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德著的《前驱(上下)》描写了1926-1927年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一支武装队伍,在北伐战争中的一段斗争生活故事。书中通过对几次战役的描述,着重表现了几个共产党员士兵和连、营长的光辉形象,并细致地刻画了主人公青年连长万先廷的成长过程。同时还揭露了蒋介石篡夺革命领导权的阴谋活动和北洋军阀吴佩孚的垂死挣扎。
图书 | 前驱(上下)/红色长篇小说经典 |
内容 | 编辑推荐 陈立德著的《前驱(上下)》描写了1926-1927年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一支武装队伍,在北伐战争中的一段斗争生活故事。书中通过对几次战役的描述,着重表现了几个共产党员士兵和连、营长的光辉形象,并细致地刻画了主人公青年连长万先廷的成长过程。同时还揭露了蒋介石篡夺革命领导权的阴谋活动和北洋军阀吴佩孚的垂死挣扎。 作者简介 陈立德,(1935-),湖北天门人。中共党员。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恩施航空站电台报务员,海南岛航空站报务员,广州空军通讯团电台台长,广州空军宣传部文化干事,武汉空军宣传部创作组组长,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空军政治部创作室专业作家。为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中国电影文学学会理事。著有长篇小说《前驱》《城下》,电影剧本《黄英姑》《长空雄鹰》《刑场上的婚礼》《吉鸿昌》等。 内容简介 陈立德著的《前驱(上下)》讲述了一九一一年,武昌新军起义的枪声,结束了“大清”皇朝二百六十八年的封建专制。当人们正高举义旗,欢呼共和的时候,那些在清室荫庇下显赫一时的总督抚台们,一个个摇身一变,站到十八颗圆星的白色义旗下来,于是又都成了革命的元勋。只不过把“大清”的字样改做了“民国”,在先皇御赐的长袍马褂上,新添了一枚铜钱大的证章。这一次的革命火焰很快就烟消云散了;钻营投机的政客和拥兵割据的封建军阀们,用满是鲜血的屠刀,把人民推人了一次更深重的灾难中…… 精彩书摘 万先廷的心情却是异样的激动和沉重。这熟悉而亲切的山村、茅屋,围绕在身边的亲人,弥漫在堂屋里的热雾,转眼间就将越离越远了。他的内心充满着一种要开始新的生活的喜悦,又感到有些茫然若失。那滋味他说不出来,这是初出远门的年轻人所常有的心情。对着桌上的饭菜,他竭力想多吃一些,想以此来作为对亲人们的答谢和慰藉;然而他拿起筷子来,又觉得很饱,怎样也吃不下去。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前驱(上下)/红色长篇小说经典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立德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2012802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62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89 |
出版时间 | 1964-09-01 |
首版时间 | 1964-09-01 |
印刷时间 | 2018-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750 |
CIP核字 | 2017101226 |
中图分类号 | I247.5 |
丛书名 | |
印张 | 19.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30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