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改变中国人的十四个观念(改革开放40年经济哲学范畴诠释)/上海市纪念改革开放40年研究丛书 |
内容 | 内容推荐 张雄著的《改变中国人的十四个观念(改革开放40年经济哲学范畴诠释)/上海市纪念改革开放40年研究丛书》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货币、资本、金融、财富、劳动、欲望、个人、自由、法、自然、创新、消费、发展、正义等15个深刻关联中国人心智发展的经济哲学范畴,集中诠释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如何经历中国现代史上这场史无前例、翻天覆地的伟大历史转折的关键过程,叙说着中国现代性发育、发展的最精彩故事。本书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背景,以经济哲学的视野整理和反思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现代性发育的15个观念。它既是对当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逻辑的深度把握,又是对共产党发展观念的认识论考察,它体现为一种深刻的社会存在论追问。本书的学术创新和特色体现在五个方面:其一,立足新时代背景,重新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人的现代性、国家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准确勾勒和概括出改革开放40年来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的变革图示。其二,在此基础上,用经济哲学特有的范畴整理改革开放40年实践的历史事实,运用知性的判断整合感性的材料,使之成为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历史叙事;其三,通过理性反思,使其升华为具有价值属性的主体精神,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背后发现中国社会历史进步的逻辑思路;其四,通过对15个范畴的梳理、整合、反思,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4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生活实现了小康,逐步富裕起来”的正确性;其五,本书并非局限于对历史的分析与思考,而是通过思想观念的分析,为下一步的改革提供塑造“新我”的方法论和思想明证,对未来发展提供前瞻性思考。 作者简介 张雄,1953年出生,安徽安庆人,哲学博士,国家二级教授。现任全国经济哲学研究会会长,上海市哲学学会副会长,上海财经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有特殊贡献的专家津贴享受者。出版专著5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学术论文6篇,另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学术月刊》《江海学刊》等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5篇,在《人民日报》发表理论文章17篇。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项,中国图书奖l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l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其计13项。 目录 总序/燕爽 前言/张雄 数据中国 导论/张雄 一、鲜活的辩证法: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改革 二、从历史走向未来的经济哲学 三、“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改变中国人的生存观念 第一章 消费观念 第一节 消费观念的学理性追问 第二节 1978-1992年:中国人消费观念的现代性萌动 第三节 1992-2012年:现代性消费观念的充盈及异化 第四节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追求进步的消费观:“理性一绿色一共享” 第二章 货币观念 第一节 1949-1978年:既重要又不重要的货币观念 第二节 1978-1992年:思想的解放带来了货币观念的放大 第三节 1992-2012年:从高涨的货币经济到多向度的货币观念 第四节 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货币经济深度发展 带来货币观念的理性化矫正 第三章 欲望观念 第一节 非理性:欲望概念内涵的多维度诠释 第二节 1949年以来中国人欲望观念的变迁 第三节 反思与展望:全面深化改革阶段面临的问题 第四章 财富观念 第一节 财富概念的经济哲学诠释 第二节 1949-1978年:注重计划配置、集体积累的财富观念 第三节 1978-1992年:对两个重大问题的反思引发现代财富观念的启蒙 第四节 1992-201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构提供了财富涌流的空间 第五节 2012-2018年:财富共享与人民财富论新时代的开启 第六节 中国人财富观念嬗变的启示 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王程 第一节 市场经济观念认知图式的质变:实现三个“告别”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生成的历史逻辑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的价值寓意 第六章 经济正义观念/康翟 第一节 1949—1978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正义观 第二节 1978—1992年:包容差异和竞争的经济正义观 第三节 1992—2012年:“先富”与“共富”的辩证法 第四节 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 的经济正义观 第七章 自然观念/平成涛 第一节 1949-1978年:“人定胜天”的自然观念 第二节 1978—1992年:处于萌动时期的现代自然观念 第三节 1992—2012年: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带来自然 观念的现代面相 第四节 2012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发展理念下自然观念的 新方位 第八章 金融观念/申唯正 第一节 金融观念的范畴解读 第二节 中国现代性金融观念的萌芽与发展 第三节 走向自信的中国金融观念 第九章 个人观念/李秀辉 第一节 个人观念的研究理路与学理反思 第二节 个人观念发育的社会环境变迁 第三节 我国个人观念形成的五个面向 第四节 转型期个人观念健康发育需处理好三对二律背反 关系 第十章 劳动观念/王程 第一节 劳动范畴的学理性诠释 第二节 经典著作中劳动概念的现实延展 第三节 改革开放推动劳动观念实质性提升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促使现代劳动观念 不断充盈 第五节 坚持以人民为主体地位的新时代劳动观念 第十一章 创新观念/任瑞 第一节 1978年以前:创新更多的是革命的激情和苦干 精神的显现 第二节 1978一1992年:思想解放运动唤醒了对创新观念的 深刻反思 第三节 1992—2012年:国家创新战略的提出以及创新实践的 全面展开 第四节 自十八大以来:创新观念的全面性、系统性及人民性 第十二章 发展观念/董必荣 第一节 1949—1978年:革命的发展观念 第二节 1978一1992年:改革的发展观念 第三节 从“先进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 第四节 自2012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发展理念” 第十三章 资本观念/速继明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资本观 第二节 1949-1978年: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确证与资本 理解的矛盾性与摇摆性 第三节 1978—1992年:发展道路的自我反思与资本理解 的反思性与开放性 第四节 1992—2012年:“批判”与“建构”中的“私有资本” 和“公有资本” 第五节 自2012年以来:深化改革,“让一切劳动、知识、 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 第六节 经验与启示 第十四章 法的观念/王程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现代意义的法” 第二节 1949—1978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与新法的探索 第三节 19781992年:思想解放推动现代法的观念的萌动 第四节 1992—2012年:社会主义现代法治观念的全面打开与 高涨 第五节 更为公平正义与科学理性:新时代法的观念的 实践与创新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改变中国人的十四个观念(改革开放40年经济哲学范畴诠释)/上海市纪念改革开放40年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雄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423123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5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8 |
出版时间 | 2018-12-01 |
首版时间 | 2018-12-01 |
印刷时间 | 2018-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736 |
CIP核字 | 2018219049 |
中图分类号 | F0 |
丛书名 | |
印张 | 23.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60 |
宽 | 190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