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2009年青春文学/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2009年度的十七篇优秀青春文学作品。

校园生活是青春文学最为常见的写作题材,但在2009年的青春文学中,一些作品在面对这一传统题材时,却以各自不落窠臼的艺术探悉,写出了不少难能的新意。吕伟的《狼烟》,水格的《倒带》,在看似寻常的校园故事中,把镜头对准小主人公沈小尾、小航的行状与心态,写他们在孤傲又孤独的童年中,默默建立个性与自信的艰难过程,作品虽不时散发出一种青春的青涩与难言的苦涩,但却以指向内在精神的主动性成长,让人读来又暗感欣慰。

超越校园的生活环境或把校园生活与社会现实链接起来,描写青春时期的成长与初涉人生的历练,是青春文学写作中又一个比较常见的题材类型。周嘉宁的《光斑》,苏瓷瓷的《一望无际的忧伤》,苏德的《忆梦返》,分别描写了“我”与婆婆,“我”与父亲,“我”与母亲之间的与亲情有关的故事,但他们都面临着一个共同性的问题,那就是缘亲人不近,人近心不贴,那种由诸多原因构成的相互之间的隔膜,实在让彼此都为之作难和焦虑。此外,本书还选入了一些非属小说的作品,如马小淘的《那么沉静那么伤》(外一篇),霍艳的《地下铁》等。

内容推荐

校园生活是青春文学最为常见的写作题材,但在2009年的青春文学中,一些作品在面对这一传统题材时,却以各自不落窠臼的艺术探悉,写出了不少难能的新意。

吕伟的《狼烟》,水格的《倒带》,在看似寻常的校园故事中,把镜头对准小主人公沈小尾、小航的行状与心态,写他们在孤傲又孤独的童年中,默默建立个性与自信的艰难过程,作品虽不时散发出一种青春的青涩与难言的苦涩,但却以指向内在精神的主动性成长,让人读来又暗感欣慰。而阳光已至的《温差》,蒋雅楠的《糖·不甩》,虽然仍是以校园恋情为主的庸常题旨,但那份感情是否真的就是爱情,实在又要不断地打上问号。他和她之间的那种若即若离的关系,相互错失的结局,在疑似爱情之中,显然又蕴涵了暗恋与明恋、单恋与互恋以及误解与理解,走近与疏远等诸多人生况味。这些作品因为主要着眼于人物本身的心性与情性,凸显的是人的精神发育与个性成长,校园生活实际上成为了个性童年的一个场景或一个陪衬。

超越校园的生活环境或把校园生活与社会现实链接起来,描写青春时期的成长与初涉人生的历练,是青春文学写作中又一个比较常见的题材类型。而这类写作在2009年间,也有一些作品取得了可喜的突破,读来让人耳目为之一新。

周嘉宁的《光斑》,苏瓷瓷的《一望无际的忧伤》,苏德的《忆梦返》,分别描写了“我”与婆婆,“我”与父亲,“我”与母亲之间的与亲情有关的故事,但他们都面临着一个共同性的问题,那就是缘亲人不近,人近心不贴,那种由诸多原因构成的相互之间的隔膜,实在让彼此都为之作难和焦虑。

本选本还选入了一些非属小说的作品,如马小淘的《那么沉静那么伤》(外一篇),霍艳的《地下铁》等。

目录

001/序:新的进取,新的风采

001/光斑

012/狼烟

027/一望无际的忧伤

039/那么沉静那么伤

043/我爱你,再见

048/日全食

065/关卡

071/新地下铁

079/温差

102/倒带

114/忆梦返

136/糖·不甩

149/我们再也不会遇见爱情

176/孔明灯最后落到了哪里

190/关于爱以及不死之城的只言片语

216/嗨!朱迪生活在1968

262/烟囱

试读章节

后半夜,我把喇叭的声音调得很小,开始填写报名表,过分认真,却把地址栏填错了,我担心起来,觉得他们会因此而无法联系到我,于是反复涂改,越来越糟糕,最后把笔重重地在桌子上戳了两下以后扔掉了。今天不对,哪儿都不对,我把报名表折起来,又展开,反反复复,太累了,把它扔掉吧,我没有办法做到,我没有办法唱歌,明天依然去咖啡馆里上班,给英婆婆带容易嚼烂的奶酪千层面,没有黑压压的光芒,没有嘶啦作响的耳麦的声音,与英婆婆一起待在这儿,等天亮起来。

从亭子间传来呻吟声,这呻吟声先是隐没在电视机声音里面,但很快就清晰起来,我把门打开,这呻吟声就直接钻进了我的耳朵,我的身体,我的心脏,于是我没有办法动弹了。我站在那儿,是英婆婆,可是她在呼唤着的,不是我的名字,而是爸爸的,她唤着爸爸的小名,一遍高,一遍低,一遍高,一遍低。这个名字,我有很多年都没有听到她唤过。

我冲上楼梯,几乎连滚带爬,心脏怦怦直跳。亭子间里,英婆婆半躺在床上,假牙取下来了,所以脸看起来像是塌下来般,捂着胸口,老了很多岁。

我小声跟她说:“英婆婆?”

“难过,疼。”她说,“麻烦你去把我儿子叫起来,他在楼下睡觉。”

“我送你去医院。”

“麻烦你去把我儿子叫起来,他来了就好了。”

“英婆婆,这里就只有我,爸爸早就不在了。”

她迷惘地看着我,半张着的嘴巴里流出来口水,我知道了,她依然没有想起来我是谁,有时候她会想起来些片段,那些片段一定就像光斑一样闪烁在她的心里,但是这些光斑里从来都没有我,她想不起来我是谁,我对她来说,只是一个住在她楼下的好心肠的女孩,照顾她,带给她夜宵,给她很多练习本,而其实,我是个陌生人。

所以,她拒绝去医院,当她明白她的儿子不会出现以后,她就把身体背转过去,不再与我说话,粗鲁地呼着气,呻吟着,推开我的手。这让我想起来,当她的记忆还清晰的时候,她曾经是个坏脾气的老婆婆,她总是对着爸爸发脾气,在她生病的时候,就不愿意吃饭,也不跟家里人说话,有时候她骂人,用的是她很久以前的家乡话,那些话滚珠般落出来。现在她又开始咒骂,她咒骂爸爸和妈妈,她咒骂老天,她弓着背,一边呻吟,一边咒骂,我听不懂她在说什么,我想把她拉起来,可是她的力气变得好大,她推开我,她说:“你们都不要管我了,你们让我去死吧,让我去死吧。”我哭着,再去扶她,我跟她说:“我就在这儿,我就在这儿。”我不知道她是怎么了,但是我感到她或许真的快死了,为此我害怕得发抖。

等到老板和苏西开车过来,跟我一起把英婆婆送到医院里去的时候,她一半的身体已经动不了了,老板把她背进医院,而她也彻底丧失了平日里的和蔼,她流着口水和眼泪,用剩下的一点点力气来抗拒、挣扎。老板突然惊叫了一声,他有点尴尬地看着我,说:“她好像是尿了。”

我很委屈,几乎要冲着她吼叫起来,我对她说:“你再这样就把你扔下了,把你扔在这儿,没有人会来管你,没有人非得来受这个委屈。”这大概是我对她说过的,最残忍的话,但是她果真停了下来,又是那么迷惘地看着我,像要努力从那些光斑中找到一些画面,她在哭,这让我难过极了。这个时候她需要家人,家人让她感到安全,我太知道这一点,因为我此刻也是如此孤立无援,我此刻也是如此地需要家人,我跟她是一样的,我知道。

“三三。”英婆婆叫我,她说,“我房间门锁好没有?那些日记我不想让别人看到,你帮我放放好。”

我愣了一下,我不知道这会儿她为什么还想着那些日记。  英婆婆是突发的脑梗,我们立刻就给她办了住院手续,苏西借给了我一点钱,在付费处,她很认真地问我:“你是不是真的想好了要这样做?”

我没有考虑就说:“是的,钱我会去问我爸爸要,下个月应该就能还你。”

“我真搞不明白你到底在想什么,英婆婆是个好人,我们也都喜欢她,但是你为她做的事情应该有个底。”她恨恨地在旁边要点烟,被路过的护士阻止了,她就骂骂咧咧地往门外走去,我觉得对不起她,我也想要追上去跟她解释,但是真累,迈不动步子,表格上很多格子要填满,凌晨的急诊室里,不时从角落里发出梦呓般的呻吟声,还有头破血流的醉酒者自己歪歪扭扭地走进来,我把笔扔在一边,坐在长凳上,想发会儿呆,像在咖啡馆里一样。

医生走过来,取下口罩说:“快点把钱付了,把药取过来啊。”

“我不知道该怎么填这些表。”我摇摇头。

“你是病人的谁?”

“嗯?”

“家里人?”

“是的。”我说,“英婆婆,她是我奶奶,但是她的脑子不太好了,她不记得这些了。”现在,当我说出了这句话,我觉得一切都是对的了,要说残酷,那只是记忆抵不过时光罢了。

P7-9

序言

以“80后”作者为主体的青春文学写作,在新的世纪中长足崛起之后,一直在持续的分化与深化中悄然进取。这种不断地渐变,有意的新变,使得“现在时”的青春文学与“过去时”的青春文学,有了一些明显的不同,已是一个无可避讳的事实。

其实,每年一本的青春文学作品年选,便是这种变化的生动缩影,这种进程的忠实记录。即由这本2009年的青春文学作品选本来看,青春文学那种开掘的劲头、那种拓进的势头,就相当的有力而鲜明,让人为之振奋,为之欣喜。

校园生活是青春文学最为常见的写作题材,但在2009年的青春文学中,一些作品在面对这一传统题材时,却以各自不落窠臼的艺术探悉,写出了不少难能的新意。

吕伟的《狼烟》,水格的《倒带》,在看似寻常的校园故事中,把镜头对准小主人公沈小尾、小航的行状与心态,写他们在孤傲又孤独的童年中,默默建立个性与自信的艰难过程,作品虽不时散发出一种青春的青涩与难言的苦涩,但却以指向内在精神的主动性成长,让人读来又暗感欣慰。而阳光已至的《温差》,蒋雅楠的《糖·不甩》,虽然仍是以校园恋情为主的庸常题旨,但那份感情是否真的就是爱情,实在又要不断地打上问号。他和她之间的那种若即若离的关系,相互错失的结局,在疑似爱情之中,显然又蕴涵了暗恋与明恋、单恋与互恋以及误解与理解,走近与疏远等诸多人生况味。这些作品因为主要着眼于人物本身的心性与情性,凸显的是人的精神发育与个性成长,校园生活实际上成为了个性童年的一个场景或一个陪衬。

超越校园的生活环境或把校园生活与社会现实链接起来,描写青春时期的成长与初涉人生的历练,是青春文学写作中又一个比较常见的题材类型。而这类写作在2009年间,也有一些作品取得了可喜的突破,读来让人耳目为之一新。

周嘉宁的《光斑》,苏瓷瓷的《一望无际的忧伤》,苏德的《忆梦返》,分别描写了“我”与婆婆,“我”与父亲,“我”与母亲之间的与亲情有关的故事,但他们都面临着一个共同性的问题,那就是缘亲人不近,人近心不贴,那种由诸多原因构成的相互之间的隔膜,实在让彼此都为之作难和焦虑。但由一桩桩琐事的感知,一件件小事的索解,“我”在他们的忍让与宽容中,开始理解了他们,走近了他们,并反思了自己,改变了自己,由此,形同“路人”的他们又真正地成为了相互体贴的亲人。这里透射出了一种难得的意味,那就是作为晚辈的“我”的敢于自省,知道感恩,这其实才是使自己渐次得以改变,使亲情最终得以改善的关键与重心。乐小米的《我们再也不会遇见爱情》,独木舟的《孔明灯最后落到了哪里》,虽以都市男女的爱情故事描写为主,但在两位男主人公的痴情又坎坷的爱恋中,又不断凸现各自的女友越出常轨的不羁个性,又由她们的这种特异情性,寻索出她们此前不慎或不幸失足的经历,使得他们的这份痴情经由冤情,又化作了悲情。这样一些故事延伸与意味钩沉,都使得作品由爱情入手又超越了爱情,并由年少时代的失足将会影响其一生的深沉意向,而具有了更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

本选本还选入了一些非属小说的作品,如马小淘的《那么沉静那么伤》(外一篇),霍艳的《地下铁》等。马小淘的两文,应是影评或书评,但她以散文的笔法娓娓道来,故事的重述之中,带有基于自己的独特感受的意味解读,那种随性又感性的味道,当然属于马小淘,也显然属于“80后”。霍艳的《地下铁》,属于记事、记感类散文,“我”在这里,是一个普通乘客,但这个乘客却在不露声色中察言观色,读解他人,实实在在地把地铁当成了体味人生的一个驿站。这些非小说类作品,也以自己的方式体现着青春文学写作的一种重要品格,那就是以他们不羁的文字,抒写着他们不羁的心灵。

2009年的青春文学写作,这样的一个选本自然不能包罗万象,尽收其美,何况还有众多的长篇小说作品,大量的流布于网络之间的作品。但我以为,中短篇小说写作,应是代表了青春文学的写作取向与艺术水准的最为重要的领域,由此入手,即可把握青春文学的基本走向与时代脉动。摆在读者诸君面前的这个选本,以中短篇领域里的重要作者的代表作品,以点带面地显现了它们的切实进取,它们的特异风采,由此,我们可以也窥知它们纷繁的现在,预知它们光明的未来。

是为序。

2009年12月12日晚于北京朝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2009年青春文学/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白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春风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334996
开本 32开
页数 2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7.1
丛书名
印张 8.87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10
14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5: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