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鲁迅的青年时代(精)
内容
目录
鲁迅的青年时代
一 名字与别号
二 师父与先生
三 遇见“闰土
四 祖父的故事
五 避难
六 买新书
七 影写画谱
八 三味书屋
九 药店与当铺
一○ 往南京
一一 东京与仙台
一二 再是东京
鲁迅的国学与西学
鲁迅与中学知识
鲁迅的文学修养
鲁迅读古书
鲁迅与歌谣
鲁迅与清末文坛
鲁迅与范爱农
鲁迅与弟兄
鲁迅与闰土
鲁迅在南京学堂
鲁迅的笑
阿Q正传里的萝卜
附录一 关于阿Q正传
一 引言
二 本文
附录二 关于鲁迅
附录三 关于鲁迅之二
精彩页
二 师父与先生
鲁迅小时候的事情,实在我知道得并不多,因为我要比他小三岁,在我刚七八岁有点知识懂人事的时候,他已经过了十岁了。个人的知识记忆各有不同,像我自己差不多十岁以前的事全都不记得了,现在可以纪录下来的只是一二另碎的片段而已。因为生下来是长子,在家庭里很是珍重,依照旧时风俗,为的保证他长大,有种种的仪式要举行。除了通行的“满月”和“得周”的各样的祭祀以外,还要向神佛去“记名”。所谓记名即是说把小孩的名字记在神或佛的账上,表示他已经出了家了,不再是人家的娇儿,免得鬼神妒忌,要想抢夺了去。鲁迅首先是向大桶盘(地名,本来是一个大湖)的女神记名,这女神不知道是什么神道,仿佛记得是九天玄女,却也不能确定。记了名的义务是每年有一次,在一定的期间内要去祭祀“还愿”,备了小三牲去礼拜。其次又拜一个和尚为师,即是表示出家做了沙弥,家里对于师父的报酬是什么,我不知道,徒弟则是从师父领得一个法名,鲁迅所得到的乃是长根二字。师父自己的法号却似乎已经失传,因为我们只听别人背后叫他“阿隆”,当面大概是隆师父吧,真名字不知道是什么隆或是隆什么了。他住的地方距离鲁迅的家不远,是东昌坊口迤北塔子桥头的长庆寺,那法名里的“长”字或者即是由寺名而来,也未可知。我又记得那大桶盘庙的记名也是有法名的,却是不记得了,而且似乎那法名的办法是每个轮番用神名的一字,再配上别一个字去便成,但是如果她是九天玄女,那末女字如何安排,因此觉得这个记忆未必是确实的了。
小孩的装饰大抵今昔南北还没有什么大的不同,例如老虎头鞋和帽,至今也还可以看到。但是有些东西却已经没人知道了,百家衣即是其一。这是一件斜领的衣服,用各色绸片拼合而成,大概是在模仿袈裟的做法吧,一件从好些人家拼凑出来的东西似乎有一种什么神力,这在民俗上也是常有的事情。此外还有一件物事,在绍兴叫作“牛绳”,原义自然是牵牛的绳索,作为小孩的装饰乃是用红丝线所编成,有小指那么粗,长约二尺之谱,两头打结,套在脖子上,平常未必用,若是要出门去的时候,那是必须戴上的。牛绳本身只是一根索子便已够了,但是它还有好些附属品,都是有辟邪能力的法物,顺便挂在一起了。这些物件里边,我所知道的有小铜镜,叫做“鬼见怕”的一种贝壳,还有一寸多长的小本“黄历”,用红线结了网装着。据说鲁迅用过的一根牛绳至今还保存着,这也是可能的事,至于有人说这或是隆师父的赠品,则似未可信,因为我们不曾拜过和尚为师的人,在小时候同样的挂过牛绳,可见这原是家庭里所自备的了。
鲁迅的“开蒙”的先生是谁,有点记不清了,可能是叔祖辈的玉田或是花塍吧。虽然我记得大约七八岁的时候同了鲁迅在花塍那里读过书,但是初次上学所谓开蒙的先生照例非秀才不可,那末在仪式上或者是玉田担任,后来乃改从花塍读书的吧。这之后还跟子京读过,也是叔祖辈的一人,这人有点儿神经病,又是文理不通,本来不能当先生,只因同住在一个院子里,相距不到十步路,所以便去请教他。这期间不知道有多久,只是他教了出来许多笑话,终于只好中止了。这事相隔很久,因为可笑,所以至今清楚的记得。第一次是给鲁迅“对课”,出三字课题云“父攘羊”,大约鲁迅对的不合适,先生为代对云“叔偷桃”。这里羊桃二字都是平声.已经不合对课的规格,而且还把东方朔依照俗音写成“东方叔”,又是一个别字。鲁迅拿回来给父亲看,伯宜公大为发笑,但也就搁下了。第二次给讲书,乃是《孟子》里引《公刘》的诗句,到“乃裹餱粮”,他把第三字读作“猴”字,第二字读为“咕”,说道:公刘那时那么的穷困,他连胡狲袋里的果子也“咕”的挤出来拿了去了!伯宜公听了也仍然微笑,但从第二天起便不再叫小孩到那边去上学了。这个故事有点近于笑话,而且似乎编造得有点牵强,其实如果我不是在场亲自听见,也有这种感觉,可见实人实事有些也很奇特,有时会得比编造的更奇特的。P4-7
导语
周作人著的《鲁迅的青年时代》意图带读者重走一遍鲁迅成长之路,不趋同,不盲从。周作人首次公开评价鲁迅。周氏兄弟二人皆是文坛翘楚,生活又重重纠葛不断,不同于鲁迅的尖锐无畏,周作人喜好平淡无波,不愿过多参与有关鲁迅的讨论,尤其在两人分道扬镳之后,立场更是讳莫如深。此次却是明确表达对鲁迅的态度,即“要把他当作‘人’去看,不是当作‘神’”,并以此贯穿全书,再现了真实生活中一个有冷冽也有温情的鲁迅。全新精装重校,排版、设计皆推陈出新,并结合当代人的阅读习惯,既有床头书般的亲和,又不乏作为藏品的精致。
序言
今年十月值鲁迅去世二十周年纪念,有些报刊
来找到我,叫写纪念文字,我既不好推辞,也实在
觉得有点为难。这个理由很是简单明了的。因为我
以前所写关于鲁迅的文章,一律以报告事实为主,
而这事实乃是“事物”的一类,是硬性的存在,也
是有限度的。我对报刊的同志们说,请大家原谅,
写不出什么文章来,因为我没有写文章的资本了。
我写那些旧文章的资本都是过去的事实,而那样的
资本却有一定的限量,有如钞票似的,我所有的一
札有一定的数目,用掉一张便少一张,自己不可能
来制造加添的。各位都谅解我的意思,但还是要叫
我写,我也不好再硬辞,只得答应下来,结果便是
这几篇文字。承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盛意,肯给我印
成小册子,这是我所感谢的,但如上文所说,这些
文章或者内容不大充实,要请读者原谅,只是空想
乱说的话那我可以保证是没有的。不过话又说了回
来,这比起我以前所写的或者有地方还较为得要领
些,不是那么的散漫,有地方也供给了些新的事实
,虽然这分量不多。《西北大学简报》上登载一篇
我的女儿所写的纪念文,里边说到有些小事情,例
如鲁迅不爱理发的一节,颇能补足我们的缺漏,也
就抄来附在里边了。除了这些新写的文章以外,我
又把旧稿三篇找了出来,作为附录,加在末尾。其
中一篇是《阿Q正传》在《晨报副刊》上发表完了的
时候,又两篇则是鲁迅刚去世后所写,也都有纪念
的性质,重印出来,或者可以稍供读者的参考。
一九五六年,十一月一日记于北京。
内容推荐
《鲁迅的青年时代》旨在讲述鲁迅文学创作的“始基”,也贯穿着周作人对鲁迅的立场,即把鲁迅当成“人”而不是“神”去看待,再去看他的文学,才能真正理解。《鲁迅的青年时代》通篇平淡朴实,却比较详细地描述了鲁迅前三十年的人生经历和文学思考,这也让世人见到鲁迅在《朝花夕拾》之外的生活里,除了“严厉可畏”,还有“特别和善”的那一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鲁迅的青年时代(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作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4215895
开本 32开
页数 151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84
出版时间 2018-09-01
首版时间 2018-09-01
印刷时间 201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270
CIP核字 2017303565
中图分类号 K825.6=6
丛书名
印张 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5
130
1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7: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