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徐坤文集》为徐坤第一部长篇小说,也许,这是一本迟来的书,不论对徐坤自己还是对喜欢她作品的读者们来说,几年的延缓与等待,不光值得,也许更是必要的。
小说诉说着青春、伤痛和爱情,感动千万年轻男女。“总有一个酒吧里汇聚着人,总有一个单身女人家里半敞着门,我们的爱情哪里去了!”
图书 | 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徐坤文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徐坤文集》为徐坤第一部长篇小说,也许,这是一本迟来的书,不论对徐坤自己还是对喜欢她作品的读者们来说,几年的延缓与等待,不光值得,也许更是必要的。 小说诉说着青春、伤痛和爱情,感动千万年轻男女。“总有一个酒吧里汇聚着人,总有一个单身女人家里半敞着门,我们的爱情哪里去了!” 内容推荐 徐坤所著《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徐坤文集》为当代原创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北京的爱情故事,一群生于20世纪60年代,在20世纪80年代大学毕业后怀着梦想来到北京的新移民在这个城市的奋斗故事和跌跌撞撞的感情历程。本书描写了60后一代文艺青年的成长与伤痛。因本书有作者的半自传色彩,被评论家誉为“椎心泣血”之作,在青年读者中获得极大反响。 目录 引子:第一夜没感觉 第一章 北京颂歌 第二章 京哈线上 第三章 “一缺三喽——” 第四章 厕所礼赞 第五章 酒吧地图 第六章 新东方外语学校 第七章 “我走了……” 第八章 分居是一种永远的痛 第九章 妇科体检 第十章 离婚登记处 第十一章 春宵一刻 第十二章 大年三十的慰问电话 第十三章 高头大马·胡子哥哥 第十四章 老太太的花儿 第十五章 基因的故事 第十六章 “探亲一号” 第十七章 同居指南 第十八章 与情敌狭路相逢 尾声:长安大道 试读章节 然而,类似这种多人聚会吃饭的场合,如果不是谁事先特地要去见哪个人,饭桌上根本就谁跟谁都互相记不住,见面打哈哈,吃完饭就散,一地露水姻缘。 第二次是在毛榛被丈夫陈米松甩了以后,女友小林妖给她介绍对象,一下子就想到了他,单身男人庞大固埃,女友的老乡,现成的人力资源,人品和口碑都很不错。听起来似乎他们俩很般配。女友就给他们设了一个饭局,同时也有好几个人在场。可惜那次毛榛很拘谨,平生第一次摊上被人“介绍对象”这种事,总像心怀鬼胎,不敢拿正眼瞧庞大固埃,只是借着小林妖跟他说话打趣的机会,偷偷瞥上几眼。一顿饭下来,勉强透过一脸毛烘烘的大胡子一瞥一瞥地瞧清了他的鼻子眼睛。 接下来就是这第三次,他邀她,来家里用餐,上个世纪最后一天的晚上,距离小林妖请吃饭又过了许多时日。 他在电话里说:“毛榛老师啊,你说咱们认识还用得着人介绍吗?” 毛榛说:“咦,庞教授,不介绍我怎么能认识你?” 从一开始大师兄的那次聚会后,他打电话来就这么称呼:毛榛老师。这本是毛榛周围那个圈子里朋友互相起哄调侃人时的叫法,还解嘲说是叫谁“老师”就是想骂谁的意思。不知怎么的,被他给学会叫了。她也就顺嘴叫他“庞教授”。 可能平时人们都叫他“庞主任”“庞大导”什么的叫惯了,有人一叫他教授,他听着很受用,嘴里乐呵呵的。 其实他本不姓庞,这个“庞大固埃”是拉伯雷《巨人传》里的主角。对毛榛来说,他那体态庞大胡子辉煌的样子,真够得上是个巨人。暗地里毛榛就给他起了这么个绰号:庞大固埃,然后嬉皮笑脸地告诉他,还说:“庞教授,别人去医院动手术打一针麻药,你是不是一连打三针也麻醉不了?”庞大固埃就乐得嘴都合不上,呵呵笑着说:“没想到,在你那里,我能和古代巨人媲美啊,呵呵,呵呵呵……” 从此这个绰号就被他愉快地接受了。 “毛榛老师,我都给你寄过那么多书,寄过我大半辈子写的诗,你还给我写过那么好的评论,那都等于咱们前世今生相知多少年了?” “算了吧你!公费寄书不花钱是不是啊?一箱子一箱子地寄,还特快专递。我还头一次见有人这么寄书来的呢!过后就寄几张小西天电影资料馆的观摩电影票来感谢我?够小气的!” “那不对啊,毛榛老师,这才表明我们之间的感情纯洁无瑕。你看,我不是没想过要见你,可是那回请你来做嘉宾,你不来啊。” 毛榛想起来了,他是请过她去他所管辖的影视部的一个《新片导读》节目做嘉宾来着,说谁谁谁都去过了,毛榛老师你也来给露一个脸吧,我们付嘉宾每人五百块钱劳务费。她知道他这主任出面亲自来请,人家是客气,是想借机会感谢她的意思。但是她不肯去,说:“看你们那电视把人糟蹋的,请去的那好好一个专家,怎么给照得像个稻香老农似的。” P8-P9 序言 这是批评家李敬泽2008年6月评论我的新著《八月狂想曲》的文章开头。我觉得他的标题“向现在,向未来”极好!到现在,六年时间过去,当一个新的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时间段到来时,这样的题目,仍然显得美好,令人振奋,并有无限希望催生。故而我借用这个标题来作为今天我的文集自序的题目。 从1993年发表第一部中篇小说《白话》至今,已经有二十多年时间过去。不知不觉,就从青年写到了中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刚毕业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一身学生气,带着年轻人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叛逆和冲撞精神。八十年代的结束和九十年代的开始,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来说,是一段非常特殊的历史时期。刚参加工作不久,我就随社科院的八十几位博士、硕士一起到河北农村下放锻炼一年。远离城市,客居乡间,忧思无限,前程渺茫。在乡下的日子里,我们这群共同承继着八十年代文化精神资源的二十来岁的青年学子,经历浅,想法多,闲暇时喜欢聚在一起喝酒清谈,读费孝通的《乡土中国》,看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播放从中关村淘回来的各种国外艺术片。在高粱玉米深夜拔节声中,在骤雨初歇乡村小道咕吱咕吱的泥泞声里,凌虚蹈空探讨国家前途和知识分子命运,虽难有结论却兴味盎然。回城以后,这个小团体就自动解散。然而,在乡下探讨的问题以及与底层乡村民众打交道时的种种冲突和遭际却一直萦绕我心,挥之不去。终有一天,对世道的焦虑以及对前程的思索,催使我拿起笔来,做起了小说——相比起“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做学问方式,激情与义愤喷发的小说更能迅捷地表达作者的情绪。 在1993—1994两年间,我以《白话》《先锋》《热狗》《斯人》《呓语》《鸟粪》《梵歌》等一系列描写知识分子的小说登上文坛,文化批判的锋芒毕现,引起了读者和批评家的广泛关注。我的第一部小说集《热狗》由王蒙先生亲自作序,王蒙文中称“(徐坤)虽为女流,堪称大‘侃’;虽然年轻,实为老辣;虽为学人,直把学问玩弄于股掌之上;虽为新秀,写起来满不论(读吝),抡起来云山雾罩、天昏地暗,如入无人之境”。 年轻时的写作,十分峻急,仿佛有无数力量催迫,有青春热情鼓荡,所有的明天都是光荣和梦想。仿佛可以乘着文字飞翔,向着歌德《浮士德》中“灵的境界”疾驰。几年以后,做够了知识分子的题目,我又开始尝试女性主义议题。《厨房》《狗目的足球》《遭遇爱情》《女娲》《小青是一条鱼》等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它们借助于互联网的兴起迅速被盗版疯传。看到网上有评论说,到今天为止,足球小说写得最好的仍然是我在1996年写的以女性为主角的《狗日的足球》。 十几年后,我从社科院出来到北京作家协会当了专业作家,这一千,又是一个十年。作为一名职业作家,对自己的要求与从前自然有所不同,写作的战车开始提速。这期间,有《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爱你两周半》《野草根》《八月狂想曲》几部长篇问世,还写了三部话剧《性情男女》《青狐》(根据王蒙同名长篇小说改编)《金融街》,并有多部中短篇小说集以及散文集出版。短篇小说《厨房》在2002年获得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话剧《性情男女》2006年1月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演,由副院长任鸣亲自导演,谷智鑫等几个年轻人主演,在北京和上海演过五十多场,深得年轻观众喜爱。长篇小说《野草根》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2007年十大中文小说”,长篇小说《八月狂想曲》2009年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奖。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是千古文人必须承担的道义和使命。写到此,不能不回到开头,说说收录到文集里的第一卷《八月狂想曲》。这是我到北京作协当专业作家后的一次奉命之作,写出了全国唯一一部表现中国举办奥运的长篇小说。应该说交上了合格答卷。六年过后,今天再看,仍然可读,本世纪开初那几年、一个时代中国入的集体记忆和情绪,仍能从字里行间历历可见。这是我写得最艰苦的一部作品,经过四年多的跟踪采访和写作,终于在奥运会开幕前将五十万字的小说完成。 在采访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奥运建筑设计和施工团队。从总设计师到工程助理,主力几乎清一色由年轻人组成,基本上是出生于六十、七十年代的一群人。他们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专业技术上过得硬,有吃苦耐劳精神,有跟世界平等交流对话的良好心态和技术资本。他们是如此自信、坚定、昂扬、勇往直前、无所畏惧,遇到困难绝不会绕道走,阐述自己的理想绝不闪烁其词。正是在这一代年轻人的手中,经过几年时间的艰苦打造,一座座奥运场馆拔地而起,老北京的新地标正威严地耸立! 从这些同龄人身上,我感受到了青春,感受到了力量,感受到了蓬勃的朝气,感受到了百多年前,梁启超等仁人志士所憧憬、筹划的少年中国的伟大梦想——“红日初开,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那些令人心潮澎湃、血脉贲张的伟大想象,如今正在这一代年轻人的手里一一变为现实。 于是,我找到了“青春中国”这个突破口,以建筑设计鸟巢、水立方的60后、70后年轻建筑设计团队为主角展开故事,真实记录当下中国社会的芸芸众生。在《八月狂想曲》一书的卷首语里我这样写道:谨以此书,献给一个时代,献给青春中国。书里有为民请命的年轻有抱负的新一代决策者,也有意志脆弱的受贿下马官员;有年轻建筑师壮志凌云欲打造出世界顶尖级建筑场馆的豪情,也有民工的辛苦劳作牺牲奉献。有兄弟情谊的砥砺,有爱人的背叛误解,有利益的巨大诱惑,有美色的无端沉迷,有沉痛,有欢笑,有泪水,有无奈……更多的是中华大地上的人民被这一历史机遇给进发出来的无限激情。 青春中国是令人振奋的。六年以后,2014年11月的北京APEc会议上,洋红色的“鸟巢”和宝蓝色的“水立方”又被装点一新重新亮相,梦幻般的色彩重又照亮了北京这座城市的夜空。作为曾经亲历这两座建筑从无到有、曾看着它们的每一根钢筋落地、每一个气泡贴膜的人,此时该是多么感慨!夜风习习,秋叶飒飒。站在这些已被叫作“奥运文化遗产”的巨大建筑前,才能深刻感受到,一个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时间段又灼灼闪亮了! 在将《八月狂想曲》收入文集时,我也将当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团队的照片,以及它后续获得的各种荣誉的照片一并收录进来,为我们曾经共同的努力立此存照。也为中国百年不遇的举办奥运会的壮举立此存照。 光阴荏苒,人到中年,便会将脚步贴近大地,内敛与凝重,不断思量文学对社会的担当,思考文字如何才能得以不朽。同时亦想驻足,对着毕生所从事的事业,对大地山川、天空和海洋如浮士德般深情呼唤:“你真美啊,请停留一下!” 最后,我要感谢安徽文艺出版社,几年来他们以磅礴的气势、高端的战略、诚恳的用心,将诸多名家的作品文集收入旗下,其精美的装帧与精益的质量,都十分令人称道。忝列出版名单之中,令我深感荣幸!我还要感谢社长朱寒冬先生,没有他的极富激情和责任心的邀约和敦促,便不能使我除却慵懒与怠惰尽快编成此书。同时我要感谢责任编辑刘姗姗和姜婧婧两位小友,她们为这套文集的付梓做出了很大努力,付出许多辛劳。我感谢她们。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徐坤文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徐坤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965224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7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20 |
出版时间 | 2015-01-01 |
首版时间 | 2015-01-01 |
印刷时间 | 2015-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36 |
CIP核字 | 2014281202 |
中图分类号 | I247.5 |
丛书名 | |
印张 | 11.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安徽 |
长 | 208 |
宽 | 147 |
高 | 2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