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安迪·沃霍尔传/中华译学馆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梅里亚姆·科里奇著的《安迪·沃霍尔传》为“中华译学馆·艺术家”之《安迪·沃霍尔传》,以时间为经,以时间为纬度,记叙了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的一生。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28-1987)被誉为20世纪艺术界最有名的人物之一,是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和领袖,也是对波普艺术影响最大的艺术家。除此之外,他还是电影制片人、作家、摇滚乐作曲者、出版商,是纽约社交界、艺术界大红大紫的明星式艺术家。其代表作品有:画作《玛丽莲·梦露》、《毛泽东画像》系列、《坎贝尔罐头》系列等,电影《我的小白脸》《我,一个男人》《蓝色电影》等,著作《我从A到B的哲学,循环往复》《美国》等。 目录 引言 出身? 从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 动荡(1929—1942) “她给了我脸庞,但是我可以自己挖鼻子”(1942—1949) 纽约,纽约(1949—1959) 波普(1960—1962) 工厂(1963—1965) 荒诞阵营(1965—1966) 地下电影纪事(1966—1968) 1968年6月3日“女权主义”谋杀未遂 重拾?(1969—1974) 人 虚荣心(1974—1987) 鲍勃·罗伯特的遗产 注释 参考文献 大事年表 导语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28年8月6日—1987年2月22日),港台地区译为安迪?沃荷,被誉为20世纪艺术界最有名的人物之一,是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和领袖,也是对波普艺术影响最大的艺术家。他大胆尝试凸版印刷、橡皮或木料拓印、金箔技术、照片投影等各种复制技法。沃霍尔除了是波普艺术的领袖人物,他还是电影制片人、作家、摇滚乐作曲者、出版商,是纽约社交界、艺术界大红大紫的明星式艺术家。梅里亚姆·科里奇著的《安迪·沃霍尔传》记叙了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的一生。 精彩页 出身? 出身?似乎是在欧洲,中欧的一个山村——密科瓦。安迪·沃霍尔的父母曾经都是这个村子的人。山村不远处有一个小城——梅济拉博尔采。以前,村民们会到这里卖他们地里的庄稼。今天,我们可以在这里找到沃霍尔家庭现代艺术博物馆。这是一个于1991年开放的家庭博物馆。除了收藏沃霍尔的一些代表作品,我们还可以在这个博物馆看到一些关于这个家庭的文件,安迪的哥哥保罗及其儿子詹姆斯的部分作品。詹姆斯在2003年出版了一本儿童畅销书《安迪叔叔家:一次对安迪叔叔的奇妙拜访》。 安迪叔叔? 安迪·沃霍尔的成就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的家庭和密科瓦吗?他的才华和大胆与他的民族有关吗?他的身份使他深深植根于中欧,他的个性使我们想起古老的中欧,那个落后、悲惨、一片混乱又饱受争议的地方。在20世纪,这个地区曾先后属于三个国家。它最开始属于奥匈帝国,后来又属于捷克斯洛伐克;今天它归属于斯洛伐克。这段历史错综复杂且古老,显示了大量散佚的名字,并且重现了消失的版图。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梅济拉博尔采与奥匈帝国的加利西亚毗连。如今,加利西亚已成为一个虚幻陈旧的名字,随着奥匈帝国的解体而分裂了。和加利西亚相似的还有:波希米亚、巴纳特、布科维纳、卡林西亚、达尔马提亚、伊斯特里亚、摩拉维亚、西利西亚、特兰西瓦尼亚、特伦廷、的里雅斯特。人们曾称内莱塔尼亚和外莱塔尼亚是莱塔河畔的两片土地。 20世纪初,位于莱塔河另一边的密科瓦曾是喀尔巴阡山脉的“绝境”、中欧的“死胡同”和奥匈帝国的免诉区。奥匈帝国依然挺立着,但是和其他衰老的国家一样,它开始在人民狂热的争议声中分崩离析。那时正值民族独立需求的高涨期,特别是在捷克和斯洛伐克。面对匈牙利敌人,捷克和斯洛伐克的人民同仇敌忾。然而,密科瓦所在的赞贝林镇山区的村民们却没有加入任何一派。他们是少数人中的少数。 安迪·沃霍尔的父母分别是生于1889年的翁德雷·沃霍尔拉和生于1892年的朱莉娅·扎瓦其,他们是斯拉夫人,但是不讲捷克语,不讲斯洛伐克语,不讲匈牙利语,也不讲波兰语。在密科瓦地区,人们说罗塞尼亚语:这是一种乌克兰语掺杂斯洛伐克语与匈牙利语的语言,它直接起源于中世纪基辅王子的领地一罗斯。这些亚喀尔巴阡山脉的“小俄罗斯人”延续着源自东方反宗教改革运动的习俗,这是一种宗教上的混合习俗:他们奉行东正教,也拥戴罗马教皇。因此他们是欧洲人所谓的“希腊”天主教徒,或者美国人所谓的“拜占庭”天主教徒。他们的宗教信仰是融合、多元的,他们笃信宗教,这也构成了他们自身的身份特征和文化因素。当密科瓦人离开故乡时,他们也将这个特点带到了新的世界。 我们的历史最初就是一段离乡的历史。这段历史以地理环境的突变为开端,而这一突变产生了一个不可磨灭的鸿沟,一个深渊。 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人们期待更好的生活,对欧洲大陆之外,海的另一边也有着无限憧憬。这对于对沃霍尔拉一家和扎瓦其一家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诱惑。这两个家庭的移民之旅始于翁德雷和朱莉娅的结合。 朱莉娅·扎瓦其的两个哥哥先去探查情况。他们加入了浩浩荡荡涌向火车和船只的移民大军。跨过这段距离他们仿佛可以听到埃玛·拉扎勒斯的那首激动人心的抒情诗,该诗于1883年引起轰动,被刻在了自由女神像的底座上:“把你,那劳瘁贫贱的流民/那向往自由呼吸,又被无情抛弃/那拥挤于彼岸悲惨哀吟/那骤雨暴风中翻覆的惊魂,全都给我!/我高举灯盏伫立金门!”成千上万的人离开了中欧前往美国,在他们的想象中,美国金光闪闪,到处是牛奶和蜂蜜。十七岁时,翁德雷·沃霍尔拉也跟风去了美国。和扎瓦其家的两个儿子一样,他去了宾夕法尼亚,在那里做些矿场和炼钢厂的工作。扎瓦其兄弟俩和翁德雷互相都认识,在美国他们经常见面。P5-7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安迪·沃霍尔传/中华译学馆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法)梅里亚姆·科里奇 |
| 译者 | 译者:李美双//宋娅婷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8186582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58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75 |
| 出版时间 | 2018-12-01 |
| 首版时间 | 2018-12-01 |
| 印刷时间 | 2018-1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21 |
| CIP核字 | 2018222371 |
| 中图分类号 | K837.125.7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8.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浙江 |
| 长 | 210 |
| 宽 | 136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11-2018-354号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