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泰戈尔诗选/青少年成长必读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泰戈尔诗选》收入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的几部诗集。《故事诗》是一部极其重要的孟加拉文叙事诗集;《吉檀迦利》是英文宗教抒情诗,它以形象化的艺术手法表现诗人宗教哲学思想;《新月集》是一部以儿童生活和情趣为主旨的英文散文诗集;《园丁集》采用象征主义等手法,细腻而含蓄地表现出恋爱中的种种情绪。

内容推荐

由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所著的《泰戈尔诗选》这本书是作者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就他所创作的孟加拉文的诗歌,陆续挑选他最喜欢的诗篇,亲自译成英文,写给世界读者的一本伟大的诗集。其中译者精心挑选了泰戈尔最有代表性的名作300多篇,保留其独特的原有特点,让读者认识到泰翁“自选集”的基本面貌,感受泰戈尔诗篇的独特魅力。

目录

故事诗集

吉檀迦利

园丁集

新月集

飞鸟集

爱者之贻

渡口

游思集

流萤集

作者年表

试读章节

讲个故事,讲个故事吧!

悠久的往事啊,在这无尽的长夜里

为什么只沉默地呆坐着呢?

讲个故事,讲个故事吧!

无数朝代将它的传说

倾注在你的海底,

多少生命的细流汇聚在

你浩瀚的海洋里。

在那里它们不再是奔流的活水,

它们消失了潺潺的低语——

可怕的沉默,微波不起。

你把它们带到哪里去呢?

悠久的往世啊,你在我的心里

讲个故事,讲个故事吧!

讲个故事,讲个故事吧!

沉默的往事啊,你洞悉一切秘密,

你并非麻木无情,

为什么不讲话呢?

我的灵魂听到了

你的脚步声,你心的跳动,

把你成年累月积蓄的传说

留在我的心底吧!

往事啊,知道你喜欢在夜里

为世人悄悄讲述古往的事迹,

闹嚷嚷白昼的动荡里

你喜欢静止休息。

往事啊,你在我的心里悄悄地

讲个故事,讲个故事吧!

讲个故事,讲个故事吧!

任何佳话传奇你从不忘记,

一切你都保留收集,

讲个故事,讲个故事吧!

你一生都以

看不见的字迹

生动有趣地记录下

祖先们的故事。

人们也许忘记了他们的事迹,

你却一点一滴都记在心里,

那些被遗忘了的哑默的故事传说

是你让它们传流后世,滔滔不绝。

让它们发出声音吧!博闻广记的往事,

讲个故事,讲个故事吧!

无上布施。

“我以佛陀的名义求你布施,

喂!世人们,谁是醒了的?”

给孤独长者用低沉的声音

庄严地呼唤。

那时候,初升的太阳,

在舍卫城接天的宫阙上

恰才睁开了睡意蒙咙的  绛红的笑眼。

颂神的弹唱者酣睡正浓

祝福的晨歌还不曾唱起,

杜鹃怀疑着天色是否黎明

啼声轻缓而迟疑。

比丘高呼:“酣睡的城市,

觉醒起来吧!给我布施。”

这呼声使梦寐中的男女

引起一阵战栗。

“世人们!六月里的云霞

洒下甘霖情愿牺牲自己,

大千世界上一切宗教里

施舍是第一。”

这声音仿佛湿婆天的乐章

传自遥远的凯拉萨深山里,

深深地震撼了红尘十丈中

欢醉的男女。

江山财富填不满国王心中的空虚,

忙碌的家主为家务的繁琐而叹息,

年轻美貌的姑娘们却无缘无故地

滚下了泪滴。

那为爱欲的欢乐而心跳的人们

回忆起逝去的昨夜的柔情蜜意,

正好似被踏碎了的花环上一朵

干枯的茉莉。

人们打开了自家的窗户,

眨动着睡意蒙咙的眼睛

伸出头来好奇地凝望着

薄暗中的街路。

“醒来,为佛陀施舍财富”的

呼声传进沉睡的千门万户,

空旷的街心里独自走来了

释迦的门徒。

珠宝商人们的爱女与娇妻

一捧捧把珍宝抛在街心里,

有人摘下项链,有人献出

头上的摩尼。

你们求乞。”

尘土蒙上了施舍的锦绣衣裾,

金银珠宝泛异彩在晨光里,

给孤独长者却依旧手托着

空空的钵盂。

“世人们,注意!福佑我们的

是众比丘的主人——释迦牟尼,

布施给他,你们所有财富里

那最好的。”

国王回宫,珠宝商人也转回家去,

任何供养都不配作为敬佛的献礼,

舍卫国偌大的繁华城市在羞惭里

垂下头去。  太阳升起在东方的天际,

城市的人们已不再休息,

比丘从大街上缓缓踱进

城边的树林里。

地上躺着一位贫穷的妇女,

身上裹着一件褴褛的破衣,

她走来跪在比丘莲花足前

双手接足顶礼。

妇人躲进树林,从身上

脱掉那件唯一的破布衣,

伸出手来,毫不顾惜地

把它抛出林际。

P1-5

序言

望霞听雨札记(译本序)

泰戈尔是印度著名的诗人、小说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一般认为他首先是个诗人,“他的天才是抒情的”。可泰戈尔也有一段夫子自道:“我觉得我不能说我自己是一个纯粹的诗人,这是显然的。诗人在我的中间已变换了式样,同时取得了传道者的性格。我创立了一种人生哲学,而在哲学中间,又是含有强烈的情绪质素,所以我的哲学能歌咏,也能说教。我的哲学像天际的云,能化成一阵时雨,同时也能染成五色彩霞,以装点天上的筵宴。”

我在1956年曾译过《园丁集》,尽管多少感觉到了近百年前“某一个春天早晨歌唱过的、那生气勃勃的欢乐”,却没有续译泰翁的其他诗篇。直至泰戈尔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以后,才在雨过天晴的日子里,又陆续译了《吉檀迦利》、《情人的礼物》(《爱者之贻》)、《流萤集》、《鸿鹄集》以及附有《断想钩沉》的《泰戈尔抒情诗选》。退休以后,除修订旧译外,又新译了《新月集》、《飞鸟集》、《采果集》、《遐想集》(《游思集》)以及克·克里巴拉尼编选的泰戈尔《集外集》。近十多年来的时间,基本上是在泰戈尔所创造的境界里度过的,云蒸霞蔚,潺潺雨声和悠悠笛声,确实给了我不少美的享受和愉悦;然而,尽管有时也直觉地“欣然有会意”,但总是朦朦胧胧,似懂非懂,毕竟对泰戈尔的哲学是不大明白的。叶芝给《吉檀迦利》的初版本曾写过一篇序,他认为泰戈尔继承了“一个诗和宗教同为一体的传统”,“从有学问和没有学问的人们那儿采集了比喻和情绪”。我按这个线索去找点材料找点书看,特别是泰戈尔自己写的东西,我想,还是让泰戈尔解释泰戈尔。我不懂孟加拉文,只能找英译本和中国专家的论著;泰戈尔也有自相矛盾或自己也说不清的地方,那就无可奈何了。

《望霞听雨札记》原是几年来为了防止译诗时与泰戈尔原作“隔”得过分严重而作的一些零星记录;当时信手记一些,现在稍加整理,当然仍难免有不恰当的意见。说不定自以为望到云霞、听到雨声了,其实也还是身处五里雾中的幻见幻听或误见误听而已。尚祈前辈先生、专家教授和广大读者及时教正,我先在这里表示由衷的谢意。

无限与有限

我国学者大多认为:泰戈尔固然也受西方哲学思潮的影响,但他的思想的基调,还是脱胎于印度古代从《梨俱吠陀》一直到《吠檀多》的宇宙观。这种宇宙观主张宇宙万有,同源一体。梵,就是宇宙万有的统一体,世界的本质。人的实质也好,自然或现象世界的实质也好,两者都是世界本质“梵”的一个组成部分,互相依存,互相关联。

泰戈尔把“梵”或神,看作是“最高真实”,在不同场合,用“世界意识”、“最高意识”、“无限人格”、“绝对存在”等等不同名称称呼它,解释亦不尽相同。泰戈尔以作为“最高意识”或“最高人格”的“梵”或神为一方,称之为“无限”,以作为复杂的自然或现象世界以及个人的灵魂或精神为另一方,称之为“有限”。“无限”和“有限”之间的关系,是他哲学探索的中心问题,也是他诗歌中经常触及的问题。

泰戈尔和传统的《吠檀多》一样,把“梵”或神归根结底解释成一种超越客观世界和人的思维、并不依人的意志而转移的、绝对的无限的存在;这当然是客观唯心主义。然而,不同的是,泰戈尔认为“梵”或“无限”“本身根本没有意义”,“‘无限’只有在‘有限’中才能表现出来,正像歌(“无限”)需要歌唱(“有限”)才能表现出来一样。”这里,泰戈尔拿“有限”(自然、现象世界、人的精神等)去解释“无限”(“梵”或神),这就意味着把作为“无限”的神贬低为一种“有限”的存在。这样,泰戈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就转化成了泛神论。

泰戈尔在《回忆录》中复述歌剧《自然的报复》的故事,说是一个小姑娘把修道士从同“无限”的交往中召回尘世,让他落人人类爱的枷锁中。“修道士回来后认识到伟大存在于渺小之中,无限在有形的界限之内,而灵魂的永久自由则寓于爱之中。只是在爱之光中,一切‘有限’才溶人‘无限’。”这里的修道士的“认识”,其实就是泰戈尔的宇宙观的基本观点。

泰戈尔在《回忆录》里提到《自然的报复》时还说,这歌剧是他后来全部创作的引子或序曲,它涉及的正是他后来在创作中经常涉及的主题:“在‘有限’之内获得‘无限’的喜悦。”倪培耕同志在他的论文中引证了这句话,认为这就是泰戈尔的美学公式。这个公式最终承认:“梵”或“无限”或浑然太一是“最高真实”,获得或反映它,就是获得了最高形式或最完全的美,文学艺术的最终目的必然是反映这个“最高真实”。所以,泰戈尔在《人的宗教》里说:“艺术是人的创作灵魂对最高真实的召唤的回答。”

我是赞同倪培耕同志这个意见的;在我所读到的泰戈尔的诗文中,也发现了可与此相呼应、相参证的观点和意见。例如,《断想钩沉》第81节里说:“我们的另一个伟大躯体便是世界,我们的这个小小躯体一直渴望着要同它建立起一个圆满的和谐关系。”此中有许多诱因,“然而最伟大的事实,却在于我们的眼睛同世界上的线条、色彩和运动相遇时的喜悦”。他认为“……宇宙里传来一种不断的呼唤,传到我们的眼睛、耳朵和四肢,而对这呼唤的感应,乃是一种成就,这种成就不仅属于我们,而且属于这伟大的世界”。这里的“成就”,指的就是优秀的文艺作品。

我们中国古代的诗人,对山水和自然界的爱好,往往出于意象与情趣的契合,至多也不过流露出一点儿禅趣,几乎没有人把大自然看作是神灵的表现,并在其中琢磨出不可思议的妙谛。泰戈尔则不然,这位主张少年时期不妨过一段修道士的生活,自己也经常要静坐默想的诗人,认为人凭借五官的直觉,遇到自然界的色彩、光明、声音、运动,便是一大喜悦,因为他由此听到、感受……在敲门。为解除国王的烦恼,诗人给他演了一个戏,每幕戏的大门都是用歌的钥匙打开的。这些歌抒情地表达了春天的感受以及生气蓬勃的生活的欢乐情绪。这些歌的主题是“冬天脱掉外衣”,便“露出它美丽之极的春天的形象”。雪莱认为:如果冬天已经来了,那么离春天也就不远了;泰戈尔则认为万物生生不息,春天年年来临,旧的也经常是推陈出新的。与歌并行的,是人生的青春的戏:一群年轻人,进到一个山洞里去寻找世界老人,结果发现“哪儿也没有老人”、“老人是个梦”。春天的歌和青春的戏互相对应,共同说明一个哲理:“在这广大的世界上,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生气勃勃,一切都在运动。”正因为一切都在运动,万物生生不息,正如第4幕《青春归来之歌》所说:“我们一再地说‘再会’,也一再地重新归来。”年复一年,冬天作为春天重新出现,繁花围着它歌唱:“你来了,像一个在死亡的大门口赢得生命的士兵。”看过载歌载舞的《春之循环》,白发苍苍而怕死的国王,其烦恼总该迎刃而解了。

在这个戏里,一心要“使人们摒除欲念”的诗人,还同国王大谈其“舍弃之道”,并吟咏诗篇启发他:“兄弟啊,不要依恋你的私人财产,不要永远坐在你的角落里,出来吧,到广大的世界里来吧,到人生的大道上来吧,青春焕发的舍弃者们,出来吧。”但国王还是不理解“广大世界的人生大道就是舍弃之道”。诗人便告诉他:舍弃者的秘密,便是发展变化。为了有所得,必然有所失。“你可曾留意到奔腾大河的支流从山洞里浪花飞溅地涌出来么?河流那么迅速地宣泄自己的流水,河流也只有这样才获得了它自己。”

这段象征性的话,国王还是不大明白。在《断想钩沉》第35节里,泰戈尔可把这层意思说得极为透彻,也极为美丽:“有的人对生命所抱的观念是静止的,他们盼望死后继续存在下去,只不过因为他们所祈求的是永生而不是完美,他们喜欢想象他们所习惯的事物会永远持久不衰。他们在心灵里,把他们自己,跟他们的固定不变的环境,跟他积攒起来的任何东西,完全打成一片了,要他们丢下这些东西,就是要他们的命。他们忘记了生存的意义就是超生,这就是永远生长得超越它本身,更上一层楼。果实依附着茎,果皮依附着果肉,果肉依附着种子,只是在果实还没有成熟、还没有准备好进一步的生长过程的时候,果实的外层和内核还没有区分开来。它只是以其坚韧性证明其生命。然而,种子成熟的时候,它对周围环境的依附便放松了。果肉香了,甜了,超脱了,奉献给需要它的众生了。鸟儿啄它,损害不了它,风暴把它刮下来,甩在尘土里,也毁灭不了它。它以它的舍弃,证实了它的不朽。”可见,人生在世,其意义不在于为自己积攒财物什么的,而在于不断地促进自己的成长,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不惜舍弃自己,作出奉献,那就是近乎不朽了。

在《春之循环》这个戏里,泰戈尔还借诗人之口,叫国王站起来活动活动,听听王宫外饥饿的人民大哭小喊:“王宫外边儿的呼喊,是生命对生命的呼喊。如果你内在的生命不为所动,不与外边儿的呼喊相感应,那就应当有理由担忧了——不是因为你玩忽职守,而是因为你正在死亡。”这就是泰戈尔给死亡下的定义。“因为生命的运动是从不停止的。你停止运动的时刻,便是你开始演出死亡之戏的时刻。”国王终于开窍了,他说:“如果我们继续活下去,我们就必须使我们的生活无愧于长命百岁。”对于一切想活下去、想长寿的人,这话都是挺有意思的。

泰戈尔错综复杂的思想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尽管有曲折、有苦恼。可毕竟是一生都在运动中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地更上一层楼,从而在创作和社会活动中,为反帝、反封建、反殖民主义、反法西斯主义的斗争作出了他最大的奉献。仅就著作而言,他一生创作了五十多部诗集,十二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一千五百多幅画以及大量的歌曲和文学、哲学、政治方面的论著。1941年5月6日,他80岁,他在他最后一个生日里写下的诗篇中说:“今天,逢到我生日的辰光,我已经没有指望……今天我的袋子是空空的,一切我必须给的,我统统给掉了。”泰戈尔已经以他的大量奉献,证明了他的不朽,所以,他平静而从容地准备随身带些友爱、带些宽恕,坐上小舟,做最后一次横渡,迎他那“终点的无声节日”。1941年8月7日,他溘然长逝了。

吴 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泰戈尔诗选/青少年成长必读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印)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译者 冰心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9081641
开本 16开
页数 3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8
出版时间 2014-05-01
首版时间 2014-05-01
印刷时间 201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46
CIP核字 2014034272
中图分类号 I351.25
丛书名
印张 23.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4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5: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