体制,建立与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以及完善进入管制、价格管制、互联互通管制和普遍服务管制等四种重要的管制手段。

三、本书的研究方法

本书运用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演绎与归纳相结合的经济科学研究方法。同时为了研究的需要,本书采用西方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市场结构(structure)——企业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即SCP框架。SCP分析框架的成立有大量的实证研究资料作为支持。自从梅森提出了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的三分法后,西方经济学家对它们三者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结论显示,结构对行为、行为对绩效的决定作用是基本的,尽管有的研究也发现了行为影响结构、绩效也影响结构的关系。SCP分析框架的成立,也可以从逻辑上给出解释。从市场结构的内容上看,它是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因而也是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客观依据。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企业必然要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行为,选择有利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行为方式,所以说结构决定行为。绩效如何,取决于产业内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状况。例如,企业的价格策略影响它的利润水平;产品策略决定了产品是否能够满足市场需要;销售策略影响着企业的销售成本;研究和开发活动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成本;等等;所以说行为决定绩效。这一分析框架贯穿于本书始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电信市场的有效竞争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卫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848832
开本 32开
页数 2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2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632.1
丛书名
印张 8.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8
147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8:5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