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史上猛人那些事儿/煮酒论史明得失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王福振编著的《史上猛人那些事儿/煮酒论史明得失系列丛书》主要讲中国古代杰出将领英勇杀敌的事迹。本书中所选的猛人大部分都是通过专章的形式来进行专门介绍的,你可以把它们看成一篇篇结构严谨的小传,但并不是完整详备的个人传记。本书主要是大致描述出人物的主要生平事迹的脉络,再从中突出其“猛事儿”。也就是说,对于这些“猛事儿”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能否较好地表现出“猛人”的性格与胆识。

总之,“猛”是一种精神气质,这种“猛”发自我们中华民族杰出人物的传统历史文化深处,它们历经千年,传承不息,鼓舞着我们得意时高歌猛进,失意时自强不息、勇往直前。当然,我们并非在宣扬古代战争的惨烈与杀戮,能够为生活在今天蒸蒸日上的祖国的人们注进一点豪情,就是此书的目的了。

内容推荐

王福振编著的《史上猛人那些事儿/煮酒论史明得失系列丛书》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杰出将领英勇杀敌的事迹,比如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汉朝第一猛将霍去病、挽明朝大厦于将倾之际的于谦、灭倭英雄戚继光等。通过他们的英雄事迹告诉读者,“猛”也是一种精神气质,它能历经千年而传承不息,鼓舞着我们得意时高歌猛进,失意时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目录

前言 那些年,那些猛人,那些猛事儿

第一章 智勇双全,谋略先行:田单

 都是车轴带的运

 初晒反问计

 装神弄鬼

 大摆火牛阵

第二章 勇者无敌,猛者更无敌:赵奢

 相国照样得掏钱,不掏就杀人

 狭路相逢勇者胜

第三章 战神是他,屠夫也是他:白起

 武安君是怎样练成的

 终身成就奖

 抗命的下场

第四章 不战则已,战必全胜:李牧

 用步兵一举围歼10万骑兵

 两破强秦

第五章 嗔目一叱,千人皆废:项羽

 彼可取而代之

 破釜沉舟,~战定乾坤

 当仁时不仁,鸿门宴上却行妇人之仁

 彭城大战,大败刘邦

 乌江畔,且听英雄悲歌

第六章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

 横空出世

 河西大战

 漠北决战

第七章 壮志难酬,有口难辩:李陵

 到沙漠去看海

 五千步兵横击匈奴

 灭族之祸:将军百战声名裂

第八章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陈汤

 赌徒、不孝之子

 2000年前的一场军事斩首行动

 一身污点,千古名将

第九章 投笔从戎,威震西域:班超

 投笔从戎。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纵横捭阖,威震流沙

 平定西域

第十章 马中赤兔,人中吕布:吕布

 见利忘义,除掉丁原

 暗杀董卓

 投靠各方

 惨遭缢杀

第十一章 温酒斩华雄,大意失荆州:关羽

 温酒斩华雄

 重兄弟情谊,拒为曹效力

 大意失荆州

第十二章 万人莫敌,粗中有细:张飞

 喝断当阳桥,河水倒流

 义释严颜

 大战张邰

 酒醉后为部将所杀

第十三章 有勇有谋,一身是胆:赵子龙

 投奔公孙瓒

 追随刘备

第十四章 饮酒斩胡,手夺敌军旗:萧摩诃

 单骑出战,无人敢当

 饮酒斩胡

 徒手夺敌军旗

 大势已去,回天乏力

第十五章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陈庆之

 大器晚成,一战成名

 神兵天降,连克城池

第十六章 以勇武闻名,凭军功升职:薛安都

 摘盔御甲入敌营

 一马当先平叛乱

第十七章 武功盖世,臂力绝人:羊侃

 力举石人

 率兵平叛

 执意回南朝

 守城无助,势单力薄

第十八章 骁捷异常,疾驰如飞:杨大眼

 绳直如矢,马驰不及

 讨伐叛乱,每战必胜

第十九章 掩赡之勇,以少胜多:杨忠

 命运多舛

 一声呵退万兵

 擒杀猛兽

 身先士卒,以少胜多

第二十章 老熊当道卧,貉子哪得过:王罴

 坚守荆州三年

 一人喝退北齐兵

 勤俭节约,赏罚公平

第二十一章 临危不惧,行事低调:蔡佑

 临危不惧,一马当先

 行事低调,远离是非

第二十二章 王佐之才,大唐军神:李靖

 王佐之才

 胆识过人,死且不畏

 平定萧铣

 击灭东突厥

 花甲之年带病征吐谷浑

第二十三章 忠孝两全,永垂青史:秦琼

 危难时刻显身手

 乱军之中救李密

 勇猛无敌,扭转战局

第二十四章 勇猛过人,黑面煞神:尉迟敬德

 力救李世民

 夺槊陷阱

第二十五章 悍勇绝伦,三箭定天山:薛仁贵

 单枪匹马,无人能挡

 三箭定天山

 平定高句丽

 脱帽退万敌

第二十六章 还我河山,精忠报国:岳飞

 从戎报国,抗击金兵

 冲冠一怒,六郡归宋

 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第二十七章 两袖清风,忠肃果敢:于谦

 护国爱民,两袖清风

 京师保卫战

 农夫与蛇

第二十八章 南灭倭寇,北震边疆:戚继光

 英雄初长成

 抗击倭寇

 保卫北疆

第二十九章 督师蓟辽,忠义千古:袁崇焕

 千里走单骑,一人独阅塞

 加固城墙,延长防线

 与城共存亡,终换宁远大捷

 驰援京师

 蒙冤受死

试读章节

事实再次证明田单的选择是对的,乐毅在包围了即墨之后,并没有将它作为主攻方向,齐闵王所在的莒城才是他最后的目标,因为燕军一旦攻破莒城,擒杀了齐闵王,即墨城则旦夕可传檄而定,乐毅没必要在即墨城下整个你死我活。

我们的霸主齐闵王在最后的关头还是威武了一把,他率领莒城的军民拼死抵抗苦苦支撑,乐毅一时也拿他没办法,只有不断地加紧攻城。这时另外四国的军队在得到了好处的情况下都偃旗息鼓朝回撤了,他们都有各自的算盘:该拿到的好处都已经拿到了,以往那个作威作福的齐国也已经被揍得爬不起来了,他们没必要再帮助燕国灭亡齐国——齐国毕竟是个大国,他们都还怕遭到他日东山再起的齐国的报复,让燕国独自承担战争的罪责岂不更好?看着弱小的燕国使劲凌辱齐国是件比自己亲自下手更加痛快的事。

战国期间,国与国之间的纵横捭阖是颇富戏剧性的,当初楚王出兵的目的只是为了教训一下一向跋扈的齐闵王,并没有帮助燕国彻底灭掉齐国的意思。当乐毅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很快即将拿下齐国的时候,楚王改变了主意。他意识到齐国一旦灭亡,代之而起的将是一个北起燕蓟、南抵吴楚的更加强大的燕国!

早年楚国吃过齐国的苦头,楚王自然记恨,但燕国此时的势在必得也让他大为惊悚:燕昭王如此英明果断,手下有乐毅这种百战百胜、忠诚不二的将军!若燕国成功,楚国依然逃不了“为人鱼肉”的下场!

楚王想明白之后,立即派出了一支由将军淖齿率领的救援部队。淖齿很快进入了莒城,帮助齐国积极守城,乐毅更加不能够在短时期之内攻下莒城了。

好戏不断上演,楚王未曾料想到的是,大将淖齿并非忠耿之人:他在进入即墨、得到人心的情况下,竟然将一代霸主齐闵王处以极刑——他在这场外将与国君间的战争中充分地运用人民的力量:在逮捕与公开审判齐闵王的过程中,淖齿积极地揭发齐闵王的暴行与自私,并最终挑其大筋、悬其身体——一代暴君最终魂亡即墨。

齐闵王的死把他唯一的儿子田法章吓坏了。这个刚刚成年的青年悄悄地逃离了即墨,变易姓名,在一个名为莒城的小城里当起了佣人。

国君已亡,王子不知下落——此时,即墨群龙无首,战势愈加紧张:官方有能之士已战死得差不多,淖齿之部虽勇,却不得人心,他想要站住脚,便需要齐国人的内助。

有人想起了安平城门驾着奇特的马车夺路而走的田单:依此人的聪明定能胜任!于是我们的这位主角终于正式登场了。

田单的这次走马上任有点像现在的民主选举,他知道,这是自己出人头地的机会来了!哪个男儿不渴望一朝成名?想他田单祖上也是有功绩的人,他万万不能辜负了这大好的青春时光与千载难逢的机会!当然,另一方面,万众瞩目所造成的强大推动力也使他热血沸腾: “怎可辜负国人期望!”

田单最聪明的地方就在于,他知道在能力与现实之间进行衡量:自己受命于危难之间,这副担子可不轻。即墨如今已是偌大一个齐国仅存的两颗火种之一.他不能辜负了千千万万齐国百姓的期望。

好在即墨城在战争之初就已经有了相当的准备,现在不仅城防坚固,粮食也够全城的军民坚持几年的,田单当然知道当务之急是什么,他并不担忧己方的势单力孤,也不怎么担忧城外燕军的强大阵容,双方都已经相持了这么久没有结果,说明这些都不是关键,那关键是什么呢?乐毅!

鉴于敌我力量的巨大悬殊,田单知道,出门硬拼只会与之前空有血勇的普通武夫一般无二,最终落得魂断杀场。要战胜燕军,就得斗智,就要“先擒王’’!燕军之所以强大,关键在于他们的主帅太强大。只要扳倒了乐毅就相当于瓦解了燕军的战斗灵魂,一支没有核心与灵魂的军队,即使人数再多,士兵再英勇善战,也是能够找到空隙,从而一举歼灭它。

田单知道,想成功,还得靠自己人。他先从团队内部人手,身先士卒地把自己家中可入伍的男女家眷都编人队伍里,一来增添自己人的力量,二来营造自己是“好首领”的形象。利用这招,他完完全全地获得了城中军民的信服。此时,即墨已将田单视作救星,他们同甘共苦、日夜守城。

内忧已无,外患便成了重点。田单不断在军中筛选可靠之人,对燕国和燕军上下的一举一动进行着悄无声息的观察,他不相信找不到燕国君臣的破绽。

经过一年多的围城攻城,燕军死伤累累,可莒城和即墨依然岿然不动。乐毅知道,齐国军民现在是上下一心,想要攻破二城不能单纯地靠武力解决,但他相信只要长久地围困下去,齐国人最后的那一点斗志迟早会被磨灭的。即使他们兵精粮足,但三五年之后,他们的人口会不断减少,粮食会越吃越少,到时候就会不攻自破。

乐毅决定暂不对二城发起总攻,现在的情形之下只有攻心为上,他下令燕军全部后撤,在距离二城九里的地方建起寨垒,就这样耗着:你不是不投降嘛,咱们看谁耗得起!当然,燕军并非毫无动作,他们不时派出军队骚扰齐军,使齐军的神经始终处于绷紧的状态之下。

既然采取了攻心,乐毅把更多的精力用到了齐国占领区的治理之上:他要把……

P5-6

序言

这本书主要讲中国古代杰出将领英勇杀敌的事迹。我们的问题是,历史上的名将数不胜数,在那些浩瀚史料中如璀璨繁星的人名中,以何为标准来遴选他们呢?顾名思义,当然是要突出一个“猛”字来。对于“猛人”的标准,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标准。

第一,本书所说的“猛”,对于将领而言,当然首先体现在战场上的军事表现。比如本书中的秦琼、尉迟恭辈,他们作为秦王李世民手下的开国武将,冲锋陷阵,浴血奋战,在战场上以个人非同常人的武力使己方取得对敌压倒性的优势,进而率领全军战胜敌人,为大唐开国立下了卓越战功。

第二,“猛”更是一种性格、一种胆识、一种能力。对于赵奢,“猛”是一种狭路相逢、迎难而上的气概;对于霍去病,“猛”是一种“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情壮志;对于项羽,“猛”是一种破釜沉舟、乌江自刎的生死决绝、义无反顾;对于陈汤,“猛”是“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快意恩仇……

第三,“猛”既然是一种性格与胆识,那么,我们就不能够完全以成败论英雄,还要从他们的事迹中看到他们对历史所作出的突出、特别是扭转性的贡献,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自古以来,英雄可以像卫霍那样最终马踏匈奴、封狼居胥,也可以像于谦、袁崇焕那样大义凛然,功成而身毁,因为他们个人都是虽出于那个时代,而功业和精神流传后世,那些舍生取义者往往就是我们这些后代人心中的脊梁。这也许是最重要的。

这就是“猛人”的标准。

“猛事儿”也是我们所选择的一个条件,本书中所选的猛人大部分都是通过专章的形式来进行专门介绍的,你可以把它们看成一篇篇结构严谨的小传,但并不是完整详备的个人传记。本书主要是大致描述出人物的主要生平事迹的脉络,再从中突出其“猛事儿”。也就是说,对于这些“猛事儿”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能否较好地表现出“猛人”的性格与胆识。这是“猛事儿”的标准。

而对于笔者的写作来说,“猛”亦有另外一层含义:“猛”应该体现出一种动态与张力。历史人物不是冷冰冰的怪物,他们活生生地生活在属于自己的那个时代,他们同样有七情六欲,有自己性情、行事的活动轨线。更重要的是,这条轨线不会是后人给他们盖棺定论后所挂的标签那样规矩,我们则从当时的实际情况、从性格上来分析理解这些驰骋沙场、叱咤风云的人物。当然,我们无法完全还原,但我们仍在尽力去这样做。“以人为本”,用人物带动事件,历史才会给我们温度与力量,才可读。

英雄人物代不乏人,本书的选择自然是挂一漏万,那些在本书中没能出场的英雄们同样值得我们去阅读与纪念,但无疑我们选择的是那些历史上最为闪光的名字。熟读历史军事的读者都知道,对于将领我们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战将型、统帅型和儒将型(也就是文人带兵或有文人的风流气质)。这三种将领都在本书中上演了各自不同的精彩的“猛人猛事儿”。

总之,“猛”是一种精神气质,这种“猛”发自我们中华民族杰出人物的传统历史文化深处,它们历经千年,传承不息,鼓舞着我们得意时高歌猛进,失意时自强不息、勇往直前。当然,我们并非在宣扬古代战争的惨烈与杀戮,能够为生活在今天蒸蒸日上的祖国的人们注进一点豪情,就是此书的目的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史上猛人那些事儿/煮酒论史明得失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福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408803
开本 16开
页数 2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6
出版时间 2014-07-01
首版时间 2014-07-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88
CIP核字 2014122298
中图分类号 K825.2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3:4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