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系列第七弹,篇幅陡然提升,1200多页的篇幅,却没有过分出现冗长拖沓的感觉,对推理小说来说已经相当不容易了。绫辻行人老师依旧文笔流畅,对环境氛围的营造还是一如继往的高水准,虽然对人物心理颠狂状态的描写容易让人血压升高,但总体处理还是比较到位的,那份渗透在馆系列作品中的明快节奏和诡异气氛,在这部绫辻行人的《暗黑馆事件》中也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体现。诡计方面依然是绫辻行人擅长的类型,以隐秘的家族历史与奇妙的家庭建筑为背景,将凶案穿插在多视角、多时空不断转换的犯罪舞台上,让读者难以辨清繁杂线索的同时,自己又牢牢掌控故事发展的主线,渐渐收紧悬念之网,在谜底揭晓时,才把一切看似不合理的东西变为合理的解释。绫辻行人老师的叙述技巧可谓是棋高一招,各类铺陈与暗线总是让读者防不胜防,往往在真相慢慢浮出水面的时候,读者们才会真正明了文中那些看似不经意的著笔的重要性。
绫辻行人的《暗黑馆事件》讲述的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江南孝明得知九州地区中部的深山老林中,还有一座中村青司参与修建的宅邸——暗黑馆。联系鹿谷门实未果,他决定独自前往寻访,却在地震中意外坠塔。居住在暗黑馆内的浦登家族究竟藏着多少秘密?多年前的命案真相又是什么?
雾深了。
冷风阵阵袭来,时常剧烈地改变风向,以致能够看穿浓雾复杂的动向。浓雾犹如扯下的棉花糖般粘在地上蠢蠢欲动,时而聚作一团,时而随风散落、纷纷乱舞即便如此,那雾仍似同心协力般悠悠地打着旋,将整个山岭吞入腹中,不肯吐出。
一辆轿车缓慢地行驶在这大雾之中。这辆黑色国产轿车行驶在狭窄崎岖的山路上,车体略显庞大,动力稍显疲软。
一个二十五岁左右的年轻人坐在驾驶座上。他身着淡蓝色长袖衬衣与褪了色的黑牛仔裤。车里别无他人。
车前方卷起的大雾看起来略显苍白,反衬出周围森林的颜色。他弓着背、伸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车窗前方。突然间一个念头一闪而过——
这世界终将灭亡。
此后,一切人类文明将不复存在。不,连人类自身都会消亡殆尽。
无论是喧嚣的车子、路灯,还是借着无数电磁波而纷乱交错的声响、音乐、图像这一切统统消失之后,肯定会有浓雾笼罩于大地之上,不动声色地抹尽往昔那闹哄哄的繁荣景象。
眼前的苍白大雾不就给人这样的感觉吗?在深山老林的某个地方,有着无人知晓的时空裂隙。世界灭亡后,那份冷漠平和的气息便会从那裂隙之中悄然无声地倾泻而出。
车前灯的两束光线照射出狭窄的视野。虽是白天,能见度只有区区几米,根本看不清路况。他只能小心翼翼地踩着油门。
在大雾中已经开了将近一个小时的车。可说实话,他根本就无法估算何时才能越过山岭。
这浓重的雾,仿若……
他重新把好方向盘,反复思考着相同的问题。
仿若……啊,没错。这浓重的雾仿若专为抹去世界灭亡后那无法恢复的文明残骸而弥漫开来一般……
胡思乱想间,本已逐渐远离的现实感更加淡化。他似乎连自己身在何处、所为何来都快要忘却了。
这怎么行!他心中默念着。现在必须全神贯注地开车,否则会很危险!
车是租来的,开起来并不顺手,何况还要开着它跑在陌生之地的陌生山路上,加上这浓重的雾。有好几次都是车开到近前,他才发现是个急转弯,于是连忙冷汗连连地踩一脚刹车。他将渗出汗水的双手从方向盘上交替移开,在牛仔裤的膝盖部位上擦拭着。他目不斜视地注视前方,刻意地反复深呼吸。但听上去让人觉得他是在叹气。
他不禁想到——在翻越这个山岭前,丝毫没有觉察出这种大雾的迹象。
晴空万里,空气清新。
时值九月下旬。虽然与历年相比,天气分外晴朗,但毕竟夏秋交替,漫山树木不再那么葱绿,由敞开的车窗外吹拂而入的凉风也让人觉得有些寂寥。无论是鸟虫的鸣叫声、流云的形态,抑或是沿途村落中村民的着装,无不让人产生初秋之感。
“不期而遇”这个词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就他而言,这是一次愉快的旅程。这一切可以让他暂时忘却长期盘踞在心中那份无法排遣的阴郁。
“去百目木岭的话,可要当心有雾哟。这个季节雾还很多的。”
在I村问路途中,杂货店老板如此忠告。当时他口头应付着“好的,知道了”,心里却嘀咕着“那怎么可能”。当时天气晴好,怎么也想不到会有浓重到需要多加小心的雾气袭来,然而
这雾……
这苍白的浓雾。
P25-27
作者序言亲爱的中国读者朋友们:
我以“绫进行人”这个笔名出版((十角馆事件》一书是在一九八七年的秋天,距今已经超过四分之一个世纪了。自那时起,以“xx馆事件”为题、不断创作“馆系列”长篇小说便成了我的主要工作。到二〇一二年出版的《奇面馆事件》,这个系列已经出版了九部作品。我曾经说过要写出十部“馆系列”作品,距离这一目标也只剩下最后一部了。
在这一时间点,“馆系列”的中文新译版行将推出。旧译版只出到了第七部《暗黑馆事件》,这一次则将出版包括最新的《奇面馆事件》在内的全部作品。
跨越了国与国的界线、语言上的障碍以及文化上的差异,能在中国拥有这么多喜欢自己作品的读者,作为创作者来说,我在备感欣喜的同时,也感到了些许自豪。
“馆系列”作品着眼于“不可解的谜团与理论性的解谜”,属于通常意义上的“本格推理”小说。完成一部作品的方法有很多,除了重视这些着眼点以外,我一以贯之的目的,就是能写出具有“意外结局”的作品。当大家阅读到各个作品的结局时,如果能在“啊”的一声之后感到惊讶,对我来说就十分幸福了。
我听说,中国正不断地涌现志在从事本格推理创作的才俊。以“馆系列”为肇始的绫过作品,如能对中国的推理创作事业的发展产生激励效果,那将是我无上的荣幸。
从《十角馆事件》到《奇面馆事件》,就请大家好好享受这段阅读“馆系列”九部作品的美好时光吧!
绫过行人
二〇一三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