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心学与晚明戏曲研究
内容
作者简介
丁芳,女,1983年生,安徽庐江人,现为湖北大学文学院博士后、黄冈师范学院副教授。201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戏曲及地方戏。主持完成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参与教育部项目三项,在CSSCI、北大核心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多篇。
目录
导论
上篇 晚明心学与戏曲总论
第一章 心学思维转向
第一节 泛道德主义的流行
第二节 反智识主义的暗涌
第三节 理气一元论的泛滥
第二章 心学对晚明士人人格的影响
第一节 学务“自得”的治学精神
第二节 视心性之学为第一等事的人生旨趣
第三章 心学对晚明戏曲观的影响
第一节 心学学者的文艺观
第二节 心学学者的戏曲观
第三节 心学影响下晚明戏曲观的蜕变
第四章 心学与晚明戏曲情节艺术
第一节 情节 设置的泛道德倾向
第二节 情节 之幻与情理之真
第三节 大团圆结局的微变及原因
第五章 心学与晚明戏曲中的新型人物
第一节 对曲士俗儒的讥讽
第二节 对狂侠人格的赞美
第三节 良知自足的愚夫愚妇
第四节 伦理化的鬼神
第六章 心学泛道德主义对戏曲题旨的影响
第一节 道德严格主义的延伸:对等级与特权的质疑
第二节 泛道德主义的因袭:男权的自白与反思
下篇 晚明心学与戏曲分论
第七章 生生之仁:汤显祖的情及其影响
第一节 由情言性的戏曲实践
第二节 对形色之欲的歌咏
第三节 对夫妇伦理的推扬
第四节 以仁爱之情反非礼之礼
第八章 无善无恶:李贽及其影响
第一节 无善无恶的推进:从《童心说》说起
第二节 晚明语境下的李贽学说传播
第三节 李贽戏曲评论对晚明戏曲的影响
第四节 情欲的审美化与泛滥
第九章 指情为性:冯梦龙、孟称舜对明末情性观的呼应
第一节 明末情性观的调整
第二节 合言情与风教为一的明末剧作
结语 泛道德主义下的重情思潮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丁芳著的《心学与晚明戏曲研究》首先总结了阳明心学相比于程朱理学在思想倾向上的不同之处;进而分析了阳明心学对晚明士人戏曲观及戏曲情节艺术、思想题旨、人物形象等的影响;最后结合心学思想,研究了汤显祖、冯梦龙、孟称舜等曲家个案,并讨论了晚明戏曲“重情”思潮的儒学底蕴。阳明心学是儒学在明中期的自我裂变,之前学界多将这种裂变视为对程朱理学的背叛,以及汤显祖等曲家“肯定人欲”之启蒙思想的源头,本书认为这是对阳明心学及晚明曲家的双重误读。重新评估阳明心学在道德建构上的努力,以及这种努力对晚明戏曲的影响,是本书的旨趣所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心学与晚明戏曲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丁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325639
开本 16开
页数 3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5
出版时间 2018-10-01
首版时间 2018-10-01
印刷时间 201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558
CIP核字 2018108979
中图分类号 B248.25
丛书名
印张 2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1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4:0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