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鲁迅与20世纪中国文学教育/鲁迅与20世纪中国研究丛书
内容
作者简介
郑家建,1969年2月生,福建省福鼎市人。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著有《被照亮的世界——〈故事新编〉诗学研究》,《历史向自由的诗意敞开——〈故事新编〉诗学研究》(增订本),《东张西望——中国现代文学论集》,《清华国学院述论》,《鲁迅研究》(与李怡共同主编),《透亮的纸窗》。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跟着鲁迅学修辞
第一节 《祝福》的“狭义修辞”
第二节 《肥皂》的“广义修辞”
第二章 散点透视:当代随笔杂文大家与鲁迅传统
第一节 被规训的“鲁迅杂文”
第二节 巴金:抉心自食与伤逝
第三节 孙犁:芸斋琐谈与耕堂文章
第四节 从邵燕祥到王小波:互为镜像的意义
第五节 不是结语的结语
第三章 鲁迅“阅读”莎士比亚:《狂人日记》中的三种动物与
“真的人”
第一节 三(两)种动物的踪迹:从西塞罗、马基稚维利、莎士比亚
到鲁迅
第二节 以“莎士比亚”为方法
第三节 《考利欧雷诺斯》中的个体/共同体
第四节 鲁迅“阅读”莎士比亚,或《狂人日记》中的“真的人”
第五节 结语
第四章 文学如何教育:试论鲁迅的文学课堂与20世纪文学教育门
第一节 鲁迅史学课堂的“听”与“讲”
第二节 鲁迅文学课堂的教材编写:史略与纲要的简繁与选择
第三节 学生的反应:文学课堂的审美与知识传授
第五章 鲁迅的形而上诗学思想
第一节 鲁迅前期的浪漫形而上诗学思想
第二节 《野草》中的悖论和虚无
第三节 对存在的超越:呼唤新的价值形态
第六章 作为文学课程讲授对象的鲁迅:以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为
考察对象
第一节 清华大学新文学课程中的鲁迅及其文学(1929一1933)
第二节 西南联大文学课程中的鲁迅及其文学
第三节 西南联大演讲中的鲁迅及其文学
第四节 结语
第七章 面向“大众”的“立人”:鲁迅的文学教育思想及实践
第一节 “人”的问题及“立人”
第二节 “觉世之义”:为大众代言
第三节 在启蒙与审美之间
第四节 “大众语文”与新语言的创设
第八章 鲁迅的文学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第一节 作为文学教育路径的审美方式
第二节 文学教育的启蒙价值
第三节 文学教育与救亡宗旨
第四节 鲁迅文学教育思想的当代意义
第九章 鲁迅与小说家孙犁的生成
第一节 文学家鲁迅形象的显现
第二节 “表现”和“推进”:小说家孙犁的生成
第三节 女性之美与出走的娜拉
第四节 “杂文思维”与小说家孙犁的“转型”
第十章 “儿童”之发现:鲁迅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
第一节 “儿童之发现”及鲁迅“儿童观”之建构
第二节 鲁迅的儿童文学翻译及与创作之关联
第三节 鲁迅艺术世界中的儿童图像叙事
第四节 鲁迅儿童文学教育的当代意义
后记
内容推荐
郑家建主编的《鲁迅与20世纪中国文学教育》把鲁迅与20世纪中国文学教育的关系作为一个复杂个案,作为鲁迅与20世纪中国这一大论域一个要件、一个逻辑环节,进而探讨鲁迅与20世纪中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在20世纪中国文学教育过程中的鲁迅的还原与诠解之间寻找“鲁迅的存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鲁迅与20世纪中国文学教育/鲁迅与20世纪中国研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郑家建
译者
编者 郑家建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027213
开本 16开
页数 3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0
出版时间 2018-05-01
首版时间 2018-05-01
印刷时间 2018-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484
CIP核字 2018046122
中图分类号 I210.97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35
165
22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