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吃遍杭州--沿着名人的足迹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是个奇怪的人,他在工厂做过六七年,工作单调而辛苦,但是他喜欢美食的做派,似有纨绔之风;他在电台做了十几年的主持人,但是他制作的节目一噱一笑,使他更像个艺员;他在广播,在屏幕上神采飞扬,但是他的业余生活简单乃至寂寞,青灯黄卷,一杯香茶而已。他是谁?知道“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西湖之声”的《开心十三点》吗?他就是“杭州佬”安峰!让我们就随着他“吃遍杭州”!

目录

洪异一曲酒旗风/4

“蓑衣饼”东坡意/7

陆游的酸菜鱼/10

眉公遗韵“秋雪庵”/12

“金衙庄”外龚自珍/15

葵巷深处袁子才/18

“再生缘”边小资情/21

吴宅清梦“邀月楼”/24

乾隆皇帝“皇饭儿”/27

竹素萧萧“岳湖楼”/30

庆余药膳分外香/33

不来忽忆“采蝶轩”/36

走马三墩李秀成/39

万松岭上存异香/42

“南北草堂”章太炎/45

笑啖杭帮孙中山/48

虚位以待黄膺白/51

青甫故宅“蒸功夫”/54

盛景依稀望“澄庐”/57

一品“汪庄”汪自新/60

花港大儒马一浮/63

桃李增华“天外天”/66

敦煌留魂常书鸿/69

行翁勾留清河坊/72

虎跑梦泉大师魂/75

天画秋水史量才/78

孤山一叶周树人/81

清波门头周作人/83

荒径野景徐志摩/86

登山堪记郁达夫/88

金刚寺巷王映霞/90

胡适情缘烟霞岭/92

林语堂玉泉观鱼/94

半个杭人梁实秋/97

雨巷尽头戴望舒/100

巴金订约“天香楼”/103

断鸿曼殊游子意/106

江关词赋笑兰成/109

鸳鸯蝴蝶“藕香居”/112

朱自清灵峰探梅/”5

玉玲珑阁施蛰存/118

春风江干俞平伯/121

柯灵留情在苏堤/124

湖畔夜饮丰子恺/126

青云街旁曹聚仁/128

后市街中冯亦代/131

大侠旧梦一碗面/134

杭人高阳美食经/137

神仙逍遥陆文夫/140

南山新雨华君武/143

清泰街边“唐伯虎”/146

金沙港畔盖叫天/149

“明良楼”前梅兰芳/151

周璇九溪十八涧/154

道临笑面“状元馆”/157

“筠园小镇”丽君情/160

知味停车张曼玉/163

“老方一帖”刘德华/166

苏杭儿女“海外海”/169

一代领袖在“刘庄”/171

周公风采梅家坞/174

元帅诗兴屏风山/17_7

艮山门外夏公魂/180

文韬武略数“华北”/183

司徒雷登的“件儿肉”/185

香格里拉霍金来/187

悄立市桥人皆识吃遍杭州看安峰(邹滢颖)/190

试读章节

洪异一曲酒旗风

“明朝未必春风在,更为梨花立少时。”这是洪异的诗句,说的是要及时行乐,勿虚掷年华,折枝空叹。不妨说,这是他沉痛的自叹自嗟。洪异虽有剧作《长生殿》,传之后世,但是,纵有十部传世之作,如何能抵消他当年活生生的沉痛与无奈?有了当下的乐趣,伸手便捉,不需犹豫,洪大师对此自有心得。洪异早年家在庆春门,读书在南屏山,落魄时避居陈衙营(今宝善桥一带),写作《长生殿》则在当年昭庆寺,他的足迹,遍布杭城。为那一部《长生殿》,三易其稿,他苦中作乐;为那日常生计,~日三餐,他苦不堪言。因无功名在身,故无富贵逼人。别人三十而立,他呢,年近三十,居然穷窘交迫,以至断炊的地步,不得不上京城谋生。熬到了四十来岁,弄出了~个《长生殿》的本子,在士人笔下传抄,在贵人公馆里传唱,的确得意得很,可惜好景不长。第二年,康熙的皇后董氏过世,照规矩“百日不作乐”,偏偏有一个戏班子,在这百日之内,居然破戒开唱,触动了时忌,洪昇因此被革去监生,功名之路,至此断绝。他的酒瘾,自然更大了。

在陈衙营栖身之时,洪异杯酒只影,郁郁寡欢,可是诗句穷愁而后工,益发哀哀动人:“叠嶂青三面,垂杨缘半村。花飞羁客泪,春动别时魂。”据说,嗜酒之人,并不在乎菜肴好坏,要的只是醺醺然,陶陶然,浮一大白,抵半世尘梦之妙境。如果抛开借酒浇愁,专求饮酒之趣,那么,饮酒的地点、气候,都有讲究。古人云,春饮宜庭,夏饮宜郊,秋饮宜舟,冬饮宜室。饮地,宜选花下竹林,高阁幽馆,画舫荷亭;饮时,宜选新绿,宜选雨霁,宜选新月,宜选晚凉。那么,酒肴何者为佳?按杭人的经验,有两种极端,可备选,一是臭到极致,一是香到无言。

臭,如臭冬瓜、臭豆腐一类,因其霉臭难挡,刺激器官,抖擞精神,可下酒;香,如花生米、五香牛肉一类,珠圆玉润,温香袭人,亦是下酒菜。在今日宝善桥边“宝善村”,那两样极臭极香的物事,我倒是都寻到了。极臭,浇过红油的霉干张,霉成糊状,霉得不思悔改,可称下酒绝品。如经冷冻,清冽寒牙,风味更趋特殊。极香之物,是中西合璧的“小笼牛肉”。西人喜吃牛肉,直做横做,用心良苦,“宝善村”中西合璧,别出心裁,拿了蒸小笼包子的笼屉,垫上清香荷叶,蒸时浇过一点黑椒汁,端将上来,只觉是:满面烟霞方湿润,肩香雾正轻挑。只因肴色浓如酒,醉遍天涯无尽头。

宝善桥落成,是在乾隆二年(1738年)的事,此时洪异早已魂归逝波,做了康熙年间的故人。洪异是在外出游历归来,过嘉兴浔溪,不慎由舟中落水的。也有一说,是他在酒醉后下水救人,因体力不支而溺亡。总之,平常时节,酒便是酒,水便是水;腾云驾雾时,水亦是酒,酒亦是水,一颗酒魂,竞安顿于水下,夫复何言?而桥头酒家的招幌,经朝历代,几度夕阳,依旧猎猎作响。P4-6

序言

认识安峰已经有十多年了,那个时候他已在“西湖之声”当主持人,名气很大,但我几乎没有完整地听过他‘的节目。好在,我们碰在一起的时候,用一句套话来说,不是在饭店里,就是在去饭店的路上。当然这个饭店可以是茶馆、咖啡馆或足浴馆等。有的时候我觉得,在杭州做一名吃客还是颇为幸福的。

跟安峰在一起吃饭,有两点是很放心的。第一他很会点菜,第二他不会吃到最后说,把你们老板n1来。这第一点,大约是朋友喜欢跟他吃饭的主要原因。点菜,只有一个菜名,小花、小芳、小娟的,虽莺莺燕燕,虽明码标价,虽服务生热情介绍,但经验告诉我们,一半是要碰运气的。像我,最多喜欢点吃过的有感觉的菜。安峰呢,他就敢于点新菜,点那些菜名花头花脑的菜,这也无非两种可能,一是很好,一是上当,即使上当,尝过就尝过了不抱幻想了——这一点跟在KTV包厢里唱歌倒是一样。有的时候,上一回当并不难,要N次反复地上当,那也能上出点名堂来的。敢点新菜不算稀奇,有一阵子安峰还敢点新酒。只要有一种新牌子的啤酒没有喝过的,他就喜欢尝一下,所以有时一顿饭下来,会喝几种牌子的啤酒,这一点也受啤酒小姐的欢迎。而当他在哪里喝到一种好品质的啤酒时,比如某宾馆的黑啤之类的,他喜欢呼朋弓l伴地去尝尝鲜。安峰好喝,酒量也很有底子的,很少见他喝高的。只是有一次在临平,喝了之后找不到他这个人了,后来发现他在一书吧里席地而睡,正梦游着呢。

这第二点,不得不要跟安峰的名气和文笔连在一起说的。最近几年,就是在做《“阿六头”说新闻》之前,请安峰去吃饭的朋友和饭店已经越来越多。而安峰呢一般喜欢“微服私访”,所以总是悄悄地约几个朋友去吃,吃了之后自己埋单,不吃“践儿饭”啊“霸王餐”啊。如果要写文章,也是实话实说,没有一点非要说人家好话的意思,所以我们在吃的时候也比较安心。也有的时候,文章出来之后,老板再请安峰过去吃饭,这时候倒已经算是礼尚往来了。有时老板会客气地请安峰提一两点意见,这时候我在旁边会有点着急,美食的事本来就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事情,非要提“宝贵意见”难免要出洋相,但安峰在这种盛情面前也是有办法的。他一般会迂回曲折,说些器皿、灯光、环境等外围的事情,比如你这个土鸡就不能用太亮的盆子去装,等等。每每此时,老板一般会起身再一次地进酒,安峰呢也是毕恭毕敬地站起,双手一拱,“刷”地一下先干为敬了。其动作其神态,颇有些老派。更老派的是,他有时还喜欢吃点酒酿圆子之类的甜食,真有点老杭州的味道。

安峰的口味很杂也很本土化,虽然他也好海鲜洋餐一类的,但那只是图个新鲜,似乎并不是真正的至爱。就好像他看书、写文章,新小说后现代也都晓得的,但自己写来却还是白描,甚至偏好今古传奇一类的。有一次我知道他写一个杭州人都知道的“辣子肉丁”的菜,也是食堂里的那种菜,结果那个店一天就卖出了上百只“辣子肉丁”,说是把冰箱里的肉都用光了。好多小店,好多特色菜,用安峰的眼光和口味去表达,就变得活色生香了。这一点跟他后来做“阿六头”节目的成功是有相通之理的,其实并不是只要土只要是只本鸡就可以了的,这里面总还是要有文化积淀的。我本来想说人文关怀的,但这四个字已经像做菜用的“倩儿粉”一样太滥太多了,我不敢再用了。听说安峰只有初中毕业,也不再去读什么电大、自考的,我以为这就是独到和独特,如果他也是什么MBA读出来的,那就不是他的个性,“阿六头”也就不好玩了。

早一些年,我们在酒足饭饱之时,说的话题,除了文学和电影,大概就是女人了。有时呢也会有一两个小姐妹共进晚餐的。后来我慢慢发现,那些小姐妹大都是他早年的“粉丝”,那种亲密的程度,好像也就吃个饭、唱个歌而已。偶有一两次,安峰会问我,你看××如何?这个××,显然要比“辣子肉丁”复杂多了,所以这种时候我也肯定是出言谨慎的,因为安峰是个认真的人,凡是在女人面前比较认真的人,最后总是会自找痛苦的,这一点我相信安峰是有切身体会的。在我的观察中,安峰有着那种同龄人少有的老派气息,这倒不是说他在节目中要穿唐装这种事。当我们所有的人都说“哇塞”之时,有那么一两个一本儿正经的人,那也至少可以看作时代河道中的浮标吧。

这一两年,因为做了《“阿六头”说新闻》这个节目,安峰的名气是越来越大了,所以现在是不能和他去公共场所吃饭了,更不敢去浴室、桑拿房了。只要一走出汽车,就有人会脱口而出“阿六头”,而安峰呢也只能和乡亲们频频挥手致意。那么如果是去澡堂,那这情景那就更可以想像了。对于好多杭州的老人和孩子来说,安峰的“阿六头”好像成了一种天气预报式的东东。我就听好多人说过,他们是看了“阿六头”说新闻之后才睡觉的。而杭州一些精明的商家,也看到了“阿六头”这个品牌的影响力,所以注册酒店的有之,冠名茶馆的亦有之,不少人以为他安峰总有股份的。其实早在十年前,安峰倒真的是独资开过一家咖啡馆的,昙花一现而已。喜欢美食的人,并不一定要自己开饭店做厨师,这一点安峰现在看得很明白了。

出镜的人气总要比爬格子来得快来得高。所以现在有的人看到安峰的文章,反而会疑问了:“阿六头”还会写文章啊,这个安峰是不是那个安峰?要不现在都流行名人出书,安峰也赶着出了一本?其实照我的理解,安峰如果没有这些文章的底子,他的火爆也只是昙花一现而已,而现在这个状态,我以为只是冰山露了一角而已。当然,冰山都露出来也不是太好的,因为容易受污染。比如说他的方言节目,我以为像《影视笑哈哈》这样的,更能随心所欲自由发挥,而如果让安峰说普通话来主持节目呢,我以为只要有好的平台,他是照样可以挥洒自如的。

二十年前,我也曾经有一个梦想,一个吃遍杭州的梦想。没想到安峰也有这样的梦想,而且还真一口一口、一顿一顿地实现着。而且吃到后来,就开始“吃”文化、“吃”文化名人了。美食这个东西,在我看来跟美色是一样的,大家都很喜欢,但是你要用笔去写那就很难很难了。现在美食文章的套路,要么是赤裸裸的广告软文,要么就是小资笔法,一半是环境,一半是意淫,真正能单刀直入写一种菜如何如何的,在我看还是不多的。安峰的《吃遍杭州》,是沿着名人的足迹,要做不少考据的工作,这样的苦差事,只有安峰这样的“阿六头”才会做。凡事吃了之后做了之后要交一作文,这样的事情,就是好事变坏事了。不是说人都不忠实于自己的味觉,只是味觉常常不忠实于顾客。好在安峰坚持下来了。现在他的书要出版了,这也是坚持的一种成绩吧。其实,就安峰的功力来说,现在写这种千字文已经是小菜一碟了,但越是小菜就越是难做,好在安峰就好比是做小菜写“豆腐干”文章出身的。他身上有那种很浓的市民气息,但是在文章中却不一定看得出来;这正如他也算是饱读经书,但却偏偏以一种很“六”的方式娱乐大众。两年多前,我和他合作出版过一个长篇小说《西湖里有张双人床》,当时的男一号就写了一位饭店的小老板,但说实在的,我在写那位小老板的时候,脑子里倒是安峰的一言一行。所以有时我想,如果让安峰来做一档美食节目,我以为要超过刘仪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成了“多栖人类”的安峰,作为我的文字和酒肉朋友,我还是希望他能多写点文字,因为我读过他美食以外的不少文字,包括武侠小说、悬疑小说和浓情小说。作为一个分身乏术的人,没关系,不要把文字扔掉就可以了。我以为,当一个人安静的时候,他不是一棵树,就是一个思想者——我用这句话送给安峰。愿他像一棵思想的树,那些叶子只是他的嘴巴,而他的根、他的冠,在天空和大地之间,一定会有更大更广的伸展。

是为序。换饭吃。换安峰的一个电话,不见不散。

孙昌建(杭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2005年5月3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吃遍杭州--沿着名人的足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安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060819
开本 32开
页数 1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图书小类
重量 0.2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S971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3
14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1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6: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