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禅百题(精) |
内容 | 内容推荐 铃木大拙著欧阳晓译的《禅百题(精)》即代表日常近百种情景,化在铃木大拙笔下,其中便无处不是禅。 作者简介 铃木大拙(1870~1966),世界禅学大师,日本著名禅宗研究者与思想家。曾任东京帝国大学讲师、大谷大学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等职。多次到美国和欧洲各国教学、演讲。因介绍东方禅文化而闻名西方人文学界,被誉为“世界的禅者”。主要著有《禅学入门》《禅与心理分析》《禅生活》《禅者的思索》《铃木大拙禅论集》(三卷本)等。 目录 序言 禅与日常生活 体力劳动生活与思想 机械文化与禅 大地与禅 坐禅 身与心 “喂”和“是” 百骸和一物 禅问答的直接 行与学 四大(身)与佛性(心) 无知之知 知与用——狮子弄得 猕猴从窗伸出手 扫院子的主人公 叉手而立 禅经验与语言文字 道即不会的 道得即道不得 问故迷 道在目前 拟向即乖 观音行 禅的超绝性与汉文学 化龙的杖子 《槐安国语》 “这个” 相即相入 体与用 剑挥长空 动与禅 移动的东山 禅与宋儒 禅与坐禅 禅与犬死 禅与思想 赤裸裸 一与多 禅的修行 入禅之门 台山之路 无功德 无事是贵人 不可思议 毕竟净 布施却 了了自知 只么看 无圆周的圆 思维无法分别的东西 毕竟在 只么行 禅意识的三个方面 百丑千拙(看经礼佛) 有呼必应 禅的直觉性 独露身 谜 专门词汇 行取和道取 不言说 看经与思想 婆子禅 禅的数学 密参账 牺牲 观念与现实 禅问答 平常底 徒劳无功 无盖的太平洋 禅与人 禅即知 禅·分别·矛盾·悟 不知不会 本分之事 无绳自缚 从何处来往何处去? 生与不生 禅与思想 孤峰不白 指示本源 意识与行为 解说(迁双明) 序言 偶尔想到些什么就原样写下来,有时对外发表, 慢慢积累了一些文字。友人劝我,那么随便放着很乱 ,不如合起来做成本书。于是我把这件事交由他来做 ,本书就问世了。为了汇编成书,原来的内容多少有 些改动,也添了新写的内容。有心给它们理清顺序, 但现在时间不够宽裕。 在禅思想的潮流底处,能感觉到存在着可谓“东 洋式”的东西,它支撑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以思想、 哲学的方式来梳理这“感觉”,就能显现那些影响东 亚民族甚至西洋各民族的东西,尤其会推动西洋的人 们跳出已陷入僵局的思想圈,另创新局,我对此深信 不疑。 必须先声明,本书虽然没有明确的顺序,但实际 上有上述思考作基础,并非即兴创作。 “禅百题”并不指正好一百个主题,而是一些关 于禅的随感随记。 也风流庵主人大拙 导语 铃木大拙著欧阳晓译的《禅百题(精)》是著名禅学大师铃木大拙于晚年所写的一本有关日本禅学的小品文集。在这本书中,铃木大拙化繁就简,将多年以来钻研禅学的心得融汇于日常所见,讲禅的方式越发精炼。成为在他眼中,一花一木、一个民间故事、一段简短的日常对话,其中无不蕴含禅意,只需寥寥数字的白描,即可带来悠长的意味,令人的心境也发生微妙的变化。 书评(媒体评论) 铃木大拙诸著作,或许是近年涉及禅的书中最为 优秀的那些。 ——荣格 精彩页 禅从中国来到日本,对日本佛教来说,的确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奈良、平安时期,佛教传到日本,在思想、艺术和普通文化上,都给我们的祖先带来极大教益。如果没有佛法,日本人的思考能力应该依然幼拙,也许依然停留在未发达的状态。镰仓时代,新兴佛法将我们的宗教意识引至新的发展方向,它教给我们什么是慈悲。如果没有禅,我们不可能在实际生活里充分体会到:日常行事就是佛法。 虽然人们已经从《法华经》学到,生活、经济、政治、产业等日常社会活动都并不违背佛法,然而在禅出现以前,日本佛教徒们并没有将佛法现实化,佛法仍未脱印度民族的气息。如果不是汉民族,禅就不会产生。庞居士有一句偈语“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禅者都实践躬行。曾有人问南泉和尚:“您离世后会到哪里去?”南泉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重新投胎成门前檀家的水牯牛。”他不说去“极乐世界”.不说上“天”,不说下“地狱”,只说要投胎到曾受其惠的檀家,变成他家的水牯牛(或者马什么的),埋头为他家耕田、拉车,努力报恩。必须看到,南泉的这个心愿鲜明反映了当时禅界的气氛,能看到汉民族不离脚下大地的心理,它跟印度式的追求脱俗独善的冥想主义大不一样. 体力劳动生活与思想 甘地提倡手工纺织,虽然主要有抵抗近代文明机械主义的意思,其心理根源在于不愿意脱离直接的体力劳动。直接的体力劳动意味着不会远离大地,摔倒也好,爬起来也好,人类无论如何也离不开脚下的土地。汉民族何以拥有韧性、现实性、永恒性且悠然安适,实际上就因为他们时刻不忘自己安身立命于大地之上。印度是在坐禅瞑想中紧裹永恒,汉民族却是在刀耕火种之上永恒劳作。二者交织在“禅”这种精神训练里,存现在今天的日本人当中。 如果禅只是棒喝,或只管坐禅,也许就跟我们的生活彻底没关系了。幸而它始终脚踏实地,而非气球般飘摇直上。 但也不能只是紧贴大地,而不知抬头望望天空。禅包含着不可或缺的思想背景和源泉,“我这里种田博饭吃”不外乎普通农民,“汝唤什么作三界”的透彻亮点不可或缺。 其由来如下: 一个叫地藏桂琛的禅和尚在用锄头除田头杂草、种秧苗的时候,云水和尚出现了。琛和尚照常问他: “你从何处来?” 答称: “从南方来。” 琛和尚继而问,南方的禅法如何? “商量…浩浩地。” 云水和尚答的是,问答商量正盛行。琛和尚说: “那不错。而我这里,种田、收割,大家就有饭可吃。这样更好吧。” 云水和尚难以理解此番话,于是问道: “那三界呢?”意即,教化须躬行,如何拯救出没于三界的世人,包括禅者自身呢? 琛和尚有思想,有洞察力,对宗教观有深刻的理解,他答道: “这‘三界’到底是什么?在哪里?” 以此对照他的农业生活,就会明白是什么在指引他的日常生活。我们日本人也是瑞穗之国…的居民,所以我们也不可忘记刀耕火种、栽植林木、灌溉蔬果、服田力穑…,也不可偷懒懈怠。同时,还须谨记保有思想。 牛头山的法融禅师是隋朝人,牛头禅的开山初祖。他虽然对般若空观深有领悟,但学“空”不证“空”,不落“但空”。他活用“空”、学“空”,此处的“学”并非学习的意思,更指劳动。 P3-7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禅百题(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日)铃木大拙 |
译者 | 译者:欧阳晓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8179768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18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54 |
出版时间 | 2018-07-01 |
首版时间 | 2018-07-01 |
印刷时间 | 2018-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86 |
CIP核字 | 2018024124 |
中图分类号 | B946.5-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0.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195 |
宽 | 135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