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地方政府对网络公共舆论的应对管理与回应机制建设研究/大数据与国家治理
内容
作者简介
李伟权 广东省博罗县人,1974年8月生。现为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副院长,广东省网络安全与预警研究中心副主任,广东省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专家委员。
1994年至1998年在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就读行政管理本科,1998年至2004年,就读于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获行政管理专业硕士、博士学位。2004年3月至2005年4月在广东省人事厅(广东省编办)工作。2005年5月至2007年6月,在暨南大学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工作,同时担任暨南大学公共管理硕士教育中心执行主任。2007年12月至2010年3月挂职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副县长两年多。2010年为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到美国著名大学杜克大学政治学系、公共政策学院做访问学者。2011年至2016年任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副院长、副书记,2017年至今任学院副院长。现为行政管理、应急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MPA(公共管理硕士)、MBA(工商管理硕士)导师,曾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30多篇。
主要研究方向为政府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和地方治理、政府应急管理、领导科学、电子政务、网络舆情管理。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价值与意义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 研究局限与不足
第一编 网络公共舆论传播规律与网民社会心态
第二章 地方政府网络公共舆论与网络突发事件
一 网络公共舆论的几个基本概念
二 地方政府网络舆论产生的基础
三 网络突发事件与舆情管理
四 地方政府网络公共舆论的舆情管理分类
五 地方政府网络公共舆论事件频发的原因分析
六 网络舆论对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挑战
第三章 地方政府网络公共舆论的形成机理与传播规律
一 网络公共舆论的形成过程与机理
二 网络舆论在危机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
三 网络公共舆论的负性传播规律
四 网络公共舆论传播的正向规律与演化机理
第四章 网络舆论中网民社会心态状态表现及调适问题
一 网民社会心态概念、特征及调适必要性
二 广东网民一般社会心态调查报告的分析与发现
三 网民网络公共舆论中一般行为心态层面的分析
四 网民在网络公共舆论事件中的典型社会心态分析
五 政府主动调适与引导网民社会心态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编 网络公共舆论政府应对处置与实践
第五章 地方政府网络公共舆论危机的识别与预警
一 地方政府网络公共舆论的危机先兆与危机识别
二 地方政府网络公共舆论的危机预警与预防方法
三 地方政府网络公共舆论风险意识与控制意识提升
四 地方政府网络公共舆论危机预防管控的主要原则
五 网络舆情危机处理预防性管控阶段性难点与重点
第六章 地方政府对网络公共舆论的沟通与应对管理
一 网络公共舆论处理过程中双向互动与沟通问题
二 地方政府与网民双向沟通与互动的困境分析
三 建立地方政府与网民双向沟通互动的有效途径
第七章 网络公共舆论受众逆反心理应对管理与回应
一 突发事件状态下舆论传播受众逆反心理的出现
二 突发事件状态下舆论传播受众逆反心理的影响及危机
三 政府网络舆论的公众逆反心理预警机理分析
四 突发事件状态下政府舆论传播受众逆反心理的策略
五 网络舆论逆反心理预警的技术路线与指标体系建构
六 网络舆论传播受众逆反心理政府预警与干预机制构建
第八章 重大网络公共舆论事件的政府应对特征与重点
——基于广东省各地方政府2003~2012年240起热点网络舆情事件的研究
一 重大网络舆情事件的时空分布特点
二 广东省重大网络舆情事件的类型及发展特征
三 广东省重大网络舆情事件政府危机应对重点
第三编 网络公共舆论政府回应能力与机制建设
第九章 地方政府网络公共舆论回应与应对机制的发展
一 各地方政府网络舆论回应环境的变革
二 政府网络公共舆论的回应性法规不断加强与健全
三 网络舆论公众参与和地方政府回应机制建立与发展
第十章 地方政府网络公共舆论回应能力提升方向
一 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回应能力存在的问题
二 网络突发事件公务员回应与应对能力不足的表现
三 提升地方政府官员网络突发事件的各阶段应对能力
四 打造回应型政府,提高网络公共舆论回应能力顶层策略
第十一章 完善地方政府网络公共舆论回应机制建设思路
一 地方政府网络公共舆论政府回应机制建设的三个维度
二 地方政府网络公共回应能力提高的机制建设
三 建立网民社会心态调适机制:以管理创新解决网民关心的问题
四 建立网络舆情应对机制,消解与调适不良网络心态
五 网信部门加强网民治理的顶层设计、战略规划、统筹协调
六 以民为本,打造新形态的网络回应型政府
附 录 广东省网民社会心态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李伟权著的《地方政府对网络公共舆论的应对管理与回应机制建设研究》主要对我国地方政府对网络公共舆论应对管理与回应机制进行研究。全书十一章,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研究网络社会中网络公共舆论产生的基本原理及其传播规律。在对网络、网络空间与网络社会进行概念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地方政府网络舆论产生的基础和事件频发的原因,对网络突发事件及其特征做了总结。同时,还对网络舆论中网民社会心态表现做了具体的分析。第二部分是网络公共舆论政府应对处置与实践。研究指出,网络舆论的应对起点在于地方政府网络公共舆论的识别与预警,应对要点在于地方政府对网络公共舆论的沟通与应对管理,应对难点在于网络公共舆论的受众逆反心理地方应对管理与回应。第三部分研究网络公共舆论政府回应能力与机制建设。该部分对各地方政府网络舆论回应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了地方政府网络舆论应对能力欠缺主要表现、问题与原因,针对地方政府在网络舆情应对与回应能力不足的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网络公共舆论回应机制建设的政策建议。
本书是研究网络舆情应对与管理的成熟著作,对于完善中国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建设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作用,对于提升广大政府官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有较好的借鉴作用。本书既是研究性专著,也是实践性较强的专著,也可以作为政府官员、新闻传播人员和网络评论员舆情管理课程的重要培训参考用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地方政府对网络公共舆论的应对管理与回应机制建设研究/大数据与国家治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伟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133012
开本 16开
页数 2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1
出版时间 2018-08-01
首版时间 2018-08-01
印刷时间 2018-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452
CIP核字 2018192942
中图分类号 D625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65
1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0: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