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声入心通(国语运动与现代中国)/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
内容
内容推荐
国语运动在现代中国影响既深且巨,作者将其纳入20世纪中国整体转型的脉络中,探讨语言和文字改革是如何反映并实际参与了这个过程,又对清末民国的社会文化产生了何种影响。这一考察,侧重于国语运动和国家建构、国族认同、文化理想、地方观念、阶级意识等范畴的互动,还呈现了它和变动中的物质景观、资讯手段及生活方式之间的关联。透过这一个案,王东杰著的《声入心通(国语运动与现代中国)/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力图展示,中国现代国家建设尽管汲引了不少外来资源,但又怎样高度地依赖于我们源远流长的文化“大传统”。
作者简介
王东杰,河南濮阳人,四川大学历史学学士(1993)、复旦大学历史学硕士(1996)、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2002),现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国思想文化史、地方史研究,著有《国家与学术的地方互动——四川大学国立化进程(1925一1939)》等。
目录
导言:语言与历史
一、语言与民族主义
二、国语运动研究诸面相
三、国语运动小史
四、论域的展开
五、史学视域中的语言史
第一章 从文字变起:清季社会思潮与切音字运动的兴起
一、文字与富强
二、中西学战与切音字运动
三、言文合一的文字观
四、文字与进化
五、余论
第二章 一个国家,两种文字:切音字运动中的“国民”与“国粹”
一、造就“国民
二、“保存国粹”与切音字运动
三、“简字”不“简”
四、余论
第三章 声入可否心通:切音字运动与“国语统一”思潮的纠结
一、“声音文化”与切音字运动的兴起
二、切音字运动与“语言统一”的提出
三、一步到位与“两次办法”
四、余论
第四章 文字起于声音:汉语拼音化思想对“因声求义”说的继承式颠覆
一、因声求义
二、因声造字
三、以继承传统的方式与传统决裂
四、余论
第五章 废汉字以救汉语:白话文运动与汉语拼音化论证策略的调整
一、“仅废中国文字乎?抑并废中国言语乎”
二、“打破不进步的字,讲天天进步的语言”
三、“汉字配文言,拼音字配语体”
四、结论
第六章 “返为自主国”:汉语进步论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认同、政治理想
一、语言学形态分类法及其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二、中国语言学家对问题的再定位:胡以鲁的观点
三、中国语言学家对问题的再定位:其他语言学家的例子
四、对汉语先进论的否定及另一种语言进化观
五、余论
第七章 “代表全国”:国家建构与国语语言标准的论争
一、独用京话与会通异言
二、取决于“多数”
三、采用“活语言”
四、反对“北平话”
五、结论
第八章 汉语是“一个”:国语运动与汉语“方言”的确立
一、“方言”的语义内缩
二、论证汉语方言同源性
三、“当代”导向与历史寻索
四、左翼文化人的意见
五、余论
第九章 “打折”的统一:国语运动中的“不统一主义”
一、“国语不统一主义”的提出
二、“双语”制的实践
三、改良的“蓝青官话
四、文化传统与中国特色
五、余论
第十章 必也正名乎:现代政治与标准语的名相嬗替
一、从“官话”到“国语”
二、“普通话”对抗“国语”
三、“普通话”的胜出
四、结论
结语:国语运动与现代中国
一、国语运动与民族国家:对外和对内
二、国语运动与“现代性”
三、文字与语言:国语运动的中国特色
附录 清季切音字方案一览表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声入心通(国语运动与现代中国)/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东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3244751
开本 16开
页数 54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70
出版时间 2019-04-01
首版时间 2019-04-01
印刷时间 201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756
CIP核字 2019005342
中图分类号 H1-09
丛书名
印张 3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0
2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7:4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