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发现最美古中国(山西秘境)/行者天下
内容
编辑推荐

这不是一片被时尚旅游者追捧的热土,却保留了更多的珍贵历史遗存:平遥古城、五台山、云冈石窟三大世界文化遗产;中国50%以上的旧石器遗址;400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0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寺院壁画和出土墓葬壁画25000平米以上;

在这里,可以与佛光寺1200年前的唐代菩萨对视,看600年前广胜寺水神庙壁画上的元朝百态,沿着500年前的明代残长城前行……

在太行山和黄河之间,还有古建、民居、手工作坊、地方戏、方言、面食……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原生态的面貌存在着。

它们是古中国精神和物质的碎片,蕴藏着我们的文明源远流长的密码。

没有人像《发现最美古中国(山西秘境)》作者刘勇这样花费数年时间走遍山西境内的传统文化遗存,把古中国洗尽铅华的扑捉之美细致地展现出来。

不一样的旅行视角,重新发现我们文明原乡的旅程。

内容推荐

《发现最美古中国(山西秘境)》是作者刘勇多年来深入走访山西、探访人文景观的记录。采用第一人称的讲述方式,以地域为中心,按晋中、晋北、晋南、晋东南四大板块,以实际旅行线路为基础,介绍山西重要的文化景观、历史遗存和不为一般旅行者熟悉的人文风貌。文图结合,文笔细腻,亲切真实,极具深度人文旅行参考价值。

目录

序一 在旅行中发现文明

序二 为刘勇赞

自序 为什么是山西?

第一篇 三晋之花——晋中

 龙城锦绣

寻访老太原

东区闹市中的宗教圣地

龙城上风上水处

山环水抱晋之源

 山水间的险地

奔向娘子关

 吕梁山上

碛口石窑

登临北武当,凭吊于成龙

 看不尽的大宅门

“新官府 ”和老宅院

寻找金太谷

晋商老家的技艺

一座宅院一段传奇

单车穿行平遥

双林镇国,平遥之魅

后土庙,介休琉璃大世界

第二篇 长城内外——晋北

 魏都风采

云冈永存

老城变迁

 博大的佛国世界

佛光普照

台外幽兰

忻州,意外之美

一人独享崇福寺

为千年木塔祈祷

登北岳,访浑源州

 雄关漫道

雁门关下代州城

天造地设广武古战场

河曲,星星点灯

老牛湾胜境

杀虎口,翠玉边塞

“堡连堡,二十五”

第三篇 文明的根——晋南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去运城看盐池和关老爷

河山之间,永乐之地

窑洞打在地底下

鸣条岗上煮酒论英雄

蒲州三胜记

 汾水岸边古意浓

龙门泛舟,万荣名楼

稷山,谷神家的宝贝窝

汾河湾里的新绛古城

神秘的金佛,信仰的力量

壶口彩虹,洪洞飞虹

尧都西北,元风看三台

汾城:千年古县今犹在

第四篇 太行深处——晋东南

 山那边凝固的历史

晋城泽州古迹寻踪

沁水流域古村行

高平,铸剑为犁

 高山峡谷间,原生态访古之乐

上党梆子之夜

崇庆、法兴,唐宋遗珍

浊漳河谷黄金路

惊喜仙堂山

灵空山之夏

南涅水民间石刻宝库

后记 我的人文旅行梦

试读章节

龙城锦绣

寻访老太原

山西多山,最大的平坦之地就在太原一带。太原之名点明了这里的地理面貌——一片大而开阔的原野,此名自确立以来千年不改。古城太原又称龙城、锦绣城。自春秋三家分晋开始,在太原起兵夺取天下或争雄中原的历史大戏层出不穷,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几十年来,太原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还有多少能寻觅到的人文遗迹呢?

从地名走进老太原的细节吧。多年前,太原的区级行政单位启用了富有文化味道的名字,迎泽、杏花岭、万柏林、晋源,既有地方人文特色又有点诗情画意。三晋大地英雄辈出,时过境迁,太原还保留着不少老地名,让人们回想起沉淀在这里的往事:柳巷、开化寺、桥头街、文津巷、文庙巷、狄梁公街、水西门、旱西门、辑虎营……

走进柳巷

太原最早的街巷在哪?很多人说是柳巷。过去有的介绍把这里说成是烟花场所,有的太原人也为此不好意思。其实这本是个误会。柳巷之名出自柳树成行。又有传说明军攻打太原城时,大将常遇春进城打探,险遭不测,被一柳姓女子解救,后将其地命名为柳巷。这本不足为凭,但总比意会为风月要好。

来柳巷不能不提这里的众多老字号,它们有的风光不再,有的已退出柳巷,但都是柳巷传统商业文化的代表。

清和元,在柳巷老字号里时间最久,名气最大,以经营传统晋菜为特色,创建于清初。其著名特色吃食“头脑汤”又称八珍汤,是一种滋补汤。头脑汤成了清和元饭庄的招牌菜品,热乎乎地滋润着太原人的身心。

山西的各类美食花样繁多。正餐之外,走亲访友总要带上点礼物。以桂花元宵闻名的“老鼠窟”是特色店铺;糕点铺“双合成”的月饼是主打产品,现在有六大系列,一上千种口味,其中“郭杜林”晋式月饼制作工艺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柳巷有一处老字号的产品几乎成了山西的美味标志,那就是益源庆老醋。这是明代宁化府的老作坊,至今依然红火。只要闻着醋味就可以找到它,保准没错。我每次来这里,都看到很多太原人从家里拿着大塑料桶来打散醋。宁化府是金字招牌,荞麦为原料的小瓶醋很受欢迎。以“东湖”为品牌的山西老陈醋集团在马道坡街有厂房,开设陈醋博物馆供游人参观,名东湖醋园,可以参观制醋全过程,选购不同种类的醋。郊县清徐也有类似的醋园。但还是益源庆的醋更有名。

南宫淘宝,面食店稍梅

盛世收藏热,北京有潘家园,太原则有南宫。到迎泽大街南侧的南宫“淘宝”是周末一景。太原南宫的商户有室内坐商和室外地摊两部分。室内的比较正规,全天开业。里面的商户以经营古玩字画为主。定价较高,不是行家估计不敢轻易出手。说人气高,还得是周末两天的地摊。很多太原人把周末逛南宫当成乐子。访客里各色人等都有,不乏高人。有人在这里看着听着,就当是长知识。不买同样能感受到文化氛围,也是享受。地摊上常有外地客,我耳边不时传来北京话、天津话,他们是专门来的。

逛完南宫,太原好友雅丽带我去迎泽大街路北、建设路上的一家老店吃午饭。在我心目中,她的面食厨艺比很多饭馆大厨都要好,不是美食编辑,胜似美食编辑。她推荐的地方错不了——启功先生题字的“山西面食店”。这是家老字号,启功先生的字是真迹。早年间店家推出面食品种上百个,生意火爆。现在面食店的店面已显得老旧,但食客还是很多。我们走上二楼,很幸运地坐上了临窗的位置。客人大多是本地的中老年人,老顾客们大多是带着饭盒来的,坐等稍梅(烧卖)打包回家。整个二层好像就我一个旅行者。

P4-5

序言

为什么是山西?

刘勇

很多朋友知道我这些年“泡”在山西,经常这样问我。

确实,在当下如火如荼的自助游热潮中,有上千个理由可以把山西排除在外。不过,学业的背景和多年的职业经历,让我逐渐看清:山西,正是寻访传统文化遗产的“价值洼地”。

前些年我在山西旅行的时候,当地的环境污染、矿难事件接二连三,贪腐窝案全国瞩目,文物保护不力,山西俨然正被“妖魔化”。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其实,从更长的时间轴来看,这只不过是几十年来的问题,和山西拥有的五千年华夏文明相比,不过是深海上的一层浮萍而已。

在一些表面乱象之下,山西的人文环境竟还保持着难得的原生态,让人惊叹的文化遗产遍地都是:

让人震撼的平遥古城、五台山、云冈石窟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内外两道长城环绕晋北,是明长城最密集的地区;

中国已知旧石器遗址总数的50%以上;

已公布的7批4000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10%以上,全国第一;

其中有全国公认仅存的数座唐代木构建筑,是现存木建筑中最早的;

其中元代和元代以前的木建筑400处以上、占全国总数80%以上,全国第一;

寺院壁画和出土墓葬壁画25000平方米以上,全国第一;

……

此外还有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遍布各地。

对这些数字不必烂熟于胸,当看到那些瑰丽的景象,产生一份民族归属感,为血脉中无法抹去的本源而自豪,就已足够。每当来到佛光寺东大殿这类早期建筑的脚下,我就会感到一种让人激动不已的气场。

说到山西的特色,很多人说是“土”。我想,应该再加上个修饰词——“土得掉渣儿”。那里有原生态的环境,在太行山和黄河之间的这片黄土地上,古建、民居、手工作坊、地方戏、方言、面食……毫无雕琢地存在着。“土”是客观的,是民族的,也是传统文化的形象反映。这里说的“土”没有贬义,相反我觉得亲切,真实。

山西地域面积不大,传统文明遗迹遍及各地,在最密集的晋东南和晋南地区,县、乡甚至村里就有多处千年“国宝”。比如在稷山县马村,青龙寺元代壁画和宋金墓群戏曲主题砖雕墓这两处就相距不到200米。

五台山、云冈石窟和平遥古城是山西境内的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在它们身边也有常被忽略的美景:以五台山外唐佛光寺、南禅寺为代表的台外古寺群;大同城里的上下华严寺、善化寺;外长城沿线的密集古堡群;平遥城外双林寺2000多尊彩塑、镇国寺万佛殿建筑和造像……观赏这些少人关注的国宝,我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游人几乎为零!很多地方都是“个人专场”,除我以外,再无访客。那一天中午在朔州崇福寺,去吃饭的管理员把我忘了,于是我幸福地被反锁在古寺里。

当下流行穿越剧,如果真要找穿越的感受,最简单的就是去山西。在这里,可以与佛光寺1200年前的唐代菩萨对视;看600年前广胜寺水神庙壁画上的元朝百态;沿着500年前的明代残长城前行;走进龙门寺,分属六个时代的殿宇并存至今;登上太行至尊王莽岭,穿过人工开凿的挂壁公路,时光机带我走向峡谷深处的石头村。

山西没有光鲜的外表,有时还显得过于朴素,如古建洗尽铅华的原木构件,质朴是让人最踏实的一种美。这就是古中国之美。

从黄河之滨蒲津铁牛到外长城脚下得胜古堡,从太行娘子关关隘到碛口石窑,穿越在山西的我,快乐、惊喜、感悟、幸福。这是地理上的穿越,更是精神上的穿越。有形和无形的遗产在这里交织,构成无尽的中华文化宝藏。

我看到了宝山一角,发觉还有更多迷人的秘境。在山西的旅行必须和淳朴的当地人民打成一片。背包的路上,我总能遇到各类好心人的帮助,人品爆发:在前往介休途中,长途车售票员主动帮我找车、偏关大卡车司机主动让我搭车去县城、长治出租车司机退车费,不胜

枚举。他们帮我认识了山西,也认识了自己。

有人说我是中了山西的“毒”,我说自己是“山西控”。其实这都是历史的机缘巧合:百年来,中华文明饱受劫难,人文景观几乎被摧残殆尽。而山西被历史的偶然性选中,成为最后的伊甸园。于是,我不由自主地被这片黄土地深深吸引,在这里寻找传统文明的精神和物质碎片,唤醒都市浮华背后尘封的文化记忆。

在山西的人文旅行,让我感到无穷的正能量,它属于山西,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如果有更多的人通过我的文字和图片,产生一份情愫,进而前往山西,了解祖先遗产,激活血脉深处的民族因子,产生对传统文明的热爱,那就是我最大的愿望。这份情感可能就是我们的文明源远流长的密码。

后记

我的人文旅行棼

现在想起来是这么不可思议,在三晋大地上的旅行居然成了我人生的一部分。历史既然选择了把仅存的这些遗产留在山西,我也就顺势而为,从最初的惊叹到感悟、释然,这个过程如修改本书的文稿一样——脱胎换骨。在路上,发现了真实的自我,或者知道了人生的价值,也是不惑之年的礼物。

人生总是要做点有意义的事,哪怕只是为了自己。人早晚是要被洗脑的,时间先后而已。如果能自己主动洗脑,我想是快乐的。

和很多环球玩家的经历不同,在一个没有多少人关注、“土得掉渣儿”的地方寻觅传统文明的遗迹,这样的旅行,注定是一条小路,少人喝彩。有人说这是文化苦旅。文化之旅是肯定的,所谓的苦在我来说也是甜,这本是事物的两极。当奔波劳顿、跋山涉水来到被人遗忘的角落,看到传统文明的硕果,那兴奋和感动的瞬间就是苦尽甘来。

这样的经历在山西大地上随时可能出现,作为现代社会的中国人,我们有必要感知原生态的传统文化遗产,它们在山西还保存着遗世独立的美。这是创造了无数世界奇迹的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中华文明的血脉。继往才能开来,珍惜和传承,是义务更是责任。走在山西本无所求,后来逐渐发现了真正的自己,那就尽个人的所能,无愧于心地去做些什么吧。感谢山西,感谢文明,我的原乡。

这本书首先要献给母亲孟繁绥,没有她的支持,我不可能常常一走山西几十天。当然,还有因山西结识的同道中人。让我怀念的场景太多,君子之交淡如水,就不再罗列名单了,我们是知音。李栓科和赵瑜两位先生的序文更是对我的鼓励和期许。

谢欣新编辑慧眼发现了这些文图的出版价值,在她的鼓励、督促之下,我才能聚沙成塔,抛砖引玉。限于篇幅,呈现在本书中的仅是山西之美的若干片段。

我的人生旅行其实刚刚开始。走在山西的路上,这就是幸福。

刘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发现最美古中国(山西秘境)/行者天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1525172
开本 16开
页数 2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1
出版时间 2016-02-01
首版时间 2016-02-01
印刷时间 2016-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384
CIP核字 2015318446
中图分类号 K928.925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3:0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