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璞玉,本名吴琼,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精短小说研究会副会长,《幽默讽刺·精短小说》杂志编辑,入选番薯网百名微型小说作家。作品被《小小说选刊》、《最美文》等选刊转载。作品入选《中学生创新阅读·2009年名家微型小说排行榜》等权威选本。《看电影》获第七届(2008)全国微型小说(小小说)年度评选奖三等奖。主编《中国当代微型小说方阵·陕西卷》。本书收录了作者历年创作发表的微型小说(小小说)70多篇,包括《作家是个鸟》《小城名腿》《我想让你拥抱我》《打工归来》《1983年的雨鞋》等,其作品取材于平民生活,几乎用平民化的语言和视角来展示平民的喜怒哀乐、幸福着或痛苦着的生存状态。
《唱着生活的男孩》收录了作者历年创作发表的微型小说(小小说)70多篇。《感谢蚊子》、《小城名脸》等作品入选各种年度选本,《看电影》获全国微型小说年度奖三等奖。
作者江东璞玉——本名吴琼是近几年活跃在微型小说(小小说)界的一匹黑马。在全国发表微型小说(小小说)报刊上都可见到他的作品。江东璞玉的作品取材于平民生活,他几乎用平民化的语言和视角来展示平民的喜怒哀乐、幸福着或痛苦着的生存状态。
作家是个鸟
王小毛是个业余作家。他的业是什么呢?是卖鞋。王小毛在县城开了一家鞋店,很普通的那种,店面不到50平米。但王小毛的门头做得很大气,叫“聚鞋庄”。王小毛很敬业,早上7点就开门,晚上9点才关门。当然了,这说的是夏天,冬天里开门是8点,关门也是8点。
王小毛这么敬业,他的成绩怎么样呢?听听李橘红的话就知道了。李橘红说,开门早有什么用,关门迟有什么用,要卖下钱才是本事。王小毛没有本事,他做生意没有李橘红做得好,和顾客不会讨价还价,三句话没说完,就说,最低多少钱,不要就算了。王小毛卖的钱没有李橘红多,就只有做些苦力活,比如开门,比如关门,比如做饭,比如洗衣……比如进货。王小毛做了这些男人女人做的活,又能怎么样呢?还是来听李橘红说,你哪像个男人,男人是要养家的,想想看,结婚这么多年,你都给家里做了什么?挣不下钱,光花钱,出了一本烂书就花了我近六千,买了个破电脑就花了我七八千,买个照相机就是两千……光想着出你妈的名,你出的名呢?李橘红是王小毛的老婆,她有资格这么说王小毛。
王小毛说,我不是男人行了吧?我让你养活着行了吧?王小毛说这话的时候,心情坏到了极点。坏到极点的王小毛El袋里的手机不合时宜地响起来。王小毛接了,是副刊老总的,他说,王小毛,你那篇稿子就要编排了,我写的“编后”放在你的博客里,请你看后把意见反馈给我。王小毛看看时间已是夜里十点多,就穿了裤子下床。李橘红说,干啥?王小毛说,去网吧(李橘红把家里的宽带拆了)。李橘红说,正事没你,闲事你扑得欢!王小毛不管李橘红的讽刺挖苦出了门。王小毛很快从和老婆争吵的不快中挣扎出来,想想就要发表的小说,他的心情好多了。这是王小毛写稿子以来编辑第一次约稿,也是主编第一次写“编后”,也是第一次郑重地放在头版。只有在写小说,发表小说,和编辑、文友谈论小说时王小毛才能找到自己。
王小毛写稿子是在一觉醒来,也就是凌晨两三点的样子。王小毛不敢奢望占用做生意的时间。王小毛要在老婆不生气的情况下才能干自己喜欢的事。王小毛知道如果惹老婆生气了,他什么也干不成。有时候,王小毛就想,等我写出名了,等我成作家了,也许老婆就不生气了。
王小毛果然就成作家了。
王小毛的作品数量和质量引起了县里、市里文联的注意,推荐上去,省作协就吸收他为作协会员。王小毛拿着红本本,脸也被映红了。王小毛把红本本在李橘红面前一晃,说,我是作家了!李橘红看也没看,说了一句——作家是个鸟!一篇文章的稿费还不及我两双鞋的收入。李橘红紧接着说了一句,孩子快放学了,去做饭。
王小毛在烟熏火燎的厨房里悲哀地想,作家是个什么鸟?王小毛做饭时想,吃饭时想,卖鞋时想,晚上回家睡在床上还在想。王小毛没有想透,就问老婆,作家是个什么鸟?半天没见回应,王小毛转过身见老婆已经睡着了。
感谢蚊子
馋娃现在不叫馋娃了,叫单凹,音同字不同,写起来很简单、很文学、很有档次的名字。但他仍然记得他叫馋娃时那一记耳光,这个耳光像三伏天的一声炸雷,震得他二十年来都不得安宁。尤其是现在,那个给他一记响亮耳光的人就在他手下干事。看着这个昔日比自己优秀、给了自己一记耳光,并且是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当着他暗恋的贺婷婷的面,单凹的心就更是疼得难受。
二十多年前,馋娃在老家农村上初中,因为离家近二十里,他就在学校上灶了。馋娃的饭永远是苞谷糊汤和从家里拿来的酸菜,也永远是“初三(3)张馋馋三两……”不这样不行啊,馋娃家里穷,两个姐姐没上到五年级就回家割草喂猪了,大哥快三十了还没娶下媳妇。馋娃就是在同学们的嘲笑中走进教室的。教室里已经有七八个男生,四五个女生扎成两个堆儿边吃饭边聊天。看见馋娃进来,金宝端着崭新的搪瓷碗站起来,哇,又是初三(3)张馋馋三两啊!馋娃从家里拿不来馒头,不管是黑馍还是黄蕃馍,永远没有。他就只有吃三两了,别的同学吃的是二两。馋娃红了脸,低了头,独自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吃饭。馋娃没有想到的是金宝在和那几个同学叽咕了一阵后,走过来,猛地在他左脸上拍了一巴掌,这一巴掌很响亮,似乎把教室的屋顶都要掀翻了。
馋娃眼冒金星,他看见贺婷婷嘴角的笑,那笑更刺伤了他脆弱的心。馋娃红了眼,要把手中的饭碗扣到金宝的头上时,金宝却堆起笑脸,对不起,对不起,我看见你脸上有一只苍蝇,原来是一个黑痣啊……
面对屈辱,面对嘲笑,馋娃唯一能做的就是废寝忘食地学习。
三年后,馋娃终于考上了大学,跳出了农门。当馋娃重新回到洛州时,他的名字已经摔掉了土得掉渣的俗气,而是文雅的有些拗口了。在每一张开出的罚款票据上,“单凹”两个字龙飞凤舞,充满了张扬和霸气。
从现在开始,我们说到我们的主人公便要叫“单凹”了。单凹遇到金宝是在一个阳光把人烤得流油的中午。当时的情景是这样的,穿着制服的单凹站在摆地摊的金宝面前时,他们两人一时间都愣住了,他们没有想到二十年没有见面,见面竟然是这样的情形,和二十年前的身份相比简直是倒了个儿。金宝认出站在面前穿制服,拿罚款收据的是馋娃后,忙从身上掏烟,单凹已经从惊愕中恢复常态,他装做不认识金宝了,板起面孔说,交罚款吧,十元。金宝掏烟的手僵在了口袋边。单凹又一次严厉地说,交罚款吧。
看着饭桌上显然没有食欲的单凹,贺婷婷说,你今天怎么了?病了?单凹说,我遇到金宝了。哪个金宝?就是我们上初中时那个金宝啊。他爸是公社革委会主任的。贺婷婷就笑,怎么?又想起那一耳光了?单凹叹一口气,说,本来就没忘记,这下又想起来了。这顿饭就吃得没滋没味。更要命的是从那天以后单凹是茶饭不思,夜不能寐。贺婷婷说,去看医生吧。单凹说我没病。
单凹不想见金宝,可又不得不见。金宝好像和他拗上了,专在他管辖的地盘上摆摊,也不再做给他掏烟的动作,老远看见单凹来了,就从手里抽出一张十元的票子准备好了给他。看着金宝眼里轻蔑的目光,单凹很不得撕一百张罚款收据丢给金宝,遗憾的是他只有十元的最高罚款权限。
睡在贺婷婷身边,单凹想象着用巴掌在金宝脸上猛抽一下的快感。这个有快感的梦没做多久,金宝就在他的辖区租门面开了一家门市部。款是不能再罚了——就连这一点点的优越感也被剥夺了,单凹想到一记耳光之耻没有雪洗的机会心里就痒痒的。贺婷婷说,算了,不就是一记耳光吗,陈谷子烂芝麻的事了。再说,我这个你当年暗恋的对象不是也睡在你身边了吗?单凹说,那不一样,如果他现在是我的领导,或者是大款那就另当别论了,关键是他现在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是的人凭什么打我那么响亮的一记耳光?况且是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当着我暗恋的女生的面……
日子还是这样过着,单凹按部就班地干他的工作,金宝早出晚归地做他的生意。两个人见面了不冷不热地打个招呼。单凹还在夜里做抽金宝耳光的梦,但只是梦而已。就在单凹以为他今生都没有雪洗一记耳光之耻时,机会却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已经做了阔太太的当年班花提议,“五一”节那晚,在洛州城生活的同学搞一次聚会。就在这次聚会上,单凹和金宝竟然阴差阳错地坐在了一起,竟然是邻座。酒至半酣,单凹忽然觉到报仇、雪耻的机会来了,他斟满自己和金宝面前的酒盅,站起来冲金宝说,来,咱哥俩干一杯!这杯酒刚下肚,单凹猛地在金宝脸上抽了一个耳光,这个耳光很响亮,雅间里两个桌子上的人都把眼光瞅过来。
单凹张开手掌给大家看,没什么没什么。我帮金宝打死了一只蚊子。
单凹细皮嫩肉的掌心里有一个黑点,谁也看不清那是不是蚊子,但夏天的夜里是该有蚊子的吧。人们只看到单凹的脸在橘黄色的灯光下红光满面。
P3-7
对于吴琼这个名字或许你有点陌生,但提起江东璞玉这个名字,微型小说作者和读者并不感到陌生。近年来,只要翻开全国各地的报刊,经常看到江东璞玉的作品。其实,江东璞玉是网名,也是吴琼的笔名。我和他的认识虽然时间不长,尽管没有很深的交往,因都是喜欢文字的同道,彼此没有当外人,在网上“打得”火热。吴琼是带着他创作的微型小说走进我的视野的。
生活中的美并不缺乏,缺乏的是发现。吴琼,一个从农村中走来、带着浓厚乡土气息的汉子,在深入感受了改革开放过程中平民百姓的喜怒哀乐之后,用敏锐的眼睛发现了生活之美。他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沉淀在一篇篇微型小说里,以现实主义手法形象地展示了现实中的种种现象,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平民化的题材、平民化的思想、平民化的语言、平民化的视角,是吴琼微型小说的突出特点,也是广大读者喜欢阅读的最大原因。
世界是广阔的,但在吴琼的视野中,他特意把镜头对准了乡村等底层小人物。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一来一去的过程中,作者心中的一个个故事油然而生,而一个个可赞、可贬、可泣、可怀的主人翁便跃然纸上,他们的命运、烦恼、喜悦、忧伤,被作者的镜头有意地拉深或缩短,屡屡牵动读者的情感和思想细胞,发人深醒,引人思考。如:惠子(《才女惠子》)把文学当事业,因为痴迷诗歌把家务都给“荒芜”了,没有尽到一个家庭主妇的责任,男人黎明因此跟她离了婚。吃一堑,长一智。惠子再婚后,不再写诗了,醉心于家务,决心尽到贤妻良母的责任。却不料,男人受不了她的平庸,又要跟她离婚;《一碗羊肉泡》“里”。的“女人”,为了脸面,为了给公婆生个后代,仅用一碗羊肉泡就把自己“出卖”了;《爷孙卖药》里,爷爷和孙子两个人,一个善良,一个狡诈,性格鲜明,对比强烈;《账房先生》里的吴先生,从村长儿子结婚,村民老贾忘了随礼这件事上,他正直无私的人格跃然纸上……在这些人物身上,不,或者说就在我们身上,每天发生的一件件司空见惯的小事,在作者的高倍显微镜下,就有了不同的意义:光明与黑暗、善良与丑恶、进步与落后、传统与现代充分显现,人性的真善美得到张扬、假恶丑受到鞭挞。作者的爱与敬,让人回肠荡气;作者的哀与怒,令人痛定思痛。
与追求洋味与另类相比,吴琼的创作技法也是很“平民”的。
吴琼在谋篇布局上熟练运用了欧亨利式的结尾,在进行了大量的铺陈之后,故事往往戛然而止,出现了意料之外的结局,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喜剧色彩。这充满黑色幽默的情节,在我们的生活中何尝没有见过,也许这更接近生活的本源,更能被读者接受和认可。铺垫、解扣这些东西,吴琼将它们浑然一体了,又将它们的特长充分发挥了出来。吴琼的铺垫浓墨重彩的,自然而又流畅,含蓄而又合理。铺垫之后的解“扣”突如其来,又合情顺意。解“扣”之后又峰峦再起,留给人们一个思索的空间。以《爷孙卖药》为例,爷爷擅长中医,每个病人每次开三服药,病人要三天才好。孙子诊治以西医为主,一般情况下,打一针或者是开两天的西药就好了。时间久了,病人都到孙子那里去看,花钱少,见效块。读到这里,或许你对“爷爷”有看法。这时,非典来了,情况陡变:孙子把板蓝根“囤积居奇”卖高价钱,爷爷自己熬制的“板蓝根汤”一毛钱一碗!孙子的见利忘义,爷爷的厚道良善,顿时跃然纸上。
微型小说本来的容量是有限的,但吴琼却让一个个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其中的一个技法就是“细节”,没有加什么作料。《一里一里的阳光》中的“少年”,“少年走了一里地,过了清冽冽的小河,那柔柔的水从小腿上滑过的感觉像小鱼的嘴啃了一下,痒痒的,很舒服。”“金色的阳光也洒在少年的身上,少年甩开袖子抹了一把头上的汗,抖落了阳光的珠子。”……细节的形象就是人物的形象,细节的真实就是人物的真实。
微型小说是“平民小说”,有自己的语言方式。吴琼自然运用了平民语言,带着“土味”,娓娓道来,如果仅限于此,那吴琼就不是吴琼了,他那朴实的笔在朴实的流动中,不时地幽上一默,并且在朴实的叙述中不时地幽上一默,像平静流淌的河流中不时泛起几串涟漪,使人在笑容的背后挂上了几滴晶莹的泪花。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吴琼的微型小说所揭示的丰富内涵,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她是美的,因为她被作者在厚重的生活土壤中所发现,与“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标准相吻合。
侯发山,男,河南省巩义市人。巩义市作家协会秘书长。巩义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省作家协会会员。有500多篇小说被《小说界》、《北京文学》、《飞天》、《四川文学》、《时代文学》、《青春》、《延河》、《莽原》、《厦门文学》、《天津文学》、《山东文学》等近百家刊物发表,有多篇被《小说选刊》、《小说精选》、《读者》、《意林》、《青年文摘》、《青年博览》、《特别关注》、《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刊物转载。《手机》、《心锁》连获全国微型小说年度评选第五、六届一等奖;三次获郑州市“五个一工程”作品入选奖。出版专著五部;有多部作品被搬上荧屏。现兼任《幽默讽刺精短小说》副主编。
侯发山
江东璞玉最早写诗歌和散文,出版过诗集《爱的履历》。2005年涉足微型小说创作。短短几年时间里,他的微型小说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来说,都可跻身全国微型小说作者之列。在全国发表微型小说的主流刊物《百花园》、《小说月刊》、《短小说》、《文学港》等知名刊物上都可以看到他的作品。作品入选《中学生创新阅读2009年名家微型小说排行榜》(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中国年度微型小说选》(花城出版社)等选本。《看电影》获第七届(2008)全国微型小说(小小说)年度评选奖三等奖。为读者所熟悉的作品有发表在《百花园》的《强子和麦子的故事》,发表在《天池》的《下辈子不能在一起》,《小说月刊》的《理由》,入选((2009年度微型小说选》(湖南人民出版社)的《父亲的大学梦》,获第七届(2008)全国微型小说年度评选奖三等奖的《看电影》等。以前对江东璞玉的认识,来自对他发表在报刊上的作品零星的阅读。2010年春节前夕,我们有缘在网络上结识,并逐渐熟络起来,并有幸对他的作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阅读。我阅读他的微型小说作品大约十万字左右。掩卷深思,沉浸于他作品所营造的优美意境里,久久不能自拔。他小说中的人物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由衷地折服于他对文学意境的营造和对个性人物的塑造。真实的、细腻的、可触摸的、质感的阅读享受,让人觉得,江东璞玉的微型小说,写得很美。我想,这也许得益于前期他的诗歌和散文的创作经历。他将前者的经验成功地糅合到了微型小说的创作中来,使得他的小说具有了诗歌和散文的意境美、韵律美。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强子和麦子走在铺满农民收获的麦草的操场上。鼻子里满是从地里新割回的麦草的香气和操场边上核桃树涩涩的味道。(《麦子和强子的故事》)金凤到这时候才知道自己心里还放着明宇啊。和明宇在一起,她的心不再是湖,而是溪、是河、是江、是大海,始终有一种涌动的感觉。(《下辈子不能在一起》)月光下,只能看见远处黑的树和近处白的草,草是整片的龙须草,踏上去,软绵绵的。脚下的路高低不平,不时有碎石子滚来滚去。(《看电影》)读读看,是不是让你也闻得见麦草的香气和核桃涩涩的味道?是不是也能体会到金凤的心像溪、像河、像江、像大海,那么为了心上人而涌动着,奔流着?是否也感受到你的双脚也在那样的路上行走?这种描写,给人真实感,给人美感。江东璞玉的微型小说,让我们明白,文学的美,原来是可以触摸得到的。微型小说受篇幅所限,当然不能一味地用工笔细描的手法进行横向铺排,在一篇微型小说中,偶有几处足矣。在微型小说中的描写,无非可以分为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上面几个例子无疑是属于外部环境描写和心理环境描写。
江东璞玉在人物描写方面也是可圈可点的。按照微型小说的艺术规律,人物描写重点是富有人物个性的动作描写,其次是富有人物个性的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我们来读一读下面几个部分,感受一下江东璞玉对人物描写的妙处。场边的碌碡上站了一个小伙子,站又站不稳,弯腰伸背的,打着口哨,吸引来看电影的姑娘的目光。(《看电影》)写几个青年在场边百无聊赖,靠古怪动作吸引姑娘眼光的形象。少年往前跑了一里地,在路上挖了一个坑,埋了一个圆溜溜的石头,少年喊地雷战开始了;少年从路边折了两个树枝,很像手枪,少年很威风的左右开弓,大喊,李向阳来了……(《一里一里的阳光》)写少年如愿以偿买到想要的小人书,高兴得手舞足蹈的模样。江东璞玉用细腻的笔触描写环境,描写人物,使得作品具有了浓郁的小说味,使得作品很有嚼头。这是他的强项。再说江东璞玉的叙述。如果说“描写”是微型小说横向的、相对静态的东西,是“什么样”,那么“叙述”就是推进情节发展的纵向的、动态的东西,是“怎么样”。以《是谁偷了我》为例。小说第一个细节单元是对秦歌接周尉电话的具体叙述,写了一个“忙”字,给全文就定下了一个基调,大家都忙,忙自己的事情。在电话里,对老爸老妈丢钱的事进行了交代。第二个细节单元具体叙述兄妹四个纷纷赶回家。第三个细节单元是概括叙述对丢钱事件的处理,报案,等结果。第四个细节单元具体叙述老爸老妈做饭,吃团圆饭。最后一个细节单元写孩子们走后,老人叫侄儿山子把钱送回来,原来,钱是老人安排山子来偷的,结果山子回答说他忘记来偷了,偷钱的不是他!具体叙述可以起到蓄势的作用,使得文章充满艺术张力,概括叙述能加快节奏,使情节快速推进。微型小说中的留白艺术多使用在概括叙述中,给人快速的阅读刺激,让人产生联想,参与到创作中来。比如《是谁偷了我》的留白就是放在最后的概括叙述中,使文章的立意立即变得立体、厚重起来,让人迅速产生联想。在微型小说里,留白也是一种叙述。江东璞玉的微型小说有很多都做到了描写与叙述的完美结合,像《大总管》、《狗日的村长》等,但有部分微型小说在叙述上意识还不够清晰。窃以为,江东璞玉的微型小说要想出更多精品,一是需要解决好描写中简笔勾勒和工笔细描相结合的问题,二是解决好叙述中具体叙述和概括叙述相结合的问题。行文至此,接到江东璞玉的好消息:《微型小说》(季刊秋卷)集中推出作者五篇微型小说,一篇创作谈,配发各个时期照片七张。(2009中国微型小说年选》(花城年选系列)选用作者的《苏盛的冰箱》,中国小说学会选编,这是他09年作品入选的第七个选本了。预祝江东璞玉写出更多的微型小说精品。
2010年2月16日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