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命里的村庄(孟宪杰文集)
内容
试读章节

老屋坐北朝南,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屋顶的茅草,已被岁月的风雨吞噬,土坯墙,坑坑洼洼,千疮百孔,基脚虽是砖石,但经不住日涤月蚀,也已筋骨裸露,残缺不全了。每当夕阳西下,暮鸦归巢,老屋屹立在黄昏中,活脱一首旧日挽歌,一幅白云苍狗的老照片。

老屋联系着爷爷。对爷爷的印象有点儿模糊,只记得他是个干巴瘦老头儿,经常背着手,在小院里走来走去。大概他不识字,老屋是他最得意的作品。在院子里散步,眼睛常常往上瞄,一旦发现鸟雀落在屋顶、寻觅食物,立时眼睛一亮,挥手掷石而去。

老屋还联系着爷爷的爷爷。听父亲说。高祖是清道光年间从河北枣强县漂泊过来的。当时一根扁担两个筐,挑着全部家当,走呀走,走呀走。最后落脚这里。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垒起一个窝,先是一间茅屋.而后是两问。传到爷爷手里,又翻盖成三间。

打我记事,就晓得家里有一种习惯:每当麦收,总要把麦秆刷出来。每隔两年,用麦糠和泥,把屋泥一遍;每隔五年,用麦秆将屋顶铺一层。不管雨下得多大,风刮得多狂,屋在风雨中屹立,保持了家庭的宁静和温馨。特别是夏日,阴云密布、大雨如注的时候,我们透过窗上的玻璃,看到树木在风雨中摇曳;北风凛冽、大雪纷飞的寒冬,我们围坐在暖融融的火炉旁,更加体会到老屋的价值。爷爷说得对:没有屋哪有家。

随着人口增加,屋越来越挤。爷爷有一个宏伟的理想——有生之年.再把屋翻新一次,由三间加到五间。爷爷把他的想法讲给我们听,大家当然高兴,爷爷描绘新屋的样子,那么高大、气派,令人向往。美好的向往调动了一家人的积极性,为了把屋盖起来,大家节衣缩食,一分一分地积攒。爷爷一个鸡蛋也舍不得吃,让奶奶拿到集上卖。今年买架权.明年买架梁,四五年的努力,眼看盖屋的材料备齐了。瞅着堆得高高的木料.爷爷不断地比划、计算着,仿佛看到了即将矗立的大屋。每有烦事相加或家人惹生气的时候,他独自一人蹲在木料前,一会儿,愁容就消失了,美丽的憧憬化解了老人的烦闷,美好的梦凝聚了一家人的心。那几年,日子过得特别顺心。马上要住新屋了,新的向往给家庭带来了无限的欢欣。

谁知,就在即将开槽挖基的时候,日本人进村了。就是那么一班头戴钢盔的兵,凭着寒光闪闪的刺刀,把整个村子的人镇住了。为了防御.他们要在村中间修炮楼,所需屋料,当然要“取之于民”。而我们家现成木料,自然首先被看中。在雪亮的刺刀下,一根根木料从家里搬走了。

爷爷悲愤交加,常常在堆积木料的地方转,一圈又一圈。突如其来的遭遇,让他难以接受。木料用到炮楼上,再也回不来了。宏伟计划化为泡影,怎么对得起节衣缩食的家人,怎么尽到一家之长的责任。老头子在痛苦中思索,从夜不能寐到食不能进,积愤成疾。弥留之际,断断续续地对爹说:“一家人省吃俭用,让他们抢了,我对不住你们……”爷爷带着无比的怨恨和遗憾离开了我们。

P1-2

后记

我把该书呈现于读者,多年来的观察、思索、写作,总算有了个交代,如释重负;同时又心怀惴惴:不知会有多少人接受,也不知该有多少人排斥,在经济、政治、思想、价值多元的今天,真是无法估计的。

有人说:“我的书,不过多考虑读者和市场。追求的是我写我心,属纯文学。”这话正好说到我心里了。

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有作家梦,但生活乃至命运,并不按“梦想”发展。说来也巧,年过五十五,积习难改、旧病复发,以每年四五万字的“产量”写作,不觉十年过去了。

付梓之际,要感谢同仁,他们尽心竭力地工作,为我腾出了时间;还有徐艳芳、刘瑞玲、胡振宇、王新等年轻人,帮助修改、打印,使我得以如愿。

在编辑成册的时候,黄元庆先生认真校改,字字句句较真儿的精神,常使我动容;他和吴克峰先生一并做了序;我喜欢他们,一如他们喜欢我。虽一介布衣,却道出了常人的心里话。

此时,我更加缅怀父母。父母是我做人、做事的启蒙老师!家人的理解和帮助,是我写作的基础,感激之情,难以言表;“文革”十年,在那文化荒废的年代里,是姐姐以其在学校图书馆工作的便利,每月把《人民文学》、《山东文学》等寄来,使我不荒于阅读,浓厚的文学兴趣爱好也因此渐渐养成;多年来,那么多国外名著,使我那颗几近荒芜的心灵,重新燃起了希望。本书编辑们,也是值得称赞的,他们认真刻苦,才有该书的质量。

正因为以上感动,我还要再放慢速度,写下去,直到写出满意的作品。

目录

逝去的老屋

生命里的村庄

小巷悠悠

胡同深处

娘啊,娘

心结

老拐

村子

灵芝

工咏先生

心依晋中

情系吉东

广场独语

三下周村

生产队里的激情岁月

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王根生和他的铜城梦

茅屋日月

坚守

享受孤独

序言

为孟先生文集作序,我诚惶诚恐:自己不是作家圈子里的。也非名人;先生比我年长得多,我是后学、晚辈。犹豫、推辞再三,拗不过。先生道:让你作序,是因为你能读懂我。

二十一年前,刚参加工作,先生在我所在的城市里为官,有德行、有操守,为我所尊重,彼此间并无直接往来。七年前,在中央党校读博士期间,遇到也来学习的先生,彼此接触才多了;先生渐引我为同调、知己。后来,回老家或先生来京津,均有一晤,或醉或歌、或行或卧、恳谈体会、酣畅淋漓,成忘年交。

先生每有诗文佳作,通过短信或邮件发来,得以先睹。其旧体诗,有白乐天遗韵;散文,真实细腻、悲天悯人。

读先生散文,如面聆长者口述历史。

先生对儒家经典,了然于胸。生活于“毛、邓”时代,几乎经历了建国后的各种运动、大事,且长期主持一方政务,阅人无数。得天独厚的阅历。造就了其世事洞明与人情练达,先生本身是一部意味深长、蕴含丰富的“大书”。

先生以第一人称直抒胸臆或以他人口吻、娓娓道出那些与其一同成长起来各色人物的故事,为我们还原了一个个微观层面的历史画面:清晰、生动、感人。像我这样,习惯于宏大历史叙事的读书人。会不自觉地把文章中的人物、事件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关联起来。就我而言,对先生描述的那段历史,有了更为深切的感悟。

先生笔下,大人物少而小人物多。在众多人物里,有抚琴的剃头匠、孤苦无依的村子、方正的父亲、慈祥的母亲、信仰坚定的村支书、退休而无保障的张大爷;地位最高的是统战部的老袁和书法家刘先生。通过一个个跃然纸上的小人物,我们了解了那时普通百姓的全面生活:柴米油盐、婚丧嫁娶、七情六欲、日用伦常;也能使我们了解种种“荒诞”:如剃头匠与古琴竟然发生了关联;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带领群众战天斗地的老支书,竟会在八十岁的今天成了为民请命的“意见领袖”:世代以土地为生的农民,对自己的土地,毫无权力可言,眼看着自己被污染、侵占的土地,只能默默承受。

正是从这些叙述中,惊奇地发现,支撑我们民族几千年的,或者说,这个经历五千年而从未中断的文明所以延续的秘密在于:故事里的人物,都有向往美好生活的热心和行动!无论村子还是老拐,无论老支书还是父亲,无论张大爷还是灵芝,在极其艰难的生命历程中,遭遇了一连串重大事件,如土改、入社、四清、“文革”、改革开放与拆迁,却能一一挺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虽然艰难,却依旧达观。即便看不到希望,却从不绝望!各个沉浮在历史长河……对此,真不知究竟是该喜还是该悲啊。

先生的叙述,绝非与价值趋向无涉。从中,我能深刻地体察到他对弱小者的同情,对国家的热爱,乃至渗到骨子里的民族同胞情和深沉的忧患意识。从屈原到李白、杜甫,再到康有为、梁启超,我想。这是知识分子的一个传统了——悲天悯人!包括先生在内的许多知识分子,又为何总是深陷其中而难以自拔呢?时至今日,先生依旧主持着一个颇具规模的儒商研究会,希望从伦理入手,去缓解或消灭人们的逐利冲动,

我说,您这样做对有些人一定是有效的,而对有些人一定是无效的。先生只淡然一笑,道:咱俩最大的区别在于你追求“应该”,我追求“可能”!

是啊,我追求的是应该,而先生追求的是在既有条件下的最优选择。这是与先生在方法论上的区别,目的却是一致的。正是这样,才不妨碍成为知心朋友。

先生文笔,洗练质朴、平实委婉,沉郁顿挫处,颇有老杜之风,是我喜欢的。而先生文中所隐含着的慈悲,时常让我愀然动容、掩卷长思。透过文字,你也会发现,在困顿与黑暗中,你、我与先生,一直并肩前行。

内容推荐

有人作文一生,有人种地一生,有人做官一生。然而,集“种地、作文、为官”于一身者,不多。孟宪杰编著的《生命里的村庄(孟宪杰文集)》以小说笔法创作散文,实在是创新!秉承了韩退之“文以载道、不平则呜”之创作传统,非心怀慈悲大爱者,孰能?

那盏灯还亮着,美文还会有的。

《生命里的村庄(孟宪杰文集)》作者农民情结之深。实实罕见!字里行间洋溢着仁爱、正气!有唐宋美文之风味,耐读。

编辑推荐

孟宪杰编著的《生命里的村庄(孟宪杰文集)》文笔洗练质朴、平实委婉,沉郁顿挫处,颇有老杜之风,而先生文中所隐含着的慈悲,让人愀然动容、掩卷长思。透过文字,你也会发现,在困顿与黑暗中,你、我与先生,一直并肩前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命里的村庄(孟宪杰文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孟宪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661390
开本 16开
页数 2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5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3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3:3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