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老物品(消失的音符) |
内容 | 作者简介 蒋新平,广西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出版著作(含合著)十余部,代表作有《我们的老物品》《出版预测学》《桂林景观生态研究》《仪式视野中的广西少数民族口传文学》《新中国连环画传播图史》等。 目录 序 被淡忘的煤油灯 离弃的油纸伞 遥远的石磨声 不该丢弃的手绢 远去的水缸 连环画:渐行渐远的精神食粮 被遗忘的算盘 轿子的兴衰 火柴今昔 消逝的电报 手抄本:饥饿年代的阅读文本 沉重的打谷桶 中山装:打上政治烙印的服装 木杆秤:华夏民族的国粹 BP机:流行过的经典 留声机:贵族音乐的标本 粮票:计划经济的名片 遗失在马路上的分币 告别蚊帐 被遗忘的补丁衣服 精彩页 被淡忘的煤油灯 刚刖擦拭过的煤油灯又回到了它崭新透亮的模样,它简洁清晰、和谐流畅的线条令人眼眸为之一亮,你仿佛看到了一位美丽端庄的姑娘,亭亭玉立。 煤油灯昏黄的灯光里藏着无限慈爱与生活的苦涩,藏着一颗已能感知世界的幼小的心,藏着老奶奶讲述过无数次的故事…… 沉浸在煤油灯的灯光里,白日因劳作与忧虑而疲惫的身心总算能得到片刻的抚慰与安宁…… 煤油灯,顾名思义,就是以煤油做燃料,用以照明的灯具。它的结构简单,主要由灯座、灯头、灯芯和灯罩四部分组成,即使装满煤油,其重量也不会超过一千克。现在的普通家庭里,已经很少见到煤油灯。只有上了年岁的人对煤油灯可能还有少许记忆,很多的年轻人,即使在收藏品市场上见到它,也可能不知道它的用途,更难体会到煤油灯曾经与人们的那种亲密关系了。现在,即使偶尔停电,人们在暂时的慌乱不适中,摸索着点燃的是蜡烛,而不再是煤油灯。 其实,在人类的照明史上,相当长的时间里煤油灯都与人类相依相伴,不曾分离。 火的发现和使用,是人类走向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古希腊有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的神话故事,我国也有燧人氏钻木取火,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动人传说。 火,使早期的人类能够将获取的食物熟食,从而大大地促进了人类自身的文明和进化。火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用光明驱逐黑暗,照亮人类前进探索的路途,延长和扩展人类活动的时间与空间。 我们的生命,有一半都在黑暗中,“如果没有蜡烛,一切都是恐惧”,这是16世纪欧洲的一句宗教祷告词。每天晚上,单个的家庭,借助火和燃料,击退了黑暗连同它带来的危险,男女老少为自己在黑暗中创造出了一小块一小块的光明。而这最初的光明于人类的生存和进步尤其重要,所以,火往往被赋予魔力而具有宗教上的象征意义。 我们的先民最初是用获取的火种点着火把照明的,从出土文物来看,战国以前未发现以灯命名的实物。西周时期的“烛”应该是一种可抱可持、不能立放的火把,战国时期的《楚辞·招魂》中记录的“镫”应该就是我们今天所称的“灯”,其后,我们的祖先就是用它带来的微光去征服的黑暗。 我国古代的灯多用植物油做燃料,而用煤油照明,使灯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煤油灯”,那应该是清末民初的事情。据史料记载,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中国首次从国外进口了5000加仑的煤油,其后数量骤增,煤油逐渐成为大宗进口的外国货之一,所以它又被称为“洋油”。有了煤油以后,中国千家万户的老百姓就一直用煤油灯来照明了。 虽然爱迪生在1879年点燃了世界上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三年后,中国上海也首次出现了电灯,但这时的电灯于一般人来说还是罕有的奢侈品,很多老百姓在以后的近百年都没有享受到这文明史上的重要成果,伴随他们的依然是火焰如豆、冒着黑烟的煤油灯。 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我,一想起煤油灯,脑海中至今还会出现很多温馨又稍带酸涩的画面:老奶奶在煤油灯下借着微光纳鞋底,或者给我们讲那听过无数次的熟悉的故事,几个小脑袋则紧凑在一起,神情专注、津津有味地听着,生怕漏掉里面的精彩情节,在娱乐活动极度匮乏的年代,这可是我们所能享受到的相当重要的精神大餐。有时,我们在煤油灯的微光下做着作业,父母亲就在一旁一边默默地陪伴着,一边小心地盘算着未来的生计。而被煤油灯烧焦头发和眉毛也是常有的事,至于不小心打翻了煤油灯点燃了衣服被子,那一顿皮肉之苦就在所难免了。 最有趣的是我们自制煤油灯,找一个用过的墨水瓶,在瓶盖上钻个洞,花几分钱买根灯芯,将灯芯穿过瓶盖,瓶里再灌上煤油,一个简易的煤油灯就制成了。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里,这种自己制成的产品足以让农家的孩子高兴好一阵子了。 P5-9 导语 因为物品是人类长期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智慧和成果,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物品的兴衰交替就是历史的缩影。只要仔细品味习以为常的物品,我们也会找到历史传承的轨迹,把握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老物品:消失的音符》作者蒋新平选了二十来样大家熟悉的物品,从它们消失或正在消失的命运中,来检视和探寻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成就和变化轨迹,以此研究中国历史发展寻找新的参照和坐标。 序言 时运交移,诸物代变,世间万事万物的不停变化,激 起无数学术理论家探寻的冲动和兴趣,他们纷纷从自己的 角度对这些持续不歇的变化进行解读。在对世间老物品的 研究方面,历史学家所做的工作和质献是比较突出的,但 也往往有他们的局限,这些局限主要在审视社会的发展变 迁时,他们一般关注的是那些大事件和大人物,而很少去 注意身边的琐碎之事和平凡之物,因为他们认为在大事件 和大人物身上更容易找到社会发展的根源和动因,把握社 会发展的脉络与趋势。 其实,把握历史的维度和视角应该是多方面的,从一 些微小平凡之物的兴衰遭际,我们有时会更具体真切地感 受到历史的传承和发展,聆听到文明进步的跫跫足音。因 为物品是人类长期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智慧和成果,是 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物品的兴衰交替中我们 更容易看到历史的缩影。 所以,描述和探析历史,并不一定要从悠久的盘古开 天说起,也并不一定要从轰轰烈烈的事件和叱咤风云的人 物中去勾勒,行进中的历史挟裹着俗世的柴米油盐,就真 切地环绕在我们的身边,就悄然潜藏在我们常见的物品中 ,只要仔细品味习以为常的老物品,我们也会找到历史传 承的轨迹,把握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我们这本简短的 小书,就几十样大家熟悉的老物品,从它们消失或正在消 失的命运中,来检视和探寻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成 就和变化轨迹,以为研究中国新时代历史发展规律寻找新 的参照和坐标。 我们这本书中所选的物品,可能不完全具有代表性, 但却还是能说明问题的,待有时间,我们再将那些典型的 能够反映时代发展变化的物品补充进去,使我们的解读和 说明更全面、深刻也更有说服力。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在其作品《偶成》中这样说 过:“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 存在”,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离我们而去,从我们身边消失 的东西并不一定是无价值的坏东西,很多好的事物、好的 东西也会消失和毁灭,那种“好东西决不会消失”的理念 只不过是寄托了善良的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善良愿望罢了。 记得这几年有一首木心作词的歌,在各种演唱会中传 唱,歌名叫《从前慢》,里面唱道:“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车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每当听这首歌 的时候,我的眼前就会出现从前的邮递马车、手写的信件 、古色古香的长铜锁等老物品,更会怀念从前恋爱之间的 那种专一的美好情感及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信任。社会的 发展及网路时代的到来,我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经 济条件好了,很多老物品也被我们丢弃遗忘,人与人之间 的理解越来越少,提防猜忌越来越多,锁越来越先进,门 越来越坚实厚重,你、我、他之间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的信赖、理解也渐渐远去。我们 在这,对这些消失的老物品进行咏叹感怀,就是希望找寻 掇拾回来哪些老物品消失背后的一些美好与价值,使它们 在新时代的人们心里植根和重现,这也应该是我写作本书 的初衷和意义。 本书稿的插图、排版及辅文得到应佳纯、杨成芳、孙 精精诸位研究生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谢意 ,也希望我们的图书能够给读者带来观察、了解历史变迁 发展的新角度。 蒋新平 2018年3月18日 内容推荐 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消失的老物品,承载了我们太多的记忆与情怀。一盏煤油灯,一把油纸伞,一件补丁衣服,那曾经于我们如此重要的粮票……它们像一个个音符,逐渐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却融进了我们的文化与血液…… 《老物品:消失的音符》讲述了在生活中逐渐消失的老物品,如打谷桶、电报、分币、火柴、轿子、连环画、粮票、留声机、煤油灯、木杆秤、手抄本、手绢、水缸、算盘、蚊帐、油纸伞、中山装、BP机等。作者蒋新平试图从一些平凡之物的兴衰遭际来感受历史的传承和发展,聆听文明进步的声音。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老物品(消失的音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蒋新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981535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6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88 |
出版时间 | 2018-12-01 |
首版时间 | 2018-12-01 |
印刷时间 | 2018-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86 |
CIP核字 | 2018289756 |
中图分类号 | K875.1 |
丛书名 | |
印张 | 5.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西 |
长 | 186 |
宽 | 131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