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文华所著的《中国自主创新动态(基于专利指标的若干方面考察)》第一章至第三章基于我国自主创新重点领域或优先方向及能力提升的分析,对我国发明专利授权与国外的差距进行考察。第四章和第五章所考察的是我国高校在自主创新中的角色。第六和第七章是对中国大陆在本土技术竞争中所处境况的总体考察。第八章所考察的是我国大陆在本土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中所取得进展及面临的挑战。第九章对我国在全球技术竞争中的地位、技术比较优势和技术竞争策略选择进行了探讨。第十章是对加入WTO后我国技术创新支持政策的调整进行研究。
图书 | 中国自主创新动态(基于专利指标的若干方面考察) |
内容 | 编辑推荐 俞文华所著的《中国自主创新动态(基于专利指标的若干方面考察)》第一章至第三章基于我国自主创新重点领域或优先方向及能力提升的分析,对我国发明专利授权与国外的差距进行考察。第四章和第五章所考察的是我国高校在自主创新中的角色。第六和第七章是对中国大陆在本土技术竞争中所处境况的总体考察。第八章所考察的是我国大陆在本土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中所取得进展及面临的挑战。第九章对我国在全球技术竞争中的地位、技术比较优势和技术竞争策略选择进行了探讨。第十章是对加入WTO后我国技术创新支持政策的调整进行研究。 内容推荐 俞文华所著的《中国自主创新动态(基于专利指标的若干方面考察)》从技术创新的产出角度,通过发明专利指标对我国过去十一余年自主创新的发展动态进行考察。 首先通过分技术领域的发明专利授权统计,从发明专利授权、职务发明专利授权和企业发明专利授权三个层面对我国本土市场自主创新的重点领域、优先方向及其能力提升进行了分析,进而考察我国优、劣势领域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差距的发展动态。 其次,通过对我国高校的技术比较优势的分析,对其在国家创新系统中的独特优势进行考察,并着重从科学基础型专利的商业化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预期贡献出发,提出我国高校建立健全适合大学专利成果商业化特点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政策建议。 再次,对中国大陆在本土对技术竞争发展趋势的适应能力进行了考察,以对其自主创新的总体取向是否迈向具有发展前景的高端产品市场做出判断;接着,对我国大陆在本土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中所取得进展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然后基于PCT申请统计转向对我国在全球技术竞争中的表现进行考察。 最后,结合国际社会对我国自主创新支持政策的关注,就加入WTO后我国技术创新支持政策面临调整的情况进行了回顾,为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的政策支持提供参考。 《中国自主创新动态(基于专利指标的若干方面考察)》的结论建立在严谨的实证分析的基础之上,并逐章对分析结论的政策含义进行了探讨,可供关心我国科技、知识产权和产业发展公共政策的研究人员、政府管理人员和未来的公共政策制定者参考。 目录 导论 视角、方法和结构 一、自主创新与发明专利 二、发明专利作为考察自主创新动态的指标 三、发明专利授权的技术领域和行(产)业分类方法 四、研究数据来源与可靠性 五、本书的结构 第一章 国内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比较 一、分析方法和分析基本框架 二、中国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动态:增长和份额动态 三、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技术比较优势及其演变:五大和36个子领域 四、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量静态比较:优势领域和优势子领域 五、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量动态比较:优势领域和优势子领域 六、结论与政策含义 第二章 国内外在华职务发明专利授权比较 一、分析方法和分析基本框架 二、中国国内外职务发明专利授权动态:增长和份额动态 三、国内外在华职务发明专利授权比较优势及其演变:五大和36个子领域 四、国内外职务发明专利授权量静态比较:优势领域和优势子领域 五、国内外职务发明专利授权量动态比较:优势领域和优势子领域 六、结论与政策含义 第三章 国内外企业在华发明专利授权比较 一、分析方法和分析基本框架 二、中国国内外企业发明专利授权动态:增长和份额动态 三、国内外企业发明专利授权比较优势及其演变:五大和36个子领域 四、国内外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静态比较:优势领域和优势子领域 五、国内外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动态比较:优势领域和优势子领域 六、结论与政策含义 第四章 我国高校发明专利授权分析 一、文献回顾、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二、我国高校国内发明专利授权动态:增长和份额变化 三、我国高校国内发明专利授权技术结构及其演变:三阶段 四、我国高校发明专利授权技术比较优势动态:五大和36个子领域 五、结论与政策含义 第五章 中国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问题 一、中国高校知识创新与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管理取得的成绩 二、中国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三、美日等发达国家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 四、加强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的若干政策建议 第六章 各国(地区)在华技术竞争格局 一、文献回顾、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二、中国大陆世界性发明专利授权结构变化与美日欧等的表现 三、结构分解:适应能力与美日欧等国(地区)世界专利份额变化 四、赢家和输家:美日欧等国(地区)间发明专利授权份额替代 五、趋同还是分异:美日欧等国(地区)间技术竞争的总趋势 六、结论与政策含义 第七章 各国(地区)企业在华技术竞争格局 一、文献回顾、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二、中国大陆世界性企业发明专利授权结构变化与美日欧等表现 三、结构分解:适应能力与美日欧等国(地区)企业专利份额变化 四、得与失:美日欧等国(地区)企业间发明专利授权份额替代 五、趋同与分异:美日欧等国(地区)企业间技术竞争的总趋势 六、结论与政策含义 第八章 各国(地区)在华核心技术专利竞争格局 一、文献回顾 二、行业分类、数据来源、统计方法和分析方法 三、中国大陆市场上核心技术专利活动的结构调整 四、各国(地区)在华核心技术专利持有上的地位变化 五、核心技术竞争中各国(地区)的技术比较优势及其动态 六、各国(地区)在华核心技术竞争中的竞争力得失 七、结构分解:美日欧等国(地区)高价值专利份额变化与适应能力 八、结论与政策含义 第九章 中国在全球技术竞争中的表现 一、文献综述 二、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 三、增长贡献:各国在世界PCT申请增长中的角色 四、绝对优势:各国在全球技术竞争中的重要性及其变化 五、各国地位变化的分解分析:竞争力、结构与适应效应 六、比较优势:各国技术相对优势分布及专业化格局演变 七、结构趋同:各国间技术竞争关系及其演变 八、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十章 WTO框架下我国技术创新支持政策调整 一、《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有关R&D补贴条款的基本内容 二、加入WTO对中国技术创新支持政策的冲击 三、加人WTO给中国技术创新支持政策调整提供的机会 四、充分利用人世机遇加大我国技术创新支持的政策建议 结语:迈向新的自主创新阶段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自主创新动态(基于专利指标的若干方面考察)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俞文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301999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87 |
出版时间 | 2014-04-01 |
首版时间 | 2014-04-01 |
印刷时间 | 2014-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92 |
CIP核字 | 2013068527 |
中图分类号 | G306.3 |
丛书名 | |
印张 | 2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1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