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坚守与突围(李鸿章与大清帝国)
内容
作者简介
凤凰书品是凤凰卫视中文台读书栏目,由学者梁文道主持,何亮亮、吕宁思、马鼎盛等主持人侧身其间。每天以八分钟时间介绍一本新书、奇书,文学、历史、科学、财经、商业、宗教、人物传记等无所不包。以引导的方式探究思想精髓,带读者进入一个个迥异奇妙的书中世界。
书评(媒体评论)
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有卓
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
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伊藤博文
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
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无可
疑也。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
鸿章之遇。
——梁启超
中国十九世纪最大政治家。
——蒋廷黻
目录
第一章 “叫花子军”学摩登
上海!上海!
翰林变“绿林”
“叫花子军”战上海
痞子腔驭洋兵
第二章 洋务运动的光荣与梦想
军工企业,南柯一梦?
“戴红帽子”的民用企业
铁路曾是违章建筑
海归,忧伤的“海龟”
第三章 海军蹒跚学步踉跄行
中国舰队姓“英”不姓“中”
强盗来了,打打海防补丁
军舰,买买买!人才,养养养!
第四章 大清的悲剧:惹不起,也躲不起
法狼来了,战还是不战
来吧,我让你先开枪
以战求和,“消防员”与“和事佬”齐出动
第五章 日本来了:老鼠身材,老虎野心
餐桌上的麻辣外交
落伍,缘于傲慢与偏见
日本人曰:中国军舰像巨兽,日本军舰像玩具
“鼠身虎心”角逐朝鲜
第六章 中日对决:一个成了破落户,一个成了暴发户
中日军备竞赛,嘀嗒嘀嗒……
日本组合拳:情报战+偷袭战+外交战+舆论战
美媒:日本是在文明的外衣之下具有野蛮筋骨的怪兽
战争财,日本卖春妇也有份
第七章 李鸿章死了,一个时代结束了
结强援,抱一抱俄国的大腿
出洋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钟不鸣了,和尚亦死了
精彩页
上海!上海!
1860年7月1日清晨,值守上海城头的清军士兵绝望了,一个意外的发现让他们心惊肉跳:一夜之间,黄浦江对岸冒出数万太平军,上海成了一座孤岛!
外表柔弱的太平军悍将李秀成,5月攻破清军苦心经营的江南大营后,兵锋直指清军在苏南唯一的据点——上海。据英商在沪创办的英文报刊《北华捷报》称,上海当时是清王朝对外贸易的心脏,其他港口只不过是血管。自1843年开埠后,上海从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县城,崛起为一座国际化商贸港口。那里商贾买办麇集,各国驻沪机构林立,英、美、法相继辟有租界。
这片华洋杂处的膏腴之地,同时也是战略要地,太平军有心攻取,却不敢轻举妄动。一次秘密的会晤,在百里之外的苏州城进行,一方是李秀成和洪仁玕,另一方是英国传教士。李秀成托传教士带信函给上海的英法公使,让他们支持太平军入城,太平军则会保护英法商人的在华利益。
这个和平占领上海的方案,源于太平天国相信它与洋人之间特殊的情谊。对这个打着“基督教”旗号的政权,西方国家起初持冷静的观望态度,以中立静待时局变化。最欢呼雀跃的是西方传教士,他们数百年来苦恼于攻不破中土壁垒,如今竟然有一帮中国人主动站出来,将上帝的福音传遍每一个角落!英国基督徒曾发起一场为中国印刷100万册中文版《新约全书》的募捐活动,不到一年,认捐金额多达四万英镑。有西方观察家乐观地估计,基督教彻底占领中国的日子已近在眼前。
在太平天国的荒唐让洋人大跌眼镜之前,它与洋兄弟有过一段微妙的“蜜月期”。李秀成单纯地认为,攻打上海是中国人之间的事,只要不伤及外国侨民,洋兄弟就没理由加以阻拦。出征前夕,李秀成还特意发信告诉外国人,让他们在门口悬挂黄旗表明身份,以免被误伤。做好这些精心准备后,李秀成开始向上海挺进。
1860年8月19日清晨,当李秀成带着三千人马来到上海县城西门时,迎接他们的不是招展的黄旗和洋兄弟的鲜花,而是埋伏好的英法士兵疯狂的射击。据说当时李秀成坐着软轿,他的轿子也遭到炮击,脸颊被弹片划伤。
这并不是洋人第一次变脸。1858年与清政府签完《天津条约》,西方列强取得长江流域的内河航运权,而当时长江下游在太平军的控制下。有一次,一批英国军舰闯入长江,直逼天京城外,在江面上游弋示威,太平军就开炮轰击,双方火器互攻甚为稠密。
在这场军事冲突前不久,洪秀全刚跟洋人们称兄道弟,褒扬洋兄弟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出手灭“清妖”。在洪秀全给英国特使额尔金发去的“御诏”里,满是“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之类古怪的词句,翻译官看完头都大了。
西方列强的外交策略是务实,在与清政府达成有利可图的协议后,就将太平天国视为实现既得利益的阻碍,于是炮口悄然转向。然而,幽居天京纵情享乐的洪秀全并不了解此次冲突真正的原因,仍旧认为洋人是太平天国的好兄弟,于是下诏将开炮的太平军将士斩首,并派遣专使道歉。
在李秀成出征上海前夕,西方列强出于国家利益考虑,对太平军的种种友好表示一概置之不理。尤其是《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的胃口一时得到满足,清政府万一垮台显然对他们弊大于利。辛酉政变后上台的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似乎比咸丰帝“更识时务”,主张守约以防生变,并做出“借师助剿”的决策,还花数十万两银子向英国购买军舰。
P3-4
导语
凤凰书品编的《坚守与突围(李鸿章与大清帝国)》回顾了李鸿章从拜曾国藩为师起至暮色年逝的一段历史,分析了李鸿章作为当权大臣的得与失、功与过、罪与悔,肯定了李鸿章作为清代末期改革者的客观形象。他早年落拓,任曾国藩幕僚抱负不得,而后创立淮军,在镇压太平军中屡建奇功,成为封疆大吏。创办洋务运动而使其声望达到顶点,甲午战争却粉碎其强国梦,迅速由盛而衰,只能周旋于列强的外交舞台,怀着忍辱负重之心为清政府“修修补补”,直至死去。
李鸿章被视为“再造玄黄”的中兴名臣,是大清帝国的“裱糊匠”和“探照灯”。他的一生,不止是晚清数十年的写照,更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他的失败也就是晚清政府的失败,是晚清政府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历史发展的必然结局。全书清晰地展现了大历史下政局中个体的命运与抗争,悲壮鲜活,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此书在创作过程中采访了诸多国内外优秀的军事、历史文化学者,客观公正,史实准确,令人耳目一新。
内容推荐
李鸿章,中国近代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在晚清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四十年,权倾一时,谤满天下。
李鸿章生逢清朝最黑暗、最动荡的时期,他所处的时代是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海禁大开,强邻环绕,中华文明遇到西方文明的强力挑战。在中国从封建专制国家向近代国家转型的过程中,他面对清廷内部封建顽固派的重重阻挠,勉力支撑,拖着千疮百孔的清政府踉踉跄跄地迈出了中国工业化历程的第一步,创办了洋务运动。第一支海军,第一批留学生,第一座煤矿,第一个驻外领馆,第一条铁路,第一封电报…”皆因他而兴起,然而后来洋务运动的失败,又让他落下百年骂名。
李鸿章犹如暮气沉沉的帝国里的一盏探照灯,是古老东方帝国与现代世界沟通的重要信使。不幸的是,那是中国最弱势的时代,被迫放弃妄自尊大,被人打得遍体鳞伤。弱肉强食是那个时代的法则,李鸿章在丛林里东蹿西跳,冲在前方为国家披荆斩棘,可是驱赶了前狼,又来了后虎,最终体力不支倒地身亡。
大清帝国为什么选择了李鸿章?李鸿章在历史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李鸿章到底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凤凰书品编的《坚守与突围(李鸿章与大清帝国)》不是简单的人物传记,而是在晚清宏大的背景之下,复杂地展现了大历史下政局中个体的命运与抗争。“近四十年来,中国之大事,无不与李鸿章有关系”。在人生沉浮进退之间,看李鸿章如何突破大清帝国内政、外交、军事、经济之困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坚守与突围(李鸿章与大清帝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凤凰书品
译者
编者 凤凰书品
绘者
出版社 鹭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914962
开本 16开
页数 3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5
出版时间 2018-10-01
首版时间 2018-10-01
印刷时间 201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634
CIP核字 2018131998
中图分类号 K827=52
丛书名
印张 22.75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41
170
2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