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舌人》这部心理小说的主人公“舌人”木木是一个舌头几乎垂至锁骨的畸形人。他曾当过马戏团小丑,后被精神病医院接收,为了生存他装成哑巴、智障病人,虽饱受周围人的嘲弄和欺侮,他仍像孩子一样单纯善良,顺从地接受命运的安排。他的秘密被新来的医生安东·吉尔比切夫发现,善良的医生把他带离精神病医院,送到自己母亲郊外的住处。医生安东和他的未婚妻塔莎给了木木亲人般的爱,努力让他过上正常人的生活,甚至不惜牺牲他们自己的幸福,可是木木最终还是没能摆脱悲剧的命运。小说还有另一条主线,以英国的畸形人“象人”约瑟夫·麦里克的相似遭遇来映衬“舌人”木木,展示出对人性、仁爱、宗教信仰的思考,以及对俄罗斯人和英国人一些理念差异的认识。 本书由阿纳托利·科罗廖夫著。 作者简介 阿纳托利·科罗廖夫,现代俄罗斯作家、散文家、剧作家、时事评论家、随笔作家、语言学家、素描画家和粘贴画大师,苏联作家协会会员(1991)和俄罗斯作家中心的成员(世界作家组织,1997),现工作于高尔基文学院,副教授。著名作品有短篇小说《自由主题画》、《为猎人准备的陷阱》等,广播剧《夜里的歌声》(1984)、《过境飞行》(1989)、《左轮手枪手的新娘们》(1990)等,长篇小说《舌人》(2000)、《镜中的蛇》(2002)、《哈哈大笑》(2011)等,传记小说《再塑博斯》(2006),等等。 目录 开篇 中部 结尾 尾声 结尾 译后记
导语 《舌人》是一部让人思考的作品,文字中体现出东正教的创世论、原罪论、救世论、末日审判论等思想对俄罗斯人精神世界的影响。小说作者阿纳托利·科罗廖夫用其独特的逻辑语言,后现代主义的写作手法,将现实和超现实、将此世和彼世融合在一起,把自己对仁慈、良知的思考呈现给读者:仁慈是社会的阳光,身体和精神有残缺的人是上天派来的使徒,是上天给予人类的伤痛,是对良知的自我审判,是对灵魂的拷问,是对社会道德和人性丑恶的考验。 后记 用理智无法理解俄罗斯 赵洁 翻译《舌人》这部小说并不是轻松的。这倒不 是因为作者晦涩难懂的词语表达,也不是因为小说 旁逸斜出的情节安排,而是小说从头至尾充满了悲 剧色彩、令人绝望的哀伤气氛,“舌人”木木的遭 遇让人读来内心沉重,压抑难过得透不过气来。小 说译完之后,好长时间都不想再去触碰它,仿佛那 是一段令人伤心的往事。 木木天生就是个畸形儿,长着像狗一样的长长 的舌头,几乎耷拉到锁骨,他被精神病院接收后, 和一群精神病人生活在一起。可他思维正常,像个 孩子一样胆战心惊地活着,甚至不敢睁开眼睛看周 围的世界,饱受别人的嘲笑和欺辱,对他而言,生 亦何欢,死亦何苦。舌人以一种尴尬的方式存在于 这个世界上,身体上的丑陋、缺陷注定了他不可能 过普通人的生活,让他苟且存活的是内心深处对上 帝虔诚的信仰,顺从地接受命运的安排,接受人们 惊异的眼光、嘲弄谩骂和身体的伤害,接受一切苦 痛、屈辱。他总是低眉垂目,不敢与别人的目光对 视,掩藏起自己会说话、写字和读书的能力,藏身 于最底层的阴暗处,层层暗门仿佛通往地狱,“看 在上帝的面上,请原谅我活在世上吧!”善良的医 生安东像一道明媚的阳光,照亮他的世界,可这道 光也无奈地渐渐散去,眼睛重又闭上,世界重新遁 人黑暗之中:现实太过残酷。 安东像是班杨《天路历程》中的基督徒,背负 着拯救世界的重任,踏上艰难的历程,为他人寻找 救赎。对弱小丑陋的人给予真诚的关爱,人性的善 良使他的形象熠熠生辉。因为慈悲,所以美好。安 东把木木带到自己的家里,想让木木过正常人的生 活,过有尊严的生活。他的未婚妻塔莎美丽善良, 勇敢坚强,具有近乎完美的品质。她赞赏未婚夫的 善举,努力地让自己习惯并亲近木木,从最初无法 接受木木畸形的舌头,到后来发自内心地同情可怜 他,在木木被她哥哥无耻地嘲弄并伤害,得到而后 又失去心爱的小狗之后,她把俄罗斯人的悲天悯人 和自我牺牲精神推向了极致——她要嫁给木木,让 他真正体会到人世间的欢乐。塔莎让人联想到屠格 涅夫笔下完美的少女形象:温柔善良,超群出众, 出淤泥而不染,不受世俗观念的影响,忠于自己的 信念和爱情,勇敢地做出牺牲,她是美好理想的化 身。她和安东的爱情已超越了普通的男女之爱,完 全是高尚纯洁的灵魂的结合。为了不幸的木木,他 们都能舍弃自己的幸福,天使一般的塔莎决定将自 己的一生都给木木,让他真正享受到人世间的幸福 。 可是靠人类的善良能够改变什么吗?未必,凌 驾于这个世界之上的是命运,是命运调皮地捏出“ 舌人”这样的怪物,像一道伤口,任凭谁也无法消 除。在小说的末尾,安东回忆,在木木的一生中可 曾有过一次真正的幸福?是有过一次,安东领木木 去公园,木木一个人在湖里划着船,管理员让一个 漂亮的盲女坐上了他的船,盲女看不到谁在划船, 他们说笑着,像幸福的一对儿。也就是说,木木只 有在别人看不到他的丑陋的时候,才能真正感觉到 正常人的些许快乐,这擦肩而过的短暂瞬间是木木 真正幸福的时刻。 译完小说,掩卷沉思,内心纠结于一个疑问, 为什么木木不能和安东、塔莎生活在一起?为什么 要选择自己走向生命的终结?某日终于醒悟,原因 有二:其一,木木不可能躲开世人的注视,他的丑 陋就像一道伤疤那样刺眼,就连教堂的神父,这个 仁慈的化身,都承受不了他的畸形,不敢注视他, 神父需要站到圣像前祷告,让自己内心强大,让自 己有勇气去面对;其二,木木虽然身体畸形,但有 正常人的情感,他不知不觉中爱上了塔莎,而善良 的本性让他不可能给爱他的人带来伤害,甚至不想 用自己卑微的存在给别人带来一点点的麻烦,于是 他只能选择逃离一切,走向苦难的尽头。还有一个 疑问,至善至美的塔莎也令人匪夷所思,她同情怜 悯木木,可为何执意以身相许,却又抑制不住内心 的洁癖,最终导致木木出走?这或许是她敢爱敢恨 、率性而为的性情使然,或许是俄罗斯人民族性格 中的极端性和矛盾性所致,或许俄国诗人丘特切夫 的诗句可以解开这个疑问:“用理智无法理解俄罗 斯,用尺度无法衡量俄罗斯,她有独特的气质,对 俄罗斯只能相信。” 小说的另一条主线是英国“象人”约瑟夫·麦 里克的遭遇。他和俄罗斯的“舌人”极其相似,他 们同样是身体畸形丑陋,丑陋面目下都有着孩子般 纯净的心灵,对别人的凌辱同样逆来顺受,同样虔 诚地信仰上帝,同样遇到了善良高尚的医生,同样 没能逃过悲剧的命运。但是作者发现了俄罗斯人和 英国人理念的差异:首先,英国人的同情以及任何 其他情感不管有多深,他们永远不会让情感毁了自 己的个人生活,每个英国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个体 之间总是保持着距离,英国人注重隐私和个人空间 ,这似乎是文明社会的行为准则。俄罗斯人的理想 主义却可以让同情心没有底线,甚至可以牺牲自己 的个人幸福。其次,英国人只有在受到自己良心的 谴责时才有负罪感。如小说中的特里维斯医生, 精彩页 “咱们走这儿,”老医生维尔吉利·雷托夫用手指示意,招呼年轻的“但丁”往紫豆杉树林深处走,林中小路通向公园的南面,“现在我邀请你去散步。” 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深吸一口空气,让人感到舒畅、轻快。 小路上迎面走来两个又高又胖的女卫生员,穿着洗旧了的粗布外套,她们用棍子抬着一桶大麦米粥,朝精神病隔离室的方向走去。那里住着一群被上帝特殊标记的人,在常人眼里他们是病人。 两位医生默默地走了一会儿,从树荫下走到太阳曝晒的地方,来到了一个长方形的基坑跟前。基坑里是满满的干净的湖水,周边是绿色的水藻。 “嘶嘶……”老医生淡然地点燃一支烟卷,不再理会身边这个满腔热忱的浪漫主义者。 安东好半天才看清楚,在倒映着云朵的水中,有一个小女孩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嬉戏,她戴着天蓝色的橡胶帽,穿着同样颜色的游泳衣。当然,她也看到了两个穿白大褂的男人正快步走出树林,朝高高的土坡走去。医生的出现对这里的人来说实在是太习以为常了,游泳的女孩继续在水中像一条水银一样游来游去。 安东看着眼前这个孤独地享受游泳乐趣的人。这里以前曾是采石场,有人在这儿开采过砾石,后来又放弃了,大深坑渐渐被水淹没了。苏联时期采石生产中残留的东西堆放在岸边:长着苔草的混凝土桩子,发黑的挖掘机埋在水底,只有仰起的铲斗露出水面,像大象高高翘起的长鼻子……柔和的阳光洒在大地这个深深的伤口上。水中游泳的人动作灵敏,手臂划水的姿势非常完美,激起一串串的涟漪。她久久地享受着水的清凉和幽静,像是在祷告——水的人道主义是完美的。 安东流露出的虔诚让值班医生雷托夫有些不安,他用意味深长的手势示意安东看向游泳者……天哪!安东一下子呆住了,他这时候才看清楚,游泳的人没有双腿,而且根本不是顽皮好动的小女孩,而是一个女人。她有张聪慧的脸,有力的双臂,她不畏命运带来的不幸,努力让生活充满活力,在真正享受着游泳的乐趣,而且只有在水中她才能感觉到自己是个正常的人——上帝,我能游泳! 这时有人在岸边喊她。 她飞快地朝木桥的方向游去,那里有一个穿着长衫的赤脚男人。女人游到他伸出的手臂前,他小心翼翼地把她从水中拉出来(她的腿露出来,像五岁孩子的小粉腿),就像把精美的饰扣从软绸布中拿出来一样。 男人像抱孩子一样小心地把她抱到怀里,沿着小桥朝破旧的楼梯走去。楼梯一直延伸到悬崖边,那里依稀可见一些五颜六色的小房子。 “她是怎么回事?”安东努力抑制住看到的画面带给他的精神冲击,他几乎做到了,只是声音有一丝颤抖。 雷托夫有些得意地回答:“她生下来就是这个样子,可她不仅活了下来,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还生了孩子。她在马戏团表演《小矮人的水中仙境》节目。” “那个男人是谁?”安东感到一阵发冷。 “她儿子。”雷托夫医生看到安东脸上惊讶的表情,感到很满足。 男人抱着没有双腿的女人一直走到花楸树掩映下的小房子那边,然后就从他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水面还泛着幸福的游泳者留下的涟漪,安东眼里涌出大滴大滴的眼泪。老医生对他这样的反应很满意。他用手指向房子那边,告诉安东那里住着许多可怜的小人物——表演杂耍的小矮人、走钢丝的侏儒以及其他身体有残疾、能自理的人。“我想,您能明白,这些人除了这里无处安身,而医院是闲人免进的……” 可我们的“但丁”几乎听不进去他的解释。“这么说,她生下来就是这个样子?这该怎么理解呢?”人如果受伤,比如说被模压机压断了手,埃塞俄比亚牧童被地雷炸断了腿……这是一回事,这些都是人为的,而且很快就会被我们忘掉。可是人生下来残疾却是另一回事,人的降生是无法被解释、永远都无法被看透的,神灵们不让人们识破其中的奥秘。孩子是由最神圣的燃料铸造成生命的,胎儿是被神明庇护的,认为残疾孩子的出现是母亲的过错,这是最简单的摆脱悲惨处境的办法。不,不完美的火焰是带着某种目的从遥远的神秘之地而来的……(咱们假设这是一封信,试着把手中熊熊燃烧的信读完) P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