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相信(广济传人38位名医逸事)
内容
编辑推荐

王建安主编的《相信(广济传人38位名医逸事)》收集采访了新中建国之后,在医学上有很高建树的38位浙二名医,他们代代传承着“浙二精神”,浙二以自己独特严谨的医学方式,带给病人不灭的期待和乐观生活的勇气,向人们展示了好医生是怎么产生的,什么是为医之道,什么是值得信赖的医院和医生。

内容推荐

《相信(广济传人38位名医逸事)》由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主编。书中记录了很多浙二名医的医学成就,比如中国第一例Whipple手术的实行者余文光、浙江省骨科、神经外科鼻祖朱焱、浙江耳鼻喉科创始人与奠基人蔡钺侯、完成全国首例断肢移位再植手术的江让、国际上最早发现三个与大肠癌相关新基因的郑树等。

目录

余文光:人生的三次抉择

钱礼:不为良相为良医

陆琦:痔科国宝

齐伊耕:将军外科,外科将军

彭淑牖:“神刀”直捣禁区

朱焱:一代脑科宗师

陶祥洛:无欲无求,苍生大医

吕世亭:15岁的医疗小兵,82岁的神经外科专家

甘海鹏:自从选择这行,就不能“随心所欲”

江让:爱工作,如痴如醉

袁中兴:神一样的人物,谜一样的故事

夏贤良:坐诊到生命最后一个月

黄宗坚:一辈子都是浙二骨科医生

杨迪生:医生要有想象力

郑树:骨头、显微镜、布鞋、红烧鱼及其他

吴金民:上医医心

姜节凯:我是你的眼

严志煜:医学是有温度的科学

蔡钺侯:愿天下人笑口常开

王辉萼:医者仁心,不改初衷

邢昌全:做医生,是要有耐功的

丁岳梁:唤醒肌肤新生命

鲁新:不需闪耀,唯有热爱

杨明达:明朗行医,豁达做人

马奇:生命美容师

马烈:小个子的麻醉大舞台

刘富光:医生最主要的责任是把病人治好

钱可大:消化道,非常道

宋作硅:童颜鹤发

楼福庆:研究茶的教授

赵易:把良心放在心里

吕俊隍:读心术

单江:为心血管点亮绿灯的人

张扬达:神经内科学的一个时代符号

丁德云:最开心的是看着病人好起来

程源深:泅泳深潭,笑对人生

孙国钧:面子工程师

谷文藻:赤子之心“照”肝胆

试读章节

1949年前夕,国民党战败,全国解放,面对新的局势,余文光人生中又一次面临抉择。

“谁也不知道接下来的局势是怎样的,当时,许多朋友和老同学都劝父亲去英国或香港行医,而香港、美国的不少医院都发来了邀请函,甚至对方还买好了去香港的船票。”余方说,同样也在这时,时任广济医院(浙二前身)的院长苏达利也向父亲发出了邀请,希望他能到医院帮忙,当时医院很需要外科人手。

面对艰难的选择,当时尚年幼的余方清晰地记得父亲做出决定的那一幕:那时候,母亲把行李都已经打包好,准备出发坐船,临行前父亲却把自己关在房子里整整4个小时,他是虔诚的基督徒,4个小时,他一直在祷告,祈求上帝能给他指引。直到开船前一刻,父亲才从房里出来,只说了三个字,不去了。

余方说,直到后来,又一次偶然说起当时那一幕时,父亲才说出了留下的原因:有钱人不怕看病难,可是中国的穷苦老百姓缺医少药,他们更需要我。

下班回家的余文光几乎很少谈论医院里的事儿。余方说,印象中见到工作时的父亲,是一次她生病住院的时候。那天父亲正好来查房,他带着一群学生,一个一个地了解病人情况,期间和学生们的对话则全程用英语。

“那时候觉得爸爸好帅啊!”余方说,后来自己还问过父亲,为什么要说英语。后来父亲告诉他,因为当时国外的医学技术要比国内先进很多,而一些重要的学术论文都是用英文发表的,如果不学好英语,怎么看懂人家的论文,怎么学习先进的技术,怎么和人家沟通交流?为了让学生们学好英语,当时浙二还特地开了一个英语培训脱产班,余文光还把精通英语的妻子从浙汀医科大学外文教研组借调过来给学生们上课。

余方说,父亲留过学,深知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经验的重要性,所以但凡有学生要出国深造,他总是竭尽所能地给予帮助。“出国留学需要导师的推荐信,父亲的名字当时真的是响当当的,如果推荐信上有父亲的签名,那会得到很大的加分。”余方的记忆中,父亲重病期间,还颤抖着手为一位打算出国留学的学生签下了推荐信。

在浙二的档案室里,至今还保存着一套手术用具工具包还有一个听诊器,据说这是当年老院长余文光下乡行医时用过的。

一九五四年,余文光在国内首次成功地进行了胰腺头癌的切除手术,《中华医学》杂志著文向国外作了专门介绍。接着,他又在省内顺利地进行了首例脾肾分流手术。在这一学科领域里,他是顶尖高手。

女儿眼中的父亲总是形象高大的。可余方姐妹眼中的父亲,却曾经有那么点“冷血”。

余方说起了几件特别记忆犹新的事儿。

第一次是余方还小的时候,得了阑尾炎,住院开刀。可是做完手术第二天,连缝合伤口的线还没拆,余文光就让妻子带着余方出院了。理由是,当时院里的床位很紧张,别占着了。“当时我还闹别扭呢,后来爸爸就让我睡在他的大床上,让妈妈给我做好吃的。才知道爸爸很疼我呢。”

还有一回,是余方结婚后,余方的丈夫突发严重肺炎,高烧40度,因为没有床位,只能躺在急诊室的过道上。“当时我二姐也在住院,和父亲去说,他说床位这么紧张,一家人怎么可以占两个床位呢,就是没给我们安排。”余方说,那时候还是认识的另一位医生实在看不下去了,才给找了张床位。

作为一名外科医生,父亲究竟挽救了多少人的性命余方并不清楚,可是她知道,登门来道谢的病人和病人家属却真的能把门槛踏破。

“很多病人会拎着一篮子鸡蛋、提着鸡鸭上门道谢,母亲怎么劝都不回,实在没办法了,就追出去,硬塞给人家10元钱、5元钱,这是父亲千交代万交代的,父亲总是和母亲说,治病救人是应该做的,他们已经很不容易了,绝对不能收病人的东西。”余方说,父亲就是这样两袖清风,“他总和我说,施比受更有福。”  P6-8

序言

相信“相信”

相信是需要理由的。

每天清早,当我置身在挂号大厅,听着四方乡音,看着一张张表情各异的面孔,我知道他们来到浙二都有各自的理由,作为院长,我知道相信这所具有145年历史的大型公立医院的品质和品牌,是他们选择浙二最重要的理由,代代相传、口口相传……

145年来,每一代“浙二人”都用自己的毅力、才华和汗水浇奠着这所百年名院深厚的根基,使其不断坚固、宽厚,枝繁叶茂。从1869年杭州横大方伯边上的3间陋室开始,发展成为浙江省西医发源地的广济医院,到今天的浙医二院,已是国内首批三甲医院,全球首批JCI国际学术医学中心,年门急诊量超过350万人次,出院病人10万人次,手术约10万台(以上数据截止到2014年6月)。目前浙二两个院区床位已达3200张。

这是一代代“浙二人”奉献、传承、奋斗、创新的结晶,他们如一道道低沉浑厚但又勇往直前的潮水,推动着这所医院不断向前发展,也推动浙江乃至全国医学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在这些前辈的身影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后辈仰视和纪念,他们之于浙二,之于浙江,乃至之于全国都是一颗闪耀的珍珠。

中国第一例Whipple手术实行者余文光,浙江省骨科、神经外科鼻祖朱焱,浙江耳鼻喉科创始人与奠基人蔡钺侯,完成全国首例断肢移位再植手术的江让,外科界的传奇老人齐伊耕……

国际上最早发现三个与大肠癌相关新基因的郑树,攻克“胰肠吻合口漏”世界难题,改写了世界外科器械史的彭淑牖,国际上率先心肾联合移植术获得成功的严志焜,把良心放在心里研究了一辈子心脏的赵昜,被收录于英国剑桥国际医学名人传记里的钱可大……

他们的言行都能让我们的心灵得以洗涤,让我们先来听听这些百炼成钢的名医们的肺腑之言——

肛肠科医生要耐得烦、不怕脏,如果这两点做不好,你做不好肛肠医生——为周恩来总理治好了痔病,被誉为“痔科国宝”的陆琦

写书有一种快感,把自己的独到心得倾吐出来,把许多规律性的东西提炼出来,该是何其痛快!---《腹部外科学》编著钱礼

要么不当医生,当了医生就是要奉献——浙二老院长吴金民

这个学科是做不完研究不完的——擅长烧伤重病人抢救的原烧伤科主任鲁新

医患之间,必然不是一个简单的你付钱、我服务的关系。好医生,是用心体会出来的——眼科名医姜节凯

能让他们少花钱就少花,能节约就节约,时间也耗不起。神经外科手术的禁区很多,比如容易有生命危险,后遗症,我们要把这个后遗症降到最低,一点没有是不可能的,要保持到最低——原神经外科主任甘海鹏

全家三代,我们都是浙二人——原放射科主任谷文藻

八十年来我一直以自己为自豪,至少我一生光明磊落,不暗中伤人,也不在他人最困难时落井下石——原神经内科主任程源深

……

本书收集采访新中建国之后,在医学上有很高建树的38位名医,他们当中年纪最小的如今也有70岁了,他们是医德和医术同样高超的老医生,是我们的“镇院之宝”。他们从上个世纪50年就开始传帮带,至今最多已传承到第六代,多数徒弟,今天已是浙江省乃至全国各学科的带头人,又在带徒儿了。他们从浙二走向浙江、长三角,甚至全国的名医,都支撑起了每一个学科的一半天正是因为他们的“传帮带”才使得浙二犹如一个医学的黄埔军校,人才辈出。他们代代传承着“浙二精神”,浙二以自己独特严谨的医学方式,带给病人不灭的期待和乐观生活的勇气,向人们展示了好医生是怎么产生的,什么是为医之道,什么是值得信赖的医院和医生。

本书记录的部分名医有的已不在人世,多数已近高龄仍坚持出诊,但名字和医术恒久流传,由于本书篇幅有限,这本书所记录的也仅仅是浙二这个医生群体中的代表,他们代表了浙二医生的品质,代表浙二一贯秉承“患者和服务对象至上”的核心价值,他们更代表了患者选择浙二的理由。

从他们的故事中,丰硕的成果中以及朴素的话语中,都饱含着一代代浙二人追求卓越和全球化视野的生命因子,也凝聚着一代代浙二人走向更辉煌明天的期盼,正是在这种力量的驱动下,我们制定了清晰的医院发展规划:基于“卓越战略”和“全球战略”的思想,以崇尚正确的价值观、极强的学科引领、全球化视野与合作、提升品质和细节、数字化医院、卓越的绩效管理、培养后备领导、强健的辐射能力,这8条路径簇拥医院速航。

作为院长,我真心希望我们全院上下能回应浙二的历史使命,当上下一心沿着这样的规划奋力前行,是这所百年名院薪火传承、保持活力、基业长青。虽然今天从医者面对很多的压力和挑战,虽然医患关系看起来并不尽如人意,但我们浙二人,仍然应该相信理想和信念,仍然应该相信人与人之间可以尽力美好的关系,这是我们从医者的根基,也是我们幸福的源泉!

王建安

2014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相信(广济传人38位名医逸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建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红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129498
开本 16开
页数 35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7
出版时间 2014-12-01
首版时间 2014-12-01
印刷时间 201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7
CIP核字 2014003302
中图分类号 K826.2
丛书名
印张 2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9: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