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梦原乡、国际性舞台——纽约:
纽约比起欧洲许多古老城市,相对年轻许多,甚至比起邻近的波士顿和费城,似乎亦较少历史可言,但基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历史成因,纽约成为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城市,它更是世界性、国际化城市的代表。对财务金融业者而言,纽约是投资理财、证券交易、银行机构、企业营运、商业行销的中心。对文化艺术爱好者而言,纽约是美术馆、画廊、博物馆、音乐厅、舞台剧场、实验剧场、多元艺术汇集的地方。从文化多元的角度而言,纽约不仅是联合国所在地,它有源远流长的移民发展史,创造出多元丰富的移民文化和社区特色。从建筑爱好者的角度而言,纽约与芝加哥一样,皆为摩天大楼发展的重要城市。从城市发展的角度而言,纽约的都市计划与都市设计,成为世界上许多新兴城市的参考指标:从追寻美国梦的人而言,纽约更是移民者、投机客、赌徒、寻梦者、天才者之机会与梦想的天堂。纽约永远有说不完的故事,那些初抵纽约者,贫困潦倒、身无分文,日后扬名天下,富可敌国的传奇史,一代一代吸引新的移民者到来,使纽约至今仍保有“希望之地、机会之地”的梦幻城市之美称。
移民之都:
纽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荷兰殖民时期(1626-1664)。1626年第一任总督米奴依特(Peter Minuit)以相当于今日24美元的价格,从印第安人手中买下整个曼哈顿半岛,将此区定名为新阿姆斯特丹。
P30-31
许多的偶然促成《十城十美》系列的诞生
早在2001年担任《建筑师》杂志社副社长暨主编之际,就深感大众对于建筑的陌生,建筑职业界与社会的隔阂,因此构思一系列以都市为主轴、建筑为主题的演讲,希望能够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引领人们环游世界认识建筑。“世界都市建筑演讲系列”借由台北市建筑师公会、公会学术主任委员李正庸、台北市文化局前局长龙应台与艺术村村长卢健英的鼎力合作支持,自2001年11月9日起,每周四在台北市北平东路艺术村举办一场,以台北科技大学建筑系副教授施植明的“台北当代建筑”为始,2002年11月8日前文化局长龙应台的“台北、文化、空间”落幕,共计举办了33场。尔后台北市建筑师公会倾力策划“1979-2005普利兹克建筑桨作品展”,所以相关的演讲活动停顿。2005年4月联经出版事业公司提议办理建筑讲座,希望我能策划安排,初始的十场甫推出,联经发行人兼总编辑林载爵认为课程内容值得让更多人共享,希望各场主讲人能针对课程撰写一篇文章,编辑成专书。第一期的十场演讲,台中市建筑开发商业同业公会将之作为会员们终身学习的课程之一;台湾科技大学则将之列为通识课,供全校学生选修。有鉴于反应热烈,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决定赓续举办,很快地就安排第二期课程,并且有长期举办的信念,所以自第三期起,特拟订主题,让课程内容更精练更充实。
建筑讲座在中国台湾,近年已是一种时尚,是一种品位。根据我个人的调查统计,几乎达到平均每天就有一场的火热情势,这不得不归功于1997年10月1日起的诚品讲堂“都市·空间与建筑”系列。迄至2006年底,诚品的建筑相关讲堂已达8期。惟在此之前已经存在另一个以建筑为主的建筑演讲,沈祖海建筑师设立的基金会假其事务所会议室,从1997年初以赶集为名,至2002年2月24日,共计举办过204场演讲,可惜较不被社会大众知晓。不让台北的演讲活动专美,1998年6月在台中市诞生了“筑生讲堂”,有时甚至延伸至国外,举办建筑旅行。作为后起的“联经文化天地建筑讲座——魅力都市建筑世界”企盼以亲切的讲题,不局限由专业人士开讲的模式,提供大众更贴近了解建筑的机会。到2006年7月,已经举行超过50场的讲座。
在此,向所有参与的主讲人致意感谢,《十城十美》系列书是众志成就的第一套建筑书刊,期盼有更多的同志加入,携手共同为建筑的社会教育贡献力量,更期望读者从中享受“游读都市,体验建筑”的乐趣。
策划·主编
黄健敏
十座城市,十种美丽,在城市所在的氛围里,建筑与空间的实与虚,达成无限对话。无论居民还是游人,走进人与地共创的空间,表现美与人文,以建筑语汇铸就文明流传的力量。
十座城市,十美丽,在城市所在的氛围里,建筑与空间的实与虚,达成无限对话。无论是居民是游人,走进人与地共创的空间,表现美与人文,以建筑语汇铸就文明流传的力量。
本书是由汉宝德馆长揭起计画,由布拉格建筑的博物馆特色,带出十个国际城市与其中建筑的经典魅力,保有专家的深度观点,与一般民众所可以接受的都市理解。每座城市给人的领略与氛围,因为各种不同的建筑构造与规划,经过历史与社会演变,让十位建筑师们一起创造这一本精彩的建筑·城市·人文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