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问题男孩成长方案(于秀家教心理咨询手记)
内容
试读章节

找到我,并且希望我把她与儿子之间的恩恩怨怨写下来的张瑛女士,是2007年刚从日本回到北京的。

她在日本打工10年,最终因为思子心切而放弃了入日本籍的机会。

当我们相约在五洲大酒店的“清水吧”的时候,初次见到张瑛女士的我有些惊讶,她戴着大大的茶色墨镜,梳着常在新闻联播里才能见到的东京街头女士的发型,穿着一袭令人眼花缭乱的宽大衣裙。

10年的日本生活已给她留下了太多的痕迹,要不是那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她又点头又哈腰的举止还真是带着一股浓浓的东洋味儿。

曾经当过语文老师的张瑛女士,语言叙述极为流畅。

“我结婚比较晚,而且,婚后一直没有孩子,那时候我在学校里教语文,爱人在国家机关工作,生活过得挺平淡的。我的妹妹、妹夫早就东渡去了日本,留学结束以后,他们留在了那里。当时,我妹妹就劝我到日本来看看,说反正现在也没有孩子的拖累,到日本打打工赚点钱比在中国当老师强多了。

妹妹的几个电话让我动了心,再说日本的物质生活的确是比我们强多了。于是,1995年,我开始办理自费到日本留学的手续。

谁知签证还没下来,我就发现自己怀孕了,我结婚8年了,要个孩子一直是我们夫妻做梦都想的事儿。于是,这孩子我没舍得做掉。

1997年1月,这时的我已经是高龄产妇了,生孩子有一定的风险,但最终还是有惊无险地把孩子生下来了。

可孩子刚生下来不久,我们两口子赴日本的签证也随之批下来了。为了这个签证,我整整跑了两年,想要放弃也不舍得,可孩子还在吃奶,扔下孩子我也不舍得。

当时,为了这件事,我们夫妻整夜地讨论,最后,我爱人觉得机会难得,还是决定赴日留学。

他说,有这样一个机会特别不容易,我们都已是人到中年了,不再搏一搏,这辈子可能就这么过去了。

我当时唯一不舍得的就是还是婴儿的儿子,可我爱人说,孩子还小,只要有人照顾就不会有问题,感情是由血缘决定的,即便是我没有在旁边看着他长大,他也一定会认得我这个母亲的。

听爱人这样说,我也下定了要走的决心。我们这一代人年轻时没遇上好时候,人到中年才想到要追求一番事业,所以,只能牺牲孩子了。

就这样,在儿子10个月的时候,我和爱人登上了飞往东京的飞柳。

临走前,我给儿子找了一家照顾他的人家,那老两口是我们的街坊,几个孩子都在外边单过,身边有一个没结婚的小儿子。

他们特别喜欢小孩,对我儿子也特别地照顾,这让我心里有了几分安慰。

在日本10年,我吃尽了所有的苦,什么脏活、累活儿都干过,那时候,只有一个信念,我要多多赚钱,让我儿子过上最好的生活。

那时候,我最高兴的事儿便是收到那对老人的来信,那里面总会有儿子的照片。照片上的儿子告诉我,他又长大了一岁,又长高了几厘米,又胖了多少,我总是看到照片就哭一场,总觉得儿子没有妈妈在身边很可怜。

转眼儿子就要读小学了,开始是寄养他那家的老爷子用三轮车去送去接,可这中间老爷子因病去世了,后来,老太太又每天接来送去的。

这时候,那老两口的小儿子也结婚了,娶了一个离过婚的女人,那个女人带着一个女孩。

也许是因为没有自己的儿子,那老两口的小儿子连清,把我儿子当成了他的宝贝疙瘩。

那时候,连清与外商合做窗帘生意发了财,开始是用摩托车,后来又换成了桑塔纳每天接送我儿子上学放学。

2007年,我儿子读小学三年级了,可是,成绩一塌糊涂,也不听那对老夫妻的话,平时总跟他连清叔在一起。得到这样的消息,他爸有些担心,怕像连清这样的暴发户会把儿子带坏了,就商量和我一起回来。

我们当时已在日本待了整整10年,正想要申请入籍。可一听儿子都这样了,我们觉得在日本待着没什么意思,那时也挣到了一些钱,一想如果儿子毁掉了,钱再多也帮不了我们。

于是,2007年的10月,我们终于回到了十年前离别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的北京。P20-22

后记

说实话在到心理咨询中心体验生活前,我没意识到中国人的家庭教育问题有多严重。可在北京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中心待的这几年里,我接待了各种各样的家庭咨询,在形形色色的个案中,我发现一些中国父母的家庭教育的确存在很严重的问题,而这其中男孩的教育问题好像更加突出。因为来做心理咨询的男孩常常比女孩要多,为男孩来咨询的父母也络绎不绝,因此,我在写《问题男孩成长方案》时一直比较踟蹰,因为男孩的个案比较多,我常常为了要选取比较典型的个案而费一些斟酌。

书中我写了很多男孩的问题,他们当中有屡屡离家出走的男孩,有面临高考却畏惧退缩的男孩,有自私而冷漠的男孩,还有为了寻求关注而选择极端行为的男孩。各种各样的男孩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也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挑战。一直以来我们的社会中有这样一种声音,说如今的中国缺少真正的男孩,甚至有人提出要拯救中国的男孩。我对这样的观点并不特别认同,在我看来,我们的社会从来就不缺少真正的男孩,我们缺少的是培养男孩的教育,需要尽快建立的是把男孩当作男孩教养的理念。

这一点我在心理咨询中心工作时特别有感触。我发现带男孩来咨询的大多是母亲,尽管这些男孩的年龄从七八岁到二十几岁不等,可陪伴在他们身边的,为他们的问题着急上火的通常是他们的母亲。

这让我发现了中国的男孩成长中最致命的问题,在成年以前,与他们相处、陪伴他们时间最长的常常是他们的母亲。虽然,从母亲身上他们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但他们毕竞是男孩,他们更需要父亲的陪伴,因为,只有从父亲那里他们才能真正得到如何成长为一个强大的男人的真谛,可这一点在中国男孩的成长中常常是有缺憾的。

所以,由于缺少了父亲的陪伴与影响,有些中国男孩的成长就显得格外艰难与曲折,常年跟母亲在一起,他们就难免受到女性脆弱、敏感个性的影响,使中国男孩的女性化问题凸显出来。前不久,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学习成绩上,中国女孩已全面超越男孩,在小学班里的前几名常常是女孩,进入中学后,班里的前几名仍是女孩,而考入大学的排行榜上,女孩常常也是排在男孩前面,中国的男孩在目前的教养方式中已越来越失去了优势,这不能不是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

这一方面跟男孩的特点有关,男孩本身就具有好动、缺乏专注力的问题,一方面也跟父母和家庭对男孩的教育有关。

在跟许多问题男孩父母的交谈中我发现,很多问题男孩的问题是不同的,但他们的成长经历很相似,那就是妈妈的娇惯与放纵与父亲的粗暴与专制交替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

很多问题男孩的问题都出现在跟父母的关系紧张,家庭氛围不和谐,在家庭里得不到尊重与接纳的环境中,而有一些孩子的极端行为也常常是这种家庭环境所促使的,可以说每一个问题男孩的背后,都有一对问题父母,每一对问题父母的身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因此,我一直认为孩子的成长不是孤立的行为,他是环境的产物,父母给予了他什么,他就会用什么来回报这个世界。

父母用有问题的教育给了孩子一个有问题的成长,而孩子的问题终将成为他成长中的障碍,注定使他的成长无法一帆风顺,而这种挫折也给父母和家庭带来了烦恼。

我一直建议应该对孩子实行性别教育,就是希望我们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对男孩女孩进行区别教育,让男孩更像男孩,女孩更像女孩。

尤其是对于男孩来说,母亲可以承担起对他的抚养责任,而他个性中的坚强与豁达,大气与担当更多地应该受父亲的影响。所以,我建议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应该多与父亲相处,父亲应该在男孩的成长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如果是单亲家庭,则应该让孩子多与家里的男性长辈在一起,这样男孩才会成长为真正的男人。

而且,孩子个性的养成是有阶段的,过了这个阶段,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多已成型,再想影响他就比较困难了。

家有男孩的妈妈们要懂得放手,多让他去面对问题,培养他坚强与承担的品质,给男孩机会让他去学会证明自己,让他释放自己的潜能,成为他想成为的男人。

在与问题男孩的接触中我发现,男孩的问题大多是因为他们自身的能量释放受阻,尤其是青春期的男孩,他们想要长大,想要证明自己,但父母无法接受他们想要独立、想要自己做主的现实,挣脱与束缚之间便产生了强烈冲突,这也是很多家有青春期男孩,便再也找不到安宁与平静的原因。

有这样一句话我一直很喜欢,那就是“给你爱的人自由”。

我相信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无论他是男孩还是女孩。可有时候当你的爱成为一种负担,对孩子而言这便是一种自私的爱,是一种极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爱。问题男孩的问题通常来源于这样的爱,想让你的男孩不再有问题,想让你的儿子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妈妈们请放手,让儿子牵上爸爸的手,走男人应该走的路吧。

2012年8月6日于北京亚运村

目录

叛逆男孩给了爸爸一个耳光

亲情的距离

孩子,你为什么害怕高考

离家出走,他到底想要什么

“暴力倾向”背后的祸根

男孩要“穷”养

是眼高手低,还是怀才不遇

压垮男孩的最后一根稻草

没有“哥们儿"的男孩

培养男孩博大宽广的胸怀

甩不开的“恋母情结”

为头发颜色而战

寄宿生活,你和孩子都准备好了吗

单亲男孩的教养之道

男孩偷食“禁果”之后

在国外长大的男孩

十八岁男孩的网络情缘

后记

内容推荐

《问题男孩成长方案(于秀家教心理咨询手记之4)》是著名心理教育专家于秀老师,历经17年的心理咨询历程,真实的问题案例,孕育出呕心沥血之作,记录着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故事,探究问题男孩心灵深处的秘密!!

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于老师接触了很多男孩。这其中,有屡屡离家出走的男孩,有存在暴力倾向的男孩,有自私而冷漠的男孩,还有胆小懦弱的男孩……

面对众多的问题男孩,于老师指出,我们的社会从来就不缺真正的男孩,缺的是科学培养男孩的教育方法。家长们需要尽快建立“把男孩当男孩养”的理念,不娇惯、不放任,把他们培养成独立、坚强、有主见的男子汉。

《问题男孩成长方案(于秀家教心理咨询手记之4)》是一本家庭教育读物,通过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案例,剖析了问题男孩的心理以及背后隐藏的家教误区,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编辑推荐

著名心理教育专家于秀老师,重磅推出“问题家庭”教育系列,历经17年的心理咨询历程,真实的问题案例,孕育出呕心沥血之作,记录着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故事,探究问题男孩心灵深处的秘密!!

《问题男孩成长方案(于秀家教心理咨询手记之4)》是一本家庭教育读物,通过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案例,剖析了问题男孩的心理以及背后隐藏的家教误区,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问题男孩成长方案(于秀家教心理咨询手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于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435195
开本 16开
页数 2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5
出版时间 2013-02-01
首版时间 2013-02-01
印刷时间 2013-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5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0:3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