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国农业现代化中的制度实验--国有农场变迁之透视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朱玲主编的《中国农业现代化中的制度实验--国有农场变迁之透视》通过对中国国有农场制度变迁的综合研究,不仅探究世界农业面临的普遍性问题,而且还观察发展中国家农业遭遇的相似困难,尤其关注农业人口特有的脆弱性。为此,既从思想史的角度对秦汉以降的垦殖制度加以比较,又从世界农业发展史中追溯当前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的根脉。另外,还着重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有农场制度产生和变革的政治、经济缘由。作者群体在大致按照时间序列对国有农场制度的变迁做纵向分析的基础上,还将理论文献研究与抽样调查及案例研究相结合,对当前的国有农场运行制度做横切面的分析,把分析的焦点置于农场的土地经营、劳动与社会保障,以及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筹资制度上。基于此,本书既为国有农场的综合改革提供第三方的观察信息及政策备选方案,也为公众、学界和决策者深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积累理论素材。 作者简介 朱玲,1951年12月出生于宁夏银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1988年在联邦德国Hohenheim大学农经系取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贫困问题、社会保障和发展政策。因减贫研究,获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和1996年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因性别分析,获全国妇联和中国妇女研究会妇女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因藏区发展研究,获2008年和2016年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因农业发展和贫困人口食品保障研究,获2013年尤斯图斯·冯·李比希世界营养奖(Justusvon Liebig Award for World Nutrition);因包容性发展理论及政策研究,获2014年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和2015年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目录 导言 第一篇 秦汉至民国的垦殖制度变迁 第一章 秦汉到明清的国营农场 第二章 民国时期的公营垦场 第二篇 新中国国有农场制度变迁 第三章 新中国国有农场的缘起 第四章 从团队生产到个体经营 第五章 国有农场的“办社会”职能及其改革方向 第三篇 国际经验 第六章 家庭农场理论评述 第七章 英国的共用土地 第八章 欧洲转型国家的国有农地管理制度特点 第四篇 改革中的土地制度 第九章 土地承包制和使用权 第十章 土地投资和永续利用 第五篇 农场社会的转型 第十一章 农业劳动力的代际更替 第十二章 养老保险制度安排 第十三章 社区公共服务筹资 附录 附录一 农场调查实录 附录二 受访农场2014-2017年概览 附录三 农场管理层问卷 附录四 国有农场职工家庭生活状况调查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农业现代化中的制度实验--国有农场变迁之透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朱玲 |
译者 | |
编者 | 朱玲 |
绘者 | |
出版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65901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0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32 |
出版时间 | 2018-06-01 |
首版时间 | 2018-06-01 |
印刷时间 | 2018-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772 |
CIP核字 | 2018166489 |
中图分类号 | F324.1 |
丛书名 | |
印张 | 1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85 |
宽 | 210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