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长夜的独行者(童寯1963-1983)
内容
内容推荐
《长夜的独行者(童寯1963-1983)》是作者张琴关于童雋在1963年至1983年的部分记录。作为与杨廷宝、梁思成、刘敦桢并称为中国建筑师中的“建筑四杰”的童寯,大概是四人中孤独的一位。多年以后,新一代年轻人只知道南京工学院中大院一楼阅览室里有一个老人,总是坐在某个固定的座位上。他称自己为钟。这个可能因为他像钟一样准时,在固定的位置一坐一天像座钟。
“建筑四杰”里只有童寯不是院士,也没有任何官职。在他人生的最后20年,他的圈子小得只剩下南工建筑系的一张书桌,但他的学术视野却包罗古今中外:从中国古典园林的考证(《江南园林志》、《造园史纲》),到东西方建筑的比较(《西方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史》);再到雕塑、绘画史的研究(《中国绘画史》、《中国雕塑史》)。
他的人生的最后20年,是怎样的?
目录
第一章 熄灭的短烛
第二章 自鸣钟
第三章 最后的清华行
第四章 畏友杨廷宝
第五章 照相机般的眼睛
第六章 为费慰梅追记梁思成
第七章 你还活着
第八章 三兄弟聚首
第九章 烈日之下
第十章 小书童
第十一章 《江南园林志》
后记
导语
“建筑四杰”里只有童寯不是院士,也没有任何官职。在他人生的最后20年,他的圈子小得只剩下南工建筑系的一张书桌,但他的学术视野却包罗古今中外:从中国古典园林的考证(《江南园林志》、《造园史纲》),到东西方建筑的比较(《西方近现代建筑史》等。
《长夜的独行者(童寯1963-1983)》是作者张琴关于童雋在1963年至1983年的部分记录。
后记
童文曾经问我为什么要写,写了做什么用,我
当时无法回答,现在我仍然无法回答。
我是在写作吗?我只是在整理。在我所及的资料
范围,我把相关人的回忆串联在一起。
童雋留下了大量的文字和材料。我想,不管我
或别人.以他为题做了什么写了什么,他其实并不
在意。所以我可以一直有着一种放松的状态。我不
在意这本书有没有读者,或者读者是谁,我也不在
意读者的喜恶。但是当秦蕾告诉我“光明城”有意
向出版此书,并且告诉我这本书对于研究童雋很有
价值时,我相当紧张。
其实,我完全不了解童雋。我第一次见到他是
1990年夏天的一个晚上,穿过一条又窄又长的通道
,推开客厅的门.乍然惊见他在墙上的镜框中瞪着
我。
出了专业的圈子,没什么人知道童雋。在专业
的圈子里.可能也没什么人了解童雋。
隔着岁月,一些人和事会越来越清晰,而一些
人和事会越来越浑沌。我只是记录,或者真实有据
或者自相矛盾,这过程有时幸福有时痛苦。
记录童雋,也许可以让人在历史的迷雾中自醒

恕我不能一一列举要感谢的人的名字。
精彩页
童文在陪他去医院检查的路上,曾经讨论过当时准备出版的《东南园墅》。很长时间童寓没有合适的助手,所以完成《东南园墅》的书稿时,童寓让童文帮着打了两章的字。他问童文读后感。童文说他看不懂,并且问为什么要写这个,有多少人愿意看,又有多少人看得懂。这三个问题连问出口后,童文发现童离搀着他的手猛然抓紧,并且感到了他身体的剧烈颤抖。良久,他回答:“后人总比我们聪明。”30年后,童文回忆起这段,叹道:他太孤独了,而且他的个性这样特立独行。
《东南园墅》是童寓用英文写作的园林专著。这部书的学术价值超越《江南园林志》。《江南园林志》成书时,童寓才三十多岁。而《东南园墅》是他晚年完成的,这时的童寓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研究积累。中国的园林艺术为集大成之作,只有像童寓这样学贯中西之人才能写出《东南园墅》这样的巨制。童寓的《东南园墅》仍然依循他一贯的惜字如金的写作风格。对于这样的写作,朱光亚回忆:“昔日读童雋先生之文,觉得好比啃压缩饼干。一小段文字却有极大的信息浓度,好久才能消化。如今读童离札记,方知那功夫成果如何得来。蝇头小楷,密密麻麻,全无臆断,更无炒作,竟是披沙拣金而又数十年如一日,至若其学识的道器相兼,中西相融,则使人感到‘不为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了。” 《东南园墅》的写作缘起是1977年、1978年后童雋接待欧洲一个代表团。他说外国人竟然以为中国的园林是从日本传过来的。他说:“我要写一篇东西,我们这方面的书太少,日本这方面的书特别多,所以西方人误认为中国园林受到日本的影响,本末倒置。”“我要写就写小册子,跟旅行社、旅游部门挂勾,可以扩大一点影响。”这恐怕是他用英文写作的原因。但那时的中国虽然已经开始打开国门,境外出版却仍无可能。而在国内,研究园林的专家能直接阅读英文的寥寥无几。这部书从诞生至今都没有实现童寓的发心:旅游团人手一册。同样,直到现在,即使苏州园林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园林的文化艺术价值在西方仍然不像日本园林那么广为人知。此书的价值至今仍然没有被足够认识到。
比童寓小一个甲子的王澍,是第一批看到《东南园墅》的读者之一。“我对江南旧园林的态度,从原来觉得老套重复且已经在今天失去意义到重新发生热情与兴趣,如果说阅读更早一些出版的《童雋文选》算是预热,那么读到1996年第一版的《东南园墅》中文译稿,就是真正的思想转折。” “1996年,当我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浑身一激灵,脑袋轰的一下。”这句话是《东南园墅》里的一个小小的问句,质问假山石上的洞,对于王澍却如同醍醐灌顶。王澍自述,童寓的文字还改变了他的性格,让他变得沉静敦和。 《东南园墅》的出版颇有点费周折。童寓去世前,杨永生因《江南园林志》再版计划到南京,并且请他再出几本书。童寓提起他即将完成一本英文的园林书,并明确说这书不是把《江南园林志》翻译成英文。同时,他在总结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崛起。还有一本书是关于城市规划理论及历史的,而且他说这会是大部头书。杨永生建议英文书不在建工出版社出版,推荐去香港三联书店出版。
童寓去世后,杨永生又来到南京,告知童寓家人:其实当时他是想建议《东南园墅》在出版《苏州古典园林》的国际出版社发行,但由于童寓无官无衔,不够格。但是童寓为《苏州古典园林》写了英文文章“The Glimpses of Gardens inEastern China”,该小册子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此文惊倒了三联书店的老板,他要杨永生把童寓的所有书都推荐给三联书店。不料杨永生去联系《东南园墅》的出版时,三联书店的那位老板已经去世了。
《东南园墅》的出版就此又搁了10年,1997年借东南大学建筑系系庆的机会才得以面世。童寓的原稿是手写的,童文帮爷爷用他的打字机完成了十几页,很慢,后来忙了也停下来了。童雋去世后,他的儿子童林夙在7月暑假里汗流浃背地把全稿打字完成。
童寓在调查江南园林时,曾经把各种植物的名称也进行搜集整理。《东南园墅》的江南植物研究是袁漪苇帮助完成的。袁漪苇是童家在上海安乐邮的邻居的女儿,一直深得童寓夫人喜爱。袁漪苇毕业分配到南京中山植物园工作后,童寓夫妇就认她做了干女儿,她家每月都来童寓家吃饭,直到“文化大革命”。把植物的名字,对应到西方植物学的体系里,这项工作当时也是开创性的。童寓一定要在书中注明袁漪苇的名字,想必是一个纪念吧。P30-3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长夜的独行者(童寯1963-1983)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0881652
开本 32开
页数 16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8
出版时间 2018-09-01
首版时间 2018-09-01
印刷时间 201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216
CIP核字 2018219582
中图分类号 K826.16
丛书名
印张 5.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181
131
11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7:05:49