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2009年纪实文学/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选编了2009年度的九篇优秀纪实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各异、构思精妙、语言优美、文笔生动流畅,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及艺术性,展示了2009年中国纪实文学的最高层次。

王宏甲的《休息的革命》以“开放之门”、“破冰之旅”等篇章,具体地生动形象地从“休息的革命”这一独特的视角,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傅宁军的《大学生“村官”》是一部在题材的现实性、主题的重大性、非虚构文本表达的文学性等方面,显示着诸多积极意义的重要作品……

内容推荐

本书选编了2009年度的九篇优秀纪实文学作品。

王宏甲的《休息的革命》以“开放之门”、“破冰之旅”等篇章,具体地生动形象地从“休息的革命”这一独特的视角,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作品所说的“休息的革命”是指旅游之事的深刻变迁,但其中主要的价值并不是梳理当代中国旅游发展的史迹,而是通过特有意味的人物和重要事件的叙述,展示了颇具史意的中国形象的演进。它在题材上独具一种别致的魅力。傅宁军的《大学生“村官”》是一部在题材的现实性、主题的重大性、非虚构文本表达的文学性等方面,显示着诸多积极意义的重要作品……

目录

001/序:长篇纪实文学的召唤力

001/让汶川告诉世界

015/苏州工业园区纪事

072/大学生“村官”

121/雪豹突击队

191/真人航天员

222/想念父亲

258/惊天惨案

316/休息的革命

394/解放战争的几个节点

449/2009年纪实文学大事记

试读章节

章新胜的真正威信还是在省委、市委决策要在苏州建设如今已经成为苏州名片的“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之后的那些出手不凡的动作之后树立起来的。

章新胜到苏州是在1990年,这一年世界上发生了一件大事:中东海湾战争爆发。萨达姆指挥的伊拉克军队借口举兵入侵邻国科威特,美国的老布什立即命令美军进行了一场摧毁伊拉克军队的“沙漠风暴”,曾猖狂一时的伊拉克军队不堪一击,溃败在布什手里。

这一仗,对许多小国是个巨大的震撼:强邻虎视眈眈,小国随时可能有被吃掉的危险……这些小国中有一个领袖怀有特别的危机感,他就是新加坡资政李光耀。

作为新加坡国父式的人物,李光耀对自己国家的那种危机感使他在那段日子里有些坐立不安。李光耀对治国有着独特的眼光,他认为新加坡经济虽然已经发展到很高水平,但毕竟是弹丸之地,抵御外力受到很大限制。面对复杂的国际和周边环境,李光耀认为新加坡必须寻找新的出路,以求立于不败之地。而要增强国力的唯一办法,就是内外并举发展经济,即在国内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还必须走出国门,力求与可靠而友好的大国进行经济联合,从而使新加坡走出一条与大国建立“战略合作”和将本国事业向外扩展的全新道路。

也就在这个时候,东方醒狮中国正在掀起一场更大的改革开放浪潮。邓小平的“南行”讲话内容也传到了李光耀的耳里。这位带兵出身的具有东方文化传统的新加坡领袖,从邓小平的讲话中得到了巨大鼓舞——邓小平在南方视察时这样讲:我们要赶亚洲“四小龙”,新加坡的社会秩序算是好的,他们管得严,我们应当借鉴他们的经验。

邓小平南行谈话后,中国内地的官员成群结队地往新加坡跑,以便取经回来干自己的四个现代化。

新加坡是个区区岛国,面积只有中国的一个县那么大。一时间,新加坡快成了要被踏沉的游船……据说,仅1992年这一年,中国中央各部委和省以上的高官率团访问新加坡的就有九十八位,共有九万余人次到这个岛国考察取经。

“这个样子,还不如我们去中国给他们也建个新加坡模式。这样一则可以回报邓公对我们新加坡的褒扬,二则可以寻得一个与我们同源文化的大国的保护!”李光耀找来同僚密商此事。

“资政建议甚是,我们动身去中国吧!”同僚们纷纷赞同。

于是在1992年的9月,李光耀带领新加坡副总理王鼎昌等重要官员来到中国,名为访问,实则在寻求合作地。他们从中国的南方一直走到北方,又走了山东、上海等沿海城市。

李光耀一路考察,最后比较之下,他中意的还是上海。因为上海工业基础好,交通又方便,人才等各种资源又具优势。但与有关方面接触后,新加坡人内心失望了:上海人并没有把新加坡的诚意理解透。

“要不资政您和王副总理先回国吧,我留下来再看看。”年轻的副总理李显龙对李光耀和王鼎昌说。

“也好,毕竟我们选定的是中国。这么一个大国,肯定会有我们中意的地方。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李光耀和王鼎昌会意地对视了一下,对李显龙这样说。

就这样,李显龙留在了上海。接下去的时间怎么安排呢?上海已无要事,可上海又非轻松的旅游城市。李显龙的助手建议道:“副总理是不是可以到苏州一趟,那里离上海很近,又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尤其是东方古文化和江南风景都在那里集中体现。”

“好,就到苏州去休息两天。虽然来过几次中国,但苏州的园林我还不曾去过。机会难得!”一身休闲服的李显龙精神抖擞地在房间里做了几个扭腰伸臂的动作。

“什么,李显龙副总理要来苏州!太好了,明天一早我去上海接他!”几乎不出一小时,新加坡副总理第二天要到苏州来的消息,已经传到了章新胜市长耳里。正在忙着如何落实市委对外开放搞活的章新胜听到这一消息,兴奋不已。作为国家旅游局原副局长,他与新加坡的几位高层政要都有过交往,这其中包括李显龙。作为老朋友,他去上海接一下李显龙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这一点章新胜了解新加坡客人,他们非常讲究“适宜”的礼仪。如果事情做得太热情了,反而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李显龙此次来苏州是纯粹的私人旅游,我们怎么接待呢?跟他谈不谈与苏州的经济合作事宜呢?章新胜通知市政府秘书长毒排明天到上海的车子后,脑子里盘算着如何接待新加坡客人的到来。对啊,派谁来一起接待客人呢?这很关键,搞好了,我们就可以把新加坡放在口袋里的项目拿到手,弄不好便是水中捞月一场空。

找谁来担此重任呢?老吴!昆山的吴克铨行!章新胜一高兴,操起电话就往市人大打去。

“喂喂,老吴,吴克铨同志在吗?什么,他还没上人大来报到?好好,我打昆山找他吧!”章新胜重新操起电话,往昆山打去——“喂,是老吴吗?市人大会已经开过几个月了,你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去报到呀?谁说你退居二线了?人大副主任位子很重要嘛!哎哎,老伙计,你没有去报到正好,我这里有个急差事:明天哪,新加坡的副总理李显龙要到苏州来,我想请你老将出山……当然合适了,你是昆山开发区的创始人,搞开发区有经验,新加坡人也知道昆山有个开发区很出名。这次李显龙来目的不明,但他们是想到中国来投资这一点我们已经摸清了,问题是我们得想法让他们口袋里的钱放到苏州来。哎,这可是件大事!就因为这,我才请你老哥出山的嘛!好,别推了,明天一早你就上苏州城里来,我们一起接待李显龙。跟他怎么说,现场发挥吧!”

章新胜风风火火下达“命令”后,就忙着去准备第二天李显龙来后的各种接待细节。

P16-18

序言

纪实文学的长篇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此种景象引起了评论界的关注,言者对纪实文学写作中的“注水”颇为不满。有一些作品容量有限,而为长篇规模计尽力稀释,叙事芜杂枝蔓,显见粗鄙。对此,我也有同感,并且也曾有撰文指说。但这只是事象负面的一端,并不能概说纪实文学的全部。如果我们能从正面观察长篇纪实文学,那么可以发现其中有不少作品篇幅与内涵恰是匀合。因此,长篇纪实文学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一种类型。纪实文学的长篇化,在我看来,除了作品题材表现的合理所需以外,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起着显在的作用。书商需要以长篇获得更多的利益,而作者从中也能得到应有的回报。这种“双赢模式”助推着纪实文学的长篇化。如果这种“双赢”以不损害读者利益为前提,那么它就具有了存在的合理性。

我们编选纪实文学的年度作品,省事的办法当然是选录短篇,或是中篇的,但是问题在于没有那么多好看耐看的中短篇纪实作品,可以被我们直接取入。我们现在已很难看到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优秀的短篇作品(这里主要指报告文学)触目皆是的盛景。于是我们不得不花力气节选长篇作品。或许我们司以夸张一点地说,进入到新的世纪,纪实文学开始走向了长篇化的时代。2009年评选出的全国第十一届“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文艺类图书共二十八种,比例很大的是像《国运——南方记事》《中国海军三部曲》《我的天堂》《千古一梦——中国人第一次离开地球的故事》《大学生“村官”》等长篇纪实作品。可以说长篇纪实作品,从某种角度而言,它既体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又满足大众读者的阅读需求。

作为读者,我们从自身的阅读经验出发,体验长篇纪实吸附我们的召唤力。一部长达十万,甚至数十万字的作品,如果不在某一方面具有足以吸引读者的置备,那么是很难让人卒读的。王宏甲的《休息的革命》连载于《报告文学》2009年第3期、第4期。这样一部长篇以“开放之门”、“破冰之旅”等篇章,具体地生动形象地从“休息的革命”这一独特的视角,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作品所说的“休息的革命”是指旅游之事的深刻变迁,但其中主要的价值并不是梳理当代中国旅游发展的史迹,而是通过特有意味的人物和重要事件的叙述,展示了颇具史意的中国形象的演进。它在题材上独具一种别致的魅力。傅宁军的《大学生“村官”》是一部在题材的现实性、主题的重大性、非虚构文本表达的文学性等方面,显示着诸多积极意义的重要作品。其中很重要的是它的题材优势。大学生“村官”,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是刚刚出现、正在推进的新生事物。各种媒体对它做有大量的报道。但以长篇报告文学的方式对此采写,傅宁军却是第一人。报告文学的基本属性是新闻性,因此,对具有重要新闻信息价值的对象的选择与叙写,是报告文学文体的基本使命。报告文学的新闻性既体现为信息存在状态的时新,同时更在于对信息内在价值的准确把握。傅宁军没有对大学生“村官”做人云亦云或就事论事的书写,而是注意从对象的客观存在中,提取其中更具本质性的题旨。作者将对报告对象的价值置于解决中国农业、农村、农民“三农”这一重大现实问题的背景中加以考量认知,从推进中国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发展的现代化设计中,洞察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此外《大学生“村官”》对于“村官”群体形象的再现也是具有新意的。作为文学的报告文学,其文学的生成离不开对于非虚构人物的叙写,政治题材报告文学的“非政治”写作,更要求作品能按照人物的角色规定和自身性格的逻辑,进行充分的个性化的处理。《大学生“村官”》写到的“村官”有数十位之多,作者在人物的三维关联中凸显他们作为特定的“这一个”的形象,这三维是“80后”共名、“村官”身份和具体的对象。由此作者笔下的“村官”既拥有符号化了的类的特征,更具有作为独特个体鲜明的个人性。  很明显,作品题材和内容的取新,对于造就长篇纪实的召唤力是至关重要的。从某种角度而言,由于非虚构纪实文学特殊属性的规定,其题材具有一定的前置性意义。因此,纪实文学的写作,作者必须特别地注意题材的选择。但是,从写作的现实可能性看,完全出新而且具有纪实文学文体价值,同时在当下的语境中可以写作传播的题材,实际上并不很多。这样,在既成题材的框架内挖掘新的质料,或导入新的内容,就成为纪实文学作者更需要用力之所在了。《我的天堂》是著名报告文学家何建明家乡叙事中最重要的作品。这是一部整体叙写苏州三十年改革开放发展史的大作品。应该说作品的题材并不是全新的,此前与苏州相关的各式文字文本还是不少。基于此,作者注意通过扎实的采访,尽可能更多地挖掘历史的细节,增加关于对象新的信息,从而有效地提升读者对于作品的阅读兴趣。如对中新合作建设苏州工业园区一事,作者比较详尽地叙述了事件发生发展波折回环的全程,我最感兴趣的是作品对其中有关的偶然性事由的插叙,和合作中对矛盾协调处理的细节。此外,《我的天堂》相比于何建明其他国家叙事的作品,其个人性是极为突出的。作者在新苏州“天堂”前以“我的”加以定语,可见其情感的取向与强度。苏州是作者“我的故乡,我的亲人,我的生命,我的诗赋”。一般来说,报告文学是一种公共性写作,作者的个人性更多地体现为写作的个人风格,而不是在内容上刻意地植入。但《我的天堂》具有较多的个人内容,如序篇第三章“‘苏’是一对父子之间的生命传承”。这样的内容配置,在国家叙事的总体框架中并没有显得突兀赘然,相反这种软性的侧笔,既烘托了“天堂”苏州的独特魅力,又使作品产生特殊的感人至深的情感力量。读《我的天堂》,何建明以背让病弱的父亲背靠的情景,如同朱自清《背影》中的“背影”,作为一个“有意味的”生命形式,挥之不去。

在纪实文学的写作中,由于题材意义的预设,作者对写作形式的价值常常是忽视的。其实,形式一方面当然指向表达的外在,而另一方面也指向表达的内在。有意义的形式设计是一种具有内涵的形式。它不仅以新的形式景观给予读者新的阅读感觉,而且也以新的形式生成新的表达内容。这样的颇富表现力的新形式,在一些题材优势缺失的作品写作中,更具有特别的意义。李鸣生的《千古一梦——中国人第一次离开地球的故事》,从题材上看,已无最初报道特有的新奇感和由此伴生的吸附力,但我们读这部作品依然被它内置的叙事魅力所召唤着。作为一种典型的非虚构文本,它在已经没有了吸引眼球的题材优势的书写中,依靠作者自觉的“双声叙事”设计,建构了关于历史大叙事的具有意义和滋味的结构模式,并且在这种“立体声”式的结构链接中,努力地还原历史的本真,质朴地凸显非虚构历史叙事的元素,从而使《千古一梦》的叙事意义既有别于过往的航天文学,又能超越作者此前的类型写作。作者注意运用历史叙事的多样性方式,以使历史存在本有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得以存活,从而使读者在接受作品的同时走近叙事对象的历史现场。《千古一梦》历史叙事的多样性,主要体现为“双声叙事”的设置。这种“双声叙事”即为采访者叙事和被采访者叙事,被采访者叙事又包括了自叙事和他叙事。我们以“真人航天员”一章为例,这一章主要叙述航天员的选拔、培训以及个人性情、日常生活等,除作者的叙述外(宋体处理),作品以楷体特别标示被采访者叙事内容,其中有吴杰说、李庆龙说、黄伟芬说、吴川生说(以上为自叙事)、张平说、杨利伟等四位航天员妻子说(以上为他叙事)。作者叙事交代了与对象有关的背景、线索,也记述了不少生动的人和事,吴杰、李庆龙等航天员教练员的自述,真实地再现了他们在俄罗斯加加林宇航中心艰苦受训的难忘情景,而航天员妻子以及航天员管理者对于航天员的言说,以比作者更为零距离的观察,写出对象所具有的另一种真实。这种叙事设置具有重要的叙事美学效果,它既可以调节叙事的节奏,以变异的叙事打破单一叙事带给读者的接受疲劳,又以多视角的摄取,立体地也更为丰富地呈现出对象的客观存在。而且大量的被采访者叙事的导入,也有效地增强了叙事的真实感、历史感和新鲜感。

王树增的《解放战争》也是这样,作品也没有为我们提供关于解放战争的更多重大的初始新鲜的材料。作为史学的历史形态,党史、军史等对解放战争,按照其自身的逻辑,以“正史”的面目大量地书写着,其核心是一种基于历史的集体或集团写作。而作为非虚构文学的一种写作形式,作品既要能满足非虚构的纪实体性,又要能表达写作主体的个人特性。这里的关键是历史叙事的个人性。是否具有个人性,这是作为史学的历史与作为文学的历史的根本性区别之一。王树增的《解放战争》以其独特的历史叙事的结构配置、展开艺术、意识形态处理等,实现了作品内容的历史厚重与叙事的个人姿势的有机结合,从而建构了战争非虚构叙事的某种范式。概而言之,王树增的战争非虚构叙事的个人性,更多地表现为超越一般意识形态写作的“中性化”和人性化叙事。如对国民党军队并没有一味地揭露他们的凶残不仁。写济南战役,国民党守军司令官王耀武在守城无望时,“命令将所有在押犯人全部释放。对于关押的共产党员和俘虏的解放军官兵,军官发给金圆券五元,士兵三元,全部送出城区一个也不许伤害”。这样的“中性化”叙事使《解放战争》具有一种充分的历史信度。这样的信度生成了作为非虚构军事叙事重要的历史品格。又如王震与被俘的旅长,“他们‘互通姓名,一如朋友相见’”,晚上一起吃晚饭,谈天,“几个小时之前还和身边的这个人拼死厮杀,而现在却如同兄弟一样睡在一条炕上”。这样的细节在我们的阅读经验中是未曾见有的。人性的美好之光在这里熠熠生辉,温暖着读者。这样的处理,无疑增大了作品对于读者的吸引力。

2009年的纪实文学年选,如读者现在所见的,我更多地节选了长篇的纪实作品。阅读而得,从读者接受的角度,写下了以上关于长篇作品写作的一些感受。一方面我希望非虚构作品,长而有实,实而又美;另一方面,我也更期待阅读到精短的优秀作品。

2009年11月写于虞山尚湖之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2009年纪实文学/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丁晓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春风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334958
开本 32开
页数 4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4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4.37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10
144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1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