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的聋盲女作家、教育家。她出生后十九从此双目失明,并有聋哑之疾,但以惊人毅力学完小学到大学全部课程。她通晓英、法、德、拉丁、希腊等5种语言,出版了《乐观》、《走向光明》、《我的生活》等14部著作。有的被译成50余种文字,风靡5大洲。1965年,当她85岁高龄时被选为“世界十大女性”之一。
徐琰编著的《生命奇迹:海伦·凯勒》以读者小朋友的好朋友为出发点,希冀让小读者在阅读上培养认同感,争取让海伦·凯勒成为小读者的好朋友。好朋友就是生活上的良师益友,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的心灵、思考和习惯,随时向好朋友学习借鉴,成为小读者学习生活上的榜样和引领者。
《生命奇迹:海伦·凯勒》为“与名人一起成长”系列之一。
《生命奇迹:海伦·凯勒》由徐琰编著,讲述了海伦·凯勒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1880年,海伦·凯勒出生在阿拉巴马州。
刚出生时的海伦·凯勒是个十分可爱的小女孩,可是,一岁半时的一场疾病,让她眼睛瞎了,耳朵聋了,那一张灵巧的小嘴也不会说话了。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进了痛苦的深渊:但是。海伦·凯勒是个奇迹,她在苏莉文老师的帮助下竟然一步步地从地狱走上天堂,这段历程的艰难程度超过了任何人的想象。虽然看不见、听不见,但是她以顽强的意志,不仅考上连正常人也难考取的哈佛大学,而且以优异成绩毕业,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语言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一个战胜困难的楷模:同时把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她的名字已经成为坚忍不拔意志的象征,传奇般的一生成为鼓舞人们战胜厄运的巨大精神力量。
正如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所言:“十九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病魔来袭
短促的春光里百鸟鸣啭,歌声盈耳,夏天里到处是果子和蔷薇花,待到草黄叶红已是深秋来临。三个美好的季节就这样匆匆而过了,在一个活蹦乱跳、牙牙学语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然而好景不长,次年阴郁的二月来到时,海伦病了。这场病使她眼瞎耳聋,活活把她投入一个混沌无知的世界里,犹如呱呱坠地的婴儿一般蒙昧。医生说她得了急性脑充血,活不成了。可是母亲凯蒂却不愿放弃,每当海伦稍微清醒时,她便体贴而耐心地哄着海伦,以减轻海伦的痛苦和焦躁。有时海伦会被疼痛和迷乱从半梦半醒间搅醒,把干枯而炙热的眼睛从光亮转向墙壁,这光亮曾是她一度十分喜爱,如今却变得暗淡,而且日甚一日地暗淡下去。
就这样浑浑噩噩地过了好几天,一天清晨,海伦突然退烧了。这烧来得奇特,退得也奇特。家人谢天谢地,欢喜若狂。但谁也没有料到,海伦竟然从此再也看不见,再也听不见周围世界的一切,这是连医生也未曾想到的。
病愈后的海伦常坐在母亲的膝上,或是紧拉着母亲的裙摆,跟着母亲忙里忙外地到处走动。渐渐地,她可以用手去摸索各种东西,分辨它们的用途。或者揣摩别人的动作、表情,来明了发生什么事,表达自己想说的、想做的。
海伦渴望与人交流,于是开始做一些简单的动作,摇摇头表示“不”,点点头表示“是”,拉着别人往她这里,表示“来”,推表示“去”。当她想吃面包时,她就以切面包、涂奶油的动作表示。想告诉别人冷时,她会缩着脖子,做发抖的样子。
母亲凯蒂也竭尽所能做出各种动作,让海伦了解她的意思,而海伦也总是可以清楚地知道母亲的意思。靠着母亲的慈爱和智慧,海伦在那漫长的黑夜里得到一点儿光明。
海伦也慢慢地明白了生活上的一些事。5岁时,她学会了把洗好的衣裳叠好收起来,把洗衣店送回的衣服分类,并能认出哪几件是自己的。从母亲和姑母的梳洗打扮,她能知道她们要出去,便会缠着母亲求她们带着她。有亲戚朋友来拜访,海伦也总被叫来见客人。他们走时,海伦还会挥手告别。
记得有一次,家里即将有重要的客人来访,从门的启闭,海伦知道了他们的来到。于是,她趁着家人不注意时,跑到母亲的房间,学着母亲的样子在镜子前梳妆,往头上抹油,在脸上擦粉,把面纱用发夹固定在头发上,让面纱下垂,轻盖在脸上;而后,她又找了一件宽大的裙子穿上。完成一身可笑的打扮后,便下楼去接待客人。自然,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海伦终于注意到母亲和她的朋友们都是用嘴巴在交谈,而不像她用手比划着。因此,她站在两个谈话者之间,用手触摸他们的嘴巴,可是她仍然无法明白他们的意思。于是海伦疯狂地摆动四肢,蠕动嘴唇,企图与他们交谈,可是他们一点儿反应也没有。海伦生气极了,大发脾气,又踢又叫,一直到精疲力尽为止。
从此以后,海伦经常为了一些小事而无理取闹,虽然她心里也知道这样是不应该的,可是一有事情到来,她又急躁得控制不了,还常踢伤保姆艾拉。每次当海伦气消时,心里就觉得很愧疚。但是当事情又不顺她的心意时,她还是会疯狂地胡乱踢打。
P9-15
在美国柏金斯盲童学校入口处有一块巨大的匾额,这不是一块普通的匾额,而是为那些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突出篇章的人们所设立的。匾额上清晰地刻着几个字:纪念海伦·凯勒!
1880年6月27日,海伦·凯勒出生在阿拉巴马州北部塔斯喀姆比亚镇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里。刚出生时的海伦·凯勒是个十分可爱的小女孩,可是,她好像注定要为人类创造奇迹;或者说,上帝让她来到人间,是向常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海伦·凯勒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时,眼睛瞎了,耳朵聋了,那一张灵巧的小嘴也不会说话了。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进了痛苦的深渊。
一个人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要想与他人进行有声语言的交流几乎不可能,因为每一条出口都已向她紧紧关闭。但是,海伦是个奇迹,她在家庭教师的帮助下竟然一步步从地狱走上天堂,这段历程的艰难程度超出了任何人的想象。虽然她仍然看不见东西,听不见声音;但是,她以极强的求知欲和顽强的意志,不仅考上连正常人也难以考取的哈佛大学①,而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语言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一个战胜困难的楷模。
海伦从大学毕业后就开始在美国和世界各地奔波,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为帮助聋哑儿童巡回发表演说。经过海伦·凯勒的不-懈努力,许多国家对残疾人的教育事业给予了关注,因而使许多残疾人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海伦把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即使在繁忙的工作中,海伦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先后完成了14部著作:《我生活的故事》《石墙之歌》《走出黑暗》《乐观》等,都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从海伦童年时起,每一任美国总统都邀请她到白宫做客,还被政府称为全美30名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士之一,荣获过美国总统亲自颁发的“自由奖”,并被誉为美国的高级公民。1959年,联合国在全球发起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海伦·凯勒”运动,以资助世界各地的聋盲儿童。1960年,描写她成长经历的剧本《奇迹的创造者》获普利策奖,并被拍成电影。同年,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在海伦80岁生日那天,宣布颁发“海伦·凯勒国际奖”,以奖励那些为盲人公共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1968年6月1日,海伦:凯勒这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聋哑盲学者、作家、教育家,在鲜花包围中告别了人世。然而,她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她那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却永远载入了史册。她的名字已经成为坚忍不拔意志的象征,传奇般的一生成为鼓舞人们战胜厄运的巨大精神力量。正如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所言:“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