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却顾所来径 |
内容 | 内容推荐 近现代以来的传统文史研究不断趋新求变,一大批学术背景各异、研究旨趣不同的中外学人在各个领域筚路蓝缕,其嘉言懿行和烛幽照微固然值得后人涵泳借鉴,而其鲁莽灭裂和疏忽错谬也同样能够发人深省。杨焄著的《却顾所来径》钩沉索隐,披沙沥金,旨在呈现近现代学术在递嬗演进中的多重性和复杂性。第一辑“学林漫识”以记人为主,着重考察近现代学人在治学、交游、处世中的轶事琐闻,由此展现他们卓然挺立而义相互砥砺的风范。第二辑“旧籍散议”以论书为主,集中研讨各类文史著述的编纂、传播及接受情况,借以探究新旧学人异彩纷呈的治学宗旨和学术贡献。第三辑“史案新勘”以议事为主,择取近现代文史研究中聚讼纷纭的数则个案,细致梳理考辨其渊源始末,力求还原历史的原貌。 作者简介 杨焄,文学博士,现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魏晋南北朝文学、清代文学、域外汉文学及近现代学术史。出版专著《明人编选汉魏六朝诗歌总集研究》《域外汉籍传播与中韩词学交流》,整理编校《毕沅诗集》《清诗话三编》《钟嵘诗品讲义四种》等,另有学术论文、书评、随笔散见于各类报刊。 目录 第一辑 学林漫识 口头与案头之间 胡适的“来而不往” 胡适的“闭门造车” 洪业的“愚不可及” 闲中着色的意味 陈毓贤著《洪业传》三题 从《最后一课》到“最前一课” 瞿蜕园“谋稻粱” 七十老翁何所求 诗人转业 第二辑 旧籍散议 作为演说家的章太炎 “不可卒读”的演讲记录稿 重读黄节《读诗三札记》 不出版,就出局? 《石语》内外的叶长青 两本书的命运 误解与正解 党同伐异与郢书燕说 小品岂可小视 胡怀琛《中国文学史略》点滴 书目背后的学问 文章背后的学缘 第三辑 史案新勘 屈原与伍子胥: 爱国者与叛国者的对峙? 重审“屈赋”案 《七步诗》溯源 杜甫生日考 杜甫“卖药”考 宋代人究竟如何“说话”? 近代学界的“李清照改嫁”之争 时思误书 误读中的隐秘 文学史中的学术史 导语 杨焄著的《却顾所来径》为学术随笔集,所收文章均与近现代文史研究相关,涉及章太炎、钱基博、陈寅恪、胡适、黄节、鲁迅、周作人、胡小石、郭沫若、洪业、朱自清、杨树达、瞿蜕园、朱东润、王重民、吴兴华、青木正儿、吉川幸次郎、入矢义高等一大批学术背景各异、研究旨趣不同的中外学人,通过钩沉分析大量相关文献,力求呈现近现代学术史在递嬗演进中的多重性和复杂性。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却顾所来径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杨焄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806353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2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51 |
出版时间 | 2018-10-01 |
首版时间 | 2018-10-01 |
印刷时间 | 2018-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282 |
CIP核字 | 2018145307 |
中图分类号 | C52 |
丛书名 | |
印张 | 7.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5 |
宽 | 142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