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国陶瓷史论集 |
内容 | 作者简介 谢明良,1955年生于台北市,日本成城大学文学博士。曾任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处助理研究员、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德国海德堡大学及柏林自由大学客座教授。现任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特聘教授。 目录 一 山西唐墓出土陶瓷初探 墓葬出土陶瓷概观 墓俑出土情况 山西唐墓出土的唐三彩 二 探索四川宋元器物窖藏 窖藏设施和出土器类 窖藏器物的种类和组合情况 四川器物窖藏性质的厘测 对宋元时期窖藏的省思 三 耀州窑遗址五代青瓷的年代问题——从所谓“柴窑”谈起 柴窑传说的变迁 柴窑作品的比定 耀州窑窑址出土五代青瓷的年代问题 洛阳后周墓出土耀州窑青瓷的启示 四 有关“官”和“新官”款白瓷官字含义的几个问题 官款白瓷的时代 出土文物所见的“官”款 “官”款含义初步探讨 五 琮瓶的变迁 宋代的“琮”和“琮瓶” 宋代琮瓶的种类和外观特征 琮瓶的形态变迁 宋代琮瓶原初功能的省思 琮瓶的末裔 六 北方部分地区元墓出土陶器的区域性观察——从漳县汪世显家族墓出土陶器谈起 汪氏墓群出土的仿古陶器 洛阳王述墓和赛因赤答忽墓出土陶器 从区域的角度看北京和内蒙古地区元墓陶瓷 附论:记唐恭陵哀皇后墓出土的陶器 七 对于史天泽墓的一点意见——兼评《石家庄后太保村史氏家族墓发掘报告》 对史氏第二号、五号、六号、七号墓年代厘定的省思 有关史氏第三号、八号墓的年代问题 关于史天泽墓的疑点——对史氏家族一号墓年代的一点意见 有关墓主比定的问题点 八 十五世纪的中国陶瓷及其有关问题 明代御厂的设立和十五世纪景德镇官窑的问题点 十五世纪官窑瓷器的款识问题 有关墓葬出土陶瓷的几个问题 对于近年来十五世纪官窑瓷器编年研究的省思 九 乾隆的陶瓷鉴赏观 古陶瓷鉴识能力的养成 对宋瓷的鉴赏风情 髺垦薜暴观及其对古瓷的修补方案 从戒“玩物丧志”到“河滨遗范” 后记 导语 谢明良著的这本《中国陶瓷史论集》围绕中国陶瓷这个主题展开议论。全书共分九部分,具体内容包括:山西唐墓出土陶瓷初探、探索四川宋元器物窖藏、耀州窑遗址五代青瓷的年代问题——从所谓“柴窑”谈起、有关“官”和“新官”款白瓷官字含义的几个问题、琮瓶的变迁、北方部分地区元墓出土陶器的区域性观察——从漳县汪世显家族墓出土陶器谈起等。 内容推荐 陶瓷史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是一种方法,是历史的一部分。历史学家主要是用文献资料来叙述心目中的历史,陶瓷史学者会用陶瓷作为研究入门的材料。陶瓷不会讲话,所以要借助文献,借助其他伴随的东西复原本来的历史。 谢明良著的《中国陶瓷史论集》旨在拓展亚洲视野,综合研究包括日韩、东南亚乃至波斯与中国陶瓷史的相关问题。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陶瓷史论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谢明良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805667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9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9 |
出版时间 | 2019-01-01 |
首版时间 | 2019-01-01 |
印刷时间 | 2019-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28 |
CIP核字 | 2016064033 |
中图分类号 | J527-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8.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4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