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先生素描(精)/新地文丛
内容
内容推荐
《先生素描(精)》是《新地文丛》丁帆的散文部分,主要收录丁帆先生《野菜忆旧》《但得酒中趣》《高攀龙:“高子止水”的畅想》《再读金圣叹》《秦淮风月鉴人心》等,对生活、对美食、对经典作家和人物,作者都独具匠心和巧思,体味颇多,人文情趣注于笔端。
作者简介
丁帆,当代著名学者。1952年5月出生于苏州。现任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79年以来在《文学评论》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三百余篇,有《中国乡土小说史》等著作三十余种。
目录
第一辑 山高水长
先生素描(一):扬州师院的先生们
先生素描(二):中文系“三陈(程)”
先生素描(三):现代文学的“三驾马车”
先生素描(四):学界文评“双星”
先生素描(五):潘旭澜先生素描
先生素描(六):章培恒先生素描(上)
先生素描(七):章培恒先生素描(下)
先生素描(八):告别不了的“何老别”——何西来先生素描
先生素描(九):我的初中老师
先生素描(十):乡村先生素描
先生素描(十一):“你哪里是什么‘右派’,就是骄傲”——刘绍棠先生侧记
先生素描(十二):你的灵魂 你的外貌
第二辑 勘破风云
宠辱不惊 勘破风云
启蒙是启蒙者的悲剧
那双炯炯有神的目光
为何寻觅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旧影——序《蒋公的面子》
豁蒙楼上话豁蒙
那年我的朝内大街166号
“但得酒中趣,饮者留其名”的文狐
梭罗:把世界留给黑暗和我
序言
我在1956年设立新地文学出版社,创办以纯文学为内
容的《新地文学》月刊,并联合纯文学刊物《文学季刊》
《笔汇》,汇集了台静农、徐复观、王梦鸥、何欣、郭枫
、陈映真、齐益寿、黄春明、蒋勋等三十多位前辈与后进
作家,创作写实作品,传递中国新文学薪火。
1983年“新地”又创办《文季》双月刊,刊出许多反
映现实的作品。如陈映真的《华盛顿大楼》系列小说,反
映美日在台企业劳工生活的情景;郭枫散文《老家的树》
反映祖国人民抗战期间生活的情景(此书多篇被收入大陆
各版本中小学教科书)。1986年新地文学出版社又在台湾
印行《当代中国大陆作家丛刊》,分七卷,收书七十部,
包括:汪曾祺、王蒙、莫言、铁凝、王安忆、张承志等数
十人的小说集,北岛、顾城、舒婷等人的诗集。对台湾文
学承接祖国文学风格,产生相当的影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新地”创办《新地文学》季刊
,专登各地华文作家作品,又主办“21世纪世界华文文学
高峰会议”,2010年在台湾大学、2012年在东海大学、
2014年在南京大学、2016年在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另主办
“世界华文古典文学会议”,2015年在南京大学;“鲁迅
文学国际研讨会”,2015年在台北教育大学。
“新地”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新世纪当下,做了一些
文学人生该做的工作,达成一些少年憧憬的文学梦想。说
起来这条路崎岖坎坷,走了七十年差不多心力俱竭。然而
,结识了许多杰出的好友,写出了一些时代的踪影;日之
夕矣,犹能在文学园地干点活儿,实在得感谢苍天厚爱护
佑。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有意出版“新地文丛”套书,
不仅在大陆出版界是饶有意义的壮举,也为两岸文学交流
工作加上美好的一笔。我衷心敬佩,欣然同意主编丛书,
并表示义务工作。承蒙海内外文友热情协助,半年时间“
新地文丛”第一辑,已由江苏凤凰文艺同仁勤奋编制中。
让我不禁赞叹,古城南京为中国文学名都,江苏凤凰文艺
出版社驰名全国,盛誉非虚,其来有自。
——郭枫2018年10月9日深夜 南京
简介
郭枫(1930- )江苏徐州人,1949年羁泊台湾。诗人
、散文家、文学评论家、著作28部。2016年定居南京,偶
为报刊写稿,担任全国台湾同胞联合会会刊《台声》杂志
专栏作家,为南京大学特聘文学院客座教授。
导语
丁帆著的《先生素描(精)》中有对陈瘦竹、程千帆、陈白尘、叶子铭、许志英、邹恬、曾华鹏、范伯群、潘旭澜、章培恒、何西来、刘绍棠、叶至诚、钱谷融、王富仁、孙中田、汪曾祺等先生的回忆,字字真情,情深处多次催人泪下。
老一辈学者们有的品学兼隆、有的侠骨柔情、有的光明正大……我们在他们身上,看到的是中国知识分子瘦瘠脊梁的背影,虽然他们已远去,其风骨及种种行状,俨然成为了一尊尊立体的精神雕像。
精彩页
先生素描(一):扬州师院的先生们
引子
打我刚上小学起,就已经开始废除“先生”的称谓了,在我们的脑海里,那已然成为旧社会的隐喻。当然,“先生”也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被革命化的“同志”所取代,而狭义的被“老师”所取代,我这里的取义自然是指后者了。“老师”喊了几十年,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先生”才又作为尊称回到民间,在大学里,一声“先生”,尤其若是对年长的女教师这么称呼,那就会让人平添出许多敬意来。我常想,倘若将一生当中给我授业传道过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先生”一一进行素描,恐怕也得写成一本书了,于是便萌生了慢慢写来的念头。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在扬州师范学院(如今的扬州大学)读书,那时给我们上课的老师各有各的风格和气象,回想起来,许多先生的音容笑貌都历历在目。
扬州师院的门楼在那个时代还是挺大的,那块门匾集的不是时兴的毛体,而是鲁体,少了几分霸气,却多了几分书卷气。门内的建筑显然是50年代向苏联老大哥学习模仿出来的风格,中文系的小楼也是中苏合璧式的尖屋顶建筑,楼上的教室竟然还是木地板的,这在那个贫困时代里平添了几分奢华,我们的小班课就在这个小楼里上。
刚到学校,尚未开课,我们就只能往图书馆跑了。那时,对于图书馆的所有工作人员,我们都恭恭敬敬地喊“老师”,因为我们的精神食粮都要从这里领取,一张借书证就是维持生计的“粮本”。
借书处那个柜台里坐着五个人,二男三女。
一位略矮而臃肿的老者,走起路来鞋子拖着地面,摩擦出踢踢拓拓的声响,红红的酒糟鼻子上架着一副圆形的玳瑁眼镜,镜片里面的眼睛白多黑少,尚有睨斜,间或一轮,也判断不出他的聚焦点在哪里,脸上写满了严肃,看着他的面目,竟然马上会想起《巴黎圣母院》里雨果描写的那个敲钟人卡西莫多。他拿书给你时嘴里总是在嘟嘟囔囔地叽咕着什么,那并不连贯的吴语往往使许多苏北学生难以捉摸其语义,渐渐地,大家也就不太拿他当回事了,然而,在与其多次交往和言谈中,我发现他是一个顶认真的人。每借出一本书,他都会十分认真尽责地介绍这本书的作者和内容梗概,甚至做出评价,无疑,这些书籍他都是看过的,我十分讶异他竟是一个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先生,因此在别人嘲笑他的时候,我却对他产生了崇敬。后来有传闻说他原是一所著名大学的教师,反右时被定为右派,是发配到此间做了资料员的,一双儿女还在著名大学里任教,闻此,不由得更加肃然起敬了。
这么多年来,只要我一跨进任何一座图书馆,眼前都会浮现出那个几乎算是邋遢的老头的形象,久久挥之不去,那是我心中最真最善最美的借书先生,总觉得世人亏欠他的太多。我牢牢记住了他的金姓,因为我们背地里喊他“金老头”,却不知道他的真实名字,问了吴周文先生,吴先生说名为“慎夫”,曾经当过江阴县的副县长,哦,原来是个县太爷,并非大学教师,心里不免有点小小的失望,但转念一想,他的学养比许多大学教师的水平要高得多呢,毕竟是一个有文化的官员。呜呼!虽然他的父辈给他起了一个好名字,让其金口玉言,谨慎行事,可金先生在1957年的那场大鸣大放运动中却没有管好自己的嘴,一俟“慎夫”成为“率夫”,其命运便不堪也。金先生如果活着,现在应该有90多岁了,不管他在人间还是天堂,我都为他脱帽。
另一个中年眼镜男人就非常可恶了,瘦高的个子,整天穿着一身深蓝色的工作大褂,一脸讨债的账房先生模样,你借一本书就像剜他的心头肉一样,两颗眼珠瞪得如铜铃一般,操着一口通泰方言,喋喋不休地训导着你,直到让你完全失去了借书的快乐为止。他不停地数落着诚惶诚恐的借书人,终于有一天因有书不借而被人揍了一顿,大家看着头缠着白纱布的这位先生,不由得心生快意,有大胆的借书人竟当面拍手称快。殊不知,借书人对发放精神食粮者的态度是很有讲究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但这种人伦常识有的人一辈子都参悟不透。此人与那近乎于卡西莫多似的老者相比较,内心世界的善恶乃天壤之别,人们的切齿也就是必然的了。
P3-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先生素描(精)/新地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丁帆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429209
开本 32开
页数 215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9-01-01
首版时间 2019-01-01
印刷时间 201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54
CIP核字 2018216449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6
149
17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2: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