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100例少年犯罪纪实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向读者介绍了100个少年犯的真实故事;100个少年犯案例;100个少年犯发自肺腑的忏悔之声。全书共分二部分。第一部分:介绍100个少年犯的真实故事。每个故事重点介绍了少年犯的犯罪事实、成长经历和少年犯的忏悔之声,本书生动、深刻地分析了每例少年犯罪的成因、特点、表现,探讨预防少年犯罪的对策,提高全社会预防少年犯罪的意识;第二部分:从全国上千个少年犯罪的个案中选取了100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用简要的文字介绍这些案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局,向世人敲起警钟,丰富全书的内容。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少年犯用他们的犯罪血泪史和无尽的忏悔,说给学生、家庭、社会的法律故事。本书真实再现了少年犯的犯罪道路,写出了一个个触目惊心的血腥案例;真情坦露少年犯的内心世界,记录了一句句沉甸甸的忏悔;深刻剖析少年犯的犯罪土壤,唤醒全社会的警惕。这是一部能够让学生在故事感染中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普法教育的读物。

本书以真实的案例、发人深省的话题、深入浅出的法治教育,说给每个学生,每个家庭、每个学校。给家长们、老师们、孩子们以及社会各界敲响警钟。让少年学法、懂法,自觉远离犯罪。该书的出版为我国加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提供了很好的警示和教育材料。

目录

第一部分 少年犯罪纪实

 一、家庭环境与少年犯罪

 二、家庭教育与少年犯罪

 三、“留守少年”与少年犯罪

 四、学校教育与少年犯罪

 五、教师问题与少年犯罪

 六、交友不慎与少年犯罪

 七、不良场所与少年犯罪

 八、沉迷网络与少年犯罪

 九、黄色信息、毒品与少年犯罪

第二部分 少年犯罪案例

试读章节

一、家庭环境与少年犯罪

纪实1 少年误杀父亲。悲剧无法挽回

晓童(化名),男,17岁,1989年11月出生。家住宁夏吴忠市。2006年4月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

犯罪事实

2005年10月2日,是晓童永远无法忘记的一天。这天,在内蒙古一个建筑工地打工的他,急匆匆地向家赶去。自从初一离开学校,他一直在各地奔波打工,难得回家一次。正好国庆节期间,趁工地上活少,想回家看看父母还有弟弟、妹妹。他买了很多吃的用的东西,一路上想象着见到家人时的情景。他快到家门口时,看到一群人围在他家院门口,指指画画议论着。他似乎听到里面传来一阵阵嘈杂的声音。当推开房门的一刹那,眼前的情景让晓童呆住了,回家的喜悦顿时烟消云散。只见屋里的家具东倒西歪,各种杂物散落一地,满脸怒气的父亲一手正撕扯着母亲的头发,另一只手用力在她的头上身上抽打着。弟弟妹妹躲在屋角惊恐地哭泣着。晓童丢下手中的东西冲了过去,用力将父亲和母亲拉开,一边大声地问他们出了什么事。母亲哭着不说话,而父亲则用手指着母亲不停地喊骂着。听了一会,晓童终于听清楚了,原来又是为一件旧事争吵。以前父母也时不时地吵架,原因是父亲一直怀疑母亲与他人有不正当两性关系,可又没有什么确凿的证据。

晓童竭力劝阻着父亲,但父亲还是三番五次地要冲向母亲,随手抓起东西就丢了过去。几个回合后,父亲的情绪有些失控了,把不满的情绪转向了拉着他的晓童。他顺手拿起铁炉圈、炉盖等东西向晓童抡了过来。晓童连忙跑到了院子里。父亲追了出来,用这些东西砸向晓童。晓童躲闪着又跑进屋里,一眼看见挂在门后的一支猎枪,那是全家还住在山区老家时狩猎用的。又气又急的他一把将枪抓到手里,掰开枪机,将枪口对准了父亲并大声喊叫着让他住手。气急败坏的父亲伸手来夺枪,混乱中,晓童扣动了扳机,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枪里竟然还残存着一枚枪弹。随着一声巨响,晓童的父亲倒在了血泊中,他的颈部被散弹击中了。枪从晓童的手中跌落到地上,他瘫坐在院子里,木然地看着人们将父亲抬出院门送往医院。不知所措的他被闻询赶来的警察带走了。四天后,晓童的父亲因抢救无效死亡。晓童听到这个消息时,脑子一片空白,他无法接受家破人亡的现实,不敢想象弟弟妹妹今后的生活。一想到母亲那令人心碎的面孔,他就万念俱灰。他不知道如何向别人解释事件发生的缘由,更不知道如何能担负起杀父的罪名。

成长经历

晓童的家原来住在南部山区的一个小村庄里。那里十年九旱,完全是靠天吃饭。一年忙到头,还是要靠政府的救济和社会各界的帮助才能维持生活。后来政府采取了移民吊庄的政策,晓童全家搬迁到了现在的开发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刚来时,全家人对眼前全新的环境充满了新奇和期望。走进了新学校,很多东西都是以前没有见过的。开始,晓童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认真地听课,认真地写作业。但是很快,原来基础差的影响显现了出来,晓童感到学习变得越来越吃力,成绩也一直上不去。慢慢地,他对上课失去了兴趣,有时索性逃课出去玩了。老师对他这样的学生似乎也不是很关注,只要他不影响其他同学上课就听之任之了。

上到初一时,晓童再也坚持不下去了,就退学回了家。开始时,他每天在家里帮助父母下地干活,或者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虽然父母对他的退学都感到惋惜,有时也有抱怨,但那时一家人的生活还是过得平平和和的。而这短暂的平静很快就被打破了。有一天,晓童听到父母在争吵。父亲显得很生气,口中的话也很难听。晓童平时在地里干活时,偶尔也听到其他大人在骂同样的话。有时他们也议论男男女女之间的事。晓童从父亲的言语中听出来,他是在指责母亲与其他男人有两性关系。虽然晓童还不能完全理解这些问题,但他已经感到,自己的家离宁静的生活已愈来愈远了。日复一日的吵闹让哓童感到在家里无法继续待下去了,他一咬牙跟着几个大人到外地打工去了。晓童很能吃苦,几年中跑遍了周围的几个省区。他在银川的饭馆里打过杂,在兰州的街上卖过报纸,在西宁的工厂里当过小工。每当夜深人静时,他总是想着家里人的样子,盼望着父母和好如初。有时,看着周围其他家庭一家人在一起团聚的情景,他心里总有说不出的滋味。遇到有同乡回家时,他总是托他们给家里带一点东西,顺便打听一下家里的近况。

国庆节时,工地上管事的人说能给他们发一部分工钱,如果工地上事情少,还可以请几天假。晓童感到特别兴奋,一拿到钱,哓童就迫不及待地买了回家的车票。当他满怀希望踏上回乡的路时,他没想到迎接他的却是那样的一幅场景和那样一个惨痛的结果。

忏悔之声

每当我想起我犯罪的经过,回想那残酷的瞬间,我都会痛苦万分,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它成为我心头挥之不去的噩梦,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是我杀害了我亲生的父亲,是我使弟弟妹妹失去了父亲,我的家一夜之间便家破人亡,我永远不想再说起这些事了。我的家庭父母关系紧张、不和谐,我和弟弟妹妹在家里缺少关爱和安全感,对我们的影响很大。我遇事不冷静,缺乏社会经验,头脑简单,容易冲动。如果在平日里,家长和老师经常对我多指点和教育,我就知道应该怎么正确处理爸爸妈妈之间的矛盾和纠纷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因为我的冲动酿成家庭悲剧,真是后悔莫及。希望和我一样大的同龄人,要以我为戒,冲动会引发许多意想不到的恶性事件。我们冲动时,很少想到事情的后果,监狱里有不少这样的案例。

其实他们平时对我还是很好的,现在我明白了,大人的事情就让大人们自己去解决。我现在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呆着,想通了很多事情。我自己马上就可以申请减刑了,如果批准,很快就可以出去了。出去以后找个工作,挣钱,照顾好母亲和弟弟妹妹,让弟弟妹妹们不再受苦,做哥哥应该做的。

纪实点评

晓童的遭遇告诉我们,家长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言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心尊重、理解信任,是教育子女的基本条件。在矛盾尖锐的家庭里,家庭成员之间缺乏尊重、理解和最起码的信任。这类家庭的子女,幼小的心灵时刻受着大起大落的情感冲击,精神处于严重超负荷的状态之中,多数孩子都表现出情绪不稳定。父母的感情趋于破裂,家庭气氛紧张,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社会歧视,使孩子承受着精神上的巨大压力。他们往往会对家庭产生不满情绪,这种消极情绪往往又会激化已有的矛盾,造成严重的后果。当前我国城乡因情恨引发的伤害案件比比皆是。作为家长,应该清清白白做人,为子女起好表率作用,共同维护家庭的幸福。

P3-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100例少年犯罪纪实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戴秀英//汤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7043454
开本 16开
页数 2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9-12-01
首版时间 2009-12-01
印刷时间 2009-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69.5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宁夏
226
166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15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