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北京(皇城民风)/老城市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老北京》系列图书中第一部的拓展和延伸。它仍然保持了原有的独特体例和鲜明个性。本书最大的特色就是名家的撰文和图片的珍贵。这种图文并置、平行展开,又互相勾连呼应、互为备注诠释的编辑方法有很大作用。读者可以从多层面上“阅读”这个城市,在体味、感悟古城的“世态”和“民情”的同时也体验了阅读过程的愉悦。

目录

序/徐城北

第一章 城池民舍

 “着慌”的古城/003

 为爱而害/011

 悠悠的胡同/023

 四合院内各安其位/031

 找回北京的水/041

第二章 街头寻梦

 鹤年堂·同仁堂/055

 茶馆也风流/061

 招幌·牌匾·标识/073

 “找两口儿”/083

 景山缺副大楹联/091

 “红”亦喜,“白”亦喜/101

 庙会是吾师/109

第三章 世相人情

 梨园绝唱/123

 花开花落苟家院/133

 小蝈蝈与大人生/141

 前店后厂/151

 “咱们都是手艺人……”  161

 字画有寒温/169

第四章 新旧相衔

 春节时,三声入耳/185

 “吱吱嘎,吱吱嘎”/193

 “朕”给胡适打电话/203

 尽在不言中/209

后记

试读章节

多年以前,有一次和汪曾祺先生聊起梨园人的容易知足。我说,老一代名伶大多世代居住在宣武¨外那一小块地方,亲戚朋友在那儿,卖柴米油盐的小店在那儿,甚至连戏园子也集中在那儿。简直可以说,几个月不出方圆几里,丝毫不成问题。汪先生听了,点点头讲:“我写过一篇《胡同文化》,你可以找找,看看。”没多久,这篇文章还真让我找到了。汗先生这样说:

“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 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

这是最纯正最地道的写老北京的散文。您光看还不行,得悠着劲儿去读,去吟诵。最后的那个“嘿”字儿最有味儿,不知您吟出味儿来没有?

旧时代的梨园人,可以不问国事,就按照老辈们留下的规矩在胡同中做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但大街上的新闻,也还是一点一滴渗透进胡同深处,他们尽管足不出户,也可以把时代脉搏掌握得“差不多”。百多年来,京城上空变幻过多少旗帜,但胡同深处依然故我。大街上走过辚辚战车衮衮政客,以及涌现出各式各样的壮烈场面,对胡同来说仅是“水过地皮湿”。

北京人是讲究走路的。因为老北京城无论大街小巷,多是横平竖直,所以北京人走路无法取巧,无论选择什么路线,到头儿都是拐硬弯儿,比较比较也还是一样长短。即使是这样,北京人走路依然是有选择的。走大街,干净倒是干净,就是乱,搅和得你不得安生。穿胡同,鞋子容易吃土,但似乎更安全,你不愿意见的人或事儿,多绕一下也就“躲过去”了。老北京的地名生活化,不像其他城市的胡同街道,总喜欢用城市名称来命名,比如“南京路”、“广州路”什么的。北京的“扁担胡同”有11条,“井儿胡同”有10条。既然人们开门就有七件事,所以北京也就有了柴棒胡同、米市胡同、油坊胡同、盐店胡同、酱坊胡同、醋章胡同和茶儿胡同;既然人在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金、银、铜、铁、锡这五种金属,于是就又有了金丝胡同、银丝胡同、铜铁厂胡同、铁门胡同和锡拉胡同。走在这类名字的胡同中,人觉得踏实。

北京人走路讲究走胡同当中,那心态是自由的,感情是亲切的。喜欢在胡同中走路的人,多半不会是高官富绅。尽管如此,北京人却又谨慎,无论怎么也不能逾规,不能失去方向感和方位感。前者,是胡同横平竖直,使你随时能知道哪儿是南哪儿是北;后者,是北京人都明确知道自己此时此刻的立足之处,是在京城的什么位置,或者说,立足之处与皇城中轴线的距离与方向。过去,保持这种感觉是一个臣民的本分。在西方,近代奔涌而出的是一种“公民意识”,不论是权贵还是平民,都首先是国家的“公民”。从这一点上说,谁比谁也不差。惟独中国,不管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首先要明确自己是皇上的“臣民”或“子民”。中国从本世纪初取消帝制之后,对皇权的仰视和敬畏有所淡化,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皈依感却没有减退多少。

北京城近半个世纪来发展极快,城区面积扩大了好几十倍。原来南城(宣武、崇文两区)南部有许多“义地”(埋死人的坟茔),铲平之后都盖起了高楼。原有的四个城区之外,又增添了更多的“城区”,新的高楼大厦连成一片。这种发展有目共睹,但也留下了一个问题:胡同怎么办?老的胡同存在于老城区,老城区中每修建一片楼房,就要“灭”掉若干胡同;与此相对应的,是那些新的楼群之间,又出现了许多“不是胡同的胡同”。但这些“不是胡同的胡同”所具有的,仅仅是供人穿行的功能,名字通常被称为“北三条”、“东二条”什么的。胡同原先的文化功能,在这里已经看不见了,甚至在原来的老胡同中也已淡化。那种自得其乐并自给自足的胡同文化,都已经很单薄脆弱了。相反,原先很少见的以邻为壑的文化心态反倒强了许多。

胡同中多熟人,也多真实的人和诚恳的人。胡同中很少见以邻为壑,但大街上就比比皆是。大街上多大衙门大机关,比的是谁的位高权重,有了事儿走公文,见面得先预约。在胡同则用不着,谁还不知道谁呀,有事儿推门就进,见了面可以拍着膀子聊。

由此联想到唐代的“坊市制度”,唐代居民被强制住在“坊”(整齐划一的方形居民区)中,四周有高墙,晚上坊门一关,就别想自由出入。做买卖也有限制,官府设立了东市西市,什么时候办,什么时候收,都是“官面儿”说了算。后来到了宋代,突破了“坊市制度”,才使商业获得极大发展,才有了《东京梦华录》上描绘的生动场景。随后,一个个朝代飞跃流逝,历史一次次向前奔进,到如今,居民住所间的高墙早已拆除,但心灵上以邻为壑的态势,反倒取代了自得其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汪先生去世已经有年,倘使地下有知,这《胡同文化》似还可加上几笔。可如今我该如何去告诉他呢?

序言

现在拿在你手上的《老北京·皇城民风》,是我《老北京》三部曲当中的第二部。和前一部《老北京·帝都遗韵》相比,这一部侧重描绘下层,同时更把一个完整的老北京分解成20多个单项,很有点“庖丁解牛”的意思。旧京文化是一条超大的“牛”,分解首先力求准确,然后才能追求生动。虽然触及到的多是硬件,但更希望通过研究和把玩,去洞悉内中的软件。本书目录曾一度拟得相当“工整”,后来故意“打散”了,使之“错落”成现在的样子,目的是为了让读者“陷进”一个审美的“万花筒”——阅读每一节前,您把它“晃动”一下,它就呈现出预先不可知的新图案来。

旧京文化的硬件实属“无穷多”,昔日是怎么处理其间的关系的?再者,每一硬件又有高、中、低的层次之分,不同的层次难道就肯各安其位?再次,在驾驭京城的众多因素(如经济、政治、军事、法律、文化、艺术……)之中,昔日又靠什么去谋求稳定?

仔细品查之后,终于“天机泄露”——传统哲学的一个“和”字,就使旧日京城在以上三个方面“关系不错”,经常不用动刀动枪,通过协调和渐进就解决(或缓和)了矛盾。如今,我们有幸处在历史的新时期,社会矛盾和过去不同了,解决办法也应该不同。位于久远历史上的“老北京”,其经验反倒在世纪末凸现出来,给今人以启迪。

浩叹,浩叹啊。

我对此书的满足程度超过第一本。但真正能说明些问题的,恐怕还得是三部曲中的最后一本《老北京·变奏前门》。

后记

经过差不多一年的努力,“老城市”系列图书中的《老北京》又推出了第二部:《皇城民风》。它是第一部的拓展和延伸。它仍然保持了原系列的独特体例和鲜明个性,简单的说就是“图文并茂”。

这套书之所以为读者喜爱、专家学者首肯,这和名家撰文、图片珍贵有很大关系。但这种图文并置、平行展开,又互相勾连呼应、互为备注诠释的编辑方法有很大作用。读者可以从多层面上“阅读”这个城市,在体味、感悟古城的“世态”和“民情”的同时也体验了阅读过程的愉悦。

在客观上,这种编法虽说给作家的“文本”写作增加了气韵和厚度,也给书增加了内涵,但给图片的采集、甄别和图文编辑带来的难度无法用语言描述。庆幸的是我们得到了中国照片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天津历史博物馆等单位和个人的鼎力相助,所以我们仍然可以如期将这本“别致”的书呈现在您的面前。对于他们付出的辛劳,我们谨表深深的敬意和感谢。

20世纪行将过去,新世纪即将到来。我们祝愿披满岁月风尘的古都北京明天更美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北京(皇城民风)/老城市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城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409714
开本 32开
页数 2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1999-09-01
首版时间 1999-09-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91.64
丛书名
印张 7.125
印次 2
出版地 江苏
230
172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1: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