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瓦尔登湖(精)
内容
内容推荐
《瓦尔登湖》是美国近代作家梭罗的一本散文集,记录了他在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零两个月的所思所想。在那里,他拥抱自然,过起了诗意的生活。他亲手搭建小木屋,开垦荒地,春种秋收,与湖水、森林、鸟兽对话,在船上吹笛,在湖边垂钓,用一支笔细致地描摹这方土地上的景物,甚至小到两群蚂蚁的争斗,行文之妙、剖析之深令无数读者叹为观止。远离尘嚣的梭罗更关注灵魂的成长与精神生活,瓦尔登湖畔,不只是身体的栖息之所,更是精神的沉思之地。因此,《瓦尔登湖》常被誉为自我修行的心灵圣经,以至于深深影响了圣雄甘地、海明威、马克·吐温、萧伯纳、托尔斯泰等一众名人大家。
作者简介
梭罗(1817-1862),极具世界影响力的美国思想家,美国精神和传统的奠基者之一,十九世纪中期病美国文坛的代表人物,其作品《瓦尔登湖》是美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的经典。1845年7月4日,28岁的梭罗独自一人来到距离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个小木屋住了下来。
目录
省俭之道
生活之地,缘何生活
阅读
倾听
寂寥
来访者
豆田
村子

贝克田庄
更高的规律
与鸟兽为邻
室内取暖
原住民;冬天的访客
冬季鸟兽
冬日瓦尔登
春日
结语
序言
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著名
作家、思想家、改革家、自然主义者。他除了被人
尊称为第一个环境保护主义者外,还是一位关注人
类生存状况的有影响的哲学家。1817年7月12日出生
于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20岁时哈佛大学毕业,曾
任教师,从事过各种体力劳动。在爱默生影响下,
他阅读柯尔律治、卡莱尔等人的著作,研究东方哲
学思想。他提倡亲近自然,回归本心。他虽毕业于
世界闻名的哈佛大学,却没有选择经商发财或者从
政成为明星,而是在他28岁时抛开金钱的羁绊,平
静地选择了瓦尔登湖,选择了心灵的宁静、自由和
闲适之地,搭起简陋的木屋,开荒种田,阅读写作
,过起了自耕自食的简单生活。梭罗博学多识、才
华横溢,一生共创作了20多部一流的散文集。被称
为自然随笔的创始人。
《瓦尔登湖》记录了他独处瓦尔登湖畔,与大
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妙篇章。本书详尽地描述了梭罗
在瓦尔登湖畔度过的两年隐居时光,以及期间的关
于自然、人生、人性等的思考。记录了他独处瓦尔
登湖畔,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
然、重塑自我、探寻生活真谛的奇特历程。这本依
据他自己的生活体验写成的不朽名作,是他身体力
行结出的丰硕成果,书中处处闪耀着宁静、恬淡、
智慧的光彩。
全书以春天开始,历经夏、秋、冬,又以春天
结束,完成一个生命的轮回,终点又是起点,生命
复苏。文中分析生活、批判习俗处,语出惊人,字
字闪光,见解独到,发人深思;描绘景物处,语言
优美、细致,如湖水之清澈透明,山林之茂密苍翠
。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对于春天
,对于黎明,都有极其动人的描绘。这里有大自然
给人的澄净空气,有潺潺溪流,有鸟的欢歌,而无
工业社会带来的环境污染。阅读本书,你不仅会感
觉到心灵的纯净,精神的升华,还能学习动植物学
知识和广博的人文、地理、历史知识,体会行云流
水中振聋发聩的思想。品味生命哲理,增长人生智
慧,感受自然和生命之美。
美国批评家伊拉·布鲁克说:“在过去一百年
里,《瓦尔登湖》已经成为美国文化中纯洁天堂的
同义词。”读《瓦尔登湖》,正如赫胥黎所言,我
们的生活也就更充实、更有意义、更有趣味。
导语
《瓦尔登湖》记录了作者梭罗于1845至1847年在康科德附近的瓦尔登湖畔度过的一段隐居生活。在他笔下,自然、人以及超验主义理想交融汇合,浑然一体。这本依据他自己的生活体验写成的不朽名作,是他身体力行结出的丰硕成果,书中处处闪耀着宁静、恬淡、智慧的光彩。这部书被艾略特称为“超凡入圣”的书,也被誉为“塑造读者心灵”的书。
精彩页
我们能用一千种简单的试验来测定生命;比如,使我种的豆子成熟的,同时也照亮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的,是同一个太阳。如果牢记了这一点,就能少犯很多错误。可我在豆子地里锄草的时候,根本没有这样去思考。星星是很多奇异的三角形的尖顶啊!在浩茫宇宙的每一个角落里,许多不同的物种相距遥远,却又在同一时刻关注同一个事物!大自然和人生是千变万化的,这就如同我们的各种体制一样。有谁能预测出别人的命运呢?一瞬之间,我们彼此相望,难道还有比这更伟大的奇迹吗?在一个小时里,我们本应该经历了这个世界的所有时代,甚至经历所有时代中的所有世界。历史、诗歌、神话!——读别人的经验,能像读它们那样使人惊奇和增长见识吗?我可不知道。
大部分我的邻居认为好的东西,却被我的灵魂认定为坏的,若说有什么需要我忏悔的,恰恰是我善良的品行。是哪个魔鬼迷惑了我,使我的品行这么善良呢?老年人啊,也许你说的是你自认为最睿智的话——毕竟你活了七十年,活得也还体面——但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声音萦绕在我的耳边,叫我不要听你的这一套。上代人的业绩,就如搁浅的破船一般:被新一代人抛弃了。
我认为,我们可以笃信的事物,比我们实际上相信的更多。我们少关心一点自己,就能诚心实意地多关心一下别人。大自然既能适应我们的优点,也能包容我们的缺点。有些人成天没完没了地焦虑、紧张,这几乎成了一种无法治愈的顽疾。喜欢夸耀自己从事的工作是多么重要,这是我们的天性;然而我们没有做的工作还有许多呢!若是哪天我们病倒了,又该怎么办呢?我们是多么小心谨慎!我们决心不靠信仰生活,尽量避开它;白El里我们时刻警惕,到了晚上又违心地去祈祷,把自己交付给捉摸不定的命数。我们被逼着周到而诚恳地生活,要崇敬自己的生活,又要否定一切变革的可能。我们说,生活方式只能有这一种,然而,从圆心画出的半径有多少条,生活的方式就应该有多少种。所有的变革都是奇迹,值得我们思考。孔子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当一个人将自己想出来的事实归纳为自己所理解的事实时,我敢预言,所有人最后都会把自己的生活建造在这样的基础上。
我们来思考一下,前面我所提到的大多数人的烦恼和忧愁中,大部分是什么?其中需要我们烦心的,或者至少要谨慎对待的又有多少呢?虽然我们生活的社会只是表面文明罢了,但若我们能体验一番原始的或者蛮荒的生活——即使只是为了弄明白生活的必需品有些什么,通过什么方式可以获取它们;甚至翻翻商人们的旧流水账,看看人们最常买的商品是什么,商店里有哪些存货,也就是说,买卖量最大的杂货是什么,还是很有好处的,因为人类生存的基本法则并没有随着时代的演变而发生多少改变,就如我们的骨骼同我们祖先的骨骼相比并没有多大的不同一样。
生活必需品,从字面上理解,指的是人通过努力而获得的一切物品;或者它从开始就很重要,或者在长期使用后变成了必需品。当然曾有人尝试不依靠它生活,但无论是因为野蛮、贫穷,还是出于某种哲学上的缘故,这样去做的人也非常少。从这个意义上看,对许多人来说,真正的生活必需品只有一种,那就是食物。生活在大草原上的野牛的必需品,就是可以咀嚼的青草和能饮用的水,至多再加上一处位于丛林或山间的栖身之所。食物、栖身地,这就是兽类的生存需求。在一般情况下,人类的生活必需品可以准确分为食物、住所、衣服和燃料几类;如果缺少这些东西,我们根本不能自由地思考真正的人生问题,更别说取得成功了。人类发明的不仅有房子,还有衣服、熟食。人也许在偶然中发现火可以取暖,后来就学会了怎样使用火。早期,火是一种奢侈品,但当人们习惯了用火取暖后,火就成为生活的必需品了。同样,猫狗也获得了这种第二天性,这是我们已经看到的事实。居住和穿着都合适,我们才能合理地保持身体的热量;若是我们住得太暖,穿得太多,或者烤太热的火,换句话说,就是外部的热度比我们体内的温度高得多,那岂不是要变成烤人肉了?谈起火地岛的原住民时,自然科学家达尔文这样描述道:自己和同伴们穿着厚实的衣服,围坐在火堆旁,一点也没觉得热,而令人吃惊的是,在离火堆很远的地方,那些不着寸缕的土著人却“被火焰烘烤得浑身冒汗了”。同样,据说欧洲人穿着衣服还冻得发抖,而新荷兰人光着身体行走却安然无恙。野蛮人的强健不能与文明人的聪慧结合起来吗?用李比希的话说,人的身体就好比一只火炉,食物就是维持肺部内燃的燃料。我们在冷天里多吃,热天里少吃。动物的体温是内部缓慢消耗的结果,一旦内耗过快,疾病和死亡就降临了;相反,若是燃料缺乏,或者通风不畅,火就会熄灭。自然,生命的体温与火不能混为一谈,用作比喻说说也就罢了。因而,从前面的叙述来看,“动物的生命”与“动物的体温”这两种说法几乎相同。食物被当作保持体内热量的燃料——煮熟食物也需要燃料,熟食被吞人身体,从而增加体内的热量——除此之外,衣服和住所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瓦尔登湖(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梭罗
译者 译者:高格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252318
开本 16开
页数 309
版次 2
装订 精装
字数 472
出版时间 2018-10-01
首版时间 2018-10-01
印刷时间 201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710
CIP核字 2015087017
中图分类号 I712.64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52
177
2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7: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